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 乞援人
關燈
小
中
大
模糊不清的倒影。
此時火燒得很旺,不必擔心這是燃燒聖母像得來的溫暖,這裡的劈柴還很充足,我們的聖庫保管人有一屋子的木頭,足以組成一座小林子,這我們已經知道了。
“對于這裡發生的一切您怎麼想?”揚終于開口了。
“您和我剛剛從一個瘋狂的城市回來,這城市隻是佛蘭德所有城市的一個縮影。
對于野蠻,您比我見識得多,更千奇百怪,但我想再多的見聞也不能抵消面對野蠻時我們的驚訝。
現在您的軍隊來了,阿爾瓦公爵的想法如此簡單,就是用你們的野蠻碾壓我們的野蠻。
” “您和我談起政治來了。
” “對不起,這不是我的本意,政治,人們已經談得夠多,從大人物到小人物,每段談話都平庸無奇又令人生厭。
在這個世界上還能指望些什麼呢,如果昨天還能跪在一位聖人腳下,明天則把他踩在腳下,我想不出比這更缈無希望的困惑了,對于這裡發生的一切您怎麼想?” “對于這裡發生的一切我抱着最深的遺憾,但我畢竟能解釋它如何發生。
我唯一不懂的是您,您對我又怎麼想,您把我帶到這裡來,究竟想讓我幹什麼呢?”這才是堂·迪亞戈發自内心的疑問,是揚一直等待着的問話。
“這裡鎖着的那幅畫,您看到了。
它本不是屬于聖·揚的。
它原先所在的修道院剛剛橫遭洗劫,現在那裡已經空無一人。
幸好修士們事先把一些财産托付給幾個姐妹修院。
但我一個人保護不了它,誰知道哪天天使也會讓這裡的門鎖粉碎。
大船将沉,我們不能搶救船上的所有東西,但我知道什麼是值得為之一賭的。
請您把它帶去西班牙吧,您認識可靠的經手人,您的國王喜歡佛蘭德畫,對于這位國王我并不崇敬,盡管時下他也是我的國王。
對于這畫最重要的,就是它配得上安穩地存在,它不應毀于聖像破壞者之手。
誰若知道它是如何畫下來的,卻又聽任它被踐踏焚燒,願永恒的火落到他身上不再熄滅。
” 這些是揚發自内心的回答,不管堂·迪亞戈相不相信,不管這些話是不是像上面那樣說出來的;我們知道這兩人之間并無流暢可靠的語言可供表達,但我們可以想象,對于已窺見過一絲神秘世界的幽光,并在持續分享這個秘密的人來說,交談或許已經不算特别困難。
兩人大概已經找到了某種方式,用不拘語種的字眼,用眼神、嘴唇和手的動作感受對方,這種感受就建立在尋覓之上。
我們會聽見堂·迪亞戈狐疑地問:“那麼您知道這畫是如何畫下來的了?” “我知道,畫之内和畫之外的故事我都知道。
如果您願意,請允許我為您講講這個故事。
” 沒有人會拒絕故事的。
堂·迪亞戈更不會拒絕,他就是這一類人。
我們難以想象,揚會以怎樣的情感向他談起自己的姐妹修院,談起畫誕生的地方,以及姐妹修院裡的那位畫家弟兄。
他說修院在森林裡,名叫“聖保羅”,但當地人都親昵地叫她“紅”。
别的姐妹修院會羨慕她的,世上有無數修道院叫“聖保羅”,卻有幾個修道院能叫作“紅”呢?然而她同萬物一樣,幸福有時,悲恸有時。
我們不說令人傷感的現實了,來講一百年前“紅”裡發生的事吧。
①低地國家:是對歐洲西北沿海地區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的統稱。
由于位于萊茵河、斯海爾德河、默茲河的河口,瀕臨北海和英吉利海峽,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和法國北部被稱為“尼德蘭(Nederland)”,即“低地”。
②低地國家破壞聖像運動:1566年8月11日尼德蘭手工業者、平民和農民發動反對天主教會和西班牙殖民統治的運動。
③根特:比利時西北部港口城市,是今東佛蘭德省省會。
④摩爾人:中世紀時期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今西班牙和葡萄牙)、西西裡島、馬耳他、馬格裡布和西非的穆斯林。
