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我乘一艘小破輪從海防往香港,船順着海岸航行,沿途停靠法國屬下的各個港口裝貨卸貨。
這船很舊很髒。
除了我隻有三位乘客。
其中兩位是去海南島的法國傳教士。
一個年長,有一大把方正的灰白胡須,另一個年輕,有張圓圓的紅臉,長着一小叢一小叢的黑胡須。
他們多數時間在讀祈禱書,年輕那位在學中文。
另一位乘客是美國猶太人,名叫埃芬貝因,是跑襪品生意的。
他個子很高,體格強壯,舉止笨拙,有張蠟黃的長臉,端正的大鼻子,黑黑的眼睛。
他的嗓音又高又尖。
他咄咄逼人,脾氣暴躁。
他罵這船,罵船員,罵侍者,罵食物。
他什麼都不滿意。
你始終聽到他的嗓音因為生氣而擡高,因為他的展品箱沒有放在應該放的位置,因為他不能洗熱水澡,因為蘇打水不夠涼。
他是個憤憤不平的人。
每個人似乎都在密謀怠慢或傷害他,他不停威脅要給船長或船員精确的一擊。
因為我是船上唯一講英語的人,他很喜歡我,我在甲闆上安靜不到五分鐘,他就會過來坐在我的身旁,告訴我他最新的不滿。
他強迫我喝我不想喝的東西,當我謝絕,他則叫道:哦,來吧,夠朋友些。
還是給我叫上一杯。
令我不解的是,他不停稱我為兄弟。
他很讨厭,但我必須承認,他常常很逗;他會用生動的語言損他的猶太同胞,聽來煞是有趣。
他講個不停。
他一點也不喜歡一個人待着,他從未想到你可能不想有他做伴;但是當他跟你在一起,他老在留神你是否冒犯了他。
他重重地傷害你的感情,你要是随意蜷起腿,他覺得你在侮辱他。
跟他交往太累了。
他是那種讓你理解大屠殺[1]的猶太人。
我給他講了有關和會的一則小故事。
說的是在某一場合,巴岱雷夫斯基先生敦促威爾遜[2]先生、勞合·喬治[3]先生和克列孟梭[4]先生接受波蘭對但澤的主權要求。
“要是波蘭人沒得到它,”他說,“我警告你們,他們會很失望,會有暴動,他們會暗殺猶太人。
” 威爾遜先生顯得很嚴肅,勞合·喬治先生搖着腦袋,克列孟梭先生皺起眉頭。
“要是波蘭人得到但澤,那會怎樣?”威爾遜先生問。
巴岱雷夫斯基先生面露喜色。
他搖着獅子般的長發。
“哦,那就完全另一碼事了。
”他答道。
“他們會很狂熱,會有暴動,他們會暗殺猶太人。
” 埃芬貝因一點也不覺得這個故事好笑。
“歐洲沒用。
”他說。
“要是照我的方法,我會把整個歐洲沉入大海。
” 然後,我跟他講了亨利·德利斯。
他生為盧森堡大公國國民。
經過慎重考慮,他成了一位到處旅行的推銷員[5]。
這也沒讓他發笑,為了交情,我歎口氣不出聲了。
我們必須聽從百分之百的美國看法,英國人沒有幽默感。
吃飯的時候,船長坐在首席,兩位神父坐一邊,我和埃芬貝因坐另一邊。
船長是位快活的波爾多人,小個子,頭發灰白,年底就要退休回自己的葡萄園釀酒去了。
“我的神父,我會送您一桶。
[6]”他向年長的神父允諾。
埃芬貝因的法語講得流利而蹩腳。
他搶占話題。
他可謂精力充沛。
法國人對他很客氣,但不難看出他們很讨厭他。
他的很多話簡直不長心眼,當他用污言穢語與正在服侍我們的侍者說話,兩位神父眼光低垂,裝着沒有聽見。
但是埃芬貝因愛争辯,有一天吃午飯,他開始談起宗教。
他談了對天主教信仰的很多看法,當然很不得體。
年輕的神父滿臉通紅,想要發表意見,年長那位小聲對他說了些什麼,他于是安靜下來。
但是,當埃芬貝因直截了當問起一個問題,老人婉轉答道: “這些事情并無強迫。
人人都有自由相信他喜歡的東西。
” 埃芬貝因慷慨激昂講了一大通,換來的卻是一片沉默。
他不覺得窘迫。
他後來告訴我,他們沒法跟他争論。
