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軍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關燈
小
中
大
奧地利1945年5月8日—7月31日
5月8日傍晚,溫特斯接到命令,要求把2營準備好當夜出發,到距貝希特斯加登以南30公裡的奧地利的濱湖采爾去執行占領任務。
22點,亮着大燈的車隊出發了。
卡車上,弟兄們喝酒、唱歌、賭博,繼續開着他們的晚會,第二天早晨到達濱湖采爾時,他們個個胡子拉碴,工作服上滿是污垢。
到處都是德國兵。
濱湖采爾是國防軍可以撤退到的最南方,再往南就是阿爾卑斯山的山峰,再過去就是意大利,迄今為止,所有的道路仍舊被雪封着。
後來才發現,在不足600名弟兄的2營管理的地區内武裝德軍竟多達25000名。
兩軍外觀上的鮮明差别絕不亞于數量上的懸殊對比。
征服軍看上去懶散、軍容不整,紀律松散,敗軍看上去倒是一支精銳之師,有令人過目難忘的軍容和良好的紀律。
溫特斯想,當德軍和奧地利的平民好奇地看着這第一支到達該地的美國兵時一定會很驚訝:他們怎麼會輸給這樣一幫年輕人。
溫特斯把營指揮部設在濱湖采爾南面4公裡的卡普倫村。
這裡的山谷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尤其受德國富人的喜愛。
從農場空曠的房子到豪華的旅館,住宿條件都好得驚人。
所有的房間原先都被德國傷兵占據了。
他們被迫搬出來,被用卡車或火車運到慕尼黑的俘虜營裡。
美國人搬了進去。
弟兄們的任務是維持秩序,把所有的德軍都集中起來,收繳他們的武器,然後把他們運到俘虜營裡去。
5月9日早晨車隊一到這裡,溫特斯就開始了工作。
他叫人把這一地區的德軍最高指揮官帶來見他。
“我當時是27歲,”溫特斯回憶道,“像所有的弟兄一樣,我穿着一套髒兮兮的、破舊的工作衫褲,頭上頂了個水桶作為頭盔。
當我面對着這位大約年長我20歲、穿着幹淨的野戰軍裝、胸前挂滿勳章的職業德軍上校并朝他發号施令時,我不禁感到有些可笑。
” 不管怎樣,溫特斯還是下達了命令。
他要求這個上校收集這一區域的所有武器并将他們堆集到飛機場、學校和教堂的院子裡。
他允許德國軍官保留腰佩武器,允許憲兵保留槍械。
溫特斯還說第二天他将檢查德軍的營地、部隊和廚房。
第二天——也就是5月10日——早晨,溫特斯和尼克松開着吉普車去檢查被收繳武器的堆放點。
他們對看到的場景感到震驚:三個武器堆放處都堆滿了成山的武器。
溫特斯意識到他說“所有武器”時犯了一個錯誤。
他指的是軍用武器,但那個德軍上校卻太死摳字眼了。
收繳的武器真可謂洋洋大觀:除了足夠一個師使用的軍用武器外,還有獵槍、打靶用的步槍、獵刀和各種舊式的輕武器,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都綽綽有餘了。
溫特斯檢查營地和廚房的時候發現一切都組織得井井有條。
列隊接受檢查的德軍隊伍如同接受檢閱一樣軍容嚴整、衣着筆挺,情況良好。
廚房秩序井然,炊事兵正在爐子上用大鍋做土豆湯。
後來,溫特斯開始通過一位說英語的德國參謀來進行管理,該參謀每天早上到溫特斯的指揮部裡來彙報情況并接受命令。
一切都很順利,用溫特斯的話來說,“我們不幹涉他們,他們也尊重我們”。
德國參謀告訴溫特斯他在東線服役時和在巴斯托涅與101師作戰的故事。
他對溫特斯說:“我們兩國的軍隊應當聯合起來消滅俄軍。
” “不,謝謝,”溫特斯回答,“我隻想退役回家。
” 這幾乎是每個人的心聲,包括德國人。
然而,在釋放任何一個德軍前,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必須受到監視。
