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适。
她家……唔,原先她兒子也同你們一樣鬧革命來的……叱,叱,翻過身來!”廷忠打了打牛的屁股,牛好像懂得人意,果然翻了一個身。
幾隻雞飛散開來,然後又回來在牛的脖子、腋窩和地上啄食着虱子。
晚上,廷忠從神龛上取下兩塊木闆,在牛欄前面安了一個床鋪,小馮就這樣住了下來。
白天同廷忠夫婦一起勞動,挖塘泥、點玉米、割茅草;在家裡頭就幫着煮飯、喂豬、挑水,樣樣都頂着幹。
晚上,不開會就同廷忠聊天,給小孩講故事。
廷忠同他也逐漸熟了,慢慢的肯跟他講些話,有時也敢問他一些問題。
“你說人有錢沒錢不是命定,那,有的人在國民黨做官發财,共産黨來了該倒黴了吧,可他還是有事做,平安無事,你說不是他命裡原來就有福氣能行嗎?”有一回廷忠這樣問着工作同志。
這問題在他腦子裡纏了好久,所以遇到吃虧的事都忍了下來,不敢跟人争,也不敢想,隻求能平安過下去就行了。
可幾天來聽了小馮說這說那,覺得也挺對,這才把話講出來。
小馮就憑着自己的見解給他說了,廷忠隻點頭,似信不信地聽着。
在韋大娘這方面,見小馮在她的家越來越熟了,對他的戒心反而越來越大。
隻要聽到廷忠同小馮扯起地主那些為富不仁的事,就常常給丈夫打岔:“用心幹你自己的活吧。
狗抓老鼠,多管閑事!”有時,三更半夜估計小馮睡着了,或者去開會沒回來,她就偷偷地對丈夫說:“這些天我老放心不下,小馮來我們家住,是不是知道我們跟覃家有來往?” “你有什麼來往嘛。
”廷忠不滿意地說。
“什麼來往也沒有,就是人家給的那些東西,上次不是同你講過了?” “你自己做賊心虛,我不管。
”廷忠漫不經心地說,想他自己的問題去了。
“到底是誰養活誰呢?”廷忠腦子老想,“我們窮人樣樣都沒有,耕牛、田地不用說了,有的連一把鋤頭都是人家地主的,不靠地主能行嗎?但是,工作同志也說得有理:地主沒有我們這些人給他交租子、幹活路,他們吃什麼?這些老爺連煮飯都不會,真是夠他受的。
可是,人總不能是一個樣,樹也長得有高有矮。
是不是有的人命裡生來就享福,有的人就該受苦?要是同小馮說的那樣,将來各人勞動多的多得,勞動少的少得,那就好了。
那時,勤做省用的過得好些,好吃懶做的過得孬些,這算不算也是命裡生來早定了呢?有的人素性就是懶,有的人本來就勤快。
一隻手幾個指頭總也齊不了,幾兄弟也有窮有富……” 廷忠每天半夜醒過來,總是反複想這些,總也想不通。
原來覃家放在他家幾隻牛,要他料理,說是他可使喚,不要租子,但是牛很小,實際上不能使喚。
等到侍候大了,而且教練得能犁田耙地了,地主卻來拉走,租給旁人了;隻有這頭母牛給留了下來。
現在正當春忙要牛使喚的緊要時節,偏偏下了崽,白白替人料理。
自己隻好去同别人換工,出一天人力,換回一天牛工。
老婆肚子又一天比一天大了,叫他愁得沒法。
好在小馮來了,幫這幫那,自己省了點事,不過,叫人白給自己幹活,實在過意不去。
“人家是大學堂的學生,像從前何其多他們,畢了業出來就是當縣官的呵,叫人家每天幫我們幹活,我們成了什麼人了?” 廷忠有時一個人悶聲不響地想。
元宵那天,福生他姑媽來了。
她是年過了四十的中年婦女,生活把她磨煉得像河灘上的石子,精幹而結實,手快口快,同廷忠恰好是一個對比。
她挑着一對籃子,裡頭是四隻大粽粑,兩大塊年糕,一方臘肉。
進到家來,把這些東西先往神位供奉,作為對祖先的孝敬;另外還特意給福生帶來一隻泥塑的小公雞,給韋大娘一包嬰孩用的舊衣裳和一條舊背帶。
福生得了小公雞,吹起喔喔的響,高興得連蹦帶跳,趕緊往門外跑了。
這時,廷忠和小馮往地裡點玉米還沒回來。
屋裡隻剩下韋大娘,正在剝豌豆莢作種子。
“什麼時候坐月子?快了吧!”姑媽坐到弟媳身邊來,邊幫剝豆子,邊看了看弟媳隆起的肚子。
“還早!”韋大娘回答。
“我們這地方土改還沒鬧開呀?” “工作隊下來了,這些天都在查來問去。
姑媽那邊——” “我們那邊早分了田了。
不鬧翻身,我哪得這些東西拿來給你們。
” “真是要分田的時候,地主放在各人家的東西,會不會也得拿去充公?”韋大娘擔憂地問。
“他們有什麼東西放在别人家的?”姑媽詫異地看了看弟媳。
韋大娘紅了臉,随後才說:“就是給佃戶代看的牛啦,羊