“我覺得他們不想。
”我說。
“我想他們隻是覺得你是一個很粗俗和沒禮貌的家夥。
” “我?”他驚叫道。
這船很舊很髒。
除了我隻有三位乘客。
其中兩位是去海南島的法國傳教士。
一個年長,有一大把方正的灰白胡須,另一個年輕,有張圓圓的紅臉,長着一小叢一小叢的黑胡須。
他們多數時間在讀祈禱書,年輕那位在學中文。
另一位乘客是美國猶太人,名叫埃芬貝因,是跑襪品生意的。
他個子很高,體格強壯,舉止笨拙,有張蠟黃的長臉,端正的大鼻子,黑黑的眼睛。
他的嗓音又高又尖。
他咄咄逼人,脾氣暴躁。
他罵這船,罵船員,罵侍者,罵食物。
他什麼都不滿意。
你始終聽到他的嗓音因為生氣而擡高,因為他的展品箱沒有放在應該放的位置,因為他不能洗熱水澡,因為蘇打水不夠涼。
他是個憤憤不平的人。
每個人似乎都在密謀怠慢或傷害他,他不停威脅要給船長或船員精确的一擊。
因為我是船上唯一講英語的人,他很喜歡我,我在甲闆上安靜不到五分鐘,他就會過來坐在我的身旁,告訴我他最新的不滿。
他強迫我喝我不想喝的東西,當我謝絕,他則叫道:哦,來吧,夠朋友些。
還是給我叫上一杯。
令我不解的是,他不停稱我為兄弟。
他很讨厭,但我必須承認,他常常很逗;他會用生動的語言損他的猶太同胞,聽來煞是有趣。
他講個不停。
他一點也不喜歡一個人待着,他從未想到你可能不想有他做伴;但是當他跟你在一起,他老在留神你是否冒犯了他。
他重重地傷害你的感情,你要是随意蜷起腿,他覺得你在侮辱他。
跟他交往太累了。
他是那種讓你理解大屠殺
我給他講了有關和會的一則小故事。
說的是在某一場合,巴岱雷夫斯基先生敦促威爾遜
“要是波蘭人沒得到它,”他說,“我警告你們,他們會很失望,會有暴動,他們會暗殺猶太人。
” 威爾遜先生顯得很嚴肅,勞合·喬治先生搖着腦袋,克列孟梭先生皺起眉頭。
“要是波蘭人得到但澤,那會怎樣?”威爾遜先生問。
巴岱雷夫斯基先生面露喜色。
他搖着獅子般的長發。
“哦,那就完全另一碼事了。
”他答道。
“他們會很狂熱,會有暴動,他們會暗殺猶太人。
” 埃芬貝因一點也不覺得這個故事好笑。
“歐洲沒用。
”他說。
“要是照我的方法,我會把整個歐洲沉入大海。
” 然後,我跟他講了亨利·德利斯。
他生為盧森堡大公國國民。
經過慎重考慮,他成了一位到處旅行的推銷員
這也沒讓他發笑,為了交情,我歎口氣不出聲了。
我們必須聽從百分之百的美國看法,英國人沒有幽默感。
吃飯的時候,船長坐在首席,兩位神父坐一邊,我和埃芬貝因坐另一邊。
船長是位快活的波爾多人,小個子,頭發灰白,年底就要退休回自己的葡萄園釀酒去了。
“我的神父,我會送您一桶。
埃芬貝因的法語講得流利而蹩腳。
他搶占話題。
他可謂精力充沛。
法國人對他很客氣,但不難看出他們很讨厭他。
他的很多話簡直不長心眼,當他用污言穢語與正在服侍我們的侍者說話,兩位神父眼光低垂,裝着沒有聽見。
但是埃芬貝因愛争辯,有一天吃午飯,他開始談起宗教。
他談了對天主教信仰的很多看法,當然很不得體。
年輕的神父滿臉通紅,想要發表意見,年長那位小聲對他說了些什麼,他于是安靜下來。
但是,當埃芬貝因直截了當問起一個問題,老人婉轉答道: “這些事情并無強迫。
人人都有自由相信他喜歡的東西。
” 埃芬貝因慷慨激昂講了一大通,換來的卻是一片沉默。
他不覺得窘迫。
他後來告訴我,他們沒法跟他争論。
“我覺得他們不想。
”我說。
“我想他們隻是覺得你是一個很粗俗和沒禮貌的家夥。
” “我?”他驚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