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也給普通大兵分配她的寵愛。
“你又能怎樣呢,大家都習慣了。
”這是施羅斯對我說的話,那天,他鼻涕眼淚地坐到我桌邊與我聊天。
“他們待在這裡,好像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無論如何,那都是些跟我們一樣的人,都是同樣的肉身嘛。
談的都是同樣的東西,說的都是同樣的話,八九不離十吧。
大家幾乎都能叫出他們每個人的名字。
他們好多人還替老年人辦過事,有些人還跟娃娃們玩。
每天早上,他們當中有十個人掃大街。
另外的人照管公路,劈木柴,清掃一堆堆的廄肥。
咱小鎮從沒有那麼幹淨過!你能讓我對你說啥呢!他們到我店裡來,我就把酒杯盛滿,我可不會沖他們的臉吐吐沫!再說,你難道認為有好多人願意落到卡托爾那樣的下場,或者像你和弗裡普曼那樣突然沒影兒了?” “同根兄弟”在小鎮待了大約十個月。
其間沒有發生什麼引人注目的事件。
然而,最後那幾個禮拜氣氛卻陡然巨變了。
大家後來才明白那是怎麼回事。
戰争正在發生變化,在地域上,在思想上。
猶如春天的一團嗆人的火,火煙被風一吹便陷入慌亂,猛然改變了方向,一個個勝利先後離開了一個陣營,跑到另一個陣營去了。
沒有任何消息傳到小鎮,對本地的人來說,那是不言而喻的。
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他們便不可能變成危險分子。
然而,布勒可不一樣,他什麼都知道。
我很樂意想一想他在那段時間被抽搐扭歪的嘴臉,随着信件帶來的壞消息,他那神經性抽搐一定越來越頻繁,那些信件讓他得知他們的潰敗、他們的災難和這個偉大帝國領土的傾覆,而他們帝國的控制權本應伸展到全世界,千秋萬代永世長存。
那支隊伍以狗的嗅覺,聞到了頭頭惶惶不可終日的氣味,自己也變得越來越神經質。
假面具再一次墜落。
往日的本能反應又故伎重演了。
屠夫布羅希爾特在迪奧代姆的眼皮底下被一個下士狠揍了一頓,因為他就下士對動物下水的愛好開了玩笑。
利馬特因為沒有特意向對面走來的兩個大兵敬禮而被推推搡搡,如果當時經過那裡的戈布勒沒有幹預,他也得飽嘗一頓棍棒。
十來起這種類型的事端讓大家明白了,魔鬼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魔鬼隻不過暫時冬眠了一陣而已,從此以後,他們的冬眠再也不會延續下去。
于是,恐懼重新擡頭。
消除恐懼的願望也應運而生。
一天下午,實際上應該是那支隊伍離開的前夕,幾個“鎮裡人”去博倫施法爾山的森林用運木橇運送木材,他們在利希瑪爾的林中空地附近一堆準備用來搭建茅屋的冷杉樹枝下邊發現了三個年輕姑娘,姑娘們看見這些人走過來時,吓得半死,一個緊挨着一個待在那裡。
她們穿的不是平時農家女穿的衣服。
她們腳上的鞋也和木屐或高幫皮鞋大相徑庭。
她們每人身邊都有一個小手提箱。
她們來自遠方,非常遙遠。
顯然,她們逃難已經好幾個禮拜了,天曉得她們怎麼竟來到了這個森林,來到這奇怪的天地,而且在裡面完全迷了路。
“鎮裡人”給她們吃給她們喝。
她們撲到食品上,仿佛好幾天沒有吞過任何東西了。
她們吃罷便很信任地跟着那些人來到鎮裡。
照迪奧代姆的想法,一路上,那幾個男人還不知道該怎樣處置這幾個姑娘。
我願意相信他的想法。
盡管如此,他們仍然意識到姑娘們是“外來人”,她們在小路上每走一步、每走一米都使她們更接近小鎮,都在為她們的命運簽字畫押。
戈布勒,我說過,已經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是唯一一個布勒上尉真正接受的人。
那幾個運木材的人将姑娘們領去的地方正是他的家。
