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 “紅”裡發生的事

關燈
股泉水”的修士,随口問道:“你聽說過‘無處安放的心’嗎?” “怎麼,誰的心有安放的地方呢?”年輕的見習僧似乎不太懂佛拉芒語,說話含含糊糊。

     “那麼,你能告訴我‘綠谷’在哪個方向嗎?”雨果又小心翼翼地問。

     “你要先經過‘七股泉水’,”見習僧回答,“然後再往南走就是‘綠谷’。

    ” “怎麼,這裡不是‘七股泉水’嗎?” “你搞反了方向,這是‘溺水孩子的池塘’。

    當然,是否真的有孩子曾淹死在池塘裡,沒人知道……”年輕人咧開嘴笑着,露出發黑的牙齒。

     雨果倉皇逃開了,仿佛不這麼做,“溺水孩子的池塘”就真的要把他拽進水中。

    他似乎無數次看到鹿的身影在暗處一閃而過,無數雙圓眼睛盯着他,眼裡倒映着無數個困在裡面的他。

    他慌不擇路,一株巨大的椴樹絆倒了他。

    雨果匍匐在林地上,被腐葉與苔藓所包裹。

    我們不知道此刻雨果看見了什麼。

    隻聽見他喃喃着說,“啊,托馬斯院長,沒有‘紅’的保護,我如何才能逃出‘夢’的迷宮啊!”雨果發出這樣的悲歎時,他的眼淚和吐出的濕潤氣息就緩緩滲入了土壤,消散在地底。

    假如這可憐人有所知覺,就會感受到來自大地深處的歎息。

    當大海上漲,吞噬一切時,就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它無意毀滅任何事物,但最微小的歎息也足以摧毀一座大城。

    曾在蘇瓦涅生活過的聖徒們就組成了這片大海。

    我們知道,這個森林的聖徒過于密集,光焰灼人。

    畫家雨果既不是聖徒,也不是普通的凡人。

    他擁有感知光焰的直覺,卻不幸缺乏承受光焰的肉體。

    說不定這才是人類憂郁的根源。

     現在,到了故事轉折的時刻,這就是要有人來宣布:不要害怕。

    誰聽見這句話,盡管更會恐懼到極點,卻應該非常清楚自己遇到了什麼。

    隻有天使和君王有權力這樣說,他們無不是把熾烈燃燒、砍殺無數的利劍收回鞘中,才悄聲安撫吓破了膽的凡人:不要害怕。

    聽見這話的凡人還應該明白一點,那就是不要愚蠢地詢問:“你是誰?”因為不言自明的時刻自會到來。

    我們不知道來者是什麼模樣,但想必在雨果眼中十分駭人,因為他像孩子一樣捂住了眼睛。

     “不要害怕,來自‘紅’的雨果。

    我知道你要去哪裡,要做什麼。

    我是來為你指路的。

    現在我們在‘綠谷’,在這片森林之海的正中央。

    這就是說,前與後等量,上與下等量。

    中央點是一個受祝福的點,在那裡,每人眼中所見都不盡相同。

    你看到蘇瓦涅森林的全貌沒有?你會自己看到一切的。

    你真應該把它畫下來。

    不是它在卑微肉眼中的樣子,而是在天使眼中的模樣。

    你會看到,天空就像一個倒扣的長漏鬥,覆蓋了整個森林。

    深淵的底部在我們頭頂。

    大部分人是倒栽進天空的深淵裡的,因為他們不知道頭朝下才能看見宇宙,也不知道這颠倒迷宮的真正出口……” 我們不知道,這些話是否有助于雨果走出森林。

    這些話是聖徒的語言,是神秘主義者的語言。

    他們在世時也許性格千差萬别,但全都明白一個事實——人類語言的蒼白與有限。

    也許正是因此,他們說話常常使用比喻。

    也許陷入擠滿聖徒的迷宮時,也必須用比喻來尋找出口。

    雨果怯怯地張開手指,從指縫間望了望,感到道路在眼前成倍擴張。

    他想起托馬斯院長為自己講的故事。

    他意識到,自己腳下的路,正是故事的主人公,一個名叫雷米的小修士一百多年前走過的通往科隆的路。

    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不能迷路,不能回頭,因為托馬斯院長會在他回來時,為他講完這個故事。

     ①布拉班特:今比利時境内的一個公國。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于1184年将布拉班特領地封給勒芬伯爵亨利,并授予後者公爵頭銜,這是布拉班特公國曆史的開端。

    15世紀初,法國的勃艮第公爵家族獲得了對布拉班特的統治權。

     ②布魯日:比利時西北部城市,今西佛蘭德省省會。

     ③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羅倫薩13世紀至17世紀的名門望族,在歐洲擁有強大勢力。

     ④科隆:位于德國西部萊茵河畔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