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小馮搬到廷忠家那天,正是晌午過後,廷忠他兩口子都不在家,隻有小孩福生一個人在門口的石頭上,擺弄他撿來的那些沒有打響的爆竹和已經燒過了的紫色的香梗。
小馮問他爸爸媽媽在不在家,小孩說,母牛下了崽,爸爸把它趕去山上吃草,媽媽割豬菜去了。
小馮把鋪蓋、挂包拿進屋裡去。
一進門就見到牛欄,牛欄前面有兩個床位那麼大的空地,右首的牆壁有一道門,上了鎖,是主人的卧房,牛欄上有閣樓,是安“韋門堂上曆代宗親師之神位”的,有短短的梯子上去,神位上供着幾個小小的粽子。
牛欄的柱子上貼有一張新的小長條的紅紙,上面寫“六畜興旺”四個字。
屋子沒有另外的門通到别處了,做飯的鍋竈、水缸都安在左邊的屋檐下,用一張破篾席擋着風雨;屋檐右邊是用石頭和一些斷磚砌起來的雞籠,上面擱着柴禾,牆上挂着編成長辮的玉米和留做種子的幾株油菜。
……“今晚睡到哪兒呢?在牛欄前面安個鋪,還是在牛欄上頭的神位旁邊鋪張席子?”小馮一邊看着這簡陋不堪的住處不那麼稱心,一邊想:“人家祖祖輩輩都這樣住下來了,難道我住個把兩個月都不行嗎?”終于,從竈口拿過草墩來,靠着柱子坐了一會兒。
想了想,覺得畏難情緒要不得,一定要戰勝困難,争取做個模範的青年團員。
福生不知什麼時候同别的小孩玩去了,小馮一個人找不到人說話,怪悶氣。
揭開用簸箕蓋着的水缸看了看,水缸的水不多了。
“給他們挑水去吧!”這一想,心頭有了着落,不免高興起來。
拿起了扁擔,把水桶輕飄飄地挑起走了。
走到村頭,碰見趙三伯,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幹淨衣服,鞋子也穿上了,手裡還拿着一根竹拐棍。
小馮問他哪兒去。
三伯大聲說:“上麻子畲,外甥今天娶親,喝喜酒去啦,有偏了,你給誰挑水呵?” 小馮高聲地回答:“廷忠家!” “呵,廷忠是個老好人喲!他媳婦懷孩子啦,正要人幫手呢。
你能行嗎?别挑太滿,不小心把腰骨擰了可不好治呀!好吧,我走了,有偏了!”說罷,三伯掉過頭去,走了。
小馮聽了趙老頭這一說,心裡更是舒坦起來。
挑擔雖然不習慣,壓得肩膀生疼,卻有耐性地半桶半桶地挑,一連挑了四挑,把水缸添滿了,又把屋内屋外都掃了一遍,把雞籠的糞也起了出來,堆到柚子樹下的糞堆上。
一會兒,農則豐過來,見小馮一個人在這裡,自己也就在門檻上坐下,卷着紙煙,準備要說什麼話。
小馮把草墩挪過來給他,自己進屋去另外拿出一個小凳子來坐下。
“徐教授到你家去怎樣?還好吧?”小馮問。
“怎麼不好,幫幹活,又不要工錢還不好?戴眼鏡的那個是徐教授不是?” “不,你弄錯了,他是不戴眼鏡的,戴眼鏡的是詩人——” “什麼?癡人?”則豐瞪着眼睛驚訝起來,“我看都是好好的嘛。
” “不。
我說是詩人,寫詩的。
” “呵!我以為是發神經的,發神經可是吓人呵。
”則豐深深地吸了一口煙。
“我為什麼那樣怕發癡的呢?我們這個鄉從前也有個癡癡癫癫的,”他停了一會兒又說,“我小時候一見他就害怕,有時他可是要揍人哩。
他就是嶺尾村姓梁家。
原先也是個财主,因為愛賭,聽說也是新年打的麻将牌,一個晚上,把田地都輸給了姓何的了。
原來有那麼多的錢财一下子變成了窮光蛋,心裡當然不舒坦了。
還沒有過完元宵節,他老爺就破了例,把自己養的黑炭一樣的狗宰了,做了好些個菜,請了他的賭友喝了一頓,喝得醉醺醺的,當天晚上講了好多胡說八道的話。
第二天再也沒有清醒過來。
他的親戚朋友為他請了不少郎中來治,也沒治好;又請了仙姑巫婆來求神、送鬼、許願什麼的,鬧了兩三年也沒見效。
後來有一年,正是七月十四日那天,這條小河發大水,他就好像平時走道的一樣,走過河去,一下子被水卷走了。
大家都說,那是他沒過完元宵就宰狗吃,犯了神明了。
”講到這裡,他把煙頭狠狠地吸了一口,擲掉了。
“他家沒有什麼人了嗎?”小馮很感興趣地問。
“沒有什麼人了。
有個女兒嫁到城裡,從來也沒有來過,恐怕也不在了。
” “他鬧了幾年才死,總沒有清醒過的時候嗎?” “那倒是有的。
記得我們小孩有時還逗過他玩呢。
對啰,他清醒的時候,什麼人同他說話他都應得好好的,就是見何家的人,他就直瞪眼,一句話都不說;有時,一見何家的人,一下子又犯病了。
