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顯形理念篇 第2章 有可能都到月球上去
關燈
小
中
大
好了!北方有什麼固然不知曉,但我覺得反正往北比往南好些。
我想去清冷潔淨的場所。
尤為重要的是,北也罷南也罷,總之要遠離這座城市,哪怕遠離一點點也好。
打開車上手套箱,裡面有五六張CD。
其中一張是意大利音樂家合奏團演奏的門德爾松的八重奏。
妻喜歡聽着這首音樂兜風。
雖是弦樂四重奏整個編入兩個的奇妙合成,但旋律優美動聽。
妻告訴我,曲是門德爾松才十六歲時創作的。
神童! 你十六歲做什麼來着? 我想起當時來了。
十六歲時,我正對班上一個女孩如醉如癡。
和她交往來着? 哪裡,話都幾乎沒有說過,隻是遠遠看着罷了。
沒有打招呼的勇氣。
回到家畫她的素描來着,畫了好幾幅。
過去就做差不多一樣的事,妻笑道。
啊,我做的事一向差不多少。
啊,我做的事一向差不多少。
我在腦袋裡重複當時自己說的話。
我把雪兒·克羅的CD從播放器中取出,随後放入現代爵士四重奏的專輯。
《金字塔》。
我一邊聽着米爾特·傑克遜惬意的布魯斯獨奏,一邊在高速公路徑直往北開去。
不時在服務區休息片刻,來一次長時間小便,連喝幾杯熱的黑咖啡。
此外幾乎整個夜晚都手握方向盤。
一直沿行車道行駛,隻在超越車速慢的卡車時進入超車道。
居然不困。
全然不困,甚至覺得困意一生都不會來訪。
這麼着,天亮前我到了日本海。
到達新潟後,右拐沿海邊北上。
從山形進入秋田縣,從青森縣開往北海道。
高速公路一概不用,慢悠悠沿普通公路行進。
在所有意義上都不是急匆匆的旅行。
到了夜間,找一家便宜的商務酒店或簡易旅館住進去,倒在小床上睡覺。
值得慶幸的是,無論怎樣的場所,亦無論怎樣的床鋪,我大體都能馬上入睡。
第二天早上,從村上市(3)附近給經紀人打電話,告訴他往下一段時間沒辦法從事畫肖像畫的工作了。
雖然有幾幅還沒畫完的委托畫,但作為我無論如何也不處于能工作的狀态了。
(3)日本新潟縣最北部的一個城市,面向日本海。
“那不好辦啊!畢竟已經接受了委托。
”他聲音僵硬地說道。
我向他道歉。
“可是别無他法。
好好跟對方說說好嗎?就說遇上交通事故了什麼的。
别的畫家也是有的吧?” 經紀人沉默有頃。
迄今為止我從未誤過交畫期限。
在工作方面我并非不負責任的性格這點他也一清二楚。
“往下要因故離開東京一段時間。
那期間沒辦法工作,抱歉!” “一段時間,多長時間?” 我回答不上來。
就關掉手機,找一條合适的河流,把車停在橋上,将那小小的通訊裝置從車窗甩了出去。
對不起,隻能請你死心塌地,隻能請你認為我去月球了。
在秋田市内我順路去銀行,用ATM機提出現金,确認賬戶餘額。
我個人戶頭上還有一定數量的餘額。
信用卡還款也從那裡扣除。
看來還可以就這樣旅行一陣子。
并非每天要花多少錢。
汽油錢、飯錢、商務酒店住宿錢,如此而已。
在函館郊外一家奧特萊斯購得簡易帳篷和睡袋。
初春的北海道寒冷遠未退去,防寒内衣也買了。
如果所到之處附近有開放野營地,就在那裡支帳篷睡覺——一切都是為了盡量節約開支。
雪還硬硬的沒有融化,夜晚寒氣襲人。
也是因為一直在小得透不過氣來的商務酒店睡覺的關系,帳篷裡面讓人覺得清清爽爽自由自在。
帳篷下面是堅固的大地,帳篷上面是無垠的天空,天空中閃爍着無數星辰。
此外一無所有。
往下三個星期,我開着“标緻”在北海道盲目地轉來轉去。
四月到來了,但那裡雪融還要等一等。
盡管如此,天空的顔色還是眼看着發生變化,植物的芽苞開始綻裂。
若有小小的溫泉鄉鎮,就住進那裡的旅館,慢慢泡澡、洗頭、刮須,吃較為像樣的飯食。
可是一上體重計,體重還是比在東京時掉了五公斤。
不看報紙,不看電視。
車内音響的廣播也在到達北海道後壞了調調,不久什麼也聽不見了。
世上發生了什麼,自己一無所知,也不很想知道。
在苫小牧(4)一次走進投币式自動洗衣店,集中洗了髒衣服。
