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關燈
屋檐,起伏的蛇身攀上屋頂的斜面到達頂角;三角牆上飾有因陀羅騎象或毗瑟拏乘鳥的木質浮雕[3];這是因為佛教寺院并不懼怕為其他信仰的神祇提供栖所。

    楣梁和門柱的鍍金與玻璃鑲嵌畫,門窗的黑色與金色髹漆,一切都富麗得驚人。

     它很大,它很擠,它令人眼花缭亂喘不過氣,它很空,它死氣沉沉;你漫步其間,有些郁悶,因為對你來說,它最終毫無意義,它逼你“哦”然驚訝,但絕非“啊”聲動情;它沒意義;它是一則填字遊戲中一堆古怪、陳舊與多音節的詞彙。

    在你閑逛之時,你上前打量一道高欄,見到一座假山庭園,你進到裡面松了一口氣。

    它有一條小小的人工水流,零星架着幾座鄉村小橋;它像是中國畫裡古代賢人隐居的山野,水邊的假山上有石雕的猴子、野貓和矮小人兒。

    那裡有一株木蘭,一棵中國柳樹,還有葉子肥大與光亮的灌木。

    這是一個惬意奇妙的休憩之地,在舒适與安甯之中,一位東方國王正好可以沉思園中事物的無常。

     但是還有一座寺院名叫蘇冉,予你印象卻非如此雜亂。

    它很幹淨,打掃得不錯,沒人,很安靜,而空間與寂靜把它裝點得不同一般。

    回廊到處都是靠得很密的鍍金坐佛,當夜幕降臨,這裡隻剩它們潛心冥想,它們顯得神秘莫測,有些不祥。

    院内到處生着灌木,還有粗矮虬曲的樹木。

    群鴉亂飛,聒噪不已。

    兩重台上柏提高聳,粉牆為雨水玷污為烈日烘烤而黃迹斑斑。

    那些四角凹槽的方柱略微内傾,柱頭生出奇花,就像魔怪花園的花朵。

    它們的效果有如鑲着金銀、寶石與翡翠的奇妙飾品。

    三角牆上的雕刻精細繁複,低垂如岩穴中的鐵線蕨,攀爬的聖蛇就像中國畫裡的海浪。

    每端三個高高的木門,雕刻與鍍金繁重呆笨,高處緊閉的窗戶帶有百葉窗闆,褪色的鍍金隐隐閃光。

    入夜,當晴空轉為粉紅,那個屋頂,那個帶着飛檐的高高斜頂現出各種乳光,你再也不能相信這是人工築造,因為它好像是由一時沖動、諸多記憶和癡心妄想建造。

    寂靜與孤獨似乎就要成形并在你的眼前現身。

    而這時,寺院很高很細,有一種驚人的優雅。

    但是,唉,它的精神意義卻跟你擦肩而過。

     [1]尤弗绮絲(Euphues)為十六世紀英國作家約翰·李利(JohnLyly)兩部作品中的人物。

    因為李利的文風做作華麗,後來引伸出“尤弗绮絲體”(euphuism)一詞,專指浮華文體。

     [2]斜屋頂兩端的牆稱為三角牆。

     [3]因陀羅(Indra)是印度教主神之一,司雷雨。

    毗瑟拏(Vishnu)也是印度教一大主神,為守護之神。

    毛姆原文中,毗瑟拏所乘之鳥為Garuda,中譯“揭路荼”,是印度神話裡鷹頭人身的金翅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