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歐洲
關燈
小
中
大
背起背包大步穿過鐵路調車場。
我在家鄉土地上遇見的第一個歐洲人是位留着翹八字胡的法國老頭,他與我一起越過鐵軌,我高興地招呼他:“Allol’Pere![15]”可是他不回應。
不過那倒沒關系,對我來說,鋪路的大卵石和電車的軌道是天堂,終于到了不可理解的春天的巴黎!我漫步街頭,在那些十八世紀冒着煤煙的發煙罐經濟公寓間走着,一輛由一匹高大役馬拉着的大垃圾車從身邊經過,馬車夫頭戴貝雷帽,身穿條紋Polo衫。
一輛一九二九年型号的老福特汽車突然咔嚓咔嚓從旁邊駛過,朝濱水區開去,載着四個頭戴貝雷帽的粗人,他們嘴裡叼着香煙,活像我記憶中某部被遺忘的法國電影裡的人物。
我走進一家周日早晨營業的酒吧,在一張餐桌邊坐下,喝了一杯熱咖啡,服務員是一位身穿浴袍的女士,不過店裡沒有各式烘烤的點心——我在街對面的boulangerie[16]買到了點心,面包店飄着拿破侖千層酥和羊角面包的清新松脆香味,我一邊盡情享用一邊閱讀ParisSoir[17],收音機裡播放着音樂,并且已經開始報告我熱切期盼的巴黎新聞——我坐在那裡,一些莫名其妙牽扯着我的記憶湧進腦海,仿佛我從前就出生和生活在這座城裡一樣,仿佛曾與某人做過兄弟,我向窗外眺望,光秃秃的樹正在吐出綠色的嫩芽,春天來了!我在法國過去的生活有多悠久?我源遠流長的古老法國血統,似乎——所有那些商店名字:epicerie[18],boucherie[19],清晨,這些小店很像我說法語的加拿大家鄉的商店,像星期天馬薩諸塞州的洛厄爾。
Queldifference?[20]突然,我非常高興。
看到城市這麼大,我便計劃乘公交車去艾克斯,一路北上,途經阿維尼翁、裡昂、第戎、桑斯及巴黎。
我心裡琢磨,今晚我在普羅旺斯草地上睡睡袋,但是結局卻并非如此。
這裡的公共汽車真棒,它是一種站站停靠的短途公交車,穿過一個個小社區,爬坡駛出馬賽,你可以看見年輕的法國父親們在整潔的花園裡消磨時光,他們的孩子拿着供早餐食用的長方形面包走進前門,上下公交車的人們是那麼的熟悉,我真希望我的家人能來這裡看看他們,聽他們說:“Bonjour,MadameBubois.VousavezetealaMesse?[21]”沒花多少時間就到了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我坐在路邊一家咖啡館,喝了兩杯味美思酒,觀賞塞尚畫筆下的樹木,還有歡樂的法國周日:一個男士拿着各式烘烤點心和兩碼長的面包從身邊走過,暗紅色屋頂點綴的天際、藍色迷霧籠罩的遠處群山證實了塞尚對普羅旺斯色彩的完美再現,他甚至在靜物蘋果畫裡也用了一種紅色,一種褐紅色,背景是深色的藍霧。