德國人的營地裡隐藏着納粹分子,他們中的許多人換上了士兵的衣服以免被認出。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個是阿道夫·艾希曼,他穿着德國空軍下士的衣服躲藏在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一個營地裡,身份一直未被發現。
他成功地逃到了阿根廷,和他的家人過着不錯的日子,直到1960年,以色列特工發現了他的行蹤,突擊隊實施了突然襲擊,将他抓獲,送往以色列接受審判,最後被處以絞刑。
) 利普頓中尉是2營營直屬機關槍排的排長。
溫特斯派他去監控一個有幾百名犯人的營地。
其中的一個犯人便是大衆車、豹式和虎式坦克的設計者費迪南德·波爾徹。
5月中旬,利普頓清理出了150名準備釋放的犯人。
一個德國高級軍官,是一位上校,請求在他們被釋放前對他們說幾句話。
利普頓同意了。
“他的講話很長也很精彩,”利普頓回憶說,“他告訴他們德國戰敗了,但他們都曾是優秀的軍人,他為他們感到自豪。
他說他們應該重返家園,重建自己的生活。
他還說德國的重建需要他們每一個人的力量。
他講完之後,那些德國人報以響亮的歡呼。
”然後他們就動身離去。
*** 那些有理由擔心自己會被以戰争罪起訴的德國高級将領正躲藏在山中。
有難民告訴斯皮爾斯,這個地區有一個納粹分子,曾是奴隸營的納粹首領,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
斯皮爾斯進行了調查,又問了一些問題,認為他們所說的是事實。
進一步的調查表明此人就住在附近的一個小農場裡。
斯皮爾斯叫來了軍士長林奇,把情況解釋給他聽,然後向他下達命令:“你帶着穆尼、利布高特和西斯克去找他,然後幹掉他。
” 林奇把人召集齊後向他們宣布了任務,弄了一輛兵器載運車就向山上開去。
途中,穆尼盤算着這次行動,感到有些為難。
他很明白斯皮爾斯沒有這樣的權力,他僅僅基于從難民那裡搜集來的證據就下達處決的命令是不合适的。
但斯皮爾斯是連裡的指揮官,而他穆尼隻不過是一個執行任務的士兵。
最後他決定:“我不會遵循這種胡鬧的命令。
如果說必須要有人下手的話,那可不是我。
” 他們到了農場,沒怎麼費勁就逮住了那個納粹獄官。
利布高特盤問了他半小時,然後斷定沒錯,他就是要找的那個人,他犯的罪和難民們指控的一緻。
幾個美國兵用槍口頂着他,把他推上了兵器載運車,然後開動了車子。
最後,林奇把車停在了一個峽谷旁。
他們把犯人推下車,利布高特拔出手槍朝他開了兩槍。
犯人尖叫着轉身朝山上跑。
林奇命令穆尼朝他開槍。
“還是你來吧,”穆尼回答,“戰争已經結束了。
” 斯金尼·西斯克向前跨出一步,端起M—1步槍對準逃犯,一槍擊斃了他。
*** 把戰俘和難民進行分類,然後用船運出這個地區的工作完成後,下一項工作是對繳獲的德軍裝備以及戰争不再需要的美軍裝備全部進行分類和彙總。
這些物資被集中起來登記造冊之後,就由卡車車隊運到在法國的軍械庫。
軍官被要求上交諾曼底空降前領到的絲制法國地圖,這是一種标明了逃脫路線的地圖,不上交的要被罰款75美元。
這些地圖對于參加過D日空降的老兵們幾乎是一種聖物,因此這個決定遭到了普遍的抵制。
當被告知不上交地圖就要被罰款時,溫特斯借用了麥考利夫将軍的一句台詞——“屁話”,代表全營對赫伯特·索貝爾上尉做出了回答,作為團供需官的他隻好無奈地轉身離開。
*** 由于沒遭到反抗,再加上德國人和奧地利人的确給予了積極的配合,到5月的第3個星期快結束的時候,幾乎已經沒有什麼真正需要美國人做的工作了。
所有的幫廚、勤務、洗衣服、清掃營房以及建築方面的任務,都被那些急于賺錢或想要食物和香煙的當地居民承擔了。
