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離開科倫坡的時候,我沒想過要去景棟,但我在船上認識一人,他告訴我他在那兒待過五年。
他說那裡有個很大的集市,每隔五天逢場,趕集者來自五六個國家和五六十個部落。
那裡有神秘壯觀的佛塔,地處偏遠可以消解内心焦慮。
他說他甯可哪兒也不住就住那兒。
我問他那裡給了他什麼,他說是滿足。
他又高又黑,落落寡合的舉止,從那些長期獨居在偏僻之地的人身上,你常常可以見到。
與他人在一起,這類人有些不安,雖然在船上吸煙室或者俱樂部酒吧,他們可以滔滔不絕樂于交際,給大家講故事,開玩笑,有時高興起來,說一說自己不同尋常的經曆,但他們似乎總是有所保留。
他們的内心持有一種分離的生活,他們有種仿佛内傾的眼神,這種眼神告訴你,這一隐藏起來的生活,才是他們唯一看重的東西。
他們的眼睛不時洩漏他們對社交圈的厭倦,他們因為覺得危險或是害怕顯得古怪才被迫暫時進到這個圈子。
然後,他們似乎渴望去到自己偏愛的某一孤單之地,在那裡,他們可以再度與自己找到的真實相處。
正是這位偶然相識的舉止和言談,說服我現在啟程穿越撣邦。
從上緬甸的起點到我可以下到曼谷的暹羅終點,大約有六七百英裡。
好心的人們盡其所能讓我這趟旅行舒适,東枝的駐紮專員給我發電報,他已安排騾子與小馬等我。
我在仰光買了一堆看似必需的物品,幾把折疊椅,一張桌子,一個過濾器,燈,還有我也不知道的什麼東西。
我從曼德勒坐火車去達西,打算在那兒雇輛車往東枝,在我動身之前,一位我在曼德勒俱樂部認識、住在達西的朋友請我吃早午餐(早飯與午飯合一的緬甸美餐)。
他叫馬斯特森,三十來歲,面孔和善,拳曲的黑發帶點灰白,黑眼睛很漂亮。
他的嗓音異常好聽,說話很慢,而這一點,我不知道為什麼,令你信賴。
你覺得一個人花這麼長時間講他要講的事情,讓人有足夠耐心聽他說話,這人肯定有本事讓同伴贊同他。
他覺得人的友善理所當然,我猜他隻能這樣行事,因為他自己就很友善。
他頗有幽默感,當然并非機敏,而是令人愉快的譏諷;正是這一令人愉快的幽默感,将常識運用于生活中的各種意外,并從一個略微可笑的角度來看待它們。
一年大部分時間,生意讓他奔波于緬甸各處,旅行期間,他養成了收藏的癖好。
他告訴我,他把所有餘錢都用來購買緬甸古玩,而正是為了看看這些古玩,他請我跟他一起吃飯。
火車一大早到。
他先就告訴我,他得去寫字間,接不了我;不過,早午餐在十點,他要我在城裡辦完一兩件事情就去他家。
“随便些。
”他說。
“要是想喝點什麼,你跟男仆說就行了。
我事情一辦完就回來。
” 我找到一家車行,跟一輛福特破車的車主講好價,讓他載我和我的行李去東枝。
我把我的馬德拉斯仆人留在那裡,讓他盯着能裝的每一樣東西都裝進去,剩下的就拴在踏闆上,然後,我慢慢走去馬斯特森家。
它位于一條大樹遮蔭的路上,是座整潔的小平房,在晴朗的晨光中顯得可愛而溫馨。
我步上台階,馬斯特森出來迎接我。
“事情比我想的完得快。
早午餐弄好之前,我有時間給你看我的東西。
你喝什麼?我恐怕隻能給你一杯威士忌蘇打。
” “喝這個會不會太早?” “是太早。
不過這是家裡的習慣,進門的人沒有不喝一杯的。
” “那我隻好入鄉随俗了。
” 他叫了男仆,一位整潔的緬甸人馬上端來一個細頸酒瓶、一瓶蘇打水和玻璃杯。
我坐下來,打量着房間。
雖然還是太早,外面的太陽卻很猛,百葉窗已經拉下。
經過路上耀眼的陽光照射,這裡的光線惬意而清涼。
房間用藤椅布置得很舒适,牆上挂着英國風光的水彩畫。
這些畫有些拘謹老派,我猜是主人的老處女姑姑年輕時候所畫。
有兩幅我不知曉的大教堂,兩三幅玫瑰花園,一幅喬治王朝風格的房子。
看到我的眼睛在這幅畫上停了一下,他說: “那是我們在契頓漢的房子。
” “哦,你是那兒人?” 然後是他的收藏。
房間堆滿佛陀及其弟子的銅像或木像;還有各式各樣的盒子、器皿與古玩,盡管多得要命,但擺放有緻,賞心悅目。