等待洗完時間裡,進入附近一家理發店理發,胡子也刮了。
那時在理發店電視機上久違地目睹了NHK(5)的新聞。
或者莫如說,即使閉上眼睛,播報員的聲音也不由分說地進入耳朵。
那裡播報的一系列新聞,從頭到尾都和我了不相幹,總好像是别的行星上發生的事。
或者仿佛某人适當捏造出來的。
(4)苫小牧:位于北海道西南部的城市。
(5)NHK: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電台)。
唯一作為同自己有某種關聯的事加以接受的,是北海道山中獨自采蘑菇的七十三歲老人死于熊襲這則新聞。
播報員說,從冬眠中醒來的熊,由于肚子餓得發慌,非常危險。
我因為時不時睡在帳篷裡,又興之所至地一個人在森林裡散步,所以熊襲的是我也無足為奇。
襲的碰巧不是我,偏巧是那位老人。
但不知何故,這則新聞并沒有聽得我湧起對老人的同情心,也未能推想那位老人可能體驗的痛楚、驚懼和震撼。
或者不如說較之老人,反倒對熊産生了共鳴。
不,我想恐怕不是共鳴,莫如說是接近同謀意識的東西。
我是不正常的,我一邊盯視鏡子中的自己一邊思忖。
也低低發出聲來。
腦袋似乎多少出了毛病。
最好别這樣靠近任何人,至少眼下一段時間裡。
四月也到後半期的時候,寒冷也有些讓我受夠了。
于是離開北海道,轉往内地。
從青森到岩手、從岩手到宮城,沿着太平洋岸邊行進。
伴随南下過程,季節一點點過渡到真正的春天。
這期間我依然不斷地思考妻,思考妻和那隻現在恐怕在哪裡的床上摟着她的無名手臂。
本來不情願思考這玩意兒,但此外應思考的事一件也想不出來。
最初遇見妻,是眼看就到三十歲的時候。
她比我小三歲,在四谷三丁目一家小建築事務所工作。
擁有二級建築師資格,是我當時相處的女朋友的高中同屆同學。
頭發又直又長,妝也化得淡。
總的說來長相給人以穩重印象(不久得知性格并不如印象那樣穩重,此是後話)。
同女朋友約會的時候,不知在哪家餐館被人介紹給我,我幾乎當場就和她堕入情
我想去清冷潔淨的場所。
尤為重要的是,北也罷南也罷,總之要遠離這座城市,哪怕遠離一點點也好。
打開車上手套箱,裡面有五六張CD。
其中一張是意大利音樂家合奏團演奏的門德爾松的八重奏。
妻喜歡聽着這首音樂兜風。
雖是弦樂四重奏整個編入兩個的奇妙合成,但旋律優美動聽。
妻告訴我,曲是門德爾松才十六歲時創作的。
神童! 你十六歲做什麼來着? 我想起當時來了。
十六歲時,我正對班上一個女孩如醉如癡。
和她交往來着? 哪裡,話都幾乎沒有說過,隻是遠遠看着罷了。
沒有打招呼的勇氣。
回到家畫她的素描來着,畫了好幾幅。
過去就做差不多一樣的事,妻笑道。
啊,我做的事一向差不多少。
啊,我做的事一向差不多少。
我在腦袋裡重複當時自己說的話。
我把雪兒·克羅的CD從播放器中取出,随後放入現代爵士四重奏的專輯。
《金字塔》。
我一邊聽着米爾特·傑克遜惬意的布魯斯獨奏,一邊在高速公路徑直往北開去。
不時在服務區休息片刻,來一次長時間小便,連喝幾杯熱的黑咖啡。
此外幾乎整個夜晚都手握方向盤。
一直沿行車道行駛,隻在超越車速慢的卡車時進入超車道。
居然不困。
全然不困,甚至覺得困意一生都不會來訪。
這麼着,天亮前我到了日本海。
到達新潟後,右拐沿海邊北上。
從山形進入秋田縣,從青森縣開往北海道。
高速公路一概不用,慢悠悠沿普通公路行進。
在所有意義上都不是急匆匆的旅行。
到了夜間,找一家便宜的商務酒店或簡易旅館住進去,倒在小床上睡覺。
值得慶幸的是,無論怎樣的場所,亦無論怎樣的床鋪,我大體都能馬上入睡。
第二天早上,從村上市(3)附近給經紀人打電話,告訴他往下一段時間沒辦法從事畫肖像畫的工作了。
雖然有幾幅還沒畫完的委托畫,但作為我無論如何也不處于能工作的狀态了。
(3)日本新潟縣最北部的一個城市,面向日本海。
“那不好辦啊!畢竟已經接受了委托。
”他聲音僵硬地說道。