是他說服那幾個男人把姑娘們交給“同根兄弟”,以博得他們的恩寵,從而讓那些大兵安靜下來,更容易接近。
與此同時,那幾個姑娘正在突如其來的瓢潑大雨中站在他家的門前等待着。
天公在愚弄我們。
我常想,如果沒有那場大雨劈劈啪啪打在我們家的屋瓦上,艾梅莉亞也許不會往窗戶外面看。
要那樣,她也就不會看見那三個姑娘,全身濕透,渾身發抖,瘦骨嶙峋,筋疲力盡。
她也就不會走出門去邀請她們進我們家烤火。
當聽了其中一個“鎮裡人”的報告,兩個大兵來抓人時,也就不會發現她和那些姑娘待在一起。
她也就不會提出抗議,她也就不會—我肯定她會那樣做—沖着戈布勒的臉大喊大叫,說他那麼幹很不人道,她也就不會扇他耳光。
大兵們也就不一定會抓住她,把她同三個姑娘一起帶走。
她也就不會朝深淵邁出第一步。
就因為那雨。
純粹是那雨惹的禍,那打在屋瓦和窗玻璃上的雨。
“另外那個人”聽着我講述。
他不時往他的茶杯裡加點熱水和幾片茶葉。
我一邊叙述,一邊将那本老書《山區花名錄》緊緊抱在懷裡,仿佛那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人。
“另外那個人”慈祥的沉默和他的微笑激勵我繼續講下去。
第一次把那一切講出來,而且是向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一個身穿奇裝異服、圓臉顯得滑稽的人傾訴,傾訴地點又如此不像一個房間,這讓我感到放心。
後續的事,我隻簡單扼要地說了說。
已經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布勒和他手下的官兵拔營走人。
在菜市場前的廣場上,彌漫着暴風雨威脅下的畜群特有的焦慮與狂熱。
隻聽得那裡一片命令聲、吼叫聲、一飲而盡的酒瓶摔在地上的咔啦聲;幾十個爛醉如泥的大兵狂笑着,搖搖晃晃地走來走去,互相辱罵着,而這一切都在布勒的眼皮底下上演。
布勒像木
“你又能怎樣呢,大家都習慣了。
”這是施羅斯對我說的話,那天,他鼻涕眼淚地坐到我桌邊與我聊天。
“他們待在這裡,好像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無論如何,那都是些跟我們一樣的人,都是同樣的肉身嘛。
談的都是同樣的東西,說的都是同樣的話,八九不離十吧。
大家幾乎都能叫出他們每個人的名字。
他們好多人還替老年人辦過事,有些人還跟娃娃們玩。
每天早上,他們當中有十個人掃大街。
另外的人照管公路,劈木柴,清掃一堆堆的廄肥。
咱小鎮從沒有那麼幹淨過!你能讓我對你說啥呢!他們到我店裡來,我就把酒杯盛滿,我可不會沖他們的臉吐吐沫!再說,你難道認為有好多人願意落到卡托爾那樣的下場,或者像你和弗裡普曼那樣突然沒影兒了?” “同根兄弟”在小鎮待了大約十個月。
其間沒有發生什麼引人注目的事件。
然而,最後那幾個禮拜氣氛卻陡然巨變了。
大家後來才明白那是怎麼回事。
戰争正在發生變化,在地域上,在思想上。
猶如春天的一團嗆人的火,火煙被風一吹便陷入慌亂,猛然改變了方向,一個個勝利先後離開了一個陣營,跑到另一個陣營去了。
沒有任何消息傳到小鎮,對本地的人來說,那是不言而喻的。
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他們便不可能變成危險分子。
然而,布勒可不一樣,他什麼都知道。
我很樂意想一想他在那段時間被抽搐扭歪的嘴臉,随着信件帶來的壞消息,他那神經性抽搐一定越來越頻繁,那些信件讓他得知他們的潰敗、他們的災難和這個偉大帝國領土的傾覆,而他們帝國的控制權本應伸展到全世界,千秋萬代永世長存。
那支隊伍以狗的嗅覺,聞到了頭頭惶惶不可終日的氣味,自己也變得越來越神經質。
假面具再一次墜落。
往日的本能反應又故伎重演了。
