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此時此刻就是你最年輕的一刻

關燈
了你爸爸!聊到了《失魂記》。

    ” “《失魂記》?你是說那場演出?” “就是畢業生表演的那場音樂劇。

    ” “我錯了,”她說,“我不應該……”但她沒說她不應該做什麼。

     阿維娃在邁克挑選的那張深色皮沙發上猛地坐下,我把她的行為看作是放棄抵抗的标志。

    她的西裝外套——其實是我的西裝外套——上面有一塊淺色的污迹。

    我想,身為人母大概就是如此,女兒弄髒了你的外套,卻要由你來清理。

    “把外套脫了,阿維娃,”我說,“我好把它送去幹洗。

    ” 她脫掉外套,我把它挂在了門廳的衣櫥裡。

     “或許這其實是件好事,親愛的,”我說,“你自己不是也在考慮分手嗎?” “是的,”她說,“可是我永遠都不會跟他說的。

    ” “我給你做點吃的,”我說,“你一定餓壞了。

    ” 阿維娃站起身,我吃東西的建議再次勾起了她的怒氣。

    “你一邊說我胖,一邊又像喂豬一樣讓我吃這吃那!”她喊道。

     “阿維娃。

    ”我說。

     “不對,你很會說話。

    你從來不會直接說我胖,而是隔三岔五就把話題引到我的體重上,問我吃得健康不健康,水喝得夠不夠多,說哪條裙子看着有點緊。

    ” “沒有的事兒。

    ” “你說我不應該把頭發剪得太短,因為這樣顯得我臉太圓。

    ”阿維娃說。

     “阿維娃,你哪裡來的這些怪念頭?”我說,“你是個漂亮姑娘。

    你生來是什麼樣,我就愛你原本的樣子。

    ” “别撒謊了!” “怎麼了?你就是留長發更好看。

    我是你媽媽,我想讓你展示出最美的樣子,這有什麼錯?”我說。

     “隻有你才會一刻不停地想着自己的外表,吃甜點從來超不過三口,健起身來像瘋了一樣,别以為你這麼做,我就要向你看齊!”她說。

     “你當然不用向我看齊。

    ”我說。

     “究竟哪件事讓你更嫉妒?是我能夠迷倒亞倫·萊文那樣的男人,還是你沒法迷倒他那樣的男人?” “阿維娃!”我說,“夠了。

    這種刻薄的話簡直是無稽之談。

    ” “而且我知道你背地裡肯定說過什麼!你要麼就是說了話,要麼就是搗了鬼!承認吧,媽媽!别再撒謊了!求求你别撒謊了!我必須知道真相,不然我會發瘋的!” “為什麼原因非要在我?難道就不可能是學校的環境讓他想起你年紀還小,他跟你保持這種關系很不恰當嗎?這難道就不可能嗎,阿維娃?” “我恨你,”她說,“我永遠不會再跟你說話了。

    ”她走出家門,關上了門。

     “永遠”隻持續到了八月。

     夏末時節,我和邁克在緬因州波特蘭附近的一個小鎮租了一幢房子。

    我給阿維娃打電話說:“我們這麼長時間沒有說話,難道還不夠嗎?無論我做了什麼,或者你覺得我做過什麼,我都非常抱歉。

    到緬因州來看看我和你爸爸吧,我非常想你,爸爸也很想你。

    我們可以每天都去吃龍蝦卷和巧克力派。

    ” “龍蝦?媽媽,你怎麼了?”阿維娃說。

     “不要告訴你外婆,不過我拒絕信奉不許我吃龍蝦的神。

    ”我說。

     她笑了:“好吧,好,我會過來的。

    ” 我們在一起住了大約四天,她忽然說:“過去的一年就像一場夢,好像是我着了魔,而現在這個魔咒終于解除了。

    ” “我為你感到高興。

    ”我說。

     “不過,”她說,“有時我依然會懷念着魔的感覺。

    ” “但你不再和他見面了吧?” “不,”她說,“當然不見,”她更正道,“我是說,我不再私下和他見面,隻在工作上和他打交道。

    ” 她仍然在為國會議員工作,這不禁讓我對她刮目相看。

    “你會不會很為難?”我問,“經常與他見面,但卻不再和他交往?” “我很少見到他,”她說,“我的地位沒那麼高,何況如今我在他心裡的地位也沒那麼高了。

    ” 8 《卡美洛》事件過去幾天以後,羅茲給我打了個電話,問我可不可以把《艾德溫·德魯德之謎》的票轉讓給她。

    她妹妹要來看望她,他們三人同去,豈不正好?我說好,因為沒人想看音樂劇版的《艾德溫·德魯德之謎》,劇場的套票總免不了混進幾部并不好看的劇目。

    她說要把票錢給我,我說我不會要你的錢,羅茲·霍洛維茨,我正巴不得自己不用去看《艾德溫·德魯德之謎》呢! 羅茲幹笑幾聲,然後說:“唉,瑞秋,你怎麼能做這樣的事?” 她還沒開口,我已經知道她要說什麼了。

