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夜 東家
關燈
小
中
大
們:“别鬧了呢哪!都幾歲的人了,還像童家一樣打打鬧鬧,灰塵都跑進便當了。
” 原來這就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感覺。
有時候會覺得與喜和清一哥仍然像小時候那樣天真無邪地嬉鬧,但有時候又像知己知彼的成年人,一臉嚴肅地讨論事情。
我沒有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無法體會他們之間的默契和距離。
在都市中,很少有人從小一起長大,甚至長大後還進同一家公司。
人們通常會因為升學或父親調職而漸漸疏遠。
都市有很多工作機會,即使有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也幾乎不可能做相同的工作。
所以,他們既令我羨慕,偶爾又有點擔心他們的交情會出現裂痕。
一想到也許是因為我沒有真正的朋友,就不免有點失落。
與喜和清一哥已經視彼此為家人,所以搞不好根本沒想過“友情是什幺”這個問題。
我一邊聽着他們“你這個人太無情了”“我先救火有什幺不對”的對話,一邊看着遠方山上唯一一棵枝頭滿是紅葉的樹木,同時還吃着飯團。
紅葉宛如夜晚孤零零的煙火,又像漂浮在黑暗海洋上的鬼火,但絲毫不會令人害怕,反而有一種令人懷念的感覺,美得讓人挪不開眼睛。
目前的工作不像夏天那幺累人,讀到我看着剛開始變色的紅葉美景,煞有介事地思考着“朋友到底是什幺?”,一定以為我過得很悠閑吧?各位想得太簡單了!我可是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因為我得開着小貨車,跑遍村頭村尾,而工作服胸前的口袋裡當然沒忘記帶上亮閃閃的駕照。
我的開車技術足以讓全村哭泣(借用一下電影宣傳手法)!就連喜歡調皮搗蛋的猴子,也隻能趴在地上為我讓路! 雖然我開車技術還不太穩,但至今為止我開與喜的小貨車運稻草時,從來沒有撞到任何動物(神去村的動物比人多太多了,如果不小心,撞到的概率相當高)。
稻子收割後,稻草就留在農田裡,堆得高高的,風幹之後,以前的人會用來做草鞋、引火,或喂牛馬,或鋪在牛棚、馬廄裡。
現在的稻草幾乎沒有實用價值,所以通常隻能燒掉,但其實稻草的需求并沒有完全消失。
這時候,輪到我勇氣大展身手了。
傍晚,每天山上收工之後,我就打工送稻草。
我想多存點錢,趕快買輛小貨車。
我把稻草放在小貨車的車鬥上,送給需要稻草的人。
村裡有很多老人,對這些爺爺、奶奶來說,即使是幹稻草,搬上搬下仍很辛苦,所以我接到不少“需要稻草”的委托。
我們這個組的成員幾乎沒花什幺時間,就把“隻要您有需求,勇氣會把稻草送到府上”的消息傳遍了全村。
口耳相傳的威力太驚人了。
我從那裡的農田送到這裡的牛棚(村裡有兩戶養牛的人家),送給喜歡編草鞋的老太太,送給鋪在田埂防寒的農戶。
每天差不多要送一兩戶人家,我天天都很賣力地送稻草,有時候也會順便繞去直紀家。
她心情好的時候,會坐在小貨車副駕駛座上陪我。
我們行駛在漸漸向晚的村莊道路上,兩個人齊心協力,把稻草搬進需要的人家中的倉庫,回程時特意繞點遠路。
有時候兩個人幾乎不怎幺說話,有時會聊各自工作上遇到的事,或生活中發生的好事。
哇噢,氣氛太贊了。
我很想打開小貨車的車窗這幺大喊,但當然要克制住。
即使狹小的車内隻有我們兩個人,我也裝出一副“平常心以對”的表情,努力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下和她聊天。
直紀有時候會陪我在“神去休息站”的停車場練我還有待加強的路邊停車。
休息站已經變成當地大嬸的休息場所,停車場當然幾乎沒有其他車,我必須在腦内模拟停滿整排車的畫面。
如果想在神去村提升開車技術,絕對需要充分的想象力(比方說,假設前後各有一輛體積都很大,一旦擦到絕對會吃不了兜着走的大奔馳……)。
直紀跳下小貨車,開始指揮:“後退三厘米,來,停!把方向盤向右打到底,再退十二厘米,來,來,停,向左切三十度再後退。
”老實說,她的指示超難懂,神去小學的學生聽得懂她上課嗎?不過,我還是心存感激地聽從直紀的指揮。
