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聽他講自己的冒險經曆。
我腦子裡現在都是回憶了。
很快,他不再腼腆,而是裝出一副老于世故的樣子。
就一個臉蛋光滑、皮膚粉白的小子而言,這副樣子看上去肯定可笑。
男人(他們自以為是)常常彼此講述自己的胡作非為。
他簡直成了一位人物。
當他經過博物館,看到一起認真溫習解剖學的兩個學生,他會出語刻薄。
他在附近的酒館混熟了,跟女侍應很随便。
回想起來,我覺得他剛從鄉下出來,離開父母和老師的看管,他是被自己的自由和倫敦帶給他的興奮迷住了。
他的胡鬧全無惡意。
它們隻是因為青春期的沖動。
他昏了頭了。
但是,我們都很窮,不知道格羅斯利怎樣設法支付他的花天酒地。
我們曉得他父親是個鄉村醫生,我想我們都很清楚他每個月給兒子多少錢。
這點錢是不夠他給在亭子的舞會勾搭的妓女和在标準酒吧請朋友喝酒的。
我們語帶敬畏彼此談論,他肯定負債累累。
當然,他可以典當東西,但我們憑經驗知道,一台顯微鏡不過換得三鎊,一副骨骼模型隻有三十先令。
我們說,他一個星期肯定至少要花十鎊。
我們想的并不是太多,對我們來說,這是最大限度的奢侈了。
終于,他一位朋友揭開了謎底:格羅斯利找到了一種絕妙的生财之道。
我們都覺得有趣而且印象深刻。
我們沒人想出這麼機靈的主意,即使想到,也沒膽量去試。
格羅斯利去了拍賣會,當然不是克裡斯蒂拍賣行,而是在斯特蘭德道和牛津街的私家住宅,在那裡買了些便宜的小東西。
然後,他拿去當鋪,當個十先令或一鎊,比他買的價錢要多。
他一周賺四五鎊,他說自己打算放棄學醫并以此為業。
我們沒人賺過一文錢,大家都很欽佩格羅斯利。
“哎呀,他真聰明。
”我們說。
“他生來就這麼精明。
” “這才是百萬富翁的料。
” 我們都很世故,十八歲的時候,對于生活中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我們相當肯定不值得了解。
遺憾的是,當考官問我們一個問題,我們太緊張,答得常常不假思索,當一位護士讓我們寄封信,我們面紅耳赤。
衆所周知,院長把格羅斯利叫去訓了一頓。
他威脅他如果依舊做事馬虎,會有各種各樣的處罰。
格羅斯利憤憤不平。
他說這種事情他以前在學校受夠了,他不會讓一個馬臉太監把他視為毛頭小子。
見鬼,他快十九歲了,你沒什麼可以教他了。
院長說他聽聞格羅斯利酒喝得厲害。
胡說。
他跟他的所有同齡人一樣喝得,上星期六他醉了,下星期六他還打算醉,有人要是不喜歡,他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格羅斯利的朋友們很是同意他的話,一個男人不能讓自己受到那樣的侮辱。
但是不幸終于降臨,我現在記得很清楚它給我們所有人帶來的震驚。
我記得我們兩三天沒見到格羅斯利了,不過,他來醫院的時間愈來愈沒個準,所以,我們要是有所想法,我覺得大家不過說他又去找樂子了。
他一兩天後會再度露面,臉色蒼白,但會精彩地講起他勾搭的某個女孩子以及跟她在一起的時光。
解剖課是上午九點,我們匆匆忙忙準時趕到那裡。
那天,大家沒怎麼聽講,因為課堂内很多興奮的耳語,一張報紙悄悄傳來傳去,與此同時,講師顯然沉浸在自己清晰明白的語言與令人欽佩的口才之中,正在描述我不知道是人體的哪一部分骨骼。
突然,講師停了下來。
他挖苦起人來文绉绉的。
他假裝不知道學生叫什麼。
“我怕是打擾這位讀報的先生了。
解剖學是一門非常乏味的科學,我很遺憾皇家外科醫生學會的規章責成我要求您專心緻志以能通過相關考試。
然而,哪位先生要是覺得受不了,他完全可以到外面繼續閱報。
” 那可憐的小子聽了這番訓斥面紅耳赤,尴尬之際,他試圖将報紙塞進口袋。
解剖學教授冷冷看着他。
“先生,這張報紙放進您的口袋怕是大了些。
”他說。
“或許勞駕您把它傳給我?” 那張報紙被一排一排傳到教室的講台上,這位有名的外科醫生拿着它,并不滿足于他給那可憐家夥帶來的慌亂,問道: “我可以問問是報上的什麼東西令這位先生如此興趣盎然嗎?” 給他報紙的那位學生不發一言,指着我們一直在讀的那一段。
教授讀着,我們默默看着他。
他放下報紙,繼續講課。
報紙的标題為“一位醫學生被捕”。