    我知道,那位胳膊肘先生一定颠倒了黑白,告訴她是我想向他獻吻。

    他這麼做是想先下手為強。

    我本該給她打個電話,可是站在我的角度說話,誰會想到别人的婚姻裡去蹚渾水呢?盡管已經猜到他的招數,我仍然不知該如何應對。

    她不是全世界第一個嫁給出軌渾蛋的女人,這種事情任何人都有可能撞上。

    難道我想讓好朋友在這個年紀離婚?難道我希望她繼續為網絡頭像發愁,梳妝打扮,把自己硬擠進塑形内衣,去跟一個又一個老男人相親?不,我不希望她那樣。

     “羅茲,”我說,“羅茲,親愛的,我想你誤會了。

    ” “他說你想給他——”她壓低聲音,憤怒地低聲說,“打手槍,瑞秋。

    ” “打手槍?羅茲,這完全是胡說八道。

    ”我向她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他究竟為什麼要編出打手槍這回事?這人到底有什麼毛病? “我知道你很寂寞,瑞秋,”羅茲說,“可是從1992年起你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而我了解你這個人。

    你很寂寞,而且你自以為是,愛管閑事,所以我相信他。

    ” 我說:“我絕不會為了他而背叛你——我們同甘共苦,經曆了那麼多事情,為了區區一個玻璃經銷商?永遠不可能。

    ” 羅茲說:“瑞秋,别說了。

    ” 于是我沒有再說。

     我已經六十四歲了,我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不該說話。

     9 到了那年秋天,阿維娃回到邁阿密大學,決定不在學校裡住,而是搬進了位于椰林區的一幢小公寓。

    我們一起布置她的小窩,其樂融融。

    我們選的是“清新複古風”,從慈善商店買來木制家具,用砂紙打磨做舊,塗成奶油色,買來帶有花卉圖案的褪色床單,又從舊貨店買了一床米色的被子。

    我們找來一個青綠色的大碗,往裡面裝滿貝殼,還準備了栀子花和薰衣草味的大豆蠟燭。

    我們把牆壁刷成白色,挂上半透明的薄紗窗簾,又歪打正着買到了一把韋格納設計的法式Y椅,是白桦木的真品——那時五十年代的家居風格尚未風靡,我記得我們隻花35美金就買下了它。

