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酒。
他願意喝給他們看。
他每晚都喝醉,在那個該死的地方,這是唯一可做的事情,但是,啊,他第二天很不舒服。
他覺得那是因為中國的氣候。
他做醫學生的時候,每晚可以喝一瓶威士忌,早晨依然精力充沛。
他開始常常想起中國了。
他想起自己從未覺得有所留意的種種事情。
他在那兒過得不壞。
或許他遠離那些中國女子太傻了,她們有些人小巧可愛,她們不像這些英國女子那樣裝腔作勢。
你隻要有他這筆錢,就可以在中國過得很快活。
你可以養個中國女子,加入俱樂部,會有很多不錯的朋友一起喝酒、玩橋牌和打台球。
他想起中國的商店,吵鬧的街道,負重的苦力,停着帆船的港口,還有岸上聳立着寶塔的河流。
有趣的是,他在那兒的時候從未怎麼想過中國,而現在——好,他心裡放不下了。
他念念不忘。
他開始覺得倫敦不是一個白人待的地方。
它簡直沒落了,就是這樣,有一天他想,或許他回中國是件好事。
當然這很傻,為了能在倫敦過上好日子,他像奴隸一樣工作了二十年,而去中國住卻很荒唐。
有他這筆錢,他應該哪裡都可以過得快活。
但不知為什麼,除了中國,别的事情他沒法考慮。
有一天,他去看電影,看到上海的一個場景。
事情就這樣定了。
他煩了倫敦。
他恨它。
他要離開,而這一次,他會一去不複返。
他回國一年半了,對他來說,這比他在東方的二十年還要長。
他坐上一艘法國船從馬賽啟航,當他看到歐洲的海岸沉入大海,他松了一口長氣。
到了蘇伊士,他感受到了東方的第一陣氣息,他知道自己走對了。
歐洲完了。
東方是唯一去處。
他在吉布提上過岸,在科倫坡和新加坡也上過岸,但是,船雖然停靠西貢兩天,他卻留在船上。
他一直都喝得很多,覺得有點不舒服。
不過,船到海防要停四十八個小時,他想還是上岸看看的好。
抵達中國之前,這是最後一站停留。
他要去上海。
到了那裡,他打算住進一家酒店,到處看看,然後找個女人,并給自己找個住處。
他要買一兩匹馬來參加賽馬。
他很快就會交到朋友。
人在東方,不像在倫敦那樣死闆冷淡。
上了岸,他去酒店吃飯,吃完飯,坐上一輛人力車,告訴車夫他想找個女人。
車夫帶他去到我坐了好幾個小時的那所破舊房子,裡面住着那位老婦和那名女子,現在則是他孩子的母親。
過了一會兒,老婦問他想不想抽煙。
他從未抽過鴉片,他總是害怕這東西,但現在他覺得不妨一試。
那晚他覺得很愉快,那女子惹人憐愛;她很像中國女人,小巧可愛,就像一個玩偶。
好,他抽了一兩筒,他開始覺得很快活很舒服。
他待了一夜。
他沒睡覺。
他隻是躺着,感覺很平靜,想着事情。
“我在那兒一直呆到我的船去香港。
”他說。
“船開了,我還待着。
” “那你的行李呢?”我問。
我這麼問,或許因為我對于人們如何将切實的細節與生活中理想的一面結合起來有着不應有的興趣。
在一本小說中,當不名一文的情侶駕駛一輛又長又快的賽車翻山越嶺,我總想知道他們怎樣設法支付這筆錢;我經常問自己,當亨利·詹姆斯筆下的人物剖析自己的處境之餘,他們怎樣應付自己的生理需求。
“我隻有一箱衣服,我從來不想多買衣服,我和那女人坐人力車去拿箱子。
我隻想呆到下一班船到來。
你瞧,我在這兒離中國很近,繼續往前之前,我想我要等一等,習慣一下,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
” 我明白。
最後這句話洩露了他的想法。
我知道到了中國門口,他沒勇氣了。
英國令他這麼失望,他現在害怕把中國也拿來接受考驗。
要是這也令他失望,他就一無所有了。
多年來,英國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樓,但是當他屈從這一誘惑,那些閃亮的池塘、棕榈樹和綠草都是空的,隻有起伏的沙丘。
他有中國,隻要他不再見到它,他就擁有它。
“不知為什麼,我留下來了。
你知道的,你會驚訝日子過得有多快。
我似乎沒時間做我想做的一半事情。