我想:“經曆了阿拉伯世界的陰郁孤僻之後,法國的歡樂和豁達是多麼美好!” 喝完味美思之後,我前往主教座堂[22],那裡恰好有一條捷徑通往公路;一位白發老人正好走過那裡,他頭戴貝雷帽(我忘記說了,除了藍霧籠罩的群山和赭紅的屋頂,整個天際四周都是塞尚春天的“綠色”),我哭了。
在救世主大教堂裡聽見唱詩班的男孩們唱起一首極美的老歌時,我哭了,天使似乎在四周翺翔——我情不自禁地哭了——我躲在一根柱子後面,擦幹我的眼睛,免得法國家人對我的背包(八十磅)偶爾投以好奇的目光,甚至看見六世紀的洗禮堂也要哭!地面上所有羅馬風格的古老石頭仍然遺留着坑洞,那麼多其他嬰兒曾在這裡受洗,他們的眼睛都是那麼清澈明亮晶瑩剔透善解人意。
我離開教堂朝公路走去,大約走了一英裡,起先不屑搭車旅行,最後坐在公路邊綠茵覆蓋的山坡上,俯瞰一派純潔完美的塞尚風景——小農莊的屋頂、樹木、遠處藍色的群山,群山很有可能是那種懸崖峭壁類的,北側朝向凡·高故鄉阿爾勒的山坡更加陡峭。
公路上塞滿了小汽車,沒有一點空餘的地方,也沒有頭發随風飄揚的騎車人。
我艱難步行了五英裡,豎起拇指向過往汽車要求免費搭車,一直沒人搭理,于是走到公路上第一個公交汽車站埃吉耶時終于放棄搭車的念頭,看來法國沒有免費搭車這檔子事。
在埃吉耶一家非常昂貴的咖啡店裡,一些法國家庭在露天平台上就餐,我喝了咖啡,得悉公交車大約一小時後到達,于是就沿着一條鄉間土路悠閑地散步,仔細觀賞塞尚家鄉的内在景色,在一個甯靜肥沃富饒的山谷裡發現了一處紫褐色農舍——充滿鄉土氣息,屋頂上粉紅色的瓦片經風雨侵蝕已經褪色,一股灰綠色的淡淡的溫暖,姑娘們叽叽喳喳,紮成大捆的幹草堆成了一個個灰色的草垛,粉白色的花園剛施過肥料,櫻桃樹白花盛開,中午時刻一隻公雞正在無精打采地啼鳴,屋後有幾棵高大的“塞尚”樹,蘋果樹,紅花草地上有幾棵褪色柳,一個果園,谷倉口停着一輛陳舊的藍色四輪運貨馬車,一堆木柴,廚房附近有一道用白色幹樹枝築成的籬笆。
随後,公共汽車來了,我們駛過阿爾勒的鄉間,這時,我在地中海北岸幹冷的密史脫拉強風中看到了不停搖晃的午後凡·高樹,一行行柏樹劇烈地搖晃着,窗戶裡盆栽的黃色郁金香,一家大型露天咖啡館裝有巨大的遮篷,還有金色的陽光。
凡·高,我看見了、理解了遠處荒涼的險崖峭壁……我在阿維尼翁下車,換乘巴黎直達快車。
我買了去巴黎的車票,但還要等待好幾個小時,于是就在後晌沿着主要街道閑逛——數千人穿着節日盛裝,進行着他們單調乏味、沒完沒了、土裡土氣的散步。
我溜達進一家博物館,裡頭滿是本尼狄克十三世教皇時期的石雕,包括一尊表現《最後的晚餐》的精美木雕,一群耶稣的使徒喁喁私語悲痛萬分,基督在他們中間舉起一隻手,突然,深層浮雕竊竊私語使徒中有一人盯着你看,那就是猶大!順着過道再往前走,有一件古羅馬人入侵前的作品,顯然是凱爾特怪物,全都是古老的石雕。
随後,我走出博物館來到阿維尼翁(灰塵之城)的大卵石陋巷,這些陋巷比墨西哥的貧民窟還要肮髒(就像三十年代新英格蘭靠近垃圾場的街道),流淌着中世紀泔腳水的陰溝裡浸泡着女人的鞋子,石頭牆壁跟前全是衣衫褴褛的孩子,他們在密史脫拉風刮起的塵土飛揚的旋風中玩耍,足以使凡·高哭泣。
