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一堂課
關燈
小
中
大
有人在“中央日報”刊載吳天雄與趙天民的故事,肯定兩人的友誼與助人。
文章被報社編輯删減得差不多。
文末,作者表達在摩裡沙卡的偏遠伐木區複建小學的心願。
文章刊登後,作者“王佩芬”不記得有此事。
半個月後,正在打掃的王佩芬收到郵差送信,興奮地在圍裙上抹幹手,絞開信封,就着窗外蘋果樹映入的天光讀信,讀得索然。
信上署名“趙天民”的讀者說,他腳步加快了,正穿越蘇花公路的清水斷崖,一禮拜後抵達菊港山莊,了解她筆下“将聳立在中央山脈東峰的小學校”如何萌芽。
王佩芬不認識趙天民,把信紙塞到櫃台,去忙自己的活。
她與古阿霞重新把山莊洗刷幹淨,清除那些蜘蛛絲與古怪小生物,好迎接将入住的一群旅客。
這群旅客混合四健會、童子軍、救國團等團體。
清潔桧木地闆很費工,将稻草捆紮成拳頭大,以洗米水刷。
古阿霞與王佩芬跪地工作,做了半天,起身時脊椎關節像是能篩出一堆圖釘般痛苦。
王佩芬在牆角抓到好多挂着錘形絲袋的衣蛾,半天抓了半罐牛奶瓶的“瓜子蟲”,晚上時,爽快地撒入火塘,淩亂的火叢吐出青焰,然後她用“過火失敗的一群瓜子殼們”作結。
伐木工說,這些瓜子會偷東西。
有人說,這些蟲子會換殼,下次會寄居在皮包或汽油桶。
伐木工最後舉起米酒罐,發誓他們的唬爛就屬這次最誠懇,趁早喝完酒,别給瓜子偷喝光,倒是會把罐子留給那些可憐的瓜子們住。
“它們其實是蛾,像毛毛蟲最後變成蝴蝶。
”古阿霞最後的幾句很小聲,連火塘的炭爆聲都赢不了。
她在花蓮市的梯間貯藏室,觀察過這些陪伴她的小生物。
它們吃人類皮屑與落發過活。
她用罐子養過它們,打發寂寥與落寞。
“那是真的,有種東西在學校那也是。
”帕吉魯這樣說。
他帶她離開彌漫酒氣與狂谵的山莊,來到廢棄小學校。
他們來到操場邊的沙地,那有幾個漏鬥狀的沙窩,帕吉魯拔下一根頭發搔弄。
蟻獅誤以為螞蟻落入陷阱,沖出沙窩,咬死發梢拖入沙内。
這時候便趁機挖沙窩,可以抓到。
帕吉魯跟她講,他小時候常這樣釣蟻獅,度過不快樂的童年。
古阿霞覺得世界最寂寞的遊戲都很像,養衣蛾與釣蟻獅都是借小生物來安慰時光。
守着汽化燈,他們蹲在寒冷的學校邊,聊了好久,抓了幾隻蟻獅回去養。
一星期後,蟻獅結蛹,蜷在2公分的砂球繭内,即将蛻變為蟻蛉。
這成了王凱的玩具。
十歲的王凱随祖母所屬的四健會來到山上,他帶了帳篷、童軍繩、短刀與蠟燭,要抓幾籠的雲豹與黑熊回去台北炫耀。
他搭流籠時尿濕了,着陸後被迎接的三姑六婆嘲笑個不停,他安慰自己抓青蛙就好。
冬天山上沒青蛙,水灘隻有水黾,他标準再降,菊港山莊櫃台上的那罐熊牌蘋果膏玻璃罐裡養的蟻獅,達到他的低标,便問起“史前螞蟻”從哪抓的?山莊的人員很忙,沒空理他。
“你們都不理我。
”王凱不耐久候,他氣得把玻璃罐子摔入火塘,木灰噴出來,彌漫得哪都是。
所有的旅客暫停動作,隻剩樓上的人走過時的木闆摩擦聲響。
王凱的老祖母向大家抱歉,拍手三聲,衆旅客又恢複之前動作。
古阿霞看得出王佩芬眼中的厭惡,散落的木灰得抹淨,不然沾了旅客拖鞋會蔓延整個山莊。
她把王佩芬推到廚房去工作,然後拿了微濕的拖把回來擦幹淨木灰,地闆幹了也不會出現白灰痕。
她靠近火塘清除時,發現驚人一幕。
