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此時此刻就是你最年輕的一刻

關燈
來咬了一口,說實話,它真的非常美味。

    水果餡料很足,而且一點也不幹。

    她肯定用掉了一整塊黃油。

    三角糕又香又甜,我幾乎忍不住快要呻吟出聲了。

     “瑞秋,”他說,“我們希望你能主動辭職。

    ” 我嘴裡正嚼着三角糕,急需要一杯飲料,但是并沒人給我遞飲料。

    我嚼了差不多二十下,才把三角糕咽下去。

    “為什麼?”我問。

    其實我心知肚明這是為什麼,不過看在老天的份上,我一定要聽他親口說出來。

     “阿維娃的醜聞,這對我們影響不好。

    ” “可是,拉比,”我說,“卷進醜聞的人又不是我,是我女兒。

    她已經成年了,是個獨立于我存在的成人。

    我沒法控制她的行為。

    ” “我很抱歉,瑞秋。

    我同意你的意見。

    問題不在于阿維娃的桃色新聞,而是那次籌款活動。

    董事會覺得你在去年為議員先生舉辦的籌款活動有損你的聲譽,看上去不太恰當。

    ” “我當時對這件事并不知情!”我說,“再說籌款活動又不是我牽的頭。

    你要記住,我當時并不想牽扯進去。

    ” “我記得,而且我也相信你,瑞秋。

    我相信你,但在外人看來就是這樣。

    ” “我為這所學校奉獻了十二年的人生。

    ”我說。

     “我知道,”拉比說,“這件事很倒黴。

    我們希望你的離開不會興師動衆,你可以說自己想辭職是為了多陪伴家人,你今年經曆了這麼多事,換成誰都會理解的。

    ” “我才不說!”我說,“我不會撒謊的!”我手裡還剩下半塊三角糕,我在考慮要不要把它扔在拉比臉上。

    費舍那個傻瓜去年朝我扔了一個奶油巧克力雙色派,我突然在想,學校是不是有這樣的傳統,每一任校長離職時都會氣得扔糕點。

     “有什麼好笑的嗎?”拉比問。

     “一切都很滑稽可笑。

    ”我說。

     “好吧,你回去睡一覺,好好考慮一下。

    ” “我不需要考慮。

    ” “好好考慮一下,瑞秋。

    我們不想主動解雇你,因為誰也不想引起更多的醜聞。

    要是你主動辭職,起碼還可以在别處找到工作。

    ” 考慮了一夜,我辭職了。

     我收拾完辦公桌,開車穿過城區,來到國王大道上一幢低矮的粉紅色公寓樓,按響了M.崔的門鈴。

    一個女人的聲音問我是誰,我說是送貨員,那女人說她沒有什麼貨要收,我說送來的是花,那女人問是誰送的花,我說是格羅斯曼醫生,那女人便開門讓我進去。

     我爬上樓梯,M.崔已經打開了門。

    她穿着護士服——不是性感的護士服套裝,而是帶熒光色幾何圖案的藍色工作服。

     我丈夫的情人說:“你好,瑞秋。

    我猜邁克并沒有給我送花。

    ” 我說:“邁克不是那種會送花的男人。

    ” “對。

    ”她說。

     我說:“我今天被炒了。

    ” 她說:“真抱歉。

    ” 我說:“今年過得很糟糕。

    ” 她說:“我對一切都感到很抱歉。

    阿維娃的事,還有其他的事情。

    ” “我不需要你的道歉,”我說,“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到這兒來。

    ” “你想喝杯茶嗎?”她說。

     “不想。

    ”我說。

     “我正好在沏茶,水已經燒上了,用不了多長時間。

    請坐。

    ”她說。

    她走進廚房,我在她的客廳裡四處閑看。

    她擺了幾張家人的照片、一隻貓的照片、另一隻貓的照片。

    她隻有一張邁克的照片,不過那是她和邁克所在醫院的其他工作人員的合影,邁克甚至都沒站在她身邊。

    她端着茶走回房間時,我還在端詳那張照片。

    我把相框放回壁爐上,但我知道她看見了我在看那張照片。

     “你要加糖嗎?”她問,“牛奶?” “不,”我說,“什麼都不加。

    ” “我喜歡茶裡帶一點甜味。

    ”她說。

     “我喜歡甜品裡含糖,”我說,“不過在其他時候我都盡量不吃糖。

    ” “你可真苗條。

    ”她說。

     “我一直努力保持身材,”我說,“但我内心深處其實有個怒火中燒的胖女人。

    ” “你是怎麼把她裝進去的?”這位第三者問我。

     “你真幽默。

    ”我說,“我沒想到你是個幽默的人。

    ” “為什麼?”她說。

     “因為我也很幽默。

    ”我說,“假如他需要幽默感,他完全可以留在家裡。

    ” “我不是一直都這麼幽默的。

    ”她說,“過去我對他滿心敬畏,不敢太幽默。

    ” “敬畏邁克?真有意思。

    ”我說。

     “這件事剛開始的時候我隻有二十五歲,而他威信過人、事業有成。

    我自己也沒想到他竟然會看中我。

    ” “你現在多大?”我問。

     “今年三月剛滿四十歲,”她說,“把茶包拿出來吧,茶葉泡太久會變苦的。

    ” 我照做了。

    “十五年了。

    ”我說。

     “泡了十五年的茶葉,肯定會變苦的。

    ”她說。

     “我是說,你和邁克在一起那麼長時間了。

    ” “我明白你的意思。

    這其中有一半的時間我都感覺很糟糕,而另一半時間,我在納悶自己的人生都去哪兒了。

    ”她說。

     “我明白,”我說,“不過你還年輕。

    ” “對,”她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我至少處在中遊,”她長長地望了我一眼,“你也是。