也有人猜,可能是姓何的前世和他是對頭,這一世冤家路窄,碰到一塊了。
” “
小馮問他爸爸媽媽在不在家,小孩說,母牛下了崽,爸爸把它趕去山上吃草,媽媽割豬菜去了。
小馮把鋪蓋、挂包拿進屋裡去。
一進門就見到牛欄,牛欄前面有兩個床位那麼大的空地,右首的牆壁有一道門,上了鎖,是主人的卧房,牛欄上有閣樓,是安“韋門堂上曆代宗親師之神位”的,有短短的梯子上去,神位上供着幾個小小的粽子。
牛欄的柱子上貼有一張新的小長條的紅紙,上面寫“六畜興旺”四個字。
屋子沒有另外的門通到别處了,做飯的鍋竈、水缸都安在左邊的屋檐下,用一張破篾席擋着風雨;屋檐右邊是用石頭和一些斷磚砌起來的雞籠,上面擱着柴禾,牆上挂着編成長辮的玉米和留做種子的幾株油菜。
……“今晚睡到哪兒呢?在牛欄前面安個鋪,還是在牛欄上頭的神位旁邊鋪張席子?”小馮一邊看着這簡陋不堪的住處不那麼稱心,一邊想:“人家祖祖輩輩都這樣住下來了,難道我住個把兩個月都不行嗎?”終于,從竈口拿過草墩來,靠着柱子坐了一會兒。
想了想,覺得畏難情緒要不得,一定要戰勝困難,争取做個模範的青年團員。
福生不知什麼時候同别的小孩玩去了,小馮一個人找不到人說話,怪悶氣。
揭開用簸箕蓋着的水缸看了看,水缸的水不多了。
“給他們挑水去吧!”這一想,心頭有了着落,不免高興起來。
拿起了扁擔,把水桶輕飄飄地挑起走了。
走到村頭,碰見趙三伯,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幹淨衣服,鞋子也穿上了,手裡還拿着一根竹拐棍。
小馮問他哪兒去。
三伯大聲說:“上麻子畲,外甥今天娶親,喝喜酒去啦,有偏了,你給誰挑水呵?” 小馮高聲地回答:“廷忠家!” “呵,廷忠是個老好人喲!他媳婦懷孩子啦,正要人幫手呢。
你能行嗎?别挑太滿,不小心把腰骨擰了可不好治呀!好吧,我走了,有偏了!”說罷,三伯掉過頭去,走了。
小馮聽了趙老頭這一說,心裡更是舒坦起來。
挑擔雖然不習慣,壓得肩膀生疼,卻有耐性地半桶半桶地挑,一連挑了四挑,把水缸添滿了,又把屋内屋外都掃了一遍,把雞籠的糞也起了出來,堆到柚子樹下的糞堆上。
一會兒,農則豐過來,見小馮一個人在這裡,自己也就在門檻上坐下,卷着紙煙,準備要說什麼話。
小馮把草墩挪過來給他,自己進屋去另外拿出一個小凳子來坐下。
“徐教授到你家去怎樣?還好吧?”小馮問。
“怎麼不好,幫幹活,又不要工錢還不好?戴眼鏡的那個是徐教授不是?” “不,你弄錯了,他是不戴眼鏡的,戴眼鏡的是詩人——” “什麼?癡人?”則豐瞪着眼睛驚訝起來,“我看都是好好的嘛。
” “不。
我說是詩人,寫詩的。
” “呵!我以為是發神經的,發神經可是吓人呵。
”則豐深深地吸了一口煙。
“我為什麼那樣怕發癡的呢?我們這個鄉從前也有個癡癡癫癫的,”他停了一會兒又說,“我小時候一見他就害怕,有時他可是要揍人哩。
他就是嶺尾村姓梁家。
原先也是個财主,因為愛賭,聽說也是新年打的麻将牌,一個晚上,把田地都輸給了姓何的了。
原來有那麼多的錢财一下子變成了窮光蛋,心裡當然不舒坦了。
還沒有過完元宵節,他老爺就破了例,把自己養的黑炭一樣的狗宰了,做了好些個菜,請了他的賭友喝了一頓,喝得醉醺醺的,當天晚上講了好多胡說八道的話。
第二天再也沒有清醒過來。
他的親戚朋友為他請了不少郎中來治,也沒治好;又請了仙姑巫婆來求神、送鬼、許願什麼的,鬧了兩三年也沒見效。
後來有一年,正是七月十四日那天,這條小河發大水,他就好像平時走道的一樣,走過河去,一下子被水卷走了。
大家都說,那是他沒過完元宵就宰狗吃,犯了神明了。
”講到這裡,他把煙頭狠狠地吸了一口,擲掉了。
“他家沒有什麼人了嗎?”小馮很感興趣地問。
“沒有什麼人了。
有個女兒嫁到城裡,從來也沒有來過,恐怕也不在了。
” “他鬧了幾年才死,總沒有清醒過的時候嗎?” “那倒是有的。
記得我們小孩有時還逗過他玩呢。
對啰,他清醒的時候,什麼人同他說話他都應得好好的,就是見何家的人,他就直瞪眼,一句話都不說;有時,一見何家的人,一下子又犯病了。
也有人猜,可能是姓何的前世和他是對頭,這一世冤家路窄,碰到一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