她家……唔,原先她兒子也同你們一樣鬧革命來的……叱,叱,翻過身來!”廷忠打了打牛的屁股,牛好像懂得人意,果然翻了一個身。
幾隻雞飛散開來,然後又回來在牛的脖子、腋窩和地上啄食着虱子。
晚上,廷忠從神龛上取下兩塊木闆,在牛欄前面安了一個床鋪,小馮就這樣住了下來。
白天同廷忠夫婦一起勞動,挖塘泥、點玉米、割茅草;在家裡頭就幫着煮飯、喂豬、挑水,樣樣都頂着幹。
晚上,不開會就同廷忠聊天,給小孩講故事。
廷忠同他也逐漸熟了,慢慢的肯跟他講些話,有時也敢問他一些問題。
“你說人有錢沒錢不是命定,那,有的人在國民黨做官發财,共産黨來了該倒黴了吧,可他還是有事做,平安無事,你說不是他命裡原來就有福氣能行嗎?”有一回廷忠這樣問着工作同志。
這問題在他腦子裡纏了好久,所以遇到吃虧的事都忍了下來,不敢跟人争,也不敢想,隻求能平安過下去就行了。
可幾天來聽了小馮說這說那,覺得也挺對,這才把話講出來。
小馮就憑着自己的見解給他說了,廷忠隻點頭,似信不信地聽着。
在韋大娘這方面,見小馮在她的家越來越熟了,對他的戒心反而越來越大。
隻要聽到廷忠同小馮扯起地主那些為富不仁的事,就常常給丈夫打岔:“用心幹你自己的活吧。
狗抓老鼠,多管閑事!”有時,三更半夜估計小馮睡着了,或者去開會沒回來,她就偷偷地對丈夫說:“這些天我老放心不下,小馮來我們家住,是不是知道我們跟覃家有來往?” “你有什麼來往嘛。
”廷忠不滿意地說。
“什麼來往也沒有,就是人家給的那些東西,上次不是同你講過了?” “你自己做賊心虛,我不管。
”廷忠漫不經心地說,想他自己的問題去了。
“到底是誰養活誰呢?”廷忠腦子老想,“我們窮人樣樣都沒有,耕牛、田地不用說了,有的連一把鋤頭都是人家地主的,不靠地主能行嗎?但是,工作同志也說得有理:地主沒有我們這些人給他交租子、幹活路,他們吃什麼?這些老爺連煮飯都不會,真是夠他受的。
可是,人總不能是一個樣,樹也長得有高有矮。
是不是有的人命裡生來就享福,有的人就該受苦?要是同小馮說的那樣,将來各人勞動多的多得,勞動少的少得,那就好了。
那時,勤做省用的過得好些,好吃懶做的過得孬些,這算不算也是命裡生來早定了呢?有的人素性就是懶,有的人本來就勤快。
一隻手幾個指頭總也齊不了,幾兄弟也有窮有富……” 廷忠每天半夜醒過來,總是反複想這些,總也想不通。
原來覃家放在他家幾隻牛,要他料理,說是他可使喚,不要租子,但是牛很小,實際上不能使喚。
等到侍候大了,而且教練得能犁田耙地了,地主卻來拉走,租給旁人了;隻有這頭母牛給留了下來。
現在正當春忙要牛使喚的緊要時節,偏偏下了崽,白白替人料理。
自己隻好去同别人換工,出一天人力,換回一天牛工。
老婆肚子又一天比一天大了,叫他愁得沒法。
好在小馮來了,幫這幫那,自己省了點事,不過,叫人白給自己幹活,實在過意不去。
“人家是大學堂的學生,像從前何其多他們,畢了業出來就是當縣官的呵,叫人家每天幫我們幹活,我們成了什麼人了?” 廷忠有時一個人悶聲不響地想。
元宵那天,福生他姑媽來了。
她是年過了四十的中年婦女,生活把她磨煉得像河灘上的石子,精幹而結實,手快口快,同廷忠恰好是一個對比。
她挑着一對籃子,裡頭是四隻大粽粑,兩大塊年糕,一方臘肉。
進到家來,把這些東西先往神位供奉,作為對祖先的孝敬;另外還特意給福生帶來一隻泥塑的小公雞,給韋大娘一包嬰孩用的舊衣裳和一條舊背帶。
福生得了小公雞,吹起喔喔的響,高興得連蹦帶跳,趕緊往門外跑了。
這時,廷忠和小馮往地裡點玉米還沒回來。
屋裡隻剩下韋大娘,正在剝豌豆莢作種子。
“什麼時候坐月子?快了吧!”姑媽坐到弟媳身邊來,邊幫剝豆子,邊看了看弟媳隆起的肚子。
“還早!”韋大娘回答。
“我們這地方土改還沒鬧開呀?” “工作隊下來了,這些天都在查來問去。
姑媽那邊——” “我們那邊早分了田了。
不鬧翻身,我哪得這些東西拿來給你們。
” “真是要分田的時候,地主放在各人家的東西,會不會也得拿去充公?”韋大娘擔憂地問。
“他們有什麼東西放在别人家的?”姑媽詫異地看了看弟媳。
韋大娘紅了臉,随後才說:“就是給佃戶代看的牛啦,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