格羅斯利因為将賒來的貨物典當而對簿治安法庭的法官。
看來這是一樁刑事案,法官将他還押監房一個星期,并不準保釋。
看來他在拍賣會買東西然後典當的生财之道,最後并非如他指望的那樣,是個穩定的收入來源,他發現典當自己不花錢賒來的東西更為有利可圖。
剛一下課,我們就興奮地談論此事,我得承認,我們自己沒财産,對于财産的神聖不可侵犯缺乏認識,大家都不覺得他罪行嚴重;不過,出于年輕人喜歡把事情想得極壞的天性,幾乎沒人不以為他會被判兩到七年的勞役。
不知為什麼,我似乎一點也不記得格羅斯利是怎麼一回事了。
我覺得他可能是在一個學期快完的時候被捕的,而當我們都去休假,他的案子可能又開始審理了。
我不知道是治安法庭的法官處理的,還是去到審判。
我有一種感覺,他被判處短期監禁,可能六個星期,因為他的非法交易頗為廣泛;不過我記得,他從我們中間消失了,沒多久,就沒人再想起他。
奇怪的是,經過這麼些年,這件事情的很多地方我竟然記得這麼清楚。
這就好比翻閱一本舊相冊,我突然看到自己完全忘掉的一張照片。
當然,從這位頭發灰白、紅臉斑斑的肥胖老人身上,我是決不會認出那個雙頰粉紅的瘦長後生的。
他看來有六十歲,但我知道他肯定要年輕得多。
我很想知道這些年他都做些什麼。
看起來他好像不是太得意。
“你在中國做什麼?”我問他。
“我是海關的港口稽查。
” “哦,是嗎?” 這不是很重要的職位,我小心翼翼,不讓自己的語調露出任何詫異。
港口稽查是中國海關的雇員,其職責是登上停靠各個通商口岸的輪船與帆船,而我覺得他們的主要工作是防止鴉片走私。
他們多半為皇家海軍的退役水手和退伍軍士。
沿着揚子江上行的時候,我在很多地方看到他們登船。
他們跟領航員和機師很談得來,但船長對他們就有點簡慢。
他們的中國話說得比多數歐洲人流利,并且常常娶中國女子為妻。
“離開英國的時候,我發誓要掙到大錢才回去。
但我從沒掙到。
那些年,無論找到誰做港口稽查,他們都高興得很,我的意思是無論哪個白人,他們什麼也不問。
他們不在乎你是誰。
找到這份工作我太高興了,我可以告訴你,他們雇用我的時候,我差不多一文不名。
這份工我本來隻當做權宜之計,但我留了下來,它适合我,我想掙錢,而我發現要是港口稽
我腦子裡現在都是回憶了。
很快,他不再腼腆,而是裝出一副老于世故的樣子。
就一個臉蛋光滑、皮膚粉白的小子而言,這副樣子看上去肯定可笑。
男人(他們自以為是)常常彼此講述自己的胡作非為。
他簡直成了一位人物。
當他經過博物館,看到一起認真溫習解剖學的兩個學生,他會出語刻薄。
他在附近的酒館混熟了,跟女侍應很随便。
回想起來,我覺得他剛從鄉下出來,離開父母和老師的看管,他是被自己的自由和倫敦帶給他的興奮迷住了。
他的胡鬧全無惡意。
它們隻是因為青春期的沖動。
他昏了頭了。
但是,我們都很窮,不知道格羅斯利怎樣設法支付他的花天酒地。
我們曉得他父親是個鄉村醫生,我想我們都很清楚他每個月給兒子多少錢。
這點錢是不夠他給在亭子的舞會勾搭的妓女和在标準酒吧請朋友喝酒的。
我們語帶敬畏彼此談論,他肯定負債累累。
當然,他可以典當東西,但我們憑經驗知道,一台顯微鏡不過換得三鎊,一副骨骼模型隻有三十先令。
我們說,他一個星期肯定至少要花十鎊。
我們想的并不是太多,對我們來說,這是最大限度的奢侈了。
終于,他一位朋友揭開了謎底:格羅斯利找到了一種絕妙的生财之道。
我們都覺得有趣而且印象深刻。
我們沒人想出這麼機靈的主意,即使想到,也沒膽量去試。
格羅斯利去了拍賣會,當然不是克裡斯蒂拍賣行,而是在斯特蘭德道和牛津街的私家住宅,在那裡買了些便宜的小東西。
然後,他拿去當鋪,當個十先令或一鎊,比他買的價錢要多。
他一周賺四五鎊,他說自己打算放棄學醫并以此為業。
我們沒人賺過一文錢,大家都很欽佩格羅斯利。
“哎呀,他真聰明。
”我們說。
“他生來就這麼精明。
” “這才是百萬富翁的料。
” 我們都很世故,十八歲的時候,對于生活中我們不知道的東西,我們相當肯定不值得了解。
遺憾的是,當考官問我們一個問題,我們太緊張,答得常常不假思索,當一位護士讓我們寄封信,我們面紅耳赤。
衆所周知,院長把格羅斯利叫去訓了一頓。
他威脅他如果依舊做事馬虎,會有各種各樣的處罰。
格羅斯利憤憤不平。
他說這種事情他以前在學校受夠了,他不會讓一個馬臉太監把他視為毛頭小子。