于是,時間對于這些渴望回家的年輕人來說就顯得太難挨了。
溫特斯讓
22點,亮着大燈的車隊出發了。
卡車上,弟兄們喝酒、唱歌、賭博,繼續開着他們的晚會,第二天早晨到達濱湖采爾時,他們個個胡子拉碴,工作服上滿是污垢。
到處都是德國兵。
濱湖采爾是國防軍可以撤退到的最南方,再往南就是阿爾卑斯山的山峰,再過去就是意大利,迄今為止,所有的道路仍舊被雪封着。
後來才發現,在不足600名弟兄的2營管理的地區内武裝德軍竟多達25000名。
兩軍外觀上的鮮明差别絕不亞于數量上的懸殊對比。
征服軍看上去懶散、軍容不整,紀律松散,敗軍看上去倒是一支精銳之師,有令人過目難忘的軍容和良好的紀律。
溫特斯想,當德軍和奧地利的平民好奇地看着這第一支到達該地的美國兵時一定會很驚訝:他們怎麼會輸給這樣一幫年輕人。
溫特斯把營指揮部設在濱湖采爾南面4公裡的卡普倫村。
這裡的山谷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尤其受德國富人的喜愛。
從農場空曠的房子到豪華的旅館,住宿條件都好得驚人。
所有的房間原先都被德國傷兵占據了。
他們被迫搬出來,被用卡車或火車運到慕尼黑的俘虜營裡。
美國人搬了進去。
弟兄們的任務是維持秩序,把所有的德軍都集中起來,收繳他們的武器,然後把他們運到俘虜營裡去。
5月9日早晨車隊一到這裡,溫特斯就開始了工作。
他叫人把這一地區的德軍最高指揮官帶來見他。
“我當時是27歲,”溫特斯回憶道,“像所有的弟兄一樣,我穿着一套髒兮兮的、破舊的工作衫褲,頭上頂了個水桶作為頭盔。
當我面對着這位大約年長我20歲、穿着幹淨的野戰軍裝、胸前挂滿勳章的職業德軍上校并朝他發号施令時,我不禁感到有些可笑。
” 不管怎樣,溫特斯還是下達了命令。
他要求這個上校收集這一區域的所有武器并将他們堆集到飛機場、學校和教堂的院子裡。
他允許德國軍官保留腰佩武器,允許憲兵保留槍械。
溫特斯還說第二天他将檢查德軍的營地、部隊和廚房。
第二天——也就是5月10日——早晨,溫特斯和尼克松開着吉普車去檢查被收繳武器的堆放點。
他們對看到的場景感到震驚:三個武器堆放處都堆滿了成山的武器。
溫特斯意識到他說“所有武器”時犯了一個錯誤。
他指的是軍用武器,但那個德軍上校卻太死摳字眼了。
收繳的武器真可謂洋洋大觀:除了足夠一個師使用的軍用武器外,還有獵槍、打靶用的步槍、獵刀和各種舊式的輕武器,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都綽綽有餘了。
溫特斯檢查營地和廚房的時候發現一切都組織得井井有條。
列隊接受檢查的德軍隊伍如同接受檢閱一樣軍容嚴整、衣着筆挺,情況良好。
廚房秩序井然,炊事兵正在爐子上用大鍋做土豆湯。
後來,溫特斯開始通過一位說英語的德國參謀來進行管理,該參謀每天早上到溫特斯的指揮部裡來彙報情況并接受命令。
一切都很順利,用溫特斯的話來說,“我們不幹涉他們,他們也尊重我們”。
德國參謀告訴溫特斯他在東線服役時和在巴斯托涅與101師作戰的故事。
他對溫特斯說:“我們兩國的軍隊應當聯合起來消滅俄軍。
” “不,謝謝,”溫特斯回答,“我隻想退役回家。
” 這幾乎是每個人的心聲,包括德國人。
然而,在釋放任何一個德軍前,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必須受到監視。
德國人的營地裡隐藏着納粹分子,他們中的許多人換上了士兵的衣服以免被認出。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個是阿道夫·艾希曼,他穿着德國空軍下士的衣服躲藏在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一個營地裡,身份一直未被發現。