    我最後買的一件東西是一株白色的蘭花。

     “媽媽,”她說,“我會把它養死的。

    ” “隻要别澆太多水就好了。

    ”我說。

     “我養不好花草。

    ”她說。

     “你才二十一歲,”我說,“還不知道自己什麼能做好、什麼做不好呢。

    ” 這個小房子太美好了,一切都很完美,留白也恰到好處,我還記得自己暗地希望能搬去和她同住。

    我甚至有點嫉妒阿維娃,她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設想布置公寓。

     那是我們母女關系中的一段快樂時光,那段時間我自己的生活也很舒心。

    董事會最終決定不再另尋新校長,于是我成了博卡拉頓猶太學校的正式校長。

    大家為我舉辦了一場雞尾酒會,準備的點心是煙熏三文魚吐司,不巧的是三文魚不新鮮,我當時沒吃三文魚,可吃了的人後來都惡心反胃。

    我當時并沒把這當作一個兆頭。

     羅茲請我吃飯,慶祝我的四十九歲生日。

    她說我看上去氣色非常好,問我最近在忙什麼。

     我說:“我最近很開心。

    ” “有空我也要試一試。

    ”她說。

     不知為什麼——或許是紅酒喝得太多的緣故——我哭了起來。

     “瑞秋,”羅茲說,“我的天啊,怎麼了?出什麼事了?” “正相反,”我說,“我以為會出事,結果什麼事也沒發生,我現在終于可以松口氣,我太慶幸了。

    ” “你不用強迫自己全都告訴我,”羅茲一邊說,一邊給我又倒了一杯紅酒,“是你身體出了問題嗎,還是邁克的身體?是不是你發現了腫塊什麼的?” “不,不是那些事。

    ” “是阿維娃?”羅茲說。

     “對,是跟阿維娃有關。

    ” “你想和我說說嗎?要是你不想說也沒關系。

    ”她說。

     “羅茲,”我說,“之前她跟一個有婦之夫有染,現在終于結束了。

    全都結束了,謝天謝地。

    ” “嗨,瑞秋,這不是什麼大事。

    她還年輕,年輕人就是有做錯事的特權嘛。

    ” 我垂下目光:“這不僅僅是婚外情的問題,重點是對方是誰。

    ” “是誰,瑞秋?”她說,“要是你不想說也沒關系。

    ” 我附在她耳邊悄悄說出了那個名字。

     “阿維娃真是好樣的!” “羅茲!”我說,“你怎麼這麼糊塗啊,他有家室,年紀跟我們差不多大,而且還是她的上司!” “起碼他長得不難看,”羅茲說,“再說我們過去也常開玩笑,說他是我們會縱情約會的對象,你還記得嗎?” 我怎麼可能忘記呢? “你說阿維娃會不會是聽見了我們的談話?”羅茲說。

     “我也不知道。

    ”我說。

     “他那個老婆啊,”羅茲這時已經微醺,“我要更正一下,他才是撿了大便宜。

    阿維娃是個可人兒,他們倆在一起會生出多麼漂亮的寶寶啊!” “好了,都過去了,”我說,“謝天謝地,沒有寶寶。

    ” 10 我想首先說明,這起事故既不怪阿維娃,也不怪萊文議員。

     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八旬老太拿着失效的駕照開車上路,左轉時沒仔細看,一頭撞上了議員的雷克薩斯轎車。

    老婦人不幸死亡,于是人們對車禍展開了調查。

    調查不僅查出了老婦人是過錯方,也查出了我的女兒與國會衆議員有染——出事時她正坐在副駕駛的位置。

    這就是阿維娃·格羅斯曼在南佛羅裡達被推上風口浪尖的緣起——阿維娃門。

     不過我扯遠了。

     在阿維娃門爆發前,這件事還沒有名字的時候,我們都在靜待事态進展。

    我們等的是這件事最終會不會醞釀成型,或者更确切地說,阿維娃會不會成為這故事當中的一個人物。

    當時有過一段短暫而美好的時期,她隻是與衆議員同乘一輛車的“不知名女實習生”。

    我們不知道她的名字會不會被公之于衆,我相信萊文議員也曾努力不讓阿維娃牽涉其中——盡管這個人德行有失,但是心腸不壞。

    不幸的是,公衆對這件事的關注愈演愈烈,對我女兒的保護遠非議員力所能及。

    不把當晚與議員同行之人的身份查清,公衆決不罷休。

     阿維娃不敢把這件事告訴她父親,一直拖到了警察把她的名字公之于衆的前一天。

    那天議員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說警察即将公布她的身份。

    我說我可以替她告訴邁克,但她說想親自告訴他——她的勇氣值得稱贊。

     我們帶邁克去了一家清靜的飯店,那裡過去是大橋賓館,如今變成了一家希爾頓酒店。

    我和羅茲常開玩笑,說世間萬物最後都會變成希爾頓酒店。

    那是我們全家最愛去的飯店之一,主要是為了欣賞近岸内航道的景緻和來往船隻,食物倒是平平無奇,無非是遊泳池畔的常見點心,聚會吃的三明治、薯條,諸如此類。

     阿維娃點了一份科布沙拉,一口沒動。

    後來為了把這頓飯拖得更長,她又點了一杯咖啡,仍然一口沒動。

    我們漫天閑聊:我的工作、阿維娃的課業、邁克的工作,我們沒有談到萊文議員,不過那個事件早已微妙地懸浮在我們之間——阿維娃的名字尚未卷入其中,但邁克對那些街談巷議本就不感興趣。