著名的交口稱頌的阿維尼翁橋是座石橋,在羅讷河春季洪水的沖刷下如今已經坍塌一半,地平線上有幾座中世紀城牆的城堡(如今用于旅遊觀光,曾經是這座城市男爵的城堡和支撐)。
可能是某類青少年罪犯在周日下午飛揚的塵土中沿着阿維尼翁城牆鬼鬼祟祟,吸着禁抽的煙蒂,十三歲的少女們穿着高跟鞋咯咯傻笑,順着街道再往前走,一個小孩在排水街溝裡玩耍一個骷髅玩偶,嘡嘡嘡敲打一個底朝天的木盆。
城内陋巷裡古老的主教座堂、古老的小教堂如今已是一個個崩毀的遺迹。
鵝卵石鋪地的貧困古老的阿維尼翁後街陋巷周日下午密史脫拉風呼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比這裡更凄涼了。
我坐在主街的一家咖啡館裡看報,我理解法國詩人們對于地方偏狹觀念的抱怨,令人讨厭的地方主義逼得福樓拜和蘭波發狂,使得巴爾紮克陷入沉思。
阿維尼翁城裡見不到一個漂亮姑娘,那家咖啡館裡除外,她坐在我的鄰桌,戴着黑眼鏡,像一朵纖細豔麗的玫瑰,正在向她的女友吐露私密的戀情;咖啡館外,人群熙熙攘攘、來來往往、走來走去,無處可去,無事可做——包法利夫人正在花邊窗簾背後絕望地擰着雙手,熱内的主人公們正在等待夜晚,德·缪塞的青年正在購買一張去巴黎的火車票。
周日下午你在阿維尼翁能做什麼呢?坐在咖啡館裡,讀讀當地一個小醜複出的新聞,抿抿味美思酒,想想博物館裡的石雕。
不過,我的确吃到了在整個歐洲最好的一次五道菜大餐,在一家看上去像是路邊“廉價”餐館的地方吃的:美味菜湯、精美炒蛋、焙烤野兔、可口土豆泥(用一個濾器搗碎,再添加許多黃油)、半瓶紅酒、面包,随後是噴香的糖漿果餡餅,全部算在一起大概隻要九十五美分,不過就在我吃飯的時候,女招待把價格從三百八十法郎擡高到五百七十五法郎,我沒有費神去質疑賬單。
在火車站,我把五十法郎塞進口香糖自動售貨機,可是機器吐不出口香糖,所有官員都明目張膽地推诿(“Demandezancontroleur![23]”),還有(“Lecontroleurnes’occupepasdeca![24]”),我對法國的不誠實有點失望了,在那艘地獄郵輪上我就立刻注意到這一點,經曆了穆斯林的誠實虔誠之後感受尤其深刻。
這時,火車靠站了,将要南行前往馬賽。
一位身穿黑色網眼花邊衣裳的老婦人下了車,向前走去,不一會兒掉了一隻黑色皮手套,一位衣着考究的法國男士奔過去撿起手套,本分地将之放在一個标樁上,于是,我不得不抓起手套去追趕那個老婦人,将手套遞給她。
那時我明白了為什麼是法國人完善了斷頭機——不是英國人,不是德國人,不是荷蘭人,不是意大利人,也不是印度人,而是我同族的法國人。
更加糟糕的是,火車到達時車上沒有一個空座位,整整一夜我隻好待在冰冷的通廊裡。
困倦時,我不得不将我的帆布背包鋪平在冰冷的通廊鐵門處,蜷縮着躺在那裡,雙腿高高跷起。
