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們想要佩戴銀翼徽章”

關燈
托科阿營地1942年7—12月 美國陸軍第101空降師第506傘降步兵團E連的官兵來自全國各地,具有不同的背景。

    有的是農夫,有的是礦工;有的是山裡人,有的是南方人的子弟;有的一貧如洗,有的出身于中産階級;一位來自哈佛大學,一位來自耶魯大學,兩位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

    原本是軍人的隻有一位,來自國民警衛隊或預備役部隊的也僅有幾位。

    可以說,E連的成員原本都是老百姓。

     他們是1942年夏天走到一起的,當時,歐洲人已經打了3年。

    到1944年暮春,他們已經成為一支優秀的空降兵連隊。

    D日淩晨,在E連的第一次實戰中,他們一舉殲滅了位于猶他海灘的一個德軍炮兵連,繳獲了4門105毫米的加農炮。

    該連領先進入卡朗唐,遂在荷蘭作戰,堅守了巴斯托涅環形防線,在突出部戰役中率先進行了反擊,參加了下萊茵之戰,并攻占了希特勒在貝希特斯加登的鷹巢。

    該連承受了150%的傷亡率。

    在其戰鬥力最強時,即1944年10月在荷蘭,以及1945年1月在阿登地區,該連都表現得與世界上最精銳的步槍連隊一樣出色。

     戰争結束後,E連解散,大家各自回家。

     *** E連是在佐治亞州的托科阿營地組建的。

    全連140名士兵和7名軍官盡管來自四面八方,但有幾點是共同的:都是一戰以後出生的,很年輕;全連都是白人,因為美軍在二戰時期實行的是種族隔離制;除3人外,均未結婚;大多數在中學時都打過獵,當過運動員。

     他們的價值觀與衆不同。

    他們都注重健康的體魄和嚴格的逐級服從,都很看重自己作為精英團隊一員的身份。

    他們是理想主義者,渴望投身于一個為某種目标而奮鬥的集體之中,成為其中的一員,積極努力,真誠相待,親如一家。

     他們說自己是沖着傘兵生活的刺激性和傘兵的特殊津貼(士兵每月50美元,軍官每月100美元)而自願當傘兵的。

    但其實,他們之所以自願從飛機上往下跳,完全是出于兩大原因。

    一是——用羅伯特·雷德的話來說——“想要比别人強”。

    他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獲得了和理查德·溫特斯一樣的體驗:不是像有些人,就如他們在征兵站和訓練營看到的那樣,常常找些借口在軍隊裡混日子,那沒意思;而是豁出力氣幹,感覺好得多。

    他們希望自己不辜負在軍隊裡的日子,把它變成一種學習的過程、成熟的過程、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

     二是,他們知道自己是要去打仗的,他們不願和那些疏于訓練、害怕吃苦、缺乏鬥志的應征入伍者為伍。

    他們情願去當傘兵,在進攻中擔任突擊隊而不願當普通步兵,因為普通步兵中有一些人連身邊的人都不能信任。

    真正打起仗來,他們希望身邊的戰友個個是英雄好漢,而不是膽小鬼。

     大蕭條時期,他們吃盡了苦頭,身上都有那個時期留下的傷痕。

    他們中有許多人在缺吃少穿中長大,沒有小汽車,甚至連收音機也買不起。

    或是由于大蕭條或是因為這場戰争,他們不得不中斷學業。

     “不過,盡管如此,我還是很愛我的國家,現在依然很愛。

    ”48年後,哈裡·韋爾什說道。

    無論生活對他們多麼不公,他們都沒有對它失望,沒有對國家失望。

     他們是帶着一些正面的影響走出大蕭條的。

    他們學會了自食其力,适應了艱苦的工作,習慣了服從命令。

    通過體育運動和打獵,他們具備了自尊和自信。

     他們知道自己正步入巨大的危險,明白将付出很多。

    對于不得不把青春年華犧牲在一場強加給自己的戰争上,他們感到怨恨。

    他們想打棒球而不是甩手榴彈,想參加小口徑步槍射擊運動而不是使用M—1步槍。

    但是既然碰上了這場戰争,那就得全力以赴把兵當好。

     他們選擇當空降兵倒不是因為對空降有多少了解——其實他們隻知道這是個新玩意兒,且都是自願參加的。

    有人告訴他們當空降兵的體能訓練要比他們見過的艱苦得多,比陸軍中任何其他部隊都苦。

    但是,這些年輕的雄獅卻鐵了心。

    他們盼着訓練結束時體魄能更加健壯、意志能更加頑強,盼着今日訓練場上的隊友能成為明日戰場上的戰友。

     卡伍德·利普頓回憶1942年夏天的情景時說:“大蕭條過去了,我就要開始新的生活了,這種新生活将在我身上産生深刻的變化。

    ”不錯,對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會是這樣。

     *** 來自芝加哥的赫伯特·索貝爾中尉是E連的第一任連長,他的副手(副連長)是來自加州北部的克拉倫斯·赫斯特少尉。

    索貝爾是猶太人,城市裡長大,入伍前在國民警衛隊任職。

    赫斯特原先是士兵,在候補軍官學校授的銜。

    連裡大多數正、副排長都是候補軍官學校畢業後新提拔的少尉,其中有:賓州來的迪克·溫特斯,加州一個跑馬場來的沃爾特·穆爾,耶魯來的紐約市人劉易斯·尼克松,還有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後備軍官訓練隊的S.L.馬西森。

    在E連的軍官中,索貝爾年齡最大,28歲,其他的都不超過24歲。

     E連和D連、F連及營部一起構成第506傘降步兵團第2營。

    營長是羅伯特·斯特雷耶少校,30歲,來自預備役部隊。

    團長是羅伯特·辛克上校,1927年西點軍校的畢業生。

    506團是支試驗型部隊,是第一個全團一起進行基本訓練和跳傘訓練的傘降步兵團。

    一年以後,它将配屬被譽為“嘯鷹”的第101空降師。

    軍官和士兵一樣,也都是跳傘的門外漢。

    當教練的有的僅比學生早學了一天。

     原有的軍士都是陸軍。

    來自密西西比州的二等兵沃爾特·戈登回憶說:“開始時,我們對他們很尊重,因為他們都佩有銀翼徽章,都是合格的傘兵。

    不過,嗨,他們也隻是知道怎樣立正,怎樣向後轉,比我們強一點罷了;我們可都是新兵啊。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