    所以我們聊的都是些無關痛癢的話題,時間也過得飛快。

    我知道邁克打算回辦公室,我考慮過要不要催促阿維娃,最終還是決定按兵不動。

    這畢竟不是我的秘密。

     邁克核對賬單時給我們講了個故事,與他幾年前做過心髒手術的一位女患者有關。

    “六十一歲,四處冠脈搭橋,”他說,“沒有并發症,但是康複花了很長時間。

    總之手術大約一年以後,她正在陪孫女玩,忽然随手用橡皮泥給家裡的臘腸狗捏了個惟妙惟肖的泥像。

    ” “橡皮泥!”阿維娃的語氣熱情得有點假。

     “是啊!誰能想到呢?然後她孫女說:‘多蒂,再做一個。

    ’于是多蒂又給孫女捏了個像,又捏了自己小時候住的房子——那棟房子在揚克斯,她已經很多年沒見過了。

    到這會兒,全家人都圍過來看她捏東西,多蒂的兒子說:‘或許我們應該把你送到雕塑工作室去,媽媽。

    ’得心髒病之前她從來不是搞藝術的料,不懂透視法,連火柴人也畫不好,現在她卻能做出栩栩如生的立體半身像,大理石、陶土,什麼材料她都能做。

    她為所有親朋好友都做了塑像,還做了幾尊名人塑像。

    她做得特别好,這件事很快就被當地媒體知道了,大家都管她叫雕塑界的摩西奶奶。

    現在多蒂已經開始接受委托創作了,為城市、公衆場地和慶典活動做雕像,每件作品都能賺幾千美元。

    ” “你應該抽些提成,”我說,“這可多虧了你。

    ” “我倒不會獅子大開口,不過現在她正在為我做一尊半身像,”邁克說,“免費的。

    ” “你可以把它放在辦公室接待處,”我說,“就叫‘偉人的頭像’。

    ” “依你看,為什麼會這樣?”阿維娃問。

     “疏通了心髒,增進血液流動,大腦的機能就會提升。

    說不定是大腦機能提升以後創造出了新的神經通路,發掘出前所未有的才能。

    誰知道呢?”邁克說。

     “人心真是神秘。

    ”我說。

     “那純屬胡說,瑞秋,”邁克說,“人心可以解釋得一清二楚,要我說,真正神秘的是大腦。

    ” “你能把人心解釋得一清二楚,”我說,“我們可是什麼都不懂。

    ” 邁克在收據上簽了字。

     “爸爸。

    ”阿維娃說。

     “嗯?”邁克擡起頭。

     她在他臉上親了一口,說:“我愛你。

    ” “我也愛你。

    ”邁克說。

     “對不起。

    ”阿維娃哭了起來。

     “阿維娃,怎麼了?”邁克坐回桌邊,“出什麼事了?” “我闖禍了。

    ”她說。

     “不論出了什麼事情,我們都可以補救。

    ”他說。

     “這件事沒法補救。

    ”她說。

     “任何事情都能補救。

    ” 阿維娃回到了邁阿密,邁克取消了那天剩下的所有日程安排,跟我開車回家進行無謂的争吵。

     “我猜你早就知道這件事了。

    ”他說。

     我歎了口氣:“我有過疑心,我的确有所懷疑。

    ” “既然你有所懷疑,”邁克說,“那你為什麼沒有采取行動?” “我試過了。

    ”我說。

     “光是試過根本不夠!” “她是個大人了,邁克。

    我又不能把她鎖在房間裡。

    ” “我一直以為,你再不濟還算是個稱職的母親。

    ”邁克說。

     他吵起架來一向是渾蛋,這也是我對這段婚姻毫無留戀的原因之一。

     “你怎麼能縱容她做這種傷風敗俗的事?”邁克說。

     “說得好像你自己是個道德模範似的!”我輕聲說。

     “什麼?你說什麼?” “我說,我們兩個互相攻擊一點兒用也沒有。

    得趕緊想個對策才行。

    ” “除了給她找個律師,等這件事平息,還能怎麼辦?”邁克說。

     “我們必須支持女兒。

    ”我說。

     “這不是廢話嗎,”邁克雙手拄着頭說,“她怎麼能這麼對我們呢?” “我猜她當時并沒考慮到我們。

    ”我說。

     “你在她這個年紀會做出這種事嗎?” “不會,”我說,“而且我在議員那個年紀也不會做出他那樣的事。

    我絕對不會跟與我女兒年齡相仿的下屬睡在一起。

    你呢?” 他沒回答,而是在翻電話本:“我給無數個律師做過手術,這其中怎麼也該有一個厲害的。

    ” 阿維娃和議員先生都宣稱這段婚外情早已經結束,阿維娃對我也是這麼說的,但我并不确定這是不是真的。

    可能事情的确如他所說,他當時隻是順路捎實習生回家(但我要說,車禍發生時他們行駛的路線既不通往她在椰林區的公寓,也不通往我們在茂林會所的房子),那位老婦人左轉彎時阿維娃也在車裡,這不過是個巧合。