這時,我們飛速穿越令人咬牙切齒的法國地圖上看不見的普羅旺斯和勃艮第。
六千法郎換來這樣的特殊享受。
啊,不過,早晨,在巴黎郊外,曙光漸漸展現,照亮了陰沉沉的塞納河(像一條小運河)、河上的一艘艘小船、城外的工業煙霧以及裡昂泊船站。
當我踏上狄德羅大道時,我想我一眼就看見了好幾條通向四面八方的林蔭大道,街道兩旁建有恢宏的裝飾華麗的八層公寓,建築的臨街正面富有帝王氣派,“是啊,這些建築本身就構成了一座城市!”随後,穿過狄德羅大道去喝咖啡,在一個滿是勞動者的大城市裡,品嘗用蒸汽加壓煮出的香濃咖啡和羊角面包;透過玻璃窗,我可以看見穿着長裙盛裝騎着摩托車急匆匆趕去上班的女人、戴着傻乎乎防護帽的男人(熱愛運動的法國)、出租車、寬闊的大卵石鋪地的街道,那個無名的城市飄溢着一股咖啡、消毒水和葡萄酒的味道。
從那裡開始,在一個幹冷清新豔紅的早晨,我走過奧斯特利茨橋,經過伯納德街車站附近的動物園,那裡一隻瘦小的老鹿站在晨露中,随後經過巴黎大學,我第一眼看見巴黎聖母院時,那種奇怪的感覺就像是一場遺忘的夢。
當我在聖日耳曼大道上看見一尊白霜覆蓋的巨型女人雕像時,我立刻回想起我的夢:我曾經是一個巴黎的法國男生。
我在一家咖啡館停住了腳步,要了杯仙山露牌苦艾酒,意識到這裡趕着去上班與休斯敦或波士頓一樣喧鬧,好不到哪裡去——但是我感覺到一種巨大的希望、無盡的街道、街道、姑娘、地方、意義,我能夠理解為什麼美國人留在這裡,有些人終生不離不棄。
我在巴黎裡昂泊船站看見的第一個人是一個戴卷邊氈帽、模樣莊重的黑人。
在我餐桌前經過的人真是川流不息形形色色:法國老太太,馬來姑娘,中小學男生,上大學的金發男生,上法律課的黑頭發黑皮膚身材高挑的女子、臀部肥大臉上有小膿包的秘書,戴貝雷帽和風鏡的職員,戴貝雷帽系圍巾的送奶工,身穿藍色實驗室長外套的同性戀女子,像在波士頓一樣緊皺眉頭闊步行走年紀稍大身穿雙排扣雨衣的學生,身材矮小體格結實在口袋裡摸索的警察(頭戴藍色警帽),手持拉鍊筆記簿腳蹬高跟鞋梳着馬尾辮嬌小可愛的金發女郎,戴護目鏡自行車後部安裝馬達的騎車人,戴眼鏡和卷邊氈帽讀《巴黎人》雜志在薄霧中深呼吸的行人,嘴裡叼着長卷煙頭發濃密的穆拉托人[25],提着牛奶罐和購物袋的老婦人,醉醺醺的威·克·菲爾茨[26]們朝陰溝裡吐痰雙手插在口袋裡又逛了一天他們的商店,一位華裔長相掉了幾顆牙含着淚水的十二歲法國少女(皺緊眉頭,胫部青腫,手裡拿着課本,漂亮可愛一臉嚴肅,很像格林威治村的黑人女孩),頭戴餡餅式圓帽的行政主管誇張地奔跑着追趕他的汽車然後消失在車裡,大胡子長頭發的意大利青年走進酒吧喝一杯早晨提神的酒,巴黎證券交易所妄自尊大身材臃腫的銀行家身穿昂貴套裝在他們手心摸索硬币購買報紙(在公交車站碰撞了女人),一臉嚴肅的思想家們叼着煙鬥夾着文件袋,一個戴深色眼鏡的可愛的紅發女郎鞋跟咯噔咯噔一路小跑趕公交車,一個女服務員把拖把的髒水随便弄進陰溝。
