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島嶼

關燈
荷蘭1944年10月2日—11月25日 跟美國空降師的所有部隊一樣,E連是作為一支輕步兵攻擊部隊接受訓練的,重點是快速運動、大膽機動、輕武器射擊。

    在諾曼底戰役荷蘭頭10天的戰鬥中,一直都是這樣使用它的。

    然而,從1944年10月初直至11月快結束時,該連卻受命打陣地固定的塹壕戰,這讓人覺得更像是一戰而非二戰。

     E連作戰的地區是一個5公裡寬的“島嶼”,北臨下萊茵河,南依瓦爾河。

    分别位于下萊茵河與瓦爾河上的兩座城市安海姆與奈梅亨是101空降師最東端的防線;而分别位于下萊茵河與瓦爾河上的兩座小鎮奧菲猶斯登與多德瓦爾德是西端的界線。

    德國人占據着下萊茵河以北和奧菲猶斯登—多德瓦爾德一線以西地區的領土。

     該島是一個平坦的農業區域,處于海平面以下。

    7米高的防洪堤壩,頂部寬闊,足夠雙車道行駛。

    堤壩兩側坡面有些地方很是陡峭,但是更多的地方坡度平緩,因此堤壩的根基處寬達200甚至300英尺。

    無數的排水溝渠縱橫交錯。

    下萊茵河北面有一些小山,這對德國人的炮兵彈着觀察尤為有利。

    他們似乎有使不完的彈藥(德國人的工業心髒就在沿萊茵河向上約50公裡處),足夠他們對在野外發現的單兵打88炮。

    島上的所有行動都在夜間;白天部隊待在散兵坑、觀察哨所、房屋以及谷倉裡。

    與通常一樣,西北歐的秋天天氣惡劣:寒冷、潮濕、多雨,作為一戰電影的背景倒是非常合适。

     島上部署了整團整團的英國炮兵,火力支援101師。

    這意味着島上的戰鬥是炮兵對決,而步兵的主要作用是準備擊退德國地面部隊的進攻,并充當炮兵部隊的前方觀察員。

    巡邏部隊每天夜間出擊,進行偵察,保持對敵人的監控。

    然而大多數情況下,E連以及101師的其他連隊隻是坐守在那裡,像他們的父輩在1918年那樣。

    面對猛烈的炮火,戰士們隻能望而興歎,束手無策,他們原本就覺得窩囊,這下又給他們的心頭增加了幾分沉重。

     但是這當然不是1918年。

    在島上,E連戰士們首次看到噴氣式飛機投入戰鬥。

    他們還看到世界上第一種中程彈道導彈V—2火彈拖着蒸汽尾巴,從頭頂飛向倫敦。

    另外,和1914—1917年的西線戰士一樣,其戰鬥沒有坦克支援,因為在島上坦克是十分顯眼的目标。

     E連的給養更讓人想到他們并不是在進行一場真正的1944年的戰争,而是在上演一場一戰影片。

    該連的給養是從英國人手裡領取的,非常糟糕。

    戈登下士稱,英國的十四合一“隻能維持生命,不能鼓舞士氣”。

    罐頭牛肉和太膩的約克郡布丁尤其令人讨厭。

    同樣令人生厭的還有牛尾湯,“油膩而且裡面漂着骨頭”。

    大多數人喜歡将十四合一裡的所有東西扔進一個大鍋,從鄉村找來能夠找到的各種蔬菜,然後加進去,炖成一鍋雜燴湯。

    幸運的是,新鮮水果非常豐富,主要是蘋果和梨。

    奶牛鼓脹的乳房急等着人們去擠,這下終于得以釋放,牛奶可是幫了大忙。

    不過沒有咖啡喝,而戰士們很快就喝厭了茶。

     最糟糕的是英國香煙。

    羅布·貝恩下士将它們描繪成“一小撮煙葉加上大量難聞的草”。

    最好的東西要數每天的朗姆酒。

    其次是能夠找到德國兵的給養。

    餅幹硬得像混凝土,但是罐裝肉和林堡幹酪味道很好而且營養豐富。

     與1914—1918年西線戰場兩側的法國村莊一樣,該島上的平民均被疏散(荷蘭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這下子就給了戰士們無數大肆搜刮财物的機會,這些機會他們很快就抓住了。

