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現在有時候我還會從尼爾夫婦住過的别墅門前經過。
别墅在西米葉大道右側,往前五十米就是舊日巍然而立的雷吉娜大廈。
那幢房子是這個區殘留的不多幾個獨立别墅之一,然而總有一天會随着舊時代的遺迹一起消失。
什麼也擋不住曆史的進程。
那天早上,當我在西米葉大道一直漫步到古羅馬圓劇場又走回來的時候,我就在想着這一切。
我在别墅門前停住腳步。
在花園中被廢棄的角落上,一幢大樓已經開始拔地而起。
我在想他們最終是否會把别墅整個拆毀,或者把它作為大樓的附屬部分保留下來。
也許它僥幸能夠生存:這幢别墅并不算破舊,而且頗有凡爾賽小特麗亞農宮殿的風格,它的拱形落地窗代表着三十年代的審美觀。
人們并不太容易注意到這幢别墅,因為它的上部突出,伸到街上來了,必須站在馬路對面,即愛德華七世大道的拐角上,才能越過高高的欄杆圍牆看清裡面的一切。
圍牆中間開了一座鍛鐵的镂花大門,門後一道石梯順着斜坡上去,一直通到别墅門前的台階。
為了施工方便,大鐵門總是敞開着,牆上挂着一塊白色木牌,寫着房産公司的名稱、建築師和施工公司以及建築許可證的頒發日期。
新建的大樓将保留原有名稱:“藍堡别墅”。
産業主是尼斯城的S.E.F.I.C公司,公司地點在東圖弟·德愛斯卡萊那街。
有一次我還真去了這個地方,想打聽S.E.F.I.C公司從何人手中買下了“藍堡”,他們告訴我一些我已經知道的情況。
别墅一度曾屬美國大使館,他們租給私人住。
我的舉動在那個和藹的金發房産經紀人看來一定有些唐突,甚至未免可疑。
我意識到這一點,于是沒有再問下去。
其實何必多問呢?早在這家房産公司買下“藍堡”并開始施工之前,我就曾試圖了解它的始末。
可是,我的問題和今天在房産公司辦公室一樣并未得到真正的答案。
那是七年以前,當時别墅還保持着舊日的樣子。
沒有建築工程,也沒有挂在圍牆欄杆上的木牌。
鐵栅欄門緊閉着。
一輛注着“CD”的外交使團代号的灰汽車靠街停着。
那正是我們認識尼爾夫婦的那一晚他們用來送我們回公寓的那輛車。
我按了别墅的門鈴,一個四十多歲、穿着一身藍制服的棕發男人走出來: “什麼事?” 他問話的口氣相當不客氣,帶着巴黎口音。
“我認出了一個朋友的汽車,”我指着灰色汽車對他說,“我想知道他的消息。
” “誰?” “尼爾先生。
” “您弄錯了,先生。
那是孔德·瓊斯先生的車。
” 他站在鐵栅欄門的後邊,用最專注的神情打量我,似乎在估量我所代表的潛在的危險。
“您能肯定嗎?”我說,“這輛車是那位先生的?” “當然了。
我是他的司機。
” “可是我那位朋友原先就住在這兒……” “您弄錯了,先生……這所房子是屬于美國大使館的……” “可我的朋友是美國人……” “這房子現在住着美國領事,孔德·瓊斯先生……”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已經六個月了,先生。
” 他從鐵栅欄後邊看着我,好像我神志不太清醒似的。
“我能不能見見這位先生?” “您事先預約了嗎?” “沒有。
不過我是美國公民,我需要他的建議。
” 我自己給自己加授的美國籍立刻引起了他的信任。
“如果是這樣,您現在就可以見孔德·瓊斯先生,要是您願意的話。
這會兒是他見客的時間。
” 他給我打開大門,又帶着對我的美國國籍的恭敬給我讓開路,然後在我前面上了樓梯。
在房子前面空蕩蕩的遊泳池旁邊,一個男人坐在白木扶手椅上吸煙,他的臉微微向後仰着,好像要讓
