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永遠為你講故事
關燈
小
中
大
淩晨一點半,無風,雪未歇,世界沉澱在冷白之中。
帳内的水氣在棚頂凝成水,滴落在汽化燈,噗一聲,熱燈殼發出躁爆聲,一股霧氣消散。
帕吉魯狀況不好,臉色發黑,呼吸與心跳急速,幾乎陷入了昏迷與意識不清。
素芳姨摸着他的頭,磨蹭在額角一道愈合二十餘年的淡疤──他那時得知文老師離開後,窩在校園的銀杏樹上十天,不吃東西,隻伸長舌頭舔葉上的晨露,直到力竭摔下,額角血流如注,讓素芳姨以為要失去這孩子──現在,她知道,帕吉魯陷入更嚴重的狀況,高山症并發的腦水腫與肺水腫,将使這大孩子在自己懷中死去。
“他的呼吸會越來越難,然後,停了。
”素芳姨慎重說,“現在要馬上下山去,隻有降低高度,才能使高山症緩和。
” “天氣不好,出去,很容易掉溫度。
我不走了,隻能躺在這裡休息。
”趙天民趴在角落療傷,身上裹着幹淨衣服撕成的布條。
噗一聲,燈殼上的霧氣冒散,在帳篷上投射出小小的暈影。
“天氣永遠不好,天明後路會更糟,太陽出來雪融,很泥濘。
而且他沒辦法等到明天,”素芳姨說,“我去找馬海一起走。
” “我哪也去不了。
”趙天民又說。
古阿霞緊握帕吉魯的手祈禱。
這是她最想做的,祈求天父靠近,給予自信與勇敢,好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十分鐘後,素芳姨帶着馬海、蔡明台回來,花了點錢請兩個工人幫忙。
最後布魯瓦帶小原住民入隊。
離開前,素芳姨把身子彎到帕吉魯胸前,輕拍面頰,喚醒他,跟他說話。
她說,他們将要回到有溫暖火塘的菊港山莊,燒着松炭,喝熱乎乎的熊牌蜂蜜茶,陽光會爬過榻榻米那已經磨得沒有毛細孔的稻織席面,反射光芒,塵埃跳湧,你可以把腳晾在二樓外推的窗台外,看着溪谷雲影。
帕吉魯淡淡地呻吟,不知是回應,抑或不自主的夢呓。
他正用盡氣力要回到現實,但陷入肺水腫的呼吸裡空轉,腦袋混沌。
“阿霞在這,這是她的手,”素芳姨把古阿霞的手緊搭在帕吉魯手中,“她陪你一起回山莊。
” “還有校園的銀杏變黃了,等我們回去打招呼。
”古阿霞緊握帕吉魯毫無響應的手,感到有什麼正一點一滴被沒收了,她會緊緊握着這隻手,直到他深情回應。
“不斷跟他說話,讓他聽到你的聲音,他會努力保持清醒。
”素芳姨轉頭對古阿霞交代。
古阿霞滿滿地點頭,她不會的太多了,動嘴卻滿厲害。
之後,素芳姨把帕吉魯背上,粗繩綁牢,用紅披風裹緊,由一群人護着北走,他們預計天亮前要抵達最近的醫護點七星崗伐木站。
深夜裡,雪花飄落,天空不見底,四周都是黑嚴嚴看不到邊陲,能理解的視野隻限一盞燈範圍。
使用擔架根本不行,大部分山路狹小,要麼斷木橫阻,要麼是箭竹草坡被長年雨水掘深的小徑,輪流背是最好的。
主力背手是素芳姨,論體力、腳力與爬山技巧,非她莫屬,其他人輪流托着帕吉魯的屁股,好減輕素芳姨的重擔。
蔡明台先到前頭尋路,遇到岔路便舉燈,鹄立指引,生怕走錯路的代價是迷失在疊疊嶂嶂的山林。
夜裡沒有遠山為憑,不知道走到哪,走多遠,古阿霞感到黑夜紛纭,隻剩大家沉重的呼吸與腳步雜沓。
她握着帕吉魯的手,努力跟他說話,渴望響應,可是他陷入某種沒辦法理解的暈沉世界。