他有些好玩的東西。
他
他說那裡有個很大的集市,每隔五天逢場,趕集者來自五六個國家和五六十個部落。
那裡有神秘壯觀的佛塔,地處偏遠可以消解内心焦慮。
他說他甯可哪兒也不住就住那兒。
我問他那裡給了他什麼,他說是滿足。
他又高又黑,落落寡合的舉止,從那些長期獨居在偏僻之地的人身上,你常常可以見到。
與他人在一起,這類人有些不安,雖然在船上吸煙室或者俱樂部酒吧,他們可以滔滔不絕樂于交際,給大家講故事,開玩笑,有時高興起來,說一說自己不同尋常的經曆,但他們似乎總是有所保留。
他們的内心持有一種分離的生活,他們有種仿佛内傾的眼神,這種眼神告訴你,這一隐藏起來的生活,才是他們唯一看重的東西。
他們的眼睛不時洩漏他們對社交圈的厭倦,他們因為覺得危險或是害怕顯得古怪才被迫暫時進到這個圈子。
然後,他們似乎渴望去到自己偏愛的某一孤單之地,在那裡,他們可以再度與自己找到的真實相處。
正是這位偶然相識的舉止和言談,說服我現在啟程穿越撣邦。
從上緬甸的起點到我可以下到曼谷的暹羅終點,大約有六七百英裡。
好心的人們盡其所能讓我這趟旅行舒适,東枝的駐紮專員給我發電報,他已安排騾子與小馬等我。
我在仰光買了一堆看似必需的物品,幾把折疊椅,一張桌子,一個過濾器,燈,還有我也不知道的什麼東西。
我從曼德勒坐火車去達西,打算在那兒雇輛車往東枝,在我動身之前,一位我在曼德勒俱樂部認識、住在達西的朋友請我吃早午餐(早飯與午飯合一的緬甸美餐)。
他叫馬斯特森,三十來歲,面孔和善,拳曲的黑發帶點灰白,黑眼睛很漂亮。
他的嗓音異常好聽,說話很慢,而這一點,我不知道為什麼,令你信賴。
你覺得一個人花這麼長時間講他要講的事情,讓人有足夠耐心聽他說話,這人肯定有本事讓同伴贊同他。
他覺得人的友善理所當然,我猜他隻能這樣行事,因為他自己就很友善。
他頗有幽默感,當然并非機敏,而是令人愉快的譏諷;正是這一令人愉快的幽默感,将常識運用于生活中的各種意外,并從一個略微可笑的角度來看待它們。
一年大部分時間,生意讓他奔波于緬甸各處,旅行期間,他養成了收藏的癖好。
他告訴我,他把所有餘錢都用來購買緬甸古玩,而正是為了看看這些古玩,他請我跟他一起吃飯。
火車一大早到。
他先就告訴我,他得去寫字間,接不了我;不過,早午餐在十點,他要我在城裡辦完一兩件事情就去他家。
“随便些。
”他說。
“要是想喝點什麼,你跟男仆說就行了。
我事情一辦完就回來。
” 我找到一家車行,跟一輛福特破車的車主講好價,讓他載我和我的行李去東枝。
我把我的馬德拉斯仆人留在那裡,讓他盯着能裝的每一樣東西都裝進去,剩下的就拴在踏闆上,然後,我慢慢走去馬斯特森家。
它位于一條大樹遮蔭的路上,是座整潔的小平房,在晴朗的晨光中顯得可愛而溫馨。
我步上台階,馬斯特森出來迎接我。
“事情比我想的完得快。
早午餐弄好之前,我有時間給你看我的東西。
你喝什麼?我恐怕隻能給你一杯威士忌蘇打。
” “喝這個會不會太早?” “是太早。
不過這是家裡的習慣,進門的人沒有不喝一杯的。
” “那我隻好入鄉随俗了。
” 他叫了男仆,一位整潔的緬甸人馬上端來一個細頸酒瓶、一瓶蘇打水和玻璃杯。
我坐下來,打量着房間。
雖然還是太早,外面的太陽卻很猛,百葉窗已經拉下。
經過路上耀眼的陽光照射,這裡的光線惬意而清涼。
房間用藤椅布置得很舒适,牆上挂着英國風光的水彩畫。
這些畫有些拘謹老派,我猜是主人的老處女姑姑年輕時候所畫。
有兩幅我不知曉的大教堂,兩三幅玫瑰花園,一幅喬治王朝風格的房子。
看到我的眼睛在這幅畫上停了一下,他說: “那是我們在契頓漢的房子。
” “哦,你是那兒人?” 然後是他的收藏。
房間堆滿佛陀及其弟子的銅像或木像;還有各式各樣的盒子、器皿與古玩,盡管多得要命,但擺放有緻,賞心悅目。
他有些好玩的東西。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