别墅在西米葉大道右側,往前五十米就是舊日巍然而立的雷吉娜大廈。
那幢房子是這個區殘留的不多幾個獨立别墅之一,然而總有一天會随着舊時代的遺迹一起消失。
什麼也擋不住曆史的進程。
那天早上,當我在西米葉大道一直漫步到古羅馬圓劇場又走回來的時候,我就在想着這一切。
我在别墅門前停住腳步。
在花園中被廢棄的角落上,一幢大樓已經開始拔地而起。
我在想他們最終是否會把别墅整個拆毀,或者把它作為大樓的附屬部分保留下來。
也許它僥幸能夠生存:這幢别墅并不算破舊,而且頗有凡爾賽小特麗亞農宮殿的風格,它的拱形落地窗代表着三十年代的審美觀。
人們并不太容易注意到這幢别墅,因為它的上部突出,伸到街上來了,必須站在馬路對面,即愛德華七世大道的拐角上,才能越過高高的欄杆圍牆看清裡面的一切。
圍牆中間開了一座鍛鐵的镂花大門,門後一道石梯順着斜坡上去,一直通到别墅門前的台階。
為了施工方便,大鐵門總是敞開着,牆上挂着一塊白色木牌,寫着房産公司的名稱、建築師和施工公司以及建築許可證的頒發日期。
新建的大樓将保留原有名稱:“藍堡别墅”。
産業主是尼斯城的S.E.F.I.C公司,公司地點在東圖弟·德愛斯卡萊那街。
有一次我還真去了這個地方,想打聽S.E.F.I.C公司從何人手中買下了“藍堡”,他們告訴我一些我已經知道的情況。
别墅一度曾屬美國大使館,他們租給私人住。
我的舉動在那個和藹的金發房産經紀人看來一定有些唐突,甚至未免可疑。
我意識到這一點,于是沒有再問下去。
其實何必多問呢?早在這家房産公司買下“藍堡”并開始施工之前,我就曾試圖了解它的始末。
可是,我的問題和今天在房産公司辦公室一樣并未得到真正的答案。
那是七年以前,當時别墅還保持着舊日的樣子。
沒有建築工程,也沒有挂在圍牆欄杆上的木牌。
鐵栅欄門緊閉着。
一輛注着“CD”的外交使團代号的灰汽車靠街停着。
那正是我們認識尼爾夫婦的那一晚他們用來送我們回公寓的那輛車。
我按了别墅的門鈴,一個四十多歲、穿着一身藍制服的棕發男人走出來: “什麼事?” 他問話的口氣相當不客氣,帶着巴黎口音。
“我認出了一個朋友的汽車,”我指着灰色汽車對他說,“我想知道他的消息。
” “誰?” “尼爾先生。
” “您弄錯了,先生。
那是孔德·瓊斯先生的車。
” 他站在鐵栅欄門的後邊,用最專注的神情打量我,似乎在估量我所代表的潛在的危險。
“您能肯定嗎?”我說,“這輛車是那位先生的?” “當然了。
我是他的司機。
” “可是我那位朋友原先就住在這兒……” “您弄錯了,先生……這所房子是屬于美國大使館的……” “可我的朋友是美國人……” “這房子現在住着美國領事,孔德·瓊斯先生……” “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已經六個月了,先生。
” 他從鐵栅欄後邊看着我,好像我神志不太清醒似的。
“我能不能見見這位先生?” “您事先預約了嗎?” “沒有。
不過我是美國公民,我需要他的建議。
” 我自己給自己加授的美國籍立刻引起了他的信任。
“如果是這樣,您現在就可以見孔德·瓊斯先生,要是您願意的話。
這會兒是他見客的時間。
” 他給我打開大門,又帶着對我的美國國籍的恭敬給我讓開路,然後在我前面上了樓梯。
在房子前面空蕩蕩的遊泳池旁邊,一個男人坐在白木扶手椅上吸煙,他的臉微微向後仰着,好像要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