一路上,除了古阿霞費盡口舌講話,大家不再言語,不再互勉,隻想走出這沒渣沒框的黑暗,渴望文明的燈光與味道。
最大的挑戰是背70餘公斤的帕吉魯。
工人在崎岖山路背走,隻消兩分鐘,喘得一肚子廢氣,素芳姨卻走上半小時不停歇。
古阿霞擔心素芳姨的體力透支,缺了她,斷了支柱,幾度勸她休息卻沒得到響應。
她随即理解,這是一位母親在曠野中盡此生最大的努力帶領兒子擺脫撒旦的追逐。
在七彩湖南方2公裡的棱線上,一片冷杉下,雪凝在樹根,害素芳姨摔倒了,踉跄地往陡坡栽下去,留下了淡淡的哀号餘音。
正當大夥還沒回神時,有人從隊伍尾巴走過來,半途搶了馬海手上的燈,往斜坡一邊走一邊用屁股滑去。
下去的是趙天民。
古阿霞一怔,眼眶溫熱。
他不是嚷嚷着天冷躲在帳篷療傷,怎麼悶不吭聲跟來了?怎麼又油爆蔥花似火辣辣地沖下去救人? 趙天民在下頭逗留約兩分鐘,手腳利索地把帕吉魯“倒背”上來。
這背法頗怪,把帕吉魯的屁股懸在腦後肩,手抓住他兩條腿,這能使重心往上移以便快速爬坡。
趙天民把人背上了棱線,繼續彎着腰,一路往北快走。
這樣在雪地馱人挺累的,起初是寒冷侵襲膝關節與脊髓而酸痛,繼而是剝皮的傷口滲血,布條子浸潤在血紅中。
趙天民直喘氣,說逃跑這件事習慣了,當年日本兵與國民黨士兵用子彈咻咻追來,比現在北風還緊,他們撤退時就是這樣頂着弟兄逃,逃個十幾公裡都不成問題,他行的。
他走得背上血澇,傷口的組織液與流血把屁股弄濕了。
他堅持走,那是給古阿霞贖罪,把她的男人扛下山,不這樣他會過意不去。
“我來,你休息一下?”素芳姨問。
趙天民不依,卯起勁地往小徑小跑。
衆人覺得他瘋了,哪有這種走法,追了十分鐘,隻見趙天民倚着一棵台灣冷杉,激烈發抖說:“行了。
”他把帕吉魯
帳内的水氣在棚頂凝成水,滴落在汽化燈,噗一聲,熱燈殼發出躁爆聲,一股霧氣消散。
帕吉魯狀況不好,臉色發黑,呼吸與心跳急速,幾乎陷入了昏迷與意識不清。
素芳姨摸着他的頭,磨蹭在額角一道愈合二十餘年的淡疤──他那時得知文老師離開後,窩在校園的銀杏樹上十天,不吃東西,隻伸長舌頭舔葉上的晨露,直到力竭摔下,額角血流如注,讓素芳姨以為要失去這孩子──現在,她知道,帕吉魯陷入更嚴重的狀況,高山症并發的腦水腫與肺水腫,将使這大孩子在自己懷中死去。
“他的呼吸會越來越難,然後,停了。
”素芳姨慎重說,“現在要馬上下山去,隻有降低高度,才能使高山症緩和。
” “天氣不好,出去,很容易掉溫度。
我不走了,隻能躺在這裡休息。
”趙天民趴在角落療傷,身上裹着幹淨衣服撕成的布條。
噗一聲,燈殼上的霧氣冒散,在帳篷上投射出小小的暈影。
“天氣永遠不好,天明後路會更糟,太陽出來雪融,很泥濘。
而且他沒辦法等到明天,”素芳姨說,“我去找馬海一起走。
” “我哪也去不了。
”趙天民又說。
古阿霞緊握帕吉魯的手祈禱。
這是她最想做的,祈求天父靠近,給予自信與勇敢,好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十分鐘後,素芳姨帶着馬海、蔡明台回來,花了點錢請兩個工人幫忙。
最後布魯瓦帶小原住民入隊。
離開前,素芳姨把身子彎到帕吉魯胸前,輕拍面頰,喚醒他,跟他說話。
她說,他們将要回到有溫暖火塘的菊港山莊,燒着松炭,喝熱乎乎的熊牌蜂蜜茶,陽光會爬過榻榻米那已經磨得沒有毛細孔的稻織席面,反射光芒,塵埃跳湧,你可以把腳晾在二樓外推的窗台外,看着溪谷雲影。
