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後記

關燈
撰寫《親愛的伯德太太》的想法萌生于1939年偶爾看到的一本女性雜志。這是一個奇妙的發現,讓我得以一瞥那個時代和社會。雜志上應有盡有,不僅可以找到炖羊腦的菜譜,還可以找到如何編織自己的遊泳衣。

    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讀者問答”版塊。在為撰寫小說做調研時,我看了上百封信,有好多都能讓我開口一笑——詢問怎麼對付雀斑的,或是跟插隊的人發生争執該怎麼辦。然而,最重要的是,我被最艱難時期裡遇到難以想象的困境的女性來信數量震撼到了。

    雜志讀者有時會很孤獨,跟她們的愛人分開了好多年,或是知道自己現在再也見不到他們了。還有一些人遇到了錯誤的男人,或是“失去理智”而陷入了孤立無援的處境。有些人遭遇的難題我們或許都會感同身受,當然,但願我們都不會遭遇這些。很多寫信來征詢建議的人都知道,有些決定會改變她們的一生。

    很明顯,戰争時期的女性雜志向讀者提供的遠遠不止勉強糊口、充分利用口糧配給、編織或縫紉這些重要且必要的幫助。

    那些建議提供者的回複也讓我很吃驚。她們并不隻是陳詞濫調,說着“保持冷靜,繼續前行”[1]的口号。她們大多時候都展現出了同情、支持并提供了實用的幫助。

    慢慢地,這些雜志就成了通往我夢寐以求的寫作世界的橋梁,成了那些想要發言的角色的靈感,成了她們想要經曆的冒險。

    每當我們談論起《親愛的伯德太太》,我都會向她們展示自己收藏的雜志,看到她們很快就被戰時英國的女性生活吸引後,我就特别高興。不管是否處于數碼時代,雜志仍是我們大多數人知道、閱讀并熱愛的一部分,看雜志似乎更容易讓我們回到過去。當我拿起一本有着近八十年曆史的雜志時,我常常會好奇,人們最初是在哪裡看它的,讀者是像我一樣坐在廚房裡嗎?還是在她午餐休息時偷偷瞟一眼?或者是乘公交時深深地陷在故事情節裡,車外正掠過炸毀的建築物?也許她就在空襲期間為防空洞的朋友們大聲朗讀出來,好分散大家的注意力?當然,我永遠都不會知道,但有時我會在腦海裡舉起自己的茶杯為她送上祝福,希望一切都會好轉。

    很多出現在《親愛的伯德太太》中的讀者來信的靈感均來源于那些戰時雜志上刊登的來信、建議、文章以及專欄。我覺得它們發人深省、感人肺腑并鼓舞人心,而且我對那個時期女性的崇拜感與日俱增。我們的母親、祖母、曾祖母和朋友們,我希望她們中的一些人可以看一看并且喜歡艾米和邦蒂的故事。很榮幸能夠一窺她們生活的世界,并記住這些了不起的女性。

    A.J.皮爾斯

    [1]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英國皇家政府制作的海報,用以鼓舞民衆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