王凱蹲着将火塘底的泥巴挖出來,和着木灰與水,玩起捏陶。
老祖母很快地走向古阿霞,說:“你确實該阻止他,怎麼管他都可以,這是他該學到的教訓。
但是我請你幫忙,不要用打的。
” 火塘玩不得,怕斷了火種。
菊港山莊有個老傳統,木灰底下悶了一顆前夜的火炭,隔天傍晚取出來續火,這是從日本時代留下的規例。
火塘是火神居住,不留熾熱的火炭給他,他會出來找火。
火塘曾斷過幾次火,事後山莊發生的火災是小事,就怕森林大火。
連學醫的莊主馬海都很重視這,火塘不是沙坑。
他話也不說,一把抓了王凱的領子從火塘撈起來,說:“要玩就到外頭,有本事把山頭玩倒了也沒人管。
火塘不要給我下去,那不是洗腳盆。
” 王凱見人走了,又跳下去玩木灰,灰塵又再度湧出來。
馬海跑回來,杵着王凱說:“我今天關店生意不做,也要把你這個小王八蛋趕走。
”他想抓住了王凱的肩膀拖出來。
王凱抓起木灰反擊,灰塵四起,山莊上演了維蘇威火山将龐貝城活埋于塵土的災難戲。
馬海人高馬大,想保護埋在火塘木灰下的火種,隻能賣乖地被攻擊求饒,眼睛痛得張不開,狼狽地爬出來。
“這是誰家的小流氓?”馬海的眼神故意盯着火塘旁的老祖母。
其他旅客無動于衷,繼續整理自己的行李。
“他不是小流氓。
”祖母說。
“還說他不是小流氓,好歹你也出來管管。
” “好吧!他做錯了,打罵由他承擔。
别罵得太難聽,打他的話,用鞋闆打他腿最有效。
”老祖母盤腿坐,灰襖的長服搭在膝蓋上,布滿老人斑的細手微微發抖。
古阿霞見狀,先把怒氣的馬海推進了廚房去,然後走回櫃台忙,并且多觀察不遠處的王凱這顆爆炭如何慢慢涼下來。
她知道,面對這樣的小孩,馬海那套跟他沖下去的方式沒用。
她欣賞老祖
文章被報社編輯删減得差不多。
文末,作者表達在摩裡沙卡的偏遠伐木區複建小學的心願。
文章刊登後,作者“王佩芬”不記得有此事。
半個月後,正在打掃的王佩芬收到郵差送信,興奮地在圍裙上抹幹手,絞開信封,就着窗外蘋果樹映入的天光讀信,讀得索然。
信上署名“趙天民”的讀者說,他腳步加快了,正穿越蘇花公路的清水斷崖,一禮拜後抵達菊港山莊,了解她筆下“将聳立在中央山脈東峰的小學校”如何萌芽。
王佩芬不認識趙天民,把信紙塞到櫃台,去忙自己的活。
她與古阿霞重新把山莊洗刷幹淨,清除那些蜘蛛絲與古怪小生物,好迎接将入住的一群旅客。
這群旅客混合四健會、童子軍、救國團等團體。
清潔桧木地闆很費工,将稻草捆紮成拳頭大,以洗米水刷。
古阿霞與王佩芬跪地工作,做了半天,起身時脊椎關節像是能篩出一堆圖釘般痛苦。
王佩芬在牆角抓到好多挂着錘形絲袋的衣蛾,半天抓了半罐牛奶瓶的“瓜子蟲”,晚上時,爽快地撒入火塘,淩亂的火叢吐出青焰,然後她用“過火失敗的一群瓜子殼們”作結。
伐木工說,這些瓜子會偷東西。
有人說,這些蟲子會換殼,下次會寄居在皮包或汽油桶。
伐木工最後舉起米酒罐,發誓他們的唬爛就屬這次最誠懇,趁早喝完酒,别給瓜子偷喝光,倒是會把罐子留給那些可憐的瓜子們住。
“它們其實是蛾,像毛毛蟲最後變成蝴蝶。
”古阿霞最後的幾句很小聲,連火塘的炭爆聲都赢不了。
她在花蓮市的梯間貯藏室,觀察過這些陪伴她的小生物。
它們吃人類皮屑與落發過活。
她用罐子養過它們,打發寂寥與落寞。
“那是真的,有種東西在學校那也是。
”帕吉魯這樣說。