要是我倒車時不小心開到格子外,她也從來不會驚慌失措或大呼小叫,隻會說:“哎呀呀,好,重新來一次。
先前進兩厘米再倒退,來吧!”這種時候,我就覺得“直紀真的太正點了”。
隻是直紀可能擔心自己的生命有危險,所以每次都站在離小貨車超遠的位置。
與喜看到小貨車的車鬥撞到樹木的痕迹,拿起斧頭對我大吼:“哇,勇氣,你搞什幺鬼啊!”我隻敢躲在繁奶奶身後,連續說了三十次“都說對不起了嘛”。
我不光因為短期打工而忙碌,還因為最近整個村莊漸漸熱鬧起來——大山祇神祭的日子近了。
去年舉行四十八年一度的大祭時,把我整慘了(那次應該是我至今為止的人生中,離死亡最近的經驗),今年隻是正常規模的祭典,所以相對比較輕松。
不過,神去村所謂的“正常”規模,在祭典當天,一樣要在深夜去河裡淨身,還要登上神去山砍大樹。
這次預定砍伐樹齡兩百年左右的栗樹。
今年由中地區的小組負責伐倒,我所屬的神去地區中村清一組則是前哨。
祭典當晚,我們要拿着錫杖,提着燈籠,走在隊伍的最前頭。
想到我們這組人必須成為路标,走在漆黑的神去山、夜晚的神域,緊張和興奮同時襲來。
祭典還有各種前哨戰,一個多月前,到處就已能看到各種意義不明的儀式。
人們在田裡建了望樓,在望樓周圍跳舞;還在神去河旁拉起了用草繩編成的注連繩避邪。
身為東家的清一哥幾乎要參加所有儀式,比我忙碌一百倍。
某天傍晚,我開着小貨車,載着直紀行駛在下地區,沿着左側的神去河,駛向上遊。
我已經送完稻草,車鬥上空空的。
道路沿着河畔形成和緩的彎道,我小心翼翼握着方向盤。
我向與喜保證了一百次“我絕對不會再碰傷車子”,與喜好不容易才答應繼續借我開,所以不得不小心謹慎。
途經中地區,離直紀家還有一小段距離,我看到清一哥出現在右前方的田裡。
清一哥把自己的小貨車停在田間小路上,獨自站在收割之後的農田裡。
夕陽将清一哥的影子拉得很長,他微微低頭的身影輪廓,觸動了我的記憶。
“嗯,我覺得他像一個人。
” “是不是宮澤賢治?”坐在副駕駛座上的直紀說。
我的内心同時出現兩種想法,既覺得“慘了,直紀果然仍會注意清一哥”,又想到“沒錯,高中的語文參考教材上有一張宮澤賢治走在農田裡的照片,就是這樣的姿勢”。
快到清一哥出現的農田時,我不得不放慢車速。
直
” 原來這就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感覺。
有時候會覺得與喜和清一哥仍然像小時候那樣天真無邪地嬉鬧,但有時候又像知己知彼的成年人,一臉嚴肅地讨論事情。
我沒有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無法體會他們之間的默契和距離。
在都市中,很少有人從小一起長大,甚至長大後還進同一家公司。
人們通常會因為升學或父親調職而漸漸疏遠。
都市有很多工作機會,即使有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也幾乎不可能做相同的工作。
所以,他們既令我羨慕,偶爾又有點擔心他們的交情會出現裂痕。
一想到也許是因為我沒有真正的朋友,就不免有點失落。
與喜和清一哥已經視彼此為家人,所以搞不好根本沒想過“友情是什幺”這個問題。
我一邊聽着他們“你這個人太無情了”“我先救火有什幺不對”的對話,一邊看着遠方山上唯一一棵枝頭滿是紅葉的樹木,同時還吃着飯團。
紅葉宛如夜晚孤零零的煙火,又像漂浮在黑暗海洋上的鬼火,但絲毫不會令人害怕,反而有一種令人懷念的感覺,美得讓人挪不開眼睛。
目前的工作不像夏天那幺累人,讀到我看着剛開始變色的紅葉美景,煞有介事地思考着“朋友到底是什幺?”,一定以為我過得很悠閑吧?各位想得太簡單了!我可是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因為我得開着小貨車,跑遍村頭村尾,而工作服胸前的口袋裡當然沒忘記帶上亮閃閃的駕照。
我的開車技術足以讓全村哭泣(借用一下電影宣傳手法)!就連喜歡調皮搗蛋的猴子,也隻能趴在地上為我讓路! 雖然我開車技術還不太穩,但至今為止我開與喜的小貨車運稻草時,從來沒有撞到任何動物(神去村的動物比人多太多了,如果不小心,撞到的概率相當高)。
稻子收割後,稻草就留在農田裡,堆得高高的,風幹之後,以前的人會用來做草鞋、引火,或喂牛馬,或鋪在牛棚、馬廄裡。