我向他道歉。
“可是别無他法。
好好跟對方說說好嗎?就說遇上交通事故了什麼的。
别的畫家也是有的吧?” 經紀人沉默有頃。
迄今為止我從未誤過交畫期限。
在工作方面我并非不負責任的性格這點他也一清二楚。
“往下要因故離開東京一段時間。
那期間沒辦法工作,抱歉!” “一段時間,多長時間?” 我回答不上來。
就關掉手機,找一條合适的河流,把車停在橋上,将那小小的通訊裝置從車窗甩了出去。
對不起,隻能請你死心塌地,隻能請你認為我去月球了。
在秋田市内我順路去銀行,用ATM機提出現金,确認賬戶餘額。
我個人戶頭上還有一定數量的餘額。
信用卡還款也從那裡扣除。
看來還可以就這樣旅行一陣子。
并非每天要花多少錢。
汽油錢、飯錢、商務酒店住宿錢,如此而已。
在函館郊外一家奧特萊斯購得簡易帳篷和睡袋。
初春的北海道寒冷遠未退去,防寒内衣也買了。
如果所到之處附近有開放野營地,就在那裡支帳篷睡覺——一切都是為了盡量節約開支。
雪還硬硬的沒有融化,夜晚寒氣襲人。
也是因為一直在小得透不過氣來的商務酒店睡覺的關系,帳篷裡面讓人覺得清清爽爽自由自在。
帳篷下面是堅固的大地,帳篷上面是無垠的天空,天空中閃爍着無數星辰。
此外一無所有。
往下三個星期,我開着“标緻”在北海道盲目地轉來轉去。
四月到來了,但那裡雪融還要等一等。
盡管如此,天空的顔色還是眼看着發生變化,植物的芽苞開始綻裂。
若有小小的溫泉鄉鎮,就住進那裡的旅館,慢慢泡澡、洗頭、刮須,吃較為像樣的飯食。
可是一上體重計,體重還是比在東京時掉了五公斤。
不看報紙,不看電視。
車内音響的廣播也在到達北海道後壞了調調,不久什麼也聽不見了。
世上發生了什麼,自己一無所知,也不很想知道。
在苫小牧(4)一次走進投币式自動洗衣店,集中洗了髒衣服。
等待洗完時間裡,進入附近一家理發店理發,胡子也刮了。
那時在理發店電視機上久違地目睹了NHK(5)的新聞。
或者莫如說,即使閉上眼睛,播報員的聲音也不由分說地進入耳朵。
那裡播報的一系列新聞,從頭到尾都和我了不相幹,總好像是别的行星上發生的事。
或者仿佛某人适當捏造出來的。
(4)苫小牧:位于北海道西南部的城市。
(5)NHK: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電台)。
唯一作為同自己有某種關聯的事加以接受的,是北海道山中獨自采蘑菇的七十三歲老人死于熊襲這則新聞。
播報員說,從冬眠中醒來的熊,由于肚子餓得發慌,非常危險。
我因為時不時睡在帳篷裡,又興之所至地一個人在森林裡散步,所以熊襲的是我也無足為奇。
襲的碰巧不是我,偏巧是那位老人。
但不知何故,這則新聞并沒有聽得我湧起對老人的同情心,也未能推想那位老人可能體驗的痛楚、驚懼和震撼。
或者不如說較之老人,反倒對熊産生了共鳴。
不,我想恐怕不是共鳴,莫如說是接近同謀意識的東西。
我是不正常的,我一邊盯視鏡子中的自己一邊思忖。
也低低發出聲來。
腦袋似乎多少出了毛病。
最好别這樣靠近任何人,至少眼下一段時間裡。
四月也到後半期的時候,寒冷也有些讓我受夠了。
于是離開北海道,轉往内地。
從青森到岩手、從岩手到宮城,沿着太平洋岸邊行進。
伴随南下過程,季節一點點過渡到真正的春天。
這期間我依然不斷地思考妻,思考妻和那隻現在恐怕在哪裡的床上摟着她的無名手臂。
本來不情願思考這玩意兒,但此外應思考的事一件也想不出來。
最初遇見妻,是眼看就到三十歲的時候。
她比我小三歲,在四谷三丁目一家小建築事務所工作。
擁有二級建築師資格,是我當時相處的女朋友的高中同屆同學。
頭發又直又長,妝也化得淡。
總的說來長相給人以穩重印象(不久得知性格并不如印象那樣穩重,此是後話)。
同女朋友約會的時候,不知在哪家餐館被人介紹給我,我幾乎當場就和她堕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