他成功地逃到了阿根廷,和他的家人過着不錯的日子,直到1960年,以色列特工發現了他的行蹤,突擊隊實施了突然襲擊,将他抓獲,送往以色列接受審判,最後被處以絞刑。
) 利普頓中尉是2營營直屬機關槍排的排長。
溫特斯派他去監控一個有幾百名犯人的營地。
其中的一個犯人便是大衆車、豹式和虎式坦克的設計者費迪南德·波爾徹。
5月中旬,利普頓清理出了150名準備釋放的犯人。
一個德國高級軍官,是一位上校,請求在他們被釋放前對他們說幾句話。
利普頓同意了。
“他的講話很長也很精彩,”利普頓回憶說,“他告訴他們德國戰敗了,但他們都曾是優秀的軍人,他為他們感到自豪。
他說他們應該重返家園,重建自己的生活。
他還說德國的重建需要他們每一個人的力量。
他講完之後,那些德國人報以響亮的歡呼。
”然後他們就動身離去。
*** 那些有理由擔心自己會被以戰争罪起訴的德國高級将領正躲藏在山中。
有難民告訴斯皮爾斯,這個地區有一個納粹分子,曾是奴隸營的納粹首領,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
斯皮爾斯進行了調查,又問了一些問題,認為他們所說的是事實。
進一步的調查表明此人就住在附近的一個小農場裡。
斯皮爾斯叫來了軍士長林奇,把情況解釋給他聽,然後向他下達命令:“你帶着穆尼、利布高特和西斯克去找他,然後幹掉他。
” 林奇把人召集齊後向他們宣布了任務,弄了一輛兵器載運車就向山上開去。
途中,穆尼盤算着這次行動,感到有些為難。
他很明白斯皮爾斯沒有這樣的權力,他僅僅基于從難民那裡搜集來的證據就下達處決的命令是不合适的。
但斯皮爾斯是連裡的指揮官,而他穆尼隻不過是一個執行任務的士兵。
最後他決定:“我不會遵循這種胡鬧的命令。
如果說必須要有人下手的話,那可不是我。
” 他們到了農場,沒怎麼費勁就逮住了那個納粹獄官。
利布高特盤問了他半小時,然後斷定沒錯,他就是要找的那個人,他犯的罪和難民們指控的一緻。
幾個美國兵用槍口頂着他,把他推上了兵器載運車,然後開動了車子。
最後,林奇把車停在了一個峽谷旁。
他們把犯人推下車,利布高特拔出手槍朝他開了兩槍。
犯人尖叫着轉身朝山上跑。
林奇命令穆尼朝他開槍。
“還是你來吧,”穆尼回答,“戰争已經結束了。
” 斯金尼·西斯克向前跨出一步,端起M—1步槍對準逃犯,一槍擊斃了他。
*** 把戰俘和難民進行分類,然後用船運出這個地區的工作完成後,下一項工作是對繳獲的德軍裝備以及戰争不再需要的美軍裝備全部進行分類和彙總。
這些物資被集中起來登記造冊之後,就由卡車車隊運到在法國的軍械庫。
軍官被要求上交諾曼底空降前領到的絲制法國地圖,這是一種标明了逃脫路線的地圖,不上交的要被罰款75美元。
這些地圖對于參加過D日空降的老兵們幾乎是一種聖物,因此這個決定遭到了普遍的抵制。
當被告知不上交地圖就要被罰款時,溫特斯借用了麥考利夫将軍的一句台詞——“屁話”,代表全營對赫伯特·索貝爾上尉做出了回答,作為團供需官的他隻好無奈地轉身離開。
*** 由于沒遭到反抗,再加上德國人和奧地利人的确給予了積極的配合,到5月的第3個星期快結束的時候,幾乎已經沒有什麼真正需要美國人做的工作了。
所有的幫廚、勤務、洗衣服、清掃營房以及建築方面的任務,都被那些急于賺錢或想要食物和香煙的當地居民承擔了。
于是,時間對于這些渴望回家的年輕人來說就顯得太難挨了。
溫特斯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