第一部 顯形理念篇 第5章 氣息奄奄,手腳冰涼
關燈
小
中
大
住進這座房子後首先讓我費解的,是房子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以稱為畫的物件。
不僅牆上沒挂,而且無論儲藏室還是壁櫥也都一幅——哪怕一幅——畫也沒有。
不但雨田具彥本人的畫,其他畫家的畫也沒有。
大凡牆壁都光秃秃赤·裸裸聽之任之。
就連挂畫的釘痕都無從找見。
在我了解的範圍内,凡是畫家,不管誰手頭都多多少少保有畫作。
有自己的畫,有别的畫家的畫。
不覺之間就有各種各樣的畫存留身邊,如同再怎麼掃也還是有雪接連不斷飄落堆積起來。
一次因為什麼給雨田政彥打電話,順便問到為什麼這房子裡稱為畫的物件一幅也沒有呢?是誰拿走了還是一開始就這樣? “父親不喜歡把自己的作品留在手頭。
”政彥說,“畫完趕緊叫來畫商出手,效果不如意的就在院子裡的焚燒爐燒掉。
所以,即使父親的畫手頭一幅都沒有,那也沒什麼可奇怪的。
” “别的畫家的畫也完全沒有?” “有過四五幅,馬蒂斯(1)啦布拉克(2)啦等舊畫。
哪一幅都是小幅作品,戰前在歐洲買到手的。
是從熟人手裡得到的,買的時候價錢好像沒有多高。
當然現在增值好多。
那幾幅畫,父親進護理機構時一起交給要好的畫商保存了。
畢竟不能就那樣放在空房子裡。
估計保管在帶空調的美術品專用倉庫裡。
此外沒在那座房子裡見過其他畫家的畫。
實際上父親不大喜歡同行們。
理所當然,同行們也不大喜歡父親。
往好裡說是獨狼,往糟裡說怕是不合群的烏鴉。
” (1)亨利·馬蒂斯(HenriMatisse,1869—1954),法國畫家、雕刻家、版畫家,野獸派繪畫運動領袖。
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聞名。
偶然的機緣成為其人生轉折點,他曾說:“我好像被召喚着,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代表作有《戴帽子的女人》等。
(2)喬治·布拉克(GeorgesBraque,1882—1963),法國畫家,立體主義畫派代表之一,曾參加野獸派繪畫運動,後又創作“拼貼畫”,代表作有《彈吉他的男人》《圓桌》等。
“你父親在維也納是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九年期間?” “啊,應該待了兩年左右。
不過不清楚為什麼偏去維也納。
本來父親喜歡的畫家幾乎都是法國人。
” “而且從維也納返回日本後突然轉向當日本畫畫家,”我說,“到底是什麼促使你父親下那麼大決心的呢?維也納逗留期間發生什麼特殊事情了?” “唔,那是個謎。
父親很少講維也納時代的事。
無可無不可的事倒是時不時聽他講過。
維也納的動物園啦,吃的東西啦,歌劇院啦等等。
可是關于他自己守口如瓶。
我也沒硬問。
我和父親差不多是分開生活,隻是偶爾見面那個程度。
較之父親,莫如更像時而看望的作為親戚的伯父那一存在。
而且,從我上初中時起,父親的存在漸漸讓我郁悶起來,開始避免接觸。
我進美術大學時也沒和他商量。
家庭環境雖然算不上複雜,但不能說是正常家庭。
那種感覺可大緻明白?” “大緻。
” “時至如今,反正父親過去的記憶已經蕩然無存。
或者沉進哪裡深深的泥塘。
問什麼都不應聲。
我是誰都不知道。
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或許應該在他變成這樣子之前問個究竟才是,有時我會這樣想。
悔之晚矣!” 政彥約略沉思似的沉默下來。
少頃開口道:“何苦想知道這個?對家父可有什麼興趣?” “不,不是那麼回事。
”我說,“隻是,在這房子裡生活起來,這裡那裡總會感覺出你父親的影子,于是在圖書館就你父親查閱了一下。
” “類似父親影子的東西?” “或者說是殘存感?” “沒有不好的感覺?” 我對着聽筒搖頭:“哪裡,完全沒有不好的感覺。
隻是雨田具彥這個人的氣息總好像在這裡飄來飄去,在空氣中。
” 政彥再次沉思片刻,然後說道:“畢竟父親長期住在那裡,又做那麼多事。
氣息也可能留下。
啊,也是因為這個,作為我,老實說,不太想一個人靠近那座房子。
” 我一聲不響地聽着。
政彥繼續下文:“以前我想也說來着,對于我,雨田具彥不過是個不好接近的添麻煩的老頭兒罷了。
總是關在畫室裡滿臉嚴肅地畫畫。
寡言少語,不知在想什麼。
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時候,母親老是提醒我‘别打擾父親工作’。
不能跑來跑去,不能大喊大叫。
在社會上或許是名人,繪畫出類拔萃,但對于小孩子純粹是個麻煩。
而且,自己走上美術道路之後,父親每每成了不快的負擔。