    ” “你不必故作體貼。

    ”我說。

     “我不是在故作體貼。

    我是想說,盡管表面看上去不太像,但阿維娃其實很幸運,這件事現在就公之于衆,而不是十五年以後才曝光。

    她還有别的選擇。

    ” 我打了個噴嚏。

     “上帝保佑,”她說,“你感冒了嗎。

    ” “我不生病,”我說,“從不生病。

    ” 我又打了個噴嚏。

     “不過我很累。

    ”我說。

     她說她冰箱裡還有些丸子雞湯。

    “是我自己做的,”她說,“你在沙發上躺一會兒。

    ” 我并不确定自己想不想讓丈夫的情人給我做雞湯,但我突然覺得疲憊不堪。

    她的公寓很小,不過溫馨整潔。

    我心想,不知她在這裡住了多長時間。

    我想象她梳洗打扮,準備跟我丈夫約會的情形,為了他塗上口紅,擦脂抹粉。

    我想象她年輕時一直盼着阿維娃長大,這樣邁克就可以跟我離婚了。

    我為我們每個人都感到悲哀。

     她端來的湯盛在一個漂亮的代爾夫特藍陶【10】碗。

     我喝了湯,立刻覺得有所好轉。

    鼻子通了,喉嚨也不再腫痛得厲害。

     “你看,”她說,“雞湯可不僅僅是老女人的鬼扯【11】

    ” “我讨厭這種說法,”我說,“老女人的鬼扯。

    ” “不好意思。

    ”她說。

     “沒事,不怪你。

    我隻是覺得仔細想想,這句話不僅尖刻,還充滿了性别歧視和年齡歧視。

    難道‘老女人的鬼扯’就一定不可信,就沒有科學根據嗎?‘老女人的鬼扯’其實是在說,不必理會那個愚蠢的老女人說的話。

    ” “我從前沒想到這層含義。

    ”她說。

     “我從前也沒想到這層含義,直到後來自己變成了老女人。

    ” 三個月之後,恐怖分子将兩架飛機撞上了世貿中心,阿維娃門就這樣結束了。

    人們不再談論這樁醜聞,新聞的車輪滾滾向前。

     那年冬天,阿維娃大學畢業了。

    她在一間連窗戶都沒有的大學辦公室裡接過了畢業證書。

     那年春天,她申請了幾份工作。

    她想繼續在政府部門或者政治領域工作,可是在南佛羅裡達,人人都對她有所耳聞,并且不是什麼好名聲。

    即便是沒有聽說過她的人,隻要在谷歌一搜,這事也就泡湯了。

    她轉變擇業方向,在公關、市場營銷領域找工作,以為這些行業的雇主不會像政府部門那麼——我認為比較合适的說法是“把道德奉為圭臬”。

    但事實并非如此。

    我得承認,對于她當時的處境,現在的我比當時的我更有同情心。

    那時候我一心隻想讓她從家裡搬出去,重整旗鼓,開始新的生活。

     到了那年夏末,她徹底放棄了。

    我看見她的時候,她總是漂在家裡的遊泳池裡,任由皮膚曬成深棕色。

     “阿維娃,”我說,“你塗防曬霜了嗎?” “沒有,媽媽,沒事。

    ” “阿維娃,你這樣會把皮膚曬壞的。

    ” “我不在乎。

    ”她說。

     “你應該在乎!”我說,“你隻有這一身皮膚。

    ” “我不在乎。

    ”她說。

     她在讀《哈利·波特》。

    我記得當時出版了四冊,但我不太确定。

    我知道成人也會讀《哈利·波特》,但我把這看成一種不好的預兆。

