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開始認識敵人
關燈
小
中
大
畫卷。
” 離開海德堡後,車隊朝東南方開去,車隊繞着群山在大路和小道上迂回行駛。
韋伯斯特描述道,從頭至尾“我們一直驚異于德國令人歎為觀止的美麗。
正如一位作家在《紐約客》中說的那樣,這樣的國家給了德國人,真是一種令人遺憾的浪費”。
每到下午3點左右,斯皮爾斯總是派卡森和馬拉其兩位中士先去某個村莊找房子作為連部。
他們要找到最好的房子,并将最好的卧室留給斯皮爾斯上尉。
卡森中學時學過德文。
他總是先挑選好房子,然後敲開門叫住在裡面的德國人在5分鐘内趕緊離開,而且不準帶鋪蓋。
斯皮爾斯曾對他們說,如果給德國人多于5分鐘的時間,他們會把整個房子搬空的。
一次,他倆找到了一幢三層高的公寓大樓,正适合作連部,而且住得下大半個連。
卡森挨家挨戶敲開門用德語叫他們在5分鐘内離開。
德國人哭着、哀号着驚慌失措地往外擁。
“我又敲了一扇門,”卡森回憶着,“一個老年婦女開的門。
我看着她,她也盯着我。
天呐,她太像我的祖母了。
對視了一會兒後,我用德語說:‘你就待在裡面吧。
’” 馬拉其把故事接了下去。
“斯皮爾斯不知到哪去了,兩三個小時後才現身,我從沒見過像他這麼差勁的搶劫犯。
一想到周圍有項鍊啊什麼的,他就一晚上睡不着。
”一有機會他就把搶到的東西寄給在英國的妻子。
“他需要這些東西換來的錢;他的妻子剛生了一個孩子。
” 像其他歐洲戰區的弟兄們一樣,幾乎所有的E連弟兄都參與了搶劫。
這是一種戰争現象。
許多人在這之前從未拿過任何不屬于自己的貴重物品,但現在隻要想要,就可以拿走,這似乎已經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搶劫既有利可圖又有趣,而且沒什麼風險,自亞曆山大大帝以來的征服軍都這麼幹,毫無例外。
魯格爾槍、納粹徽章、手表、珠寶、初版的《我的奮鬥》和酒都是劫掠的首要目标。
從德國兵手上搶是正大光明的事,從平民那裡搶就有些許說不過去,不管怎樣,這樣的事也發生了。
錢并不很受歡迎。
愛德華·赫夫龍和衛生員拉爾夫·斯皮納中士在一所房子裡抓獲了6個德國兵,德國兵投降後,赫夫龍和斯皮納搶走了他們的手表和一個精巧的雙筒望遠鏡等東西。
他們從架子上找到了一個保險箱。
斯皮納打開一看,是納粹德國國防軍的薪金,全是馬克,他們就把它拿走了。
用斯皮納的話來說:“來自費城南部的兩個小夥用一支卡賓槍和一把手槍制造了一起搶劫鈔票案。
” 回到住所,赫夫龍和斯皮納一口氣喝幹了一瓶科涅克白蘭地,商量好如何處置這些錢。
第二天早晨,他們來到天主教堂,把錢分給了那些做彌撒的人。
“那些大面值的鈔票當然是被我們分光喽,”斯皮納坦白道,“我們還沒醉到什麼也不給自己留的地步。
” 官兵們還強占了各式各樣的軍用車和民用車。
在阿格諾加入陸軍的二等兵諾曼·耐特塞克記得有一次,他所在的班正準備把一輛德國救護車開走,突然發現車後座上一位德國醫生正在給一個婦女接生,于是美國兵們趕緊跳了出來。
一天早晨,一位德國婦女正對着美軍車隊拍照,裡奇中尉一把奪過她手中的照相機,他沒把它據為己有,而是把它扔到地上,對着它就是一槍。
從此以後他便赢得了一個外号——“相機殺手”。
*** 美軍車隊向東南方向開進的路上也碰到了德軍,但雙方沒有交火。
起初,弟兄們看到的是準備投降的小群德軍,接着是大群的,最後,超乎想象的漫山遍野的灰色軍裝開始出現。
E連駛入了大群潰敗的德軍之中,他們的供給線已經癱瘓。
所有的德國士兵隻想安全地進入俘虜營。
“我無法抑制控制德國人的激動,不久以前,這些德國人還那麼難以俘獲,現在他們卻作為投降者從山裡走出來,綿羊一般地馴服。
”韋伯斯特這樣寫道。
美軍車隊開上了盟軍專用的高速公路,該路向東通往慕尼黑。
德國人順中間的路向西步行前往俘虜營。
戈登·卡森回憶說:“中間的路上放眼望去滿是全副武裝的德國戰俘。
沒有人會停下來受降,我們隻是朝他們揮揮手而已。
” 韋伯斯特稱在中部區域看到的投降的德軍是“一個令人震顫的場面”。
德國戰俘“成群結隊地出現,我們看到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情景:兩個美國兵監視着大約2500名敵軍”。