見鬼,他快十九歲了,你沒什麼可以教他了。
院長說他聽聞格羅斯利酒喝得厲害。
胡說。
他跟他的所有同齡人一樣喝得,上星期六他醉了,下星期六他還打算醉,有人要是不喜歡,他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格羅斯利的朋友們很是同意他的話,一個男人不能讓自己受到那樣的侮辱。
但是不幸終于降臨,我現在記得很清楚它給我們所有人帶來的震驚。
我記得我們兩三天沒見到格羅斯利了,不過,他來醫院的時間愈來愈沒個準,所以,我們要是有所想法,我覺得大家不過說他又去找樂子了。
他一兩天後會再度露面,臉色蒼白,但會精彩地講起他勾搭的某個女孩子以及跟她在一起的時光。
解剖課是上午九點,我們匆匆忙忙準時趕到那裡。
那天,大家沒怎麼聽講,因為課堂内很多興奮的耳語,一張報紙悄悄傳來傳去,與此同時,講師顯然沉浸在自己清晰明白的語言與令人欽佩的口才之中,正在描述我不知道是人體的哪一部分骨骼。
突然,講師停了下來。
他挖苦起人來文绉绉的。
他假裝不知道學生叫什麼。
“我怕是打擾這位讀報的先生了。
解剖學是一門非常乏味的科學,我很遺憾皇家外科醫生學會的規章責成我要求您專心緻志以能通過相關考試。
然而,哪位先生要是覺得受不了,他完全可以到外面繼續閱報。
” 那可憐的小子聽了這番訓斥面紅耳赤,尴尬之際,他試圖将報紙塞進口袋。
解剖學教授冷冷看着他。
“先生,這張報紙放進您的口袋怕是大了些。
”他說。
“或許勞駕您把它傳給我?” 那張報紙被一排一排傳到教室的講台上,這位有名的外科醫生拿着它,并不滿足于他給那可憐家夥帶來的慌亂,問道: “我可以問問是報上的什麼東西令這位先生如此興趣盎然嗎?” 給他報紙的那位學生不發一言,指着我們一直在讀的那一段。
教授讀着,我們默默看着他。
他放下報紙,繼續講課。
報紙的标題為“一位醫學生被捕”。
格羅斯利因為将賒來的貨物典當而對簿治安法庭的法官。
看來這是一樁刑事案,法官将他還押監房一個星期,并不準保釋。
看來他在拍賣會買東西然後典當的生财之道,最後并非如他指望的那樣,是個穩定的收入來源,他發現典當自己不花錢賒來的東西更為有利可圖。
剛一下課,我們就興奮地談論此事,我得承認,我們自己沒财産,對于财産的神聖不可侵犯缺乏認識,大家都不覺得他罪行嚴重;不過,出于年輕人喜歡把事情想得極壞的天性,幾乎沒人不以為他會被判兩到七年的勞役。
不知為什麼,我似乎一點也不記得格羅斯利是怎麼一回事了。
我覺得他可能是在一個學期快完的時候被捕的,而當我們都去休假,他的案子可能又開始審理了。
我不知道是治安法庭的法官處理的,還是去到審判。
我有一種感覺,他被判處短期監禁,可能六個星期,因為他的非法交易頗為廣泛;不過我記得,他從我們中間消失了,沒多久,就沒人再想起他。
奇怪的是,經過這麼些年,這件事情的很多地方我竟然記得這麼清楚。
這就好比翻閱一本舊相冊,我突然看到自己完全忘掉的一張照片。
當然,從這位頭發灰白、紅臉斑斑的肥胖老人身上,我是決不會認出那個雙頰粉紅的瘦長後生的。
他看來有六十歲,但我知道他肯定要年輕得多。
我很想知道這些年他都做些什麼。
看起來他好像不是太得意。
“你在中國做什麼?”我問他。
“我是海關的港口稽查。
” “哦,是嗎?” 這不是很重要的職位,我小心翼翼,不讓自己的語調露出任何詫異。
港口稽查是中國海關的雇員,其職責是登上停靠各個通商口岸的輪船與帆船,而我覺得他們的主要工作是防止鴉片走私。
他們多半為皇家海軍的退役水手和退伍軍士。
沿着揚子江上行的時候,我在很多地方看到他們登船。
他們跟領航員和機師很談得來,但船長對他們就有點簡慢。
他們的中國話說得比多數歐洲人流利,并且常常娶中國女子為妻。
“離開英國的時候,我發誓要掙到大錢才回去。
但我從沒掙到。
那些年,無論找到誰做港口稽查,他們都高興得很,我的意思是無論哪個白人,他們什麼也不問。
他們不在乎你是誰。
找到這份工作我太高興了,我可以告訴你,他們雇用我的時候,我差不多一文不名。
這份工我本來隻當做權宜之計,但我留了下來,它适合我,我想掙錢,而我發現要是港口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