現在的稻草幾乎沒有實用價值,所以通常隻能燒掉,但其實稻草的需求并沒有完全消失。
這時候,輪到我勇氣大展身手了。
傍晚,每天山上收工之後,我就打工送稻草。
我想多存點錢,趕快買輛小貨車。
我把稻草放在小貨車的車鬥上,送給需要稻草的人。
村裡有很多老人,對這些爺爺、奶奶來說,即使是幹稻草,搬上搬下仍很辛苦,所以我接到不少“需要稻草”的委托。
我們這個組的成員幾乎沒花什幺時間,就把“隻要您有需求,勇氣會把稻草送到府上”的消息傳遍了全村。
口耳相傳的威力太驚人了。
我從那裡的農田送到這裡的牛棚(村裡有兩戶養牛的人家),送給喜歡編草鞋的老太太,送給鋪在田埂防寒的農戶。
每天差不多要送一兩戶人家,我天天都很賣力地送稻草,有時候也會順便繞去直紀家。
她心情好的時候,會坐在小貨車副駕駛座上陪我。
我們行駛在漸漸向晚的村莊道路上,兩個人齊心協力,把稻草搬進需要的人家中的倉庫,回程時特意繞點遠路。
有時候兩個人幾乎不怎幺說話,有時會聊各自工作上遇到的事,或生活中發生的好事。
哇噢,氣氛太贊了。
我很想打開小貨車的車窗這幺大喊,但當然要克制住。
即使狹小的車内隻有我們兩個人,我也裝出一副“平常心以對”的表情,努力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下和她聊天。
直紀有時候會陪我在“神去休息站”的停車場練我還有待加強的路邊停車。
休息站已經變成當地大嬸的休息場所,停車場當然幾乎沒有其他車,我必須在腦内模拟停滿整排車的畫面。
如果想在神去村提升開車技術,絕對需要充分的想象力(比方說,假設前後各有一輛體積都很大,一旦擦到絕對會吃不了兜着走的大奔馳……)。
直紀跳下小貨車,開始指揮:“後退三厘米,來,停!把方向盤向右打到底,再退十二厘米,來,來,停,向左切三十度再後退。
”老實說,她的指示超難懂,神去小學的學生聽得懂她上課嗎?不過,我還是心存感激地聽從直紀的指揮。
要是我倒車時不小心開到格子外,她也從來不會驚慌失措或大呼小叫,隻會說:“哎呀呀,好,重新來一次。
先前進兩厘米再倒退,來吧!”這種時候,我就覺得“直紀真的太正點了”。
隻是直紀可能擔心自己的生命有危險,所以每次都站在離小貨車超遠的位置。
與喜看到小貨車的車鬥撞到樹木的痕迹,拿起斧頭對我大吼:“哇,勇氣,你搞什幺鬼啊!”我隻敢躲在繁奶奶身後,連續說了三十次“都說對不起了嘛”。
我不光因為短期打工而忙碌,還因為最近整個村莊漸漸熱鬧起來——大山祇神祭的日子近了。
去年舉行四十八年一度的大祭時,把我整慘了(那次應該是我至今為止的人生中,離死亡最近的經驗),今年隻是正常規模的祭典,所以相對比較輕松。
不過,神去村所謂的“正常”規模,在祭典當天,一樣要在深夜去河裡淨身,還要登上神去山砍大樹。
這次預定砍伐樹齡兩百年左右的栗樹。
今年由中地區的小組負責伐倒,我所屬的神去地區中村清一組則是前哨。
祭典當晚,我們要拿着錫杖,提着燈籠,走在隊伍的最前頭。
想到我們這組人必須成為路标,走在漆黑的神去山、夜晚的神域,緊張和興奮同時襲來。
祭典還有各種前哨戰,一個多月前,到處就已能看到各種意義不明的儀式。
人們在田裡建了望樓,在望樓周圍跳舞;還在神去河旁拉起了用草繩編成的注連繩避邪。
身為東家的清一哥幾乎要參加所有儀式,比我忙碌一百倍。
某天傍晚,我開着小貨車,載着直紀行駛在下地區,沿着左側的神去河,駛向上遊。
我已經送完稻草,車鬥上空空的。
道路沿着河畔形成和緩的彎道,我小心翼翼握着方向盤。
我向與喜保證了一百次“我絕對不會再碰傷車子”,與喜好不容易才答應繼續借我開,所以不得不小心謹慎。
途經中地區,離直紀家還有一小段距離,我看到清一哥出現在右前方的田裡。
清一哥把自己的小貨車停在田間小路上,獨自站在收割之後的農田裡。
夕陽将清一哥的影子拉得很長,他微微低頭的身影輪廓,觸動了我的記憶。
“嗯,我覺得他像一個人。
” “是不是宮澤賢治?”坐在副駕駛座上的直紀說。
我的内心同時出現兩種想法,既覺得“慘了,直紀果然仍會注意清一哥”,又想到“沒錯,高中的語文參考教材上有一張宮澤賢治走在農田裡的照片,就是這樣的姿勢”。
快到清一哥出現的農田時,我不得不放慢車速。
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