    韋伯斯特寫道:“老百姓有一種誤解,認為隻有德國和俄國兵才會撬門入室、翻箱倒櫃、偷雞摸狗,其實我認識的每一個美國兵也都養成了這麼個習慣。

    ”鐘表,珠寶,大小家具,當然還有白酒——即英國士兵搜掠一遍後剩下的一切——迅即便不見蹤影。

     島嶼上的情況跟一戰僵持階段的前線很是相像。

    E連在那裡度過了将近2個月,每天都有戰鬥。

    他們共派遣巡邏隊約100個,擊敗敵人多次進攻,耗用彈藥數量令人難以想象,自己也有傷亡。

    但是最後換防時,E連交給接防部隊的陣地卻寸土未丢。

     *** E連于10月2日登上島嶼,乘坐卡車駛過雄偉的奈梅亨大橋(大橋現在依然挺立在那兒),該橋于9月20日20點被第82空降師攻占。

    卡車載着戰士們過了瓦爾河,約15公裡後,來到澤滕村。

    途中他們看到數十門有僞裝的英軍大炮。

     他們夜晚到達,接替英軍第43師。

    第506團将接管的一段前沿防線曾由一個整師防禦,長度超過6英裡。

    2營的防線在右(東)翼,其中E連處于最右端。

    501傘降步兵團位于最右翼。

    E連隻有130人,但必須承擔近3公裡的防線任務。

     英軍士兵在澤滕村迎接E連,并且護送先頭分隊來到其新的陣地。

    “這裡情況怎麼樣?”韋伯斯特問。

     “這是一片血腥的‘死亡陣地’,兄弟。

    ”對方回答道。

    韋伯斯特看到,105毫米口徑和88毫米口徑的炮彈剛剛留下的無數彈坑,他懷疑自己像是正在進行獨家采訪。

    經過3個小時的行進,巡邏隊來到目的地,一片房屋偎依在一條巨大的堤壩旁邊。

    堤壩的另一邊是下萊茵河,下萊茵河和堤壩之間有一片大約1公裡長的平坦潮濕的放牧地。

    牧地上散落着動物的屍體,燒毀的房屋,空空的機槍子彈帶和彈藥箱。

    這是一個無人地帶。

     為了守衛自己的前沿防線,溫特斯安排2排和3排沿大堤南側進行巡邏,1排待命。

    他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布防整個這段防線,因此他在那些他認為敵人最有可能進行滲透的地點安排了前哨。

    他通過無線電、有線電話以及接觸巡邏隊與前哨保持聯系。

    他還派3人一組的巡邏隊來到河岸,觀察敵人動向,并充當炮兵的前方觀察員。

    他的指揮所設在蘭德韋克。

     *** 10月5日淩晨3點30分,溫特斯派遣阿特·尤曼中士出去巡邏,命其在堤壩南側一座風車附近的房屋裡布崗。

    和尤曼一道行動的還有二等兵詹姆斯·阿利、喬·勒斯紐斯基、喬·利布高特和羅德·施特羅。

    建築物位于一條南北向的大路邊,大路向北通往河邊的渡口,向南通往尼傑伯村。

     巡邏隊來到路邊,尤曼叫勒斯紐斯基登上大堤頂部觀察一下情況。

    勒斯紐斯基按照吩咐緊貼地面來到大堤頂部時,發現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一挺德軍機槍的輪廓,機槍架設在通往渡口的道路與大堤的交會處。

    黑暗中,他隻能分辨出在機槍的後面,一個德國兵正準備向大堤南側根基處尤曼的巡邏隊扔手雷。

     與此同時,其他巡邏隊員也聽到了大堤北邊德國兵的聲音。

    斷後的利布高特喊了聲:“尤曼,是你嗎?” 就在勒斯紐斯基發出警告的同時,那個德國兵扔出了手雷,其他德國兵也将手中的手雷扔下大堤。

    勒斯紐斯基被彈片擊中頸部。

    阿利被炸倒在地,他的左肋、臉部、頸部和胳膊負傷32處。

    施特羅和利布高特受了一些輕傷;施特羅的電台也被炸飛了。

     他們遭遇的是黨衛軍的一整個連。

    該黨衛軍連當晚早些時候乘渡船過了河,企圖滲透到大堤南邊,進行牽制性攻擊,以掩護德第363師準備在拂曉向位于奧菲猶斯登的506團左翼發起的主攻。

    巡邏隊并不知道另一個黨衛軍連已經越過大堤,滲透到美軍防線的後面。

    盡管101師還蒙在鼓裡,但是向506團的1營和2營發起的進攻決非是一次局部性的反攻;德軍的目标是要掃除整個島上的盟軍。

     遭遇了與第一個黨衛軍連的小規模戰鬥,E連巡邏隊開始撤退。

    這裡離溫特斯的指揮所整整有一公裡的路。

    “快,阿利,”施特羅不停地說道,“我們必須趕快撤離這裡。

    ” “來了,來了。

    ”一瘸一拐的阿利回答道。

     淩晨4點20分,施特羅回到指揮所,報告了德軍的滲透情況。

    溫特斯立即組織一個巡邏隊,由待命的1排派一個半班組成,另外還有營直的利奧·博伊爾中士,他帶着無線電報話機。

     塔爾伯特中士跑回谷倉,他的戰士正在那裡睡覺。

    “起床!全體起床!”他吼道,“德國佬已經打過來了!你們這些混蛋,給我從床上滾起來!”韋伯斯特與其他人醒過來,抓起步槍,沖了出去。

     溫特斯帶領自己的15名巡邏隊員沿大堤南側迅速向前行進。

    當接近黨衛軍連的時候,他看到曳光彈正朝着南邊飛去。

    這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意義;他明白那個方向沒有任何東西,因此猜想德國兵一定很緊張、混亂。

    于是他決定讓巡邏隊停下,自己去偵察一番。

     溫特斯把巡邏隊交給博伊爾中士負責,自己離開了巡邏隊,爬到大堤的頂部。

    在大堤的另一側(北側),他看到有一條1米深的溝,與大堤平行。

    這條溝正好可以為他們接近公路提供一些掩護。

    他返回巡邏隊,命令2名戰士待在原地斷後和右翼保護,然後帶領其餘隊員爬過大堤,下到北側的溝裡。

    隊員們順着溝小心翼翼地向大路方向移動。

     離大路還有200米的時候,溫特斯再次讓巡邏隊停下,獨自一人向前移動,偵察情況。

    靠大公路——大路高出田地1米左右——的時候,他能夠聽到另一側傳來的聲音。

    他朝右邊看去,看見大堤頂部機槍的旁邊,幾個德國兵的輪廓映在夜空。

    他們身着冬大衣,戴着顯眼的德軍鋼盔。

    溫特斯位于下面的灌溉溝裡,離他們大概有25米。

    他想,這簡直就像電影《西線無戰事》中的鏡頭。

     他匍匐回到巡邏隊,介紹了情況後,發出命令。

    “我們必須匍匐到那裡去,半點聲響也不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