迷人的黑發黑皮膚女郎穿着緊身裙,剪了孩童般短發的學校女學生用嘴唇蹭着書本焦躁不安地背誦課文(盼望放學後在公園裡約會年輕的馬塞爾·普魯斯特),可愛的十七歲少女身着紅色長外套腳蹬低跟鞋邁着自信的步伐朝巴黎鬧市區走去。
一個明顯的東印度人吹着口哨用皮帶牽着一條狗。
表情嚴肅的年輕戀人,男孩的手臂摟着女孩的肩膀。
丹東的雕像不知指向何方,戴着深色眼鏡、留着稍許胡子的巴黎爵士音樂迷正在雕像處等人。
頭戴黑色貝雷帽身穿套裝的小男孩跟着富裕的父親早晨外出找樂子。
第二天,我迎着春風沿着聖日耳曼大道散步,拐進聖托馬斯·阿奎那教堂,看見牆上有一幅令人感到憂傷的巨幅繪畫,繪畫表現一位勇士被敵人刺中心髒,從戰馬上跌落下來,他用高盧人悲傷諒解的眼神直愣愣地望着敵人,伸出一隻手,好像在說:“這是我的生命。
”(它有那種德拉克洛瓦[27]式的恐怖)。
我在色彩鮮豔的香榭麗舍大街上一邊沉思這幅繪畫,一邊注視着形形色色的人們從身邊走過。
我憂郁地走過一家廣告上映《戰争與和平》的電影院,影院旁邊兩位手持俄國軍刀、戴貂皮帽子的精銳部隊士兵正用法國的挑逗方式與兩位美國女遊客親昵地交談。
手持一瓶幹邑白蘭地,沿着一條條林蔭道久久地漫步閑逛。
每晚租一間不同的房間,每天花四小時尋找房間,背着塞得滿滿的帆布包步行。
在巴黎的幾個貧民區裡,當我在灰色巴黎的昏暗光線中求租沒有暖氣滿是蟑螂的房間時,許多肮髒邋遢的女人冷冰冰地說“complet[28]”。
我氣呼呼急匆匆地走着,在塞納河畔撞了人。
為了平息怒氣,我在一家小咖啡館裡點了牛排和葡萄酒,細嚼慢咽慢慢
我在家鄉土地上遇見的第一個歐洲人是位留着翹八字胡的法國老頭,他與我一起越過鐵軌,我高興地招呼他:“Allol’Pere!
不過那倒沒關系,對我來說,鋪路的大卵石和電車的軌道是天堂,終于到了不可理解的春天的巴黎!我漫步街頭,在那些十八世紀冒着煤煙的發煙罐經濟公寓間走着,一輛由一匹高大役馬拉着的大垃圾車從身邊經過,馬車夫頭戴貝雷帽,身穿條紋Polo衫。
一輛一九二九年型号的老福特汽車突然咔嚓咔嚓從旁邊駛過,朝濱水區開去,載着四個頭戴貝雷帽的粗人,他們嘴裡叼着香煙,活像我記憶中某部被遺忘的法國電影裡的人物。
我走進一家周日早晨營業的酒吧,在一張餐桌邊坐下,喝了一杯熱咖啡,服務員是一位身穿浴袍的女士,不過店裡沒有各式烘烤的點心——我在街對面的boulangerie
Queldifference?
看到城市這麼大,我便計劃乘公交車去艾克斯,一路北上,途經阿維尼翁、裡昂、第戎、桑斯及巴黎。
我心裡琢磨,今晚我在普羅旺斯草地上睡睡袋,但是結局卻并非如此。
這裡的公共汽車真棒,它是一種站站停靠的短途公交車,穿過一個個小社區,爬坡駛出馬賽,你可以看見年輕的法國父親們在整潔的花園裡消磨時光,他們的孩子拿着供早餐食用的長方形面包走進前門,上下公交車的人們是那麼的熟悉,我真希望我的家人能來這裡看看他們,聽他們說:“Bonjour,MadameBubois.VousavezetealaMesse?
