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我不知道時辰了。

    現在,路不成其為路,走不了牛車;隻是一條羊腸小道,我們排成一列行進。

    我們開始攀爬,薩爾溫江一條支流洶洶流過我們下方的岩石。

    道路在山間蜿蜒上下,穿越我們正在通過的山谷,它一會兒與河流平行,一會兒又高居其上。

    天很藍,但不是意大利那種鮮明撩人的藍,而是東方之藍,蒼白柔弱,無精打采。

    現在,叢林有着你想象中原始森林的所有氣氛:八十或一百英尺高的筆挺大樹,沒有分枝,在陽光下炫耀着他們的偉力。

    葉子巨大的爬藤纏繞大樹,較為矮小的樹木則被寄生植物覆蓋,就像一位新娘披着面紗。

    竹子有六十英尺高。

    野生大蕉到處生長。

    它們像是由某位靈巧的園丁擺在那裡,因為它們一副刻意完成裝點的樣子。

    它們很壯觀。

    下面的葉子裂開了,又黃又蔫;就像懷着嫉妒與怨恨面對青春之美的刻毒老婦;但是上面的葉子柔軟,青翠,可愛,光彩傲人。

    它們有着年少佳麗的驕傲與冷漠;豐厚的葉面汲水一般吸收着陽光。

     一天,為尋找捷徑,我冒險走上一條直通叢林的小路。

    比起我留在大路上所看到的,那裡更多生氣;我經過時,野雞在樹梢疾行,鴿子在我四周咕咕叫,一隻犀鳥一動不動站在樹枝上,讓我看着它。

    看到鳥獸自由自在,它們的天然居所好似動物園,我從來都難掩驚奇,記得有一次,在馬來半島東南角一個偏遠島嶼,當我看見一隻大鹦鹉盯着我,我四處找它逃跑的籠子,不曾想到它就在家裡,從來不知約束。

     叢林不是很密,陽光大膽穿越林木,用缤紛奇妙的花紋裝飾着地面。

    但是過了一陣,我察覺自己迷路了,并非像有人迷失在叢林中那般嚴重與悲慘,而是像在貝思沃特[1]的廣場與街道之間迷路了;我不想折回來路,而陽光下的道路很是誘惑:我想我可以再往前走一點,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突然,我發現一座小村莊;隻有竹欄圍住的四五所房子。

    令我吃驚的,不僅是發現這座距大路六七英裡的叢林村落,而且,村民肯定會看到我,但無論他們還是我,都未表露因此而覺得異樣的舉止。

    小孩在幹燥多塵的地上玩耍,我一走近就四散而去(我記得在某地,有人問我可否讓兩個從未見過白人的小男孩來看看我,可他們一見惡心,吓得尖叫,馬上就被帶走了);但是,提着水桶或在舂米的婦女滿不在乎,繼續幹活;男人們坐在陽台上,漠然掃視着我。

    我很想知道這些人怎麼來到這裡,他們做些什麼;他們自立,純然過着自己的生活,仿佛住在南洋的珊瑚礁上與世隔絕。

    我對他們一無所知,也不可能知道。

    他們跟我全然不同,好像屬于另一物種。

    但是,他們跟我有一樣的激情,一樣的期盼,一樣的欲望,一樣的悲傷。

    我想,對于他們,愛也如雨後陽光,我還想到,他們也會吃得過飽。

    但是,對于他們,一成不變的日子不慌不忙,不驚不詫,相繼累積成為長列;他們跟随自己既定的周期,過着他們的前輩所過的生活。

    這一模式有迹可尋,他們隻需跟随。

    這難道不是智慧,他們的始終如一之中,難道沒有美好之處? 我策馬前行,沒出幾碼,再度置身密林。

    我繼續攀爬,道路兩次跨過湍急的小溪,然後蜿蜒向下,盤山而行,山上的樹木茂密得令你感覺可以在樹梢行走,就像走在綠色的地闆上,出到陽光下,我看到平原和我那天要去的村莊。

     村子名叫勐平,我決定在此休息一陣。

    天氣很暖和,下午,我穿着襯衣坐在平房的陽台上。

    我吃驚地看到一位白人向我走來。

    自從離開東枝,我還沒見過一位白人。

    我随即想起出發之前他們告訴我,沿途某個地方,我會見到一位意大利神父。

    我起身迎接他。

    他很瘦,就意大利人來說個子很高,相貌端正,有一對漂亮的大眼睛。

    他因為瘧疾而發黃的臉上,虬曲如亞述國王的一大把黑髯幾乎蓋到雙眼。

    他的黑發濃密而拳曲。

    我猜他的年齡介乎三十五到四十歲。

    他穿一襲褴褛的黑色教袍,又髒又破,戴一頂破舊的卡其盔帽,白褲白鞋。

     “我聽說你要來。

    ”他對我說。

    “想想看,我十八個月沒見過一位白人了。

    ” 他的英語說得流利。

     “你要什麼?”我問他。

    “我可以給你威士忌、苦金酒、茶或咖啡。

    ” 他微微一笑。

     “我兩年沒喝過一杯咖啡了。

    我喝完了,我發覺自己沒它也很好。

    這是奢侈品,我們在這裡傳教的錢很少。

    不過,這可是一種損失。

    ” 我叫噶喀仆人給他沖了一杯,他品嘗着,眼睛發亮。

     “甘露。

    ”他叫道。

    “真是甘露。

    人應該過過匮乏的生活。

    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享受它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