     有時候,一則新聞就能激發一整片地區居民的想象力,國會衆議員和我女兒的花邊新聞也是如此。

    我可以向你詳細解說這件事愈演愈烈的過程,不過,即便你不住在南佛羅裡達,相信你也會對類似的事情有所耳聞。

    這件事的發展跟其他花邊新聞别無二緻。

     議員和艾伯絲參加了一檔電視新聞節目,他們說,這樁婚外情發生恰逢他們婚姻危機。

    他們說,如今他們已經度過了那段危機。

    他們手拉着手,他眼含淚水,但并沒有哭;她則說自己已經抛卻前嫌,說婚姻終究是人間煙火,而非童話故事,凡此種種。

    我記得她穿了一件不合身的紫色粗呢外套——真不知道她是怎麼想的! 由于這一年要參加競選,議員的競選團隊不遺餘力地想把他跟阿維娃劃清界限。

    她被刻畫成了洛麗塔似的實習生、萊溫斯基第二,被人扣上各種帽子,都是“蕩婦”的同義詞。

     阿維娃的博客更幫了倒忙,因為裡面詳細記錄了那幾個月她為國會議員工作的經曆。

    當時是2000年,當我得知阿維娃在寫博客的時候,我連“博客”是什麼都不知道。

    “博客?”我對阿維娃吐出這個陌生的詞,“那是什麼?” “就是網絡日志,媽媽。

    ”阿維娃說。

     “網絡日志,”我重複道,“什麼是網絡日志?” “就是日記,”阿維娃說,“是寫在網上的日記。

    ” “為什麼有人要這樣寫日記?”我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寫日記?” “都是匿名的。

    我從不用真名,而且沒出事以前我隻有兩三個讀者。

    我想把自己的經曆記錄下來,好理清頭緒。

    ”她說。

     “那你倒是買個日記本啊,阿維娃!” “我喜歡打字,”她說,“而且我寫字不好看。

    ” “那你就在電腦裡建個文件夾,存一份文檔,起個名字叫‘阿維娃的日記本.doc’。

    ” “我知道,媽媽。

    我知道。

    ” 阿維娃的博客叫“隻是個普通國會實習生的博客”。

    正如她所說,她沒有用他或是自己的真名,可即便這樣,人們還是猜到了作者。

    一時間,破譯阿維娃的博客成了風靡南佛羅裡達的消遣方式。

    她也曾試過删除博文,卻删不幹淨。

    這個博客就像個殺不死的僵屍,她這邊删掉了博文,它們又在那邊冒了出來。

    時至今日,若你仔細搜尋,興許還能在互聯網的某個角落發現它。

    說實話,我也讀了她的博客——至少是其中的絕大部分。

    有些内容我隻是一掃而過,不過說實話,除了那些香豔的部分以外,這其實是個很乏味的博客,即使是那些香豔的内容,也并未給我帶來絲毫歡愉,那感覺就像我和羅茲所在的讀書會組織閱讀《O的故事》一樣。

     由于媒體時常騷擾她的同學,阿維娃不得不暫時從邁阿密大學休學。

     她搬回家中,默默等待事情平息的那一天。

     回想起那段時間,我必須承認,茂林會所的門禁系統功不可沒。

    媒體沒法在我家門口的草坪上設伏,便隻好在大門外蹲守,等着我們出門。

    羅茲一直給我們送吃的,餐食之豐富,仿佛我家有病重或過世的親友一般——面丸子湯、或甜或鹹的糕點、黑麥面包做的牛舌三明治、整條的哈拉面包、百吉圈、冷熏三文魚、鲱魚和節日時才吃的三角糕。

     說起三角糕,我還有一個小故事要講。

    離學年結束還有一個星期時,巴尼拉比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遞給我一個無花果餡的三角糕。

    “瑞秋,吃塊三角糕吧。

    ”他說。

     “不用了,謝謝。

    ”我說。

    我一向不愛吃三角糕,因為我總覺得裡面的水果餡料不夠足,餅幹的部分又太幹。

     “别客氣,瑞秋,拿着吧。

    我母親每年會烤兩次三角糕,她為這件事總要忙前忙後。

    她有獨家食譜,而且她現在得了肺癌,這很可能是哈莉特·格林鮑姆做的最後一批拿手三角糕了。

    ” 我向他慷慨的饋贈表示感謝,但我說這塊三角糕送給我就是浪費,并且把自己對三角糕的看法告訴了他。

    但他還是堅持要我收下,于是我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