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一早,廷忠吃完稀粥,找出柴刀和扁擔來,打算上山挑茅,順便砍回山竹來編個雞罩。
他用手指試試刀刃,刀口鈍了,舀了一碗水,找塊磨刀石來,蹲在屋檐下磨刀。
韋大娘拿着牛鞭子進來,見丈夫不慌不忙地磨刀,就抱怨道: “你盡幹那些不管用的事,這時候磨刀幹什麼,又要去砍牛骨頭吧。
”廷忠瞪了對方一眼,無可奈何地不作聲。
給石頭滴了一滴水,又繼續磨起來。
“去吧,我把牛車借來了。
湊人家的牛車今天有空,把茅草都拉了回來,就省了一件事了,免得你來回跑他幾天。
” 廷忠頭也沒擡,給石頭滴了一滴水,繼續磨他的刀,仍舊不作聲。
韋大娘看了他這個樣子正要發火,但不知怎樣,馬上又壓抑住了,改變了口氣,溫和地說: “鞭子放在這裡,去吧,牛和車都在谷場那邊哪!” 韋大娘把牛鞭放在丈夫的身旁,重新理一理頭巾,進屋去了。
現在,田野上正鋪着一片橘色的陽光,河岸上的一帶樹林和村莊的當腰,橫挂着一道淡淡的霧霭,這霧霭在陽光照射下閃現着一條虹彩。
田野很寂靜,彩色的野雞跑到光秃秃的田邊來尋食。
廷忠趕着牛車,往山上拉茅去了。
這天氣。
出了太陽還是有點冷,廷忠坐在牛車上,兩隻手籠在袖子裡,鞭子挾在腋窩,讓牛慢吞吞地拉着走,等到發覺牛走得太慢了,才吆喝兩聲,可是,牛好像聽不懂他的話,擺了擺耳朵驅趕着蠅子,仍然邁着它的方步,車軸發出單調的吱吱的聲音。
牛車從西頭沿着長長的村道,到了東頭時候,村口出來兩個人。
一個是覃永秀,旁人卻管他叫“花心蘿蔔”,是個講話好聽、幹活稀松的人。
解放前趕賭場時候,吸過煙毒,現在臉色還是瘦黃瘦黃的,好像老也睡不夠的樣子,他腰上别着一個竹籠,扛着一把鋤頭。
另外一個叫蘇紹昌,是這個鄉的農會主任。
他穿一身沒洗過水的青色的土布衣服,提着一隻籃子,籃蓋下露出一截臘肉和一炷香。
“廷忠,上哪兒去?”花心蘿蔔緊跟上來就喊。
廷忠回頭來看了看他們兩個,說是到馬鞍山拉茅。
另外向蘇紹昌看了看,問: “蘇主任穿那樣整齊去哪裡做客呀?” “上那坪去一趟,今天是給老丈人遷墳。
”蘇紹昌說。
“正好我們同一段路。
”花心蘿蔔說。
“你去哪兒?”廷忠這才問着花心蘿蔔。
“我去山上挖點冬筍。
” 車突然停下來,牛張開兩條後腿要拉屎。
花心蘿蔔趁勢爬上車床上來了。
蘇紹昌也想上車來坐,又怕車上塵土把新衣裳弄髒了,正猶豫,花心蘿蔔卻伸開手來把他拉上去了。
“不是我自己家的牛,給你們拉坐,叫東家看到多不好呵!”廷忠對花心蘿蔔坐上車來,有點不高興。
“什麼人的牛呀,不是覃三叔家的嗎?别擔心,這牛還是我幫他老人家買下的呢。
” 廷忠不再說什麼。
車子又發出單調的吱吱的聲音,慢吞吞地移動。
“蘇主任,你使用的牛多,比我們在行。
你看這隻牛怎樣?自從我幫他老人家買回它來,他家就一年比一年興旺,人家都說這牛是護家寶呢。
” “他的家是打那年移葬了祖公以後才發起來的,哪裡是你買的這隻牛,——你才買回幾年?我說,人要想發家,離了風水八字是不行的。
” “風水八字固然要緊,有好風水八字,要是叫災星進了門,也是會克扣掉的。
” “既然是這牛護了他的家,那他該領你的情啰!” “他再領情也不能給我們全包下來嘛。
其實……”花心蘿蔔講到這裡,忽然警覺地看了廷忠一眼,馬上改了口氣,“他家這幾年開銷大,也沒有什麼了。
” “開銷再多也用不到他的零頭。
” “你不能這樣說。
他老人家經常就愛周濟孤兒寡婦的,這個來那個去,數目可也不少。
” “咄!咄!快點走!”廷忠揚着鞭子催着牛。
“反正我們不是他的管家,不知道他的底細。
”蘇紹昌冷淡地說。
田野上逐漸有人出現了。
有挖花生的,有掘荸荠的,也有鏟草皮灰的,有的卻挑着青菜,挑着沉重的谷米,三個兩個的往圩場的路上走。
牛群也放出來了,牧場上牛群在那兒蠕動。
這時候,溪水邊傳來女子唱的山歌。
“聽。
誰唱的?多好!要是同舊時那樣,興趕歌圩,保管她能挑回一擔彩頭來。
”花心蘿蔔說。
廷忠和蘇紹昌都沒作聲。
歌聲停了一下,又唱起來: 生不離來死不離, 生死我倆共堆泥; 一塊石頭丢落水, 石頭浮面才分離。
“這歌子可是同一盆炭火似的,把人都弄得暖酥酥的。
”花心蘿蔔貪饞地說。
“你猜是誰吧?”蘇紹昌問。
“咄!咄!快點走!”廷忠又揚着鞭子趕着牛。