我在這裡畢竟很舒服。
這老太婆煙燒得真好,而她則是個可愛的小女人,我女人,然後有了小孩。
一個活潑的小家夥。
你要是在某個地方過得快樂,去别的地方有什麼好呢?” “你在這兒快樂嗎?”我問他。
我打量着這間又大又空的破屋。
房内毫不舒适,沒有一件小小的私人物品令人覺得可以給他家的感覺。
格羅斯利原封不動住進了這間暧昧的小公寓,它本是幽會之所和歐洲人吸鴉片的地方,并由那位老婦打理,而他與其說是居住,不如說是暫住,仿佛第二天他還會打點行李離開。
過了一會兒,他回答了我的問題。
“我一生從沒這樣快樂。
我常想,總有一天我要去上海,但我覺得我不會去了。
老天在上,我再也不想見到英國了。
” “有時候你會不會很孤獨,想找人說話?” “不會。
有時候,一個中國流浪漢跟一位英國船長或一位蘇格蘭技師來這裡,然後我去船上,我們聊聊從前。
這裡有位老兄,是個法國人,在海關做過,他講英語;我有時去看看他。
不過,我其實不太需要誰。
我想很多事情。
有人打岔,我會心煩。
鴉片我抽得不多,你知道的,我隻是早上抽一兩筒安安胃,但我要到晚上才真正抽。
然後我會想事情。
” “你想些什麼呢?” “哦,什麼都想。
有時候想倫敦,我小的時候它什麼樣子。
但多半是想中國。
我想我有過的好日子,我是怎樣掙錢的,我想我從前認識的人,還有中國人。
我有時很險,但總是平安無事。
我想知道我可能有的女人是什麼樣子。
小巧可愛。
我現在後悔自己沒養一兩個。
中國這國家了不起;我喜歡那些商店,有個老頭蹲着抽水煙,還有那些店招。
寺廟。
的确,那才是一個人住的地方。
那才是生活。
” 幻影在他眼前閃耀。
幻覺将他抓住。
他很快樂。
我很想知道他最後會怎樣。
當然,這還沒完呢。
或許,他一生中第一次将現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東京(Tonkin),越南北部一個地區的舊稱。
[2]德文,sehenswürdigkeiten。
[3]應為安南的貨币單位。
[4]原為法文。
[5]德比賽馬(Derby)為英國傳統賽馬之一,每年六月舉行。
[6]哲麥街(JermynStreet),多男士用品店,聲名遠揚。
他願意喝給他們看。
他每晚都喝醉,在那個該死的地方,這是唯一可做的事情,但是,啊,他第二天很不舒服。
他覺得那是因為中國的氣候。
他做醫學生的時候,每晚可以喝一瓶威士忌,早晨依然精力充沛。
他開始常常想起中國了。
他想起自己從未覺得有所留意的種種事情。
他在那兒過得不壞。
或許他遠離那些中國女子太傻了,她們有些人小巧可愛,她們不像這些英國女子那樣裝腔作勢。
你隻要有他這筆錢,就可以在中國過得很快活。
你可以養個中國女子,加入俱樂部,會有很多不錯的朋友一起喝酒、玩橋牌和打台球。
他想起中國的商店,吵鬧的街道,負重的苦力,停着帆船的港口,還有岸上聳立着寶塔的河流。
有趣的是,他在那兒的時候從未怎麼想過中國,而現在——好,他心裡放不下了。
他念念不忘。
他開始覺得倫敦不是一個白人待的地方。
它簡直沒落了,就是這樣,有一天他想,或許他回中國是件好事。
當然這很傻,為了能在倫敦過上好日子,他像奴隸一樣工作了二十年,而去中國住卻很荒唐。
有他這筆錢,他應該哪裡都可以過得快活。
但不知為什麼,除了中國,别的事情他沒法考慮。
有一天,他去看電影,看到上海的一個場景。
事情就這樣定了。
他煩了倫敦。
他恨它。
他要離開,而這一次,他會一去不複返。
他回國一年半了,對他來說,這比他在東方的二十年還要長。
他坐上一艘法國船從馬賽啟航,當他看到歐洲的海岸沉入大海,他松了一口長氣。
到了蘇伊士,他感受到了東方的第一陣氣息,他知道自己走對了。
歐洲完了。
東方是唯一去處。
他在吉布提上過岸,在科倫坡和新加坡也上過岸,但是,船雖然停靠西貢兩天,他卻留在船上。
他一直都喝得很多,覺得有點不舒服。
不過,船到海防要停四十八個小時,他想還是上岸看看的好。
抵達中國之前,這是最後一站停留。