    那些書封面上畫着卡通小巫師,在我看來太過幼稚。

     “阿維娃,”我說,“既然你這麼喜歡看書,要不要考慮申請讀研究生?” “哦,是嗎?”她說,“誰願意給我寫推薦信呢?哪所學校不會到網上搜索我的背景呢?” “那你可以申請法學院。

    很多背景複雜的人都去讀法學院。

    我看過一個電視節目,一個被判了刑的殺人犯通過函授學習法學課程,想為自己翻案。

    ” “我又不是殺人犯。

    ”她說,“我是個蕩婦,這種罪名沒法翻案。

    ” “你不能永遠泡在遊泳池裡。

    ” “我不會永遠泡在遊泳池裡,我要漂在遊泳池裡,而且等我讀完第四遍《哈利·波特與密室》,就去洗個澡,然後讀第四遍《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 “阿維娃。

    ”我說。

     “你自己的工作找得怎麼樣了?”阿維娃說。

     我接下來做的事很不光彩。

     真的很不光彩。

     我之前從沒打過孩子。

    我走進泳池,用腰帶系住的夏季羊絨薄開衫沾了水,在我身邊的池水裡翻騰。

    我把浮床從她身下抽出來,《哈利·波特》和阿維娃一起掉進了遊泳池。

     “媽!”她尖叫起來。

     “給我從這個該死的遊泳池裡出來!”我大喊。

     《哈利·波特》沉到了水底,她手腳并用爬回浮床上,于是我再次把它從她身下抽開了。

     “媽!你能不能别這麼賤!” 我給了她一記耳光。

     阿維娃的表情堅如磐石,但緊接着鼻頭開始泛紅,她哭了起來。

     “對不起。

    ”我說。

    我的确感到很抱歉,我想抱住她,她先是掙紮,但很快便任由我抱住她。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瘋了,媽媽,”她說,“他真的愛過我,是不是?” “是,”我說,“我想他可能真的愛過你。

    ” 如今回想起來,我覺得她那時患上了抑郁症。

     我到自己的母親那裡去尋求建議。

     “你對待她更像是朋友,而不像個母親。

    ”媽媽說。

     “好吧,”我說,“我怎麼才能改變呢?” “讓她從家裡搬出去。

    ”她說。

     “我不能那樣做,”我說,“她到處受排擠。

    她沒有錢,也沒有工作。

    她靠什麼生活?” “她有手、有腳、有頭腦。

    她會想出辦法的,我向你保證。

    ” 我不忍心那樣對待阿維娃。

     “别再為阿維娃擔心了,”媽媽說,“多為你自己的生活留點心。

    總會有出路的,我向你保證,我的女兒。

    ” 不過幾個月以後,阿維娃真的搬走了。

     她沒有征求我的意見,也沒有給我留下地址。

    我隻有一個手機号碼,她每年會給我打一兩次電話。

    我好像有了一個外孫女。

    沒錯,在我看來這是件傷心事。

     我怎麼能怪她不辭而别呢?她對南佛羅裡達已經無可留戀。

    這裡的人想法都跟那個糟糕的約會對象路易斯一樣。

    他們聽說過幾則小報标題,毫未察覺自己津津樂道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也沒想過自己嚼舌根的對象是别人的寶貝女兒。