他帶她離開彌漫酒氣與狂谵的山莊,來到廢棄小學校。
他們來到操場邊的沙地,那有幾個漏鬥狀的沙窩,帕吉魯拔下一根頭發搔弄。
蟻獅誤以為螞蟻落入陷阱,沖出沙窩,咬死發梢拖入沙内。
這時候便趁機挖沙窩,可以抓到。
帕吉魯跟她講,他小時候常這樣釣蟻獅,度過不快樂的童年。
古阿霞覺得世界最寂寞的遊戲都很像,養衣蛾與釣蟻獅都是借小生物來安慰時光。
守着汽化燈,他們蹲在寒冷的學校邊,聊了好久,抓了幾隻蟻獅回去養。
一星期後,蟻獅結蛹,蜷在2公分的砂球繭内,即将蛻變為蟻蛉。
這成了王凱的玩具。
十歲的王凱随祖母所屬的四健會來到山上,他帶了帳篷、童軍繩、短刀與蠟燭,要抓幾籠的雲豹與黑熊回去台北炫耀。
他搭流籠時尿濕了,着陸後被迎接的三姑六婆嘲笑個不停,他安慰自己抓青蛙就好。
冬天山上沒青蛙,水灘隻有水黾,他标準再降,菊港山莊櫃台上的那罐熊牌蘋果膏玻璃罐裡養的蟻獅,達到他的低标,便問起“史前螞蟻”從哪抓的?山莊的人員很忙,沒空理他。
“你們都不理我。
”王凱不耐久候,他氣得把玻璃罐子摔入火塘,木灰噴出來,彌漫得哪都是。
所有的旅客暫停動作,隻剩樓上的人走過時的木闆摩擦聲響。
王凱的老祖母向大家抱歉,拍手三聲,衆旅客又恢複之前動作。
古阿霞看得出王佩芬眼中的厭惡,散落的木灰得抹淨,不然沾了旅客拖鞋會蔓延整個山莊。
她把王佩芬推到廚房去工作,然後拿了微濕的拖把回來擦幹淨木灰,地闆幹了也不會出現白灰痕。
她靠近火塘清除時,發現驚人一幕。
王凱蹲着将火塘底的泥巴挖出來,和着木灰與水,玩起捏陶。
老祖母很快地走向古阿霞,說:“你确實該阻止他,怎麼管他都可以,這是他該學到的教訓。
但是我請你幫忙,不要用打的。
” 火塘玩不得,怕斷了火種。
菊港山莊有個老傳統,木灰底下悶了一顆前夜的火炭,隔天傍晚取出來續火,這是從日本時代留下的規例。
火塘是火神居住,不留熾熱的火炭給他,他會出來找火。
火塘曾斷過幾次火,事後山莊發生的火災是小事,就怕森林大火。
連學醫的莊主馬海都很重視這,火塘不是沙坑。
他話也不說,一把抓了王凱的領子從火塘撈起來,說:“要玩就到外頭,有本事把山頭玩倒了也沒人管。
火塘不要給我下去,那不是洗腳盆。
” 王凱見人走了,又跳下去玩木灰,灰塵又再度湧出來。
馬海跑回來,杵着王凱說:“我今天關店生意不做,也要把你這個小王八蛋趕走。
”他想抓住了王凱的肩膀拖出來。
王凱抓起木灰反擊,灰塵四起,山莊上演了維蘇威火山将龐貝城活埋于塵土的災難戲。
馬海人高馬大,想保護埋在火塘木灰下的火種,隻能賣乖地被攻擊求饒,眼睛痛得張不開,狼狽地爬出來。
“這是誰家的小流氓?”馬海的眼神故意盯着火塘旁的老祖母。
其他旅客無動于衷,繼續整理自己的行李。
“他不是小流氓。
”祖母說。
“還說他不是小流氓,好歹你也出來管管。
” “好吧!他做錯了,打罵由他承擔。
别罵得太難聽,打他的話,用鞋闆打他腿最有效。
”老祖母盤腿坐,灰襖的長服搭在膝蓋上,布滿老人斑的細手微微發抖。
古阿霞見狀,先把怒氣的馬海推進了廚房去,然後走回櫃台忙,并且多觀察不遠處的王凱這顆爆炭如何慢慢涼下來。
她知道,面對這樣的小孩,馬海那套跟他沖下去的方式沒用。
她欣賞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