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關燈
小
中
大
在,說起來話又長了,戰争中的事情姑且先講到這裡。
熱海這邊在昭和十八年的時候還可以靠黑市物資勉強度日,一條比目魚賣到一百圓,也還吃得上。
可到了昭和十九年,徹底沒了辦法,阿初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阿初離開西山的時候,附近蓄水池附近已經立起了稻草人,女人們被拉去做竹矛演練,阿初也曾被叫去兩三次。
回到泊村之後,更是不比熱海,一邊要照顧生病的母親和患脊椎結核的哥哥,一邊又要幹活,一定吃了不少苦。
不過令人驚歎的是阿初還時常寄信過來。
這裡有一封昭和二十年年底阿初寄來的信。
少奶奶: 前日勞煩您特地寄來東西,非常感謝!為了我這樣的人,少奶奶和先生這麼費心,實在不知該如何感謝。
可惜的是寄來的包裹已經損壞,東西少了一些,海參隻××兩個,讓人心疼得想哭。
本該早點緻謝,因為我十二日開始去熊本,用鹽交換大米,所以拖至今日,請您見諒。
我們這裡現在盛行去熊本和佐賀換大米,大多用鹽和衣物去交換。
十二日那天,我冒着大雨,背着裝有十三升鹽的行李箱,走了二十裡路到車站,又排了一整夜的隊買火車票。
第二天換回十三升大米,回來的火車上都是複員軍人和換大米的人,非常擁擠,十分辛苦。
每天各個村子換大米的人大約聚起七八十人去熊本。
回到枕崎已經晚上九點多了,又背着十三升的大米走二十裡路,半夜十二點多到家。
在火車上,在路上,一直想着難道一定要這麼辛苦才能活下去嗎?回到家裡,母親和哥哥看見雪白的大米喜笑顔開,一路的辛苦飛到九霄雲外。
能夠吃飽大米飯,都是托了您的福,運氣不好的人,好不容易辛苦換回來的大米被警察沒收。
台灣那邊也陸陸續續有人回來,弟弟還沒回來,不過十四日寄來了明信片,知道他一切都好,全家人都放心了,說是最近也可以回來了。
最後請代向您家人問好! 阿初敬上 以上是信件原文,我沒有訂正一字一句。
雖然新舊假名混用,不過漢字僅有一處寫錯。
筆迹幼稚而拙劣,但是一筆一畫寫得清清楚楚。
文章内容明了,意思通順。
我想阿初應該小學畢業,在鄉下漁村長大的姑娘能夠寫出這麼周全的長文,一定是個聰明人。
信中寫道:“海參隻××兩個”,這裡說的海參,是指海參餅,信紙破了,有兩個字看不清楚,大概是說海參餅隻剩下兩個吧。
信中還提到複員軍人,大概這封信是戰争剛結束的時候寫的,第二年春天阿初就回到勝山了。
除了這封信之外,還收到過幾封,可惜都遺失了。
那麼偏僻的漁村好像也有敵機空襲,說是空襲一來就躲到山裡面去。
磊吉記得在那封信裡還出現了“醜翼”兩個字,當時的報紙上都把美國的飛機稱作“醜翼”,阿初一定也是從報紙上學來這麼難寫的漢字,讓人好笑。
千倉一家從勝山的避難之所回到京都,是那年五月份,阿初也一直跟着。
因為找不到合适的住所,就先租了一處房子,在寺町今出川上遊那裡一戶叫“龜井”的人家。
“龜井”家裡就住着一位賦閑的老太太,二樓中間隔着走廊有兩間房間,一樓也同樣是兩間房,另外還有廚房、浴室和小院子,還算寬敞。
千倉家租了二樓的兩間。
老太太人很好,又熱心,讓千倉家不必一直待在樓上,吃飯的時候可以使用樓下的客廳,廚房也随便用,老太太自己在有大火盆的房間裡和阿初兩個人像朋友一樣相處。
老太太有一個兒子,因為工作關系住在中京那邊,能夠找到一起住的人熱熱鬧鬧的,老太太非常開心。
磊吉一家搬來不久,在北海道工作的贊子的妹夫飛鳥井次郎也辭掉了那邊的工作搬來京都,在植物園裡新建的駐日盟軍将校俱樂部做經理,飛鳥井次郎夫婦暫時就借住在一樓的客廳。
這下子龜井家成了大家庭,老太太、磊吉、贊子、睦子、次郎、鳰子,再加上阿初,一共七口人。
又過了一陣子,嫁到尼崎的阿春的丈夫從南洋戰場複員回來,一天夫妻倆到龜井家拜訪。
說是要在京都找工作,贊子想起在開往鞍馬的電車線路沿線的一個叫“市原”的地方,有一處遠房親戚的房子,就幫着她們借了那個農戶家的一間房。
阿春在丈夫中延找工作期間,時常過來玩,幫着老朋友阿初在廚房裡幹活。
後來中延在吉田的牛宮町開了一家舊書店,阿春也開始在九條東寺附近的夜市賣舊書,幫着丈夫一起拼命掙錢,很少來龜井家這邊。
大概就在這個時候,阿初又給老家寫信,叫來了一個叫阿梅的姑娘。
估計是贊子看着世道平穩下來,千倉家也開始習慣京都的生活,決定再增加一個廚房的人手,阿初對此也表示贊成,所以又去老家找合适的姑娘過來。
(1)明治三十年代,熱海因作家尾崎紅葉的暢銷小說《金色夜叉》而聞名。
小說中主人公阿松和貫一分手的地方有一棵大松樹,被命名為“阿宮之松”。