我想:“經曆了阿拉伯世界的陰郁孤僻之後,法國的歡樂和豁達是多麼美好!” 喝完味美思之後,我前往主教座堂
在救世主大教堂裡聽見唱詩班的男孩們唱起一首極美的老歌時,我哭了,天使似乎在四周翺翔——我情不自禁地哭了——我躲在一根柱子後面,擦幹我的眼睛,免得法國家人對我的背包(八十磅)偶爾投以好奇的目光,甚至看見六世紀的洗禮堂也要哭!地面上所有羅馬風格的古老石頭仍然遺留着坑洞,那麼多其他嬰兒曾在這裡受洗,他們的眼睛都是那麼清澈明亮晶瑩剔透善解人意。
我離開教堂朝公路走去,大約走了一英裡,起先不屑搭車旅行,最後坐在公路邊綠茵覆蓋的山坡上,俯瞰一派純潔完美的塞尚風景——小農莊的屋頂、樹木、遠處藍色的群山,群山很有可能是那種懸崖峭壁類的,北側朝向凡·高故鄉阿爾勒的山坡更加陡峭。
公路上塞滿了小汽車,沒有一點空餘的地方,也沒有頭發随風飄揚的騎車人。
我艱難步行了五英裡,豎起拇指向過往汽車要求免費搭車,一直沒人搭理,于是走到公路上第一個公交汽車站埃吉耶時終于放棄搭車的念頭,看來法國沒有免費搭車這檔子事。
在埃吉耶一家非常昂貴的咖啡店裡,一些法國家庭在露天平台上就餐,我喝了咖啡,得悉公交車大約一小時後到達,于是就沿着一條鄉間土路悠閑地散步,仔細觀賞塞尚家鄉的内在景色,在一個甯靜肥沃富饒的山谷裡發現了一處紫褐色農舍——充滿鄉土氣息,屋頂上粉紅色的瓦片經風雨侵蝕已經褪色,一股灰綠色的淡淡的溫暖,姑娘們叽叽喳喳,紮成大捆的幹草堆成了一個個灰色的草垛,粉白色的花園剛施過肥料,櫻桃樹白花盛開,中午時刻一隻公雞正在無精打采地啼鳴,屋後有幾棵高大的“塞尚”樹,蘋果樹,紅花草地上有幾棵褪色柳,一個果園,谷倉口停着一輛陳舊的藍色四輪運貨馬車,一堆木柴,廚房附近有一道用白色幹樹枝築成的籬笆。
随後,公共汽車來了,我們駛過阿爾勒的鄉間,這時,我在地中海北岸幹冷的密史脫拉強風中看到了不停搖晃的午後凡·高樹,一行行柏樹劇烈地搖晃着,窗戶裡盆栽的黃色郁金香,一家大型露天咖啡館裝有巨大的遮篷,還有金色的陽光。
凡·高,我看見了、理解了遠處荒涼的險崖峭壁……我在阿維尼翁下車,換乘巴黎直達快車。
我買了去巴黎的車票,但還要等待好幾個小時,于是就在後晌沿着主要街道閑逛——數千人穿着節日盛裝,進行着他們單調乏味、沒完沒了、土裡土氣的散步。
我溜達進一家博物館,裡頭滿是本尼狄克十三世教皇時期的石雕,包括一尊表現《最後的晚餐》的精美木雕,一群耶稣的使徒喁喁私語悲痛萬分,基督在他們中間舉起一隻手,突然,深層浮雕竊竊私語使徒中有一人盯着你看,那就是猶大!順着過道再往前走,有一件古羅馬人入侵前的作品,顯然是凱爾特怪物,全都是古老的石雕。
随後,我走出博物館來到阿維尼翁(灰塵之城)的大卵石陋巷,這些陋巷比墨西哥的貧民窟還要肮髒(就像三十年代新英格蘭靠近垃圾場的街道),流淌着中世紀泔腳水的陰溝裡浸泡着女人的鞋子,石頭牆壁跟前全是衣衫褴褛的孩子,他們在密史脫拉風刮起的塵土飛揚的旋風中玩耍,足以使凡·高哭泣。
著名的交口稱頌的阿維尼翁橋是座石橋,在羅讷河春季洪水的沖刷下如今已經坍塌一半,地平線上有幾座中世紀城牆的城堡(如今用于旅遊觀光,曾經是這座城市男爵的城堡和支撐)。