“猜不着。
我們老了,這都是他們後生仔
他用手指試試刀刃,刀口鈍了,舀了一碗水,找塊磨刀石來,蹲在屋檐下磨刀。
韋大娘拿着牛鞭子進來,見丈夫不慌不忙地磨刀,就抱怨道: “你盡幹那些不管用的事,這時候磨刀幹什麼,又要去砍牛骨頭吧。
”廷忠瞪了對方一眼,無可奈何地不作聲。
給石頭滴了一滴水,又繼續磨起來。
“去吧,我把牛車借來了。
湊人家的牛車今天有空,把茅草都拉了回來,就省了一件事了,免得你來回跑他幾天。
” 廷忠頭也沒擡,給石頭滴了一滴水,繼續磨他的刀,仍舊不作聲。
韋大娘看了他這個樣子正要發火,但不知怎樣,馬上又壓抑住了,改變了口氣,溫和地說: “鞭子放在這裡,去吧,牛和車都在谷場那邊哪!” 韋大娘把牛鞭放在丈夫的身旁,重新理一理頭巾,進屋去了。
現在,田野上正鋪着一片橘色的陽光,河岸上的一帶樹林和村莊的當腰,橫挂着一道淡淡的霧霭,這霧霭在陽光照射下閃現着一條虹彩。
田野很寂靜,彩色的野雞跑到光秃秃的田邊來尋食。
廷忠趕着牛車,往山上拉茅去了。
這天氣。
出了太陽還是有點冷,廷忠坐在牛車上,兩隻手籠在袖子裡,鞭子挾在腋窩,讓牛慢吞吞地拉着走,等到發覺牛走得太慢了,才吆喝兩聲,可是,牛好像聽不懂他的話,擺了擺耳朵驅趕着蠅子,仍然邁着它的方步,車軸發出單調的吱吱的聲音。
牛車從西頭沿着長長的村道,到了東頭時候,村口出來兩個人。
一個是覃永秀,旁人卻管他叫“花心蘿蔔”,是個講話好聽、幹活稀松的人。
解放前趕賭場時候,吸過煙毒,現在臉色還是瘦黃瘦黃的,好像老也睡不夠的樣子,他腰上别着一個竹籠,扛着一把鋤頭。
另外一個叫蘇紹昌,是這個鄉的農會主任。
他穿一身沒洗過水的青色的土布衣服,提着一隻籃子,籃蓋下露出一截臘肉和一炷香。
“廷忠,上哪兒去?”花心蘿蔔緊跟上來就喊。
廷忠回頭來看了看他們兩個,說是到馬鞍山拉茅。
另外向蘇紹昌看了看,問: “蘇主任穿那樣整齊去哪裡做客呀?” “上那坪去一趟,今天是給老丈人遷墳。
”蘇紹昌說。
“正好我們同一段路。
”花心蘿蔔說。
“你去哪兒?”廷忠這才問着花心蘿蔔。
“我去山上挖點冬筍。
” 車突然停下來,牛張開兩條後腿要拉屎。
花心蘿蔔趁勢爬上車床上來了。
蘇紹昌也想上車來坐,又怕車上塵土把新衣裳弄髒了,正猶豫,花心蘿蔔卻伸開手來把他拉上去了。
“不是我自己家的牛,給你們拉坐,叫東家看到多不好呵!”廷忠對花心蘿蔔坐上車來,有點不高興。
“什麼人的牛呀,不是覃三叔家的嗎?别擔心,這牛還是我幫他老人家買下的呢。
” 廷忠不再說什麼。
車子又發出單調的吱吱的聲音,慢吞吞地移動。
“蘇主任,你使用的牛多,比我們在行。
你看這隻牛怎樣?自從我幫他老人家買回它來,他家就一年比一年興旺,人家都說這牛是護家寶呢。
” “他的家是打那年移葬了祖公以後才發起來的,哪裡是你買的這隻牛,——你才買回幾年?我說,人要想發家,離了風水八字是不行的。
” “風水八字固然要緊,有好風水八字,要是叫災星進了門,也是會克扣掉的。
” “既然是這牛護了他的家,那他該領你的情啰!” “他再領情也不能給我們全包下來嘛。
其實……”花心蘿蔔講到這裡,忽然警覺地看了廷忠一眼,馬上改了口氣,“他家這幾年開銷大,也沒有什麼了。
” “開銷再多也用不到他的零頭。
” “你不能這樣說。
他老人家經常就愛周濟孤兒寡婦的,這個來那個去,數目可也不少。
” “咄!咄!快點走!”廷忠揚着鞭子催着牛。
“反正我們不是他的管家,不知道他的底細。
”蘇紹昌冷淡地說。
田野上逐漸有人出現了。
有挖花生的,有掘荸荠的,也有鏟草皮灰的,有的卻挑着青菜,挑着沉重的谷米,三個兩個的往圩場的路上走。
牛群也放出來了,牧場上牛群在那兒蠕動。
這時候,溪水邊傳來女子唱的山歌。
“聽。
誰唱的?多好!要是同舊時那樣,興趕歌圩,保管她能挑回一擔彩頭來。
”花心蘿蔔說。
廷忠和蘇紹昌都沒作聲。
歌聲停了一下,又唱起來: 生不離來死不離, 生死我倆共堆泥; 一塊石頭丢落水, 石頭浮面才分離。
“這歌子可是同一盆炭火似的,把人都弄得暖酥酥的。
”花心蘿蔔貪饞地說。
“你猜是誰吧?”蘇紹昌問。
“咄!咄!快點走!”廷忠又揚着鞭子趕着牛。
“猜不着。
我們老了,這都是他們後生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