帕吉魯淡淡地呻吟,不知是回應,抑或不自主的夢呓。
他正用盡氣力要回到現實,但陷入肺水腫的呼吸裡空轉,腦袋混沌。
“阿霞在這,這是她的手,”素芳姨把古阿霞的手緊搭在帕吉魯手中,“她陪你一起回山莊。
” “還有校園的銀杏變黃了,等我們回去打招呼。
”古阿霞緊握帕吉魯毫無響應的手,感到有什麼正一點一滴被沒收了,她會緊緊握着這隻手,直到他深情回應。
“不斷跟他說話,讓他聽到你的聲音,他會努力保持清醒。
”素芳姨轉頭對古阿霞交代。
古阿霞滿滿地點頭,她不會的太多了,動嘴卻滿厲害。
之後,素芳姨把帕吉魯背上,粗繩綁牢,用紅披風裹緊,由一群人護着北走,他們預計天亮前要抵達最近的醫護點七星崗伐木站。
深夜裡,雪花飄落,天空不見底,四周都是黑嚴嚴看不到邊陲,能理解的視野隻限一盞燈範圍。
使用擔架根本不行,大部分山路狹小,要麼斷木橫阻,要麼是箭竹草坡被長年雨水掘深的小徑,輪流背是最好的。
主力背手是素芳姨,論體力、腳力與爬山技巧,非她莫屬,其他人輪流托着帕吉魯的屁股,好減輕素芳姨的重擔。
蔡明台先到前頭尋路,遇到岔路便舉燈,鹄立指引,生怕走錯路的代價是迷失在疊疊嶂嶂的山林。
夜裡沒有遠山為憑,不知道走到哪,走多遠,古阿霞感到黑夜紛纭,隻剩大家沉重的呼吸與腳步雜沓。
她握着帕吉魯的手,努力跟他說話,渴望響應,可是他陷入某種沒辦法理解的暈沉世界。
一路上,除了古阿霞費盡口舌講話,大家不再言語,不再互勉,隻想走出這沒渣沒框的黑暗,渴望文明的燈光與味道。
最大的挑戰是背70餘公斤的帕吉魯。
工人在崎岖山路背走,隻消兩分鐘,喘得一肚子廢氣,素芳姨卻走上半小時不停歇。
古阿霞擔心素芳姨的體力透支,缺了她,斷了支柱,幾度勸她休息卻沒得到響應。
她随即理解,這是一位母親在曠野中盡此生最大的努力帶領兒子擺脫撒旦的追逐。
在七彩湖南方2公裡的棱線上,一片冷杉下,雪凝在樹根,害素芳姨摔倒了,踉跄地往陡坡栽下去,留下了淡淡的哀号餘音。
正當大夥還沒回神時,有人從隊伍尾巴走過來,半途搶了馬海手上的燈,往斜坡一邊走一邊用屁股滑去。
下去的是趙天民。
古阿霞一怔,眼眶溫熱。
他不是嚷嚷着天冷躲在帳篷療傷,怎麼悶不吭聲跟來了?怎麼又油爆蔥花似火辣辣地沖下去救人? 趙天民在下頭逗留約兩分鐘,手腳利索地把帕吉魯“倒背”上來。
這背法頗怪,把帕吉魯的屁股懸在腦後肩,手抓住他兩條腿,這能使重心往上移以便快速爬坡。
趙天民把人背上了棱線,繼續彎着腰,一路往北快走。
這樣在雪地馱人挺累的,起初是寒冷侵襲膝關節與脊髓而酸痛,繼而是剝皮的傷口滲血,布條子浸潤在血紅中。
趙天民直喘氣,說逃跑這件事習慣了,當年日本兵與國民黨士兵用子彈咻咻追來,比現在北風還緊,他們撤退時就是這樣頂着弟兄逃,逃個十幾公裡都不成問題,他行的。
他走得背上血澇,傷口的組織液與流血把屁股弄濕了。
他堅持走,那是給古阿霞贖罪,把她的男人扛下山,不這樣他會過意不去。
“我來,你休息一下?”素芳姨問。
趙天民不依,卯起勁地往小徑小跑。
衆人覺得他瘋了,哪有這種走法,追了十分鐘,隻見趙天民倚着一棵台灣冷杉,激烈發抖說:“行了。
”他把帕吉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