⑤新托萊多:是西班牙帝國征服印加帝國後,在1529年建立的一個隸屬于西班牙帝國的總督轄區。
⑥托萊多:西班牙古城,著名宗教中心。
⑦丹吉爾:摩洛哥北部港口,位于直布羅陀海峽,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⑧阿爾及爾:非洲西北部城市,北臨地中海。
⑨梅赫倫:比利時城市,位于布魯塞爾東北約22公裡。
充滿豐富而具藝術性的教堂文化。
此時火燒得很旺,不必擔心這是燃燒聖母像得來的溫暖,這裡的劈柴還很充足,我們的聖庫保管人有一屋子的木頭,足以組成一座小林子,這我們已經知道了。
“對于這裡發生的一切您怎麼想?”揚終于開口了。
“您和我剛剛從一個瘋狂的城市回來,這城市隻是佛蘭德所有城市的一個縮影。
對于野蠻,您比我見識得多,更千奇百怪,但我想再多的見聞也不能抵消面對野蠻時我們的驚訝。
現在您的軍隊來了,阿爾瓦公爵的想法如此簡單,就是用你們的野蠻碾壓我們的野蠻。
” “您和我談起政治來了。
” “對不起,這不是我的本意,政治,人們已經談得夠多,從大人物到小人物,每段談話都平庸無奇又令人生厭。
在這個世界上還能指望些什麼呢,如果昨天還能跪在一位聖人腳下,明天則把他踩在腳下,我想不出比這更缈無希望的困惑了,對于這裡發生的一切您怎麼想?” “對于這裡發生的一切我抱着最深的遺憾,但我畢竟能解釋它如何發生。
我唯一不懂的是您,您對我又怎麼想,您把我帶到這裡來,究竟想讓我幹什麼呢?”這才是堂·迪亞戈發自内心的疑問,是揚一直等待着的問話。
“這裡鎖着的那幅畫,您看到了。
它本不是屬于聖·揚的。
它原先所在的修道院剛剛橫遭洗劫,現在那裡已經空無一人。
幸好修士們事先把一些财産托付給幾個姐妹修院。
但我一個人保護不了它,誰知道哪天天使也會讓這裡的門鎖粉碎。
大船将沉,我們不能搶救船上的所有東西,但我知道什麼是值得為之一賭的。
請您把它帶去西班牙吧,您認識可靠的經手人,您的國王喜歡佛蘭德畫,對于這位國王我并不崇敬,盡管時下他也是我的國王。
對于這畫最重要的,就是它配得上安穩地存在,它不應毀于聖像破壞者之手。
誰若知道它是如何畫下來的,卻又聽任它被踐踏焚燒,願永恒的火落到他身上不再熄滅。
” 這些是揚發自内心的回答,不管堂·迪亞戈相不相信,不管這些話是不是像上面那樣說出來的;我們知道這兩人之間并無流暢可靠的語言可供表達,但我們可以想象,對于已窺見過一絲神秘世界的幽光,并在持續分享這個秘密的人來說,交談或許已經不算特别困難。
兩人大概已經找到了某種方式,用不拘語種的字眼,用眼神、嘴唇和手的動作感受對方,這種感受就建立在尋覓之上。
我們會聽見堂·迪亞戈狐疑地問:“那麼您知道這畫是如何畫下來的了?” “我知道,畫之内和畫之外的故事我都知道。
如果您願意,請允許我為您講講這個故事。
” 沒有人會拒絕故事的。
堂·迪亞戈更不會拒絕,他就是這一類人。
我們難以想象,揚會以怎樣的情感向他談起自己的姐妹修院,談起畫誕生的地方,以及姐妹修院裡的那位畫家弟兄。
他說修院在森林裡,名叫“聖保羅”,但當地人都親昵地叫她“紅”。
别的姐妹修院會羨慕她的,世上有無數修道院叫“聖保羅”,卻有幾個修道院能叫作“紅”呢?然而她同萬物一樣,幸福有時,悲恸有時。
我們不說令人傷感的現實了,來講一百年前“紅”裡發生的事吧。
由于位于萊茵河、斯海爾德河、默茲河的河口,瀕臨北海和英吉利海峽,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和法國北部被稱為“尼德蘭(Nederland)”,即“低地”。
充滿豐富而具藝術性的教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