(2)柳川春葉(1877—1918),明治時期的作家,以創作家庭小說聞名。
事實上,這裡提到的俳句為尾崎紅葉的弟子小栗風葉所作。
熱海這邊在昭和十八年的時候還可以靠黑市物資勉強度日,一條比目魚賣到一百圓,也還吃得上。
可到了昭和十九年,徹底沒了辦法,阿初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阿初離開西山的時候,附近蓄水池附近已經立起了稻草人,女人們被拉去做竹矛演練,阿初也曾被叫去兩三次。
回到泊村之後,更是不比熱海,一邊要照顧生病的母親和患脊椎結核的哥哥,一邊又要幹活,一定吃了不少苦。
不過令人驚歎的是阿初還時常寄信過來。
這裡有一封昭和二十年年底阿初寄來的信。
少奶奶: 前日勞煩您特地寄來東西,非常感謝!為了我這樣的人,少奶奶和先生這麼費心,實在不知該如何感謝。
可惜的是寄來的包裹已經損壞,東西少了一些,海參隻××兩個,讓人心疼得想哭。
本該早點緻謝,因為我十二日開始去熊本,用鹽交換大米,所以拖至今日,請您見諒。
我們這裡現在盛行去熊本和佐賀換大米,大多用鹽和衣物去交換。
十二日那天,我冒着大雨,背着裝有十三升鹽的行李箱,走了二十裡路到車站,又排了一整夜的隊買火車票。
第二天換回十三升大米,回來的火車上都是複員軍人和換大米的人,非常擁擠,十分辛苦。
每天各個村子換大米的人大約聚起七八十人去熊本。
回到枕崎已經晚上九點多了,又背着十三升的大米走二十裡路,半夜十二點多到家。
在火車上,在路上,一直想着難道一定要這麼辛苦才能活下去嗎?回到家裡,母親和哥哥看見雪白的大米喜笑顔開,一路的辛苦飛到九霄雲外。
能夠吃飽大米飯,都是托了您的福,運氣不好的人,好不容易辛苦換回來的大米被警察沒收。
台灣那邊也陸陸續續有人回來,弟弟還沒回來,不過十四日寄來了明信片,知道他一切都好,全家人都放心了,說是最近也可以回來了。
最後請代向您家人問好! 阿初敬上 以上是信件原文,我沒有訂正一字一句。
雖然新舊假名混用,不過漢字僅有一處寫錯。
筆迹幼稚而拙劣,但是一筆一畫寫得清清楚楚。
文章内容明了,意思通順。
我想阿初應該小學畢業,在鄉下漁村長大的姑娘能夠寫出這麼周全的長文,一定是個聰明人。
信中寫道:“海參隻××兩個”,這裡說的海參,是指海參餅,信紙破了,有兩個字看不清楚,大概是說海參餅隻剩下兩個吧。
信中還提到複員軍人,大概這封信是戰争剛結束的時候寫的,第二年春天阿初就回到勝山了。
除了這封信之外,還收到過幾封,可惜都遺失了。
那麼偏僻的漁村好像也有敵機空襲,說是空襲一來就躲到山裡面去。
磊吉記得在那封信裡還出現了“醜翼”兩個字,當時的報紙上都把美國的飛機稱作“醜翼”,阿初一定也是從報紙上學來這麼難寫的漢字,讓人好笑。
千倉一家從勝山的避難之所回到京都,是那年五月份,阿初也一直跟着。
因為找不到合适的住所,就先租了一處房子,在寺町今出川上遊那裡一戶叫“龜井”的人家。
“龜井”家裡就住着一位賦閑的老太太,二樓中間隔着走廊有兩間房間,一樓也同樣是兩間房,另外還有廚房、浴室和小院子,還算寬敞。
千倉家租了二樓的兩間。
老太太人很好,又熱心,讓千倉家不必一直待在樓上,吃飯的時候可以使用樓下的客廳,廚房也随便用,老太太自己在有大火盆的房間裡和阿初兩個人像朋友一樣相處。
老太太有一個兒子,因為工作關系住在中京那邊,能夠找到一起住的人熱熱鬧鬧的,老太太非常開心。
磊吉一家搬來不久,在北海道工作的贊子的妹夫飛鳥井次郎也辭掉了那邊的工作搬來京都,在植物園裡新建的駐日盟軍将校俱樂部做經理,飛鳥井次郎夫婦暫時就借住在一樓的客廳。
這下子龜井家成了大家庭,老太太、磊吉、贊子、睦子、次郎、鳰子,再加上阿初,一共七口人。
又過了一陣子,嫁到尼崎的阿春的丈夫從南洋戰場複員回來,一天夫妻倆到龜井家拜訪。
說是要在京都找工作,贊子想起在開往鞍馬的電車線路沿線的一個叫“市原”的地方,有一處遠房親戚的房子,就幫着她們借了那個農戶家的一間房。
阿春在丈夫中延找工作期間,時常過來玩,幫着老朋友阿初在廚房裡幹活。
後來中延在吉田的牛宮町開了一家舊書店,阿春也開始在九條東寺附近的夜市賣舊書,幫着丈夫一起拼命掙錢,很少來龜井家這邊。
大概就在這個時候,阿初又給老家寫信,叫來了一個叫阿梅的姑娘。
估計是贊子看着世道平穩下來,千倉家也開始習慣京都的生活,決定再增加一個廚房的人手,阿初對此也表示贊成,所以又去老家找合适的姑娘過來。
小說中主人公阿松和貫一分手的地方有一棵大松樹,被命名為“阿宮之松”。
事實上,這裡提到的俳句為尾崎紅葉的弟子小栗風葉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