看到這一切,E連的弟兄們意識到德軍已經全線崩潰,這個春天,他們再也不能像去年秋天那樣卷土重來了。
分散的、零星的頑抗依舊存在。
德國工程師破壞了每一座盟軍要經過的橋。
黨衛隊的一些狂熱分子偶爾也會從河的對岸向盟軍射擊。
這些舉動對盟軍來說,構不成什麼威脅或危險,隻是感到有些惱火而已。
美軍會用一些輕炮武器将黨衛軍趕走,然後等工程師把舊橋修好或造一座新橋。
溫特斯對德國人的狂熱感到震驚,德國工程師們在這種狂熱的引導下,把自己的橋破壞掉,盡管連傻子都知道這種破壞是毫無意義的,而且“對既定的敗局也毫無幫助。
經常是一隊準備投降的德軍正沿着高速公路向北走,另一隊德軍正在破壞通往投降路上的橋,以放慢投降的步伐”。
*** 4月29日,E連在位于阿爾卑斯山腳下、蘭茨貝格附近的布赫洛厄過夜。
在那兒他們第一次看到了集中營。
這是一個勞動集中營,而并非用于種族滅絕的那種集中營。
像這樣的集中營有6個以上,都歸達豪大集中營管轄。
盡管它規模不大而且是用來生産戰時物資的,但那種可怕的場景仍顯示出德軍曾在這裡犯下的滔天罪行。
上千個犯人們穿着肥大的條形睡衣褲,四分之三的人都瀕臨餓死,集中營裡還堆着幾百具幾乎隻剩骨架的屍體。
溫特斯在作為營指揮所的房子的地窖裡發現了大量的成堆的幹酪卷,他下令将這些幹酪卷分給集中營裡的人。
溫特斯還通過無線電向團部彙報了集中營的情況并請求援助。
E連在布赫洛厄停留了兩個晚上。
第二天早上,蘭茨貝格的居民們出動了,他們帶着耙子、掃帚和鐵鍬來到了集中營。
弟兄們後來才得知,泰勒上将被集中營裡的情形激怒了,于是下達了戒嚴令,命令所有14歲到80歲的居民都要集中起來到集中營裡清理、掩埋屍體。
當晚在回家的路上,仍有人嘔吐不止。
“我至今仍記得那些饑餓和神智不清的人,”溫特斯寫道,“當我們從鎖着鐵鍊的圍牆裡看他們時,他們垂下了眼簾、低下了頭,就像被毆打和虐待的狗那樣戰戰兢兢,那種難以描繪的感覺讓我永生難忘。
這一幕給我的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我不禁暗暗對自己說:‘現在我才明白為什麼我會在這兒了!’”
” 離開海德堡後,車隊朝東南方開去,車隊繞着群山在大路和小道上迂回行駛。
韋伯斯特描述道,從頭至尾“我們一直驚異于德國令人歎為觀止的美麗。
正如一位作家在《紐約客》中說的那樣,這樣的國家給了德國人,真是一種令人遺憾的浪費”。
每到下午3點左右,斯皮爾斯總是派卡森和馬拉其兩位中士先去某個村莊找房子作為連部。
他們要找到最好的房子,并将最好的卧室留給斯皮爾斯上尉。
卡森中學時學過德文。
他總是先挑選好房子,然後敲開門叫住在裡面的德國人在5分鐘内趕緊離開,而且不準帶鋪蓋。
斯皮爾斯曾對他們說,如果給德國人多于5分鐘的時間,他們會把整個房子搬空的。
一次,他倆找到了一幢三層高的公寓大樓,正适合作連部,而且住得下大半個連。
卡森挨家挨戶敲開門用德語叫他們在5分鐘内離開。
德國人哭着、哀号着驚慌失措地往外擁。
“我又敲了一扇門,”卡森回憶着,“一個老年婦女開的門。
我看着她,她也盯着我。
天呐,她太像我的祖母了。
對視了一會兒後,我用德語說:‘你就待在裡面吧。
’” 馬拉其把故事接了下去。
“斯皮爾斯不知到哪去了,兩三個小時後才現身,我從沒見過像他這麼差勁的搶劫犯。
一想到周圍有項鍊啊什麼的,他就一晚上睡不着。
”一有機會他就把搶到的東西寄給在英國的妻子。
“他需要這些東西換來的錢;他的妻子剛生了一個孩子。
” 像其他歐洲戰區的弟兄們一樣,幾乎所有的E連弟兄都參與了搶劫。
這是一種戰争現象。
許多人在這之前從未拿過任何不屬于自己的貴重物品,但現在隻要想要,就可以拿走,這似乎已經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搶劫既有利可圖又有趣,而且沒什麼風險,自亞曆山大大帝以來的征服軍都這麼幹,毫無例外。
魯格爾槍、納粹徽章、手表、珠寶、初版的《我的奮鬥》和酒都是劫掠的首要目标。
從德國兵手上搶是正大光明的事,從平民那裡搶就有些許說不過去,不管怎樣,這樣的事也發生了。
錢并不很受歡迎。
愛德華·赫夫龍和衛生員拉爾夫·斯皮納中士在一所房子裡抓獲了6個德國兵,德國兵投降後,赫夫龍和斯皮納搶走了他們的手表和一個精巧的雙筒望遠鏡等東西。