可能是某類青少年罪犯在周日下午飛揚的塵土中沿着阿維尼翁城牆鬼鬼祟祟,吸着禁抽的煙蒂,十三歲的少女們穿着高跟鞋咯咯傻笑,順着街道再往前走,一個小孩在排水街溝裡玩耍一個骷髅玩偶,嘡嘡嘡敲打一個底朝天的木盆。
城内陋巷裡古老的主教座堂、古老的小教堂如今已是一個個崩毀的遺迹。
鵝卵石鋪地的貧困古老的阿維尼翁後街陋巷周日下午密史脫拉風呼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比這裡更凄涼了。
我坐在主街的一家咖啡館裡看報,我理解法國詩人們對于地方偏狹觀念的抱怨,令人讨厭的地方主義逼得福樓拜和蘭波發狂,使得巴爾紮克陷入沉思。
阿維尼翁城裡見不到一個漂亮姑娘,那家咖啡館裡除外,她坐在我的鄰桌,戴着黑眼鏡,像一朵纖細豔麗的玫瑰,正在向她的女友吐露私密的戀情;咖啡館外,人群熙熙攘攘、來來往往、走來走去,無處可去,無事可做——包法利夫人正在花邊窗簾背後絕望地擰着雙手,熱内的主人公們正在等待夜晚,德·缪塞的青年正在購買一張去巴黎的火車票。
周日下午你在阿維尼翁能做什麼呢?坐在咖啡館裡,讀讀當地一個小醜複出的新聞,抿抿味美思酒,想想博物館裡的石雕。
不過,我的确吃到了在整個歐洲最好的一次五道菜大餐,在一家看上去像是路邊“廉價”餐館的地方吃的:美味菜湯、精美炒蛋、焙烤野兔、可口土豆泥(用一個濾器搗碎,再添加許多黃油)、半瓶紅酒、面包,随後是噴香的糖漿果餡餅,全部算在一起大概隻要九十五美分,不過就在我吃飯的時候,女招待把價格從三百八十法郎擡高到五百七十五法郎,我沒有費神去質疑賬單。
在火車站,我把五十法郎塞進口香糖自動售貨機,可是機器吐不出口香糖,所有官員都明目張膽地推诿(“Demandezancontroleur!
這時,火車靠站了,将要南行前往馬賽。
一位身穿黑色網眼花邊衣裳的老婦人下了車,向前走去,不一會兒掉了一隻黑色皮手套,一位衣着考究的法國男士奔過去撿起手套,本分地将之放在一個标樁上,于是,我不得不抓起手套去追趕那個老婦人,将手套遞給她。
那時我明白了為什麼是法國人完善了斷頭機——不是英國人,不是德國人,不是荷蘭人,不是意大利人,也不是印度人,而是我同族的法國人。
更加糟糕的是,火車到達時車上沒有一個空座位,整整一夜我隻好待在冰冷的通廊裡。
困倦時,我不得不将我的帆布背包鋪平在冰冷的通廊鐵門處,蜷縮着躺在那裡,雙腿高高跷起。
這時,我們飛速穿越令人咬牙切齒的法國地圖上看不見的普羅旺斯和勃艮第。
六千法郎換來這樣的特殊享受。
啊,不過,早晨,在巴黎郊外,曙光漸漸展現,照亮了陰沉沉的塞納河(像一條小運河)、河上的一艘艘小船、城外的工業煙霧以及裡昂泊船站。
當我踏上狄德羅大道時,我想我一眼就看見了好幾條通向四面八方的林蔭大道,街道兩旁建有恢宏的裝飾華麗的八層公寓,建築的臨街正面富有帝王氣派,“是啊,這些建築本身就構成了一座城市!”随後,穿過狄德羅大道去喝咖啡,在一個滿是勞動者的大城市裡,品嘗用蒸汽加壓煮出的香濃咖啡和羊角面包;透過玻璃窗,我可以看見穿着長裙盛裝騎着摩托車急匆匆趕去上班的女人、戴着傻乎乎防護帽的男人(熱愛運動的法國)、出租車、寬闊的大卵石鋪地的街道,那個無名的城市飄溢着一股咖啡、消毒水和葡萄酒的味道。