每次自報姓名,總有人說‘是雨田具彥先生的親戚嗎’這樣的話。
恨
不僅牆上沒挂,而且無論儲藏室還是壁櫥也都一幅——哪怕一幅——畫也沒有。
不但雨田具彥本人的畫,其他畫家的畫也沒有。
大凡牆壁都光秃秃赤·裸裸聽之任之。
就連挂畫的釘痕都無從找見。
在我了解的範圍内,凡是畫家,不管誰手頭都多多少少保有畫作。
有自己的畫,有别的畫家的畫。
不覺之間就有各種各樣的畫存留身邊,如同再怎麼掃也還是有雪接連不斷飄落堆積起來。
一次因為什麼給雨田政彥打電話,順便問到為什麼這房子裡稱為畫的物件一幅也沒有呢?是誰拿走了還是一開始就這樣? “父親不喜歡把自己的作品留在手頭。
”政彥說,“畫完趕緊叫來畫商出手,效果不如意的就在院子裡的焚燒爐燒掉。
所以,即使父親的畫手頭一幅都沒有,那也沒什麼可奇怪的。
” “别的畫家的畫也完全沒有?” “有過四五幅,馬蒂斯(1)啦布拉克(2)啦等舊畫。
哪一幅都是小幅作品,戰前在歐洲買到手的。
是從熟人手裡得到的,買的時候價錢好像沒有多高。
當然現在增值好多。
那幾幅畫,父親進護理機構時一起交給要好的畫商保存了。
畢竟不能就那樣放在空房子裡。
估計保管在帶空調的美術品專用倉庫裡。
此外沒在那座房子裡見過其他畫家的畫。
實際上父親不大喜歡同行們。
理所當然,同行們也不大喜歡父親。
往好裡說是獨狼,往糟裡說怕是不合群的烏鴉。
” (1)亨利·馬蒂斯(HenriMatisse,1869—1954),法國畫家、雕刻家、版畫家,野獸派繪畫運動領袖。
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聞名。
偶然的機緣成為其人生轉折點,他曾說:“我好像被召喚着,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代表作有《戴帽子的女人》等。
(2)喬治·布拉克(GeorgesBraque,1882—1963),法國畫家,立體主義畫派代表之一,曾參加野獸派繪畫運動,後又創作“拼貼畫”,代表作有《彈吉他的男人》《圓桌》等。
“你父親在維也納是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九年期間?” “啊,應該待了兩年左右。
不過不清楚為什麼偏去維也納。
本來父親喜歡的畫家幾乎都是法國人。
” “而且從維也納返回日本後突然轉向當日本畫畫家,”我說,“到底是什麼促使你父親下那麼大決心的呢?維也納逗留期間發生什麼特殊事情了?” “唔,那是個謎。
父親很少講維也納時代的事。
無可無不可的事倒是時不時聽他講過。
維也納的動物園啦,吃的東西啦,歌劇院啦等等。
可是關于他自己守口如瓶。
我也沒硬問。
我和父親差不多是分開生活,隻是偶爾見面那個程度。
較之父親,莫如更像時而看望的作為親戚的伯父那一存在。
而且,從我上初中時起,父親的存在漸漸讓我郁悶起來,開始避免接觸。
我進美術大學時也沒和他商量。
家庭環境雖然算不上複雜,但不能說是正常家庭。
那種感覺可大緻明白?” “大緻。
” “時至如今,反正父親過去的記憶已經蕩然無存。
或者沉進哪裡深深的泥塘。
問什麼都不應聲。
我是誰都不知道。
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或許應該在他變成這樣子之前問個究竟才是,有時我會這樣想。
悔之晚矣!” 政彥約略沉思似的沉默下來。
少頃開口道:“何苦想知道這個?對家父可有什麼興趣?” “不,不是那麼回事。
”我說,“隻是,在這房子裡生活起來,這裡那裡總會感覺出你父親的影子,于是在圖書館就你父親查閱了一下。
” “類似父親影子的東西?” “或者說是殘存感?” “沒有不好的感覺?” 我對着聽筒搖頭:“哪裡,完全沒有不好的感覺。
隻是雨田具彥這個人的氣息總好像在這裡飄來飄去,在空氣中。
” 政彥再次沉思片刻,然後說道:“畢竟父親長期住在那裡,又做那麼多事。
氣息也可能留下。
啊,也是因為這個,作為我,老實說,不太想一個人靠近那座房子。
” 我一聲不響地聽着。
政彥繼續下文:“以前我想也說來着,對于我,雨田具彥不過是個不好接近的添麻煩的老頭兒罷了。
總是關在畫室裡滿臉嚴肅地畫畫。
寡言少語,不知在想什麼。
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時候,母親老是提醒我‘别打擾父親工作’。
不能跑來跑去,不能大喊大叫。
在社會上或許是名人,繪畫出類拔萃,但對于小孩子純粹是個麻煩。
而且,自己走上美術道路之後,父親每每成了不快的負擔。
每次自報姓名,總有人說‘是雨田具彥先生的親戚嗎’這樣的話。
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