他們從架子上找到了一個保險箱。
斯皮納打開一看,是納粹德國國防軍的薪金,全是馬克,他們就把它拿走了。
用斯皮納的話來說:“來自費城南部的兩個小夥用一支卡賓槍和一把手槍制造了一起搶劫鈔票案。
” 回到住所,赫夫龍和斯皮納一口氣喝幹了一瓶科涅克白蘭地,商量好如何處置這些錢。
第二天早晨,他們來到天主教堂,把錢分給了那些做彌撒的人。
“那些大面值的鈔票當然是被我們分光喽,”斯皮納坦白道,“我們還沒醉到什麼也不給自己留的地步。
” 官兵們還強占了各式各樣的軍用車和民用車。
在阿格諾加入陸軍的二等兵諾曼·耐特塞克記得有一次,他所在的班正準備把一輛德國救護車開走,突然發現車後座上一位德國醫生正在給一個婦女接生,于是美國兵們趕緊跳了出來。
一天早晨,一位德國婦女正對着美軍車隊拍照,裡奇中尉一把奪過她手中的照相機,他沒把它據為己有,而是把它扔到地上,對着它就是一槍。
從此以後他便赢得了一個外号——“相機殺手”。
*** 美軍車隊向東南方向開進的路上也碰到了德軍,但雙方沒有交火。
起初,弟兄們看到的是準備投降的小群德軍,接着是大群的,最後,超乎想象的漫山遍野的灰色軍裝開始出現。
E連駛入了大群潰敗的德軍之中,他們的供給線已經癱瘓。
所有的德國士兵隻想安全地進入俘虜營。
“我無法抑制控制德國人的激動,不久以前,這些德國人還那麼難以俘獲,現在他們卻作為投降者從山裡走出來,綿羊一般地馴服。
”韋伯斯特這樣寫道。
美軍車隊開上了盟軍專用的高速公路,該路向東通往慕尼黑。
德國人順中間的路向西步行前往俘虜營。
戈登·卡森回憶說:“中間的路上放眼望去滿是全副武裝的德國戰俘。
沒有人會停下來受降,我們隻是朝他們揮揮手而已。
” 韋伯斯特稱在中部區域看到的投降的德軍是“一個令人震顫的場面”。
德國戰俘“成群結隊地出現,我們看到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情景:兩個美國兵監視着大約2500名敵軍”。
看到這一切,E連的弟兄們意識到德軍已經全線崩潰,這個春天,他們再也不能像去年秋天那樣卷土重來了。
分散的、零星的頑抗依舊存在。
德國工程師破壞了每一座盟軍要經過的橋。
黨衛隊的一些狂熱分子偶爾也會從河的對岸向盟軍射擊。
這些舉動對盟軍來說,構不成什麼威脅或危險,隻是感到有些惱火而已。
美軍會用一些輕炮武器将黨衛軍趕走,然後等工程師把舊橋修好或造一座新橋。
溫特斯對德國人的狂熱感到震驚,德國工程師們在這種狂熱的引導下,把自己的橋破壞掉,盡管連傻子都知道這種破壞是毫無意義的,而且“對既定的敗局也毫無幫助。
經常是一隊準備投降的德軍正沿着高速公路向北走,另一隊德軍正在破壞通往投降路上的橋,以放慢投降的步伐”。
*** 4月29日,E連在位于阿爾卑斯山腳下、蘭茨貝格附近的布赫洛厄過夜。
在那兒他們第一次看到了集中營。
這是一個勞動集中營,而并非用于種族滅絕的那種集中營。
像這樣的集中營有6個以上,都歸達豪大集中營管轄。
盡管它規模不大而且是用來生産戰時物資的,但那種可怕的場景仍顯示出德軍曾在這裡犯下的滔天罪行。
上千個犯人們穿着肥大的條形睡衣褲,四分之三的人都瀕臨餓死,集中營裡還堆着幾百具幾乎隻剩骨架的屍體。
溫特斯在作為營指揮所的房子的地窖裡發現了大量的成堆的幹酪卷,他下令将這些幹酪卷分給集中營裡的人。
溫特斯還通過無線電向團部彙報了集中營的情況并請求援助。
E連在布赫洛厄停留了兩個晚上。
第二天早上,蘭茨貝格的居民們出動了,他們帶着耙子、掃帚和鐵鍬來到了集中營。
弟兄們後來才得知,泰勒上将被集中營裡的情形激怒了,于是下達了戒嚴令,命令所有14歲到80歲的居民都要集中起來到集中營裡清理、掩埋屍體。
當晚在回家的路上,仍有人嘔吐不止。
“我至今仍記得那些饑餓和神智不清的人,”溫特斯寫道,“當我們從鎖着鐵鍊的圍牆裡看他們時,他們垂下了眼簾、低下了頭,就像被毆打和虐待的狗那樣戰戰兢兢,那種難以描繪的感覺讓我永生難忘。
這一幕給我的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我不禁暗暗對自己說:‘現在我才明白為什麼我會在這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