屠夫布羅希爾特在迪奧代姆的眼皮底下被一個下士狠揍了一頓,因為他就下士對動物下水的愛好開了玩笑。
利馬特因為沒有特意向對面走來的兩個大兵敬禮而被推推搡搡,如果當時經過那裡的戈布勒沒有幹預,他也得飽嘗一頓棍棒。
十來起這種類型的事端讓大家明白了,魔鬼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魔鬼隻不過暫時冬眠了一陣而已,從此以後,他們的冬眠再也不會延續下去。
于是,恐懼重新擡頭。
消除恐懼的願望也應運而生。
一天下午,實際上應該是那支隊伍離開的前夕,幾個“鎮裡人”去博倫施法爾山的森林用運木橇運送木材,他們在利希瑪爾的林中空地附近一堆準備用來搭建茅屋的冷杉樹枝下邊發現了三個年輕姑娘,姑娘們看見這些人走過來時,吓得半死,一個緊挨着一個待在那裡。
她們穿的不是平時農家女穿的衣服。
她們腳上的鞋也和木屐或高幫皮鞋大相徑庭。
她們每人身邊都有一個小手提箱。
她們來自遠方,非常遙遠。
顯然,她們逃難已經好幾個禮拜了,天曉得她們怎麼竟來到了這個森林,來到這奇怪的天地,而且在裡面完全迷了路。
“鎮裡人”給她們吃給她們喝。
她們撲到食品上,仿佛好幾天沒有吞過任何東西了。
她們吃罷便很信任地跟着那些人來到鎮裡。
照迪奧代姆的想法,一路上,那幾個男人還不知道該怎樣處置這幾個姑娘。
我願意相信他的想法。
盡管如此,他們仍然意識到姑娘們是“外來人”,她們在小路上每走一步、每走一米都使她們更接近小鎮,都在為她們的命運簽字畫押。
戈布勒,我說過,已經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是唯一一個布勒上尉真正接受的人。
那幾個運木材的人将姑娘們領去的地方正是他的家。
是他說服那幾個男人把姑娘們交給“同根兄弟”,以博得他們的恩寵,從而讓那些大兵安靜下來,更容易接近。
與此同時,那幾個姑娘正在突如其來的瓢潑大雨中站在他家的門前等待着。
天公在愚弄我們。
我常想,如果沒有那場大雨劈劈啪啪打在我們家的屋瓦上,艾梅莉亞也許不會往窗戶外面看。
要那樣,她也就不會看見那三個姑娘,全身濕透,渾身發抖,瘦骨嶙峋,筋疲力盡。
她也就不會走出門去邀請她們進我們家烤火。
當聽了其中一個“鎮裡人”的報告,兩個大兵來抓人時,也就不會發現她和那些姑娘待在一起。
她也就不會提出抗議,她也就不會—我肯定她會那樣做—沖着戈布勒的臉大喊大叫,說他那麼幹很不人道,她也就不會扇他耳光。
大兵們也就不一定會抓住她,把她同三個姑娘一起帶走。
她也就不會朝深淵邁出第一步。
就因為那雨。
純粹是那雨惹的禍,那打在屋瓦和窗玻璃上的雨。
“另外那個人”聽着我講述。
他不時往他的茶杯裡加點熱水和幾片茶葉。
我一邊叙述,一邊将那本老書《山區花名錄》緊緊抱在懷裡,仿佛那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人。
“另外那個人”慈祥的沉默和他的微笑激勵我繼續講下去。
第一次把那一切講出來,而且是向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一個身穿奇裝異服、圓臉顯得滑稽的人傾訴,傾訴地點又如此不像一個房間,這讓我感到放心。
後續的事,我隻簡單扼要地說了說。
已經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布勒和他手下的官兵拔營走人。
在菜市場前的廣場上,彌漫着暴風雨威脅下的畜群特有的焦慮與狂熱。
隻聽得那裡一片命令聲、吼叫聲、一飲而盡的酒瓶摔在地上的咔啦聲;幾十個爛醉如泥的大兵狂笑着,搖搖晃晃地走來走去,互相辱罵着,而這一切都在布勒的眼皮底下上演。
布勒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