他要去上海。
到了那裡,他打算住進一家酒店,到處看看,然後找個女人,并給自己找個住處。
他要買一兩匹馬來參加賽馬。
他很快就會交到朋友。
人在東方,不像在倫敦那樣死闆冷淡。
上了岸,他去酒店吃飯,吃完飯,坐上一輛人力車,告訴車夫他想找個女人。
車夫帶他去到我坐了好幾個小時的那所破舊房子,裡面住着那位老婦和那名女子,現在則是他孩子的母親。
過了一會兒,老婦問他想不想抽煙。
他從未抽過鴉片,他總是害怕這東西,但現在他覺得不妨一試。
那晚他覺得很愉快,那女子惹人憐愛;她很像中國女人,小巧可愛,就像一個玩偶。
好,他抽了一兩筒,他開始覺得很快活很舒服。
他待了一夜。
他沒睡覺。
他隻是躺着,感覺很平靜,想着事情。
“我在那兒一直呆到我的船去香港。
”他說。
“船開了,我還待着。
” “那你的行李呢?”我問。
我這麼問,或許因為我對于人們如何将切實的細節與生活中理想的一面結合起來有着不應有的興趣。
在一本小說中,當不名一文的情侶駕駛一輛又長又快的賽車翻山越嶺,我總想知道他們怎樣設法支付這筆錢;我經常問自己,當亨利·詹姆斯筆下的人物剖析自己的處境之餘,他們怎樣應付自己的生理需求。
“我隻有一箱衣服,我從來不想多買衣服,我和那女人坐人力車去拿箱子。
我隻想呆到下一班船到來。
你瞧,我在這兒離中國很近,繼續往前之前,我想我要等一等,習慣一下,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
” 我明白。
最後這句話洩露了他的想法。
我知道到了中國門口,他沒勇氣了。
英國令他這麼失望,他現在害怕把中國也拿來接受考驗。
要是這也令他失望,他就一無所有了。
多年來,英國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樓,但是當他屈從這一誘惑,那些閃亮的池塘、棕榈樹和綠草都是空的,隻有起伏的沙丘。
他有中國,隻要他不再見到它,他就擁有它。
“不知為什麼,我留下來了。
你知道的,你會驚訝日子過得有多快。
我似乎沒時間做我想做的一半事情。
我在這裡畢竟很舒服。
這老太婆煙燒得真好,而她則是個可愛的小女人,我女人,然後有了小孩。
一個活潑的小家夥。
你要是在某個地方過得快樂,去别的地方有什麼好呢?” “你在這兒快樂嗎?”我問他。
我打量着這間又大又空的破屋。
房内毫不舒适,沒有一件小小的私人物品令人覺得可以給他家的感覺。
格羅斯利原封不動住進了這間暧昧的小公寓,它本是幽會之所和歐洲人吸鴉片的地方,并由那位老婦打理,而他與其說是居住,不如說是暫住,仿佛第二天他還會打點行李離開。
過了一會兒,他回答了我的問題。
“我一生從沒這樣快樂。
我常想,總有一天我要去上海,但我覺得我不會去了。
老天在上,我再也不想見到英國了。
” “有時候你會不會很孤獨,想找人說話?” “不會。
有時候,一個中國流浪漢跟一位英國船長或一位蘇格蘭技師來這裡,然後我去船上,我們聊聊從前。
這裡有位老兄,是個法國人,在海關做過,他講英語;我有時去看看他。
不過,我其實不太需要誰。
我想很多事情。
有人打岔,我會心煩。
鴉片我抽得不多,你知道的,我隻是早上抽一兩筒安安胃,但我要到晚上才真正抽。
然後我會想事情。
” “你想些什麼呢?” “哦,什麼都想。
有時候想倫敦,我小的時候它什麼樣子。
但多半是想中國。
我想我有過的好日子,我是怎樣掙錢的,我想我從前認識的人,還有中國人。
我有時很險,但總是平安無事。
我想知道我可能有的女人是什麼樣子。
小巧可愛。
我現在後悔自己沒養一兩個。
中國這國家了不起;我喜歡那些商店,有個老頭蹲着抽水煙,還有那些店招。
寺廟。
的确,那才是一個人住的地方。
那才是生活。
” 幻影在他眼前閃耀。
幻覺将他抓住。
他很快樂。
我很想知道他最後會怎樣。
當然,這還沒完呢。
或許,他一生中第一次将現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