     阿維娃離開幾個月以後,我和邁克離了婚。

    這倒不代表我們是為了阿維娃才在一起的,不過少了阿維娃,我感覺不到自己與他有任何緊密的聯系。

    身為阿維娃的父母,我不得不說,有機會改回自己的姓氏并不是壞事。

     我時不時還會遇見邁克。

    他再婚了。

    不過,我必須補充一點,他沒有跟那個第三者結婚。

    那個可憐的女人等啊等,卻隻等來了他跟别人結婚的消息,我為她抱不平甚至超過了自己。

    那位新妻子——我還能怎麼說呢?她比我年輕,不過比我女兒年紀大,謝天謝地。

     我該把萊文的事情告訴你嗎?他還在國會裡。

    我想他終于學會了如何在别人的女兒面前管好自己的下半身。

    真是個聖人君子啊! 11 媽媽八十五歲生日前一個月,療養院給我打了個電話。

    媽媽被轉移到了醫院。

    她得了肺炎,可能連那一夜都挺不過去了。

     我撥打了阿維娃的手機号碼。

    她從不接聽,但我還是撥了,一個機械的聲音重複着她的号碼。

     “我是媽媽,”我說,“要是你還想在外婆去世前見她一面,那你最好趕緊乘飛機回南佛羅裡達。

    給我回個電話。

    ” 我坐在大廳裡等她回電話。

    等着等着就睡着了,醒來時梅米正坐在我身邊。

     “我有個好消息!”她說,“我們可以在博卡拉頓藝術博物館舉辦生日宴會。

    原本租用他們的花園辦婚禮的那夥人取消了!” 我說:“梅米,你是在開玩笑嗎?媽媽現在全靠儀器維持生命,她可能會死的。

    ” “她能挺過來,”梅米說,“她總是能挺過來。

    ” “不,梅米,”我說,“她可能挺不過來了。

    她八十四歲了,總有一天她會挺不過來的。

    ” “你可真犟,瑞秋·夏皮羅。

    ”梅米說。

     “如果你想說我是個務實的人,沒錯,我猜我的确很‘犟’。

    ”我說。

     “做好最壞的打算,并不代表最壞的事情就一定會發生。

    ”梅米說。

     神奇的是,居然被梅米說中了。

    媽媽的确挺過了這一關,我們在博卡拉頓藝術博物館舉辦了生日宴會。

    八十五歲生日會上的媽媽高興得像個五歲的孩子。

     “博物館。

    ”她說。

     “藝術。

    ”她說。

     “太好了。

    ”她說。

     “瑞秋。

    ”她說。

     “阿維娃。

    ”她說。

     我覺得她說的是這些詞。

     我把媽媽送上療養院的小貨車,正在往停車場走,忽然有人叫我的名字。

    原來是糟糕的約會對象路易斯,他帶着兒子和兒媳一起參觀藝術館。

     “瑞秋·夏皮羅,”他說,“我一直希望能再次遇見你。

    我想對你說:倘若我知道那個阿維娃就是你的女兒,我絕不會說出那樣的話。

    ” “你終于開竅了。

    ”我說。

     “我沒有,”他說,“我是個傻瓜。

    我到教堂參加妥拉節的慶典,在那裡遇到了羅茲·霍洛維茨,我們聊天時發現她和你是好朋友,所以我問她知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是她告訴我的。