從那裡開始,在一個幹冷清新豔紅的早晨,我走過奧斯特利茨橋,經過伯納德街車站附近的動物園,那裡一隻瘦小的老鹿站在晨露中,随後經過巴黎大學,我第一眼看見巴黎聖母院時,那種奇怪的感覺就像是一場遺忘的夢。
當我在聖日耳曼大道上看見一尊白霜覆蓋的巨型女人雕像時,我立刻回想起我的夢:我曾經是一個巴黎的法國男生。
我在一家咖啡館停住了腳步,要了杯仙山露牌苦艾酒,意識到這裡趕着去上班與休斯敦或波士頓一樣喧鬧,好不到哪裡去——但是我感覺到一種巨大的希望、無盡的街道、街道、姑娘、地方、意義,我能夠理解為什麼美國人留在這裡,有些人終生不離不棄。
我在巴黎裡昂泊船站看見的第一個人是一個戴卷邊氈帽、模樣莊重的黑人。
在我餐桌前經過的人真是川流不息形形色色:法國老太太,馬來姑娘,中小學男生,上大學的金發男生,上法律課的黑頭發黑皮膚身材高挑的女子、臀部肥大臉上有小膿包的秘書,戴貝雷帽和風鏡的職員,戴貝雷帽系圍巾的送奶工,身穿藍色實驗室長外套的同性戀女子,像在波士頓一樣緊皺眉頭闊步行走年紀稍大身穿雙排扣雨衣的學生,身材矮小體格結實在口袋裡摸索的警察(頭戴藍色警帽),手持拉鍊筆記簿腳蹬高跟鞋梳着馬尾辮嬌小可愛的金發女郎,戴護目鏡自行車後部安裝馬達的騎車人,戴眼鏡和卷邊氈帽讀《巴黎人》雜志在薄霧中深呼吸的行人,嘴裡叼着長卷煙頭發濃密的穆拉托人
迷人的黑發黑皮膚女郎穿着緊身裙,剪了孩童般短發的學校女學生用嘴唇蹭着書本焦躁不安地背誦課文(盼望放學後在公園裡約會年輕的馬塞爾·普魯斯特),可愛的十七歲少女身着紅色長外套腳蹬低跟鞋邁着自信的步伐朝巴黎鬧市區走去。
一個明顯的東印度人吹着口哨用皮帶牽着一條狗。
表情嚴肅的年輕戀人,男孩的手臂摟着女孩的肩膀。
丹東的雕像不知指向何方,戴着深色眼鏡、留着稍許胡子的巴黎爵士音樂迷正在雕像處等人。
頭戴黑色貝雷帽身穿套裝的小男孩跟着富裕的父親早晨外出找樂子。
第二天,我迎着春風沿着聖日耳曼大道散步,拐進聖托馬斯·阿奎那教堂,看見牆上有一幅令人感到憂傷的巨幅繪畫,繪畫表現一位勇士被敵人刺中心髒,從戰馬上跌落下來,他用高盧人悲傷諒解的眼神直愣愣地望着敵人,伸出一隻手,好像在說:“這是我的生命。
”(它有那種德拉克洛瓦
我在色彩鮮豔的香榭麗舍大街上一邊沉思這幅繪畫,一邊注視着形形色色的人們從身邊走過。
我憂郁地走過一家廣告上映《戰争與和平》的電影院,影院旁邊兩位手持俄國軍刀、戴貂皮帽子的精銳部隊士兵正用法國的挑逗方式與兩位美國女遊客親昵地交談。
手持一瓶幹邑白蘭地,沿着一條條林蔭道久久地漫步閑逛。
每晚租一間不同的房間,每天花四小時尋找房間,背着塞得滿滿的帆布包步行。
在巴黎的幾個貧民區裡,當我在灰色巴黎的昏暗光線中求租沒有暖氣滿是蟑螂的房間時,許多肮髒邋遢的女人冷冰冰地說“complet
我氣呼呼急匆匆地走着,在塞納河畔撞了人。
為了平息怒氣,我在一家小咖啡館裡點了牛排和葡萄酒,細嚼慢咽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