    ” “羅茲和我已經不再是好朋友了。

    ”我說。

     “哼,我不太相信,”他說,“朋友之間有些小波折是常事。

    ” “羅茲去教堂了?” “她過得不太好,”他說,“她丈夫去世了。

    ” “那個玻璃商人死了?”我說。

     “突發心髒病。

    ”他說。

     “可憐的羅茲,”我說,“我一定得給她打個電話。

    ” 他說:“我喜歡上一個人就會緊張,一緊張我就會說個不停。

    我當時是想在你面前賣弄一下見識,顯得自己風趣幽默、腦筋靈活。

    真不好意思,我弄巧成拙了。

    我知道我這個人看上去挺健談的,但我其實是個害羞的人。

    ” 我才不在乎。

     “很顯然,”他說,“我并不認識你女兒。

    我隻知道電視上的故事,但我并不了解她。

    我們談起那個話題純屬倒黴,就是這麼簡單。

    ” “那不是碰巧倒黴,”我說,“是你問起了我的孩子。

    ” 他無法反駁。

     我接着說:“假如阿維娃不是我的女兒呢?你難道就可以那樣議論别人的女兒嗎?萊文當時是個成年人,又是參加競選的公衆人物,而我女兒隻是個墜入愛河的傻丫頭。

    結果他逍遙自在,我女兒卻成了街頭巷尾的話柄。

    即便這件事過去了十五年,憑什麼她就活該成為一個老頭兒相親時的談資?” “真對不起,”他說,“我知道現在是越描越黑。

    我真希望能時光倒流,回到我們約會那天,倒帶重來。

    ” “早就沒什麼磁帶了,路易斯。

    如今隻有二進制的電子數據,而這些東西永遠都不會消失。

    ” “你思維敏捷,又很有銳氣,”路易斯說,“我喜歡有銳氣的女人。

    我們已經到了這個年紀,難道不應該再試一次,再給彼此一個機會嗎?” “我一個人生活已經很長時間了,”我說,“繼續一個人生活也很好。

    ” “即便是這樣,”他說,“我覺得我們可以比‘很好’更好。

    ” “我覺得‘很好’就很好。

    ” “你可真犟。

    ”他說。

     我告訴他,我的阿姨也說過一樣的話。

     “我喜歡倔強的人,”他說,“拜托,我們再試一次。

    ” 僅僅因為我是個六十四歲的女人,人們就覺得我随便跟什麼人在一起都應該知足。

    可我甯願獨居,也不願委身于那個渾蛋玻璃商人——願他安息——或者那個侮辱我女兒的話痨。

     有一件事很有趣。

    媽媽把一隻耳環落在了藝術館。

    媽媽自己都沒發現丢了耳環,不過生日會結束幾個星期以後,藝術館的一位解說員打來電話說,我好像撿到了你母親的耳環。

    她描述了耳環的樣子——綠寶石、蛋白石、玉石和鑽石,切割鑲嵌成葡萄和葉子的樣式。

    我問她怎麼知道那是媽媽的耳環,解說員說:“你知道嗎?你母親過去常在幸存者紀念日到我的高中做演講。

    她曾說過她的父親是一位珠寶匠人,我記得他姓貝恩海姆,這枚耳環背面就寫着貝恩海姆。

    ” “這樣的小事,你竟然還記得!”我說。

     “我很喜歡你母親來演講。

    她的演講讓人印象很深。

    ”她說。

     普拉提課程結束後,我開車到藝術館去,卻到處都找不到那位解說員,于是我就在藝術館裡閑逛了一陣,正好遇到一群高年級小學生正在上課。

    一位老人——其實就是我的同齡人——正在教孩子們自制雕版印刷。

    他教他們在木頭上雕刻簡單的圖案,再把木頭放在裝滿油墨的托盤裡蘸一蘸,然後用滾輪在紙上滾。

    整個過程十分淩亂,而我一向不喜歡邋邋遢遢的事物。

    那個人沒戴手套——在我看來簡直是瘋了——所以他手上沾滿了油墨。

    他長着一雙綠眼睛,鐵鏽色的絡腮胡,頭上一根頭發也沒有,非常有耐心。

    那人擡頭看了我一眼,說:“我能幫你嗎?” “不,”我說,“我來見一個人,但是找不到她。

    我隻是想看看你工作。

    ” 他聳聳肩:“你喜歡就留下看吧。

    ” 于是我在最後一排坐下,說實話,看那個人陪孩子們印油墨的過程非常舒緩。

    油墨散發出好聞的藥味。

    我喜歡木版在托盤裡發出有節奏的唰唰聲,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孩子們聚精會神完成作品時的輕聲哼唱。

    在我仍是教育工作者的時候,這就是我最喜歡的事物之一。

     孩子們離開後,那個人說:“你想試試嗎?” 我說:“我穿了白衣服,不該弄這個。

    ” 他說:“那就以後再試。

    ” 他在水池裡洗了手,但是油墨沒法完全洗淨。

    就在這時,我忽然想起了他是誰——那個指甲髒兮兮的安德魯。

    他竟然是個藝術家!他說過他是藝術家嗎?我也說不上來,因為我當時被他的指甲搞得太分心了。

    不過如今知道那些污漬其實是油墨,它們給人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安德魯。

    ”我說。

     “瑞秋。

    ”他說。

     “我之前沒認出你。

    ” “我一下就認出你了。

    ” “你想起了我的照片,然後又加了十歲。

    ”我開玩笑說。

     “我那樣說太過分了。

    ”他說。

     “嗨,沒事,我臉皮厚着呢,”我說,“而且,我不是故意要做表面功夫的。

    而是,唉,這麼說有些難為情,但我是真的沒留意那張照片有多老。

    你知道的,有時2004年給人的感覺并不像是很久以前。

    ” “說真的,我太過分了。

    在那之前我約見過不少人,但是都沒了下文,所以我最後把氣撒在了你身上,”他說,“不過我明白你的意思。

    一旦孩子長大成人,自己對時間就沒什麼概念了。

    你有孩子嗎?我不記得你說起過。

    ” “有一個,”我說,“我女兒,叫阿維娃。

    ” “阿維娃,”他說,“真是個美麗的名字,給我講講阿維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