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他們腳上擦得锃亮的皮靴、他們軍服上那些在太陽下閃閃發光的紐扣、一路上的風景、鳥鳴。
那兩個看守并沒有虐待我們。
他們拖着我們就像拖着兩個大包。
他們從不與我們說話,也從不打我們。
到達S城,才發現那裡秩序混亂,半個城池已經毀于一旦,大街小巷瓦礫成堆,斷壁殘垣,焦土遍地。
他們将我們關押在火車站整整一個禮拜。
那裡什麼都有,男人、女人,甚至整個家庭。
其中有的人很窮,而有的人身上卻保留着他們昔日财富的象征,看待窮人居高臨下。
我們大約一百人。
我們都是“外來人”。
而且這名稱已經成了我們的姓氏。
大兵們就這樣叫我們,不分男女老幼。
漸漸地,我們已經不再以個體的名義生活在世界上。
我們所有的人都姓這同一個姓氏,我們必須服從這共同的而非個人的姓氏。
我們誰都不清楚等待我們的是什麼。
弗裡普曼一直緊挨着我。
他從不離開我。
他有時抓住我的胳膊不放,久久地用雙手抱住它,像一個感到恐懼的孩子。
我讓他抓着。
在陌生人面前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強。
一天清晨,他們在我們當中進行了分類。
弗裡普曼被分在左邊那一列,我被分在右邊一列。
“再見,布羅岱克!回頭在鎮上見!”弗裡普曼大聲對我說,臉上透出無比的歡快,他正跟着他的隊伍往前走。
我不能回答他什麼。
我隻向他招了招手,一個微小的表示,為了讓他什麼也别想,别想我已經預感到的要命的什麼,而那要命的什麼正是他們用棍棒趕我們去的目的地,首先是他去,然後是我。
他轉身走了,腳步穩健,一邊吹着口哨。
我此後再也沒有見到過弗裡普曼。
他沒有回到小鎮。
養路工貝倫施博爾格把他的名字刻在了紀念碑上。
與我的名字不一樣,他沒有必要把這個名字抹掉。
隻剩下艾梅莉亞和費多琳留在家裡。
全鎮的人都躲着她們,仿佛一夜之間她們倆得了什麼疫病。
迪奧代姆是唯一照顧她們的人,正如我曾經講過的,出于友誼,也出于慚愧。
但盡管如此,他畢竟照顧了她們。
幾乎沒有人再向艾梅莉亞訂貨,無論是嫁妝、小桌布,還是窗簾或手巾。
不能做繡工活兒,不等于她什麼也不幹。
人總需要吃飯,需要烤火。
我曾經把森林和高山牧場能供給人類享用的東西都一一向她作了介紹:樹枝、樹樁、漿果、蘑菇、草類植物、野菜。
費多琳還教她如何用膠水和鐵絲捕捉小鳥,如何從頸部捕捉兔子,如何在大冷杉樹下吸引松鼠,然後扔石頭砸死它們。
她們餓不死。
艾梅莉亞每天都要在一個小練習本上記點什麼,我後來看見了一些寫給我的句子。
句子始終很簡單,但很溫馨,談我,談她,談我們倆,仿佛我下一刻就将回家。
她叙述她一天的生活總是用這幾個字開頭:“我的小布羅岱克……”在她的話語裡從來找不到尖酸刻薄的字眼。
她從不談“同根兄弟”。
我相信她是有意這麼做的。
那是無視他們存在的絕妙方式。
那個練習本,我當然一直保留着。
我經常念一念其中的某些段落。
那是我們兩地相思的漫長日子的動人展示。
是艾梅莉亞的,是我的,是我們倆的故事。
那些充滿陽光的話語與我暗無天日的生活形成對比。
我要把它保存起來,為我一個人保存,那是艾梅莉亞進入黑夜之前留下的最後的話語痕迹。
奧施威爾沒有移駕訪問過她們。
他曾在某一天命人給她們送來半頭豬,第二天早上被她們在門前發現。
派佩來看望過她們兩三次,但費多琳沒法領情,因為他坐在我們家的火爐旁邊一坐就好幾個鐘頭,把費多琳找出來的一整瓶李子酒喝光,說話也越來越糊塗。
一天晚上,她終于用掃帚把他趕出了門。
阿道夫·布勒和他的隊伍一直占領着小鎮。
我們,我和弗裡普曼,被捕後一個禮拜,他終于下令埋葬了卡托爾。
卡托爾除了他姐夫貝肯菲爾,再沒有家裡人。
承擔埋葬事務的人正是貝肯菲爾。
“又髒又臭,布羅岱克……很糟糕,真的很糟糕……他的頭比他的身體大兩倍,一個怪怪的大球,漆黑的皮膚裂了口,還有,剩下的,我的上帝,别說了……” 除了那次砍頭和我們的被捕,那些“同根兄弟”與老百姓相處時,行為文明得不能再文明。
因此,那兩個事件很快就被遺忘了,或者不如說,人們想盡辦法遺忘它們。
戈布勒就是在那段時間帶着他的胖老婆回到了小鎮。
他重又住進了他離開了十五年的房屋,而且受到全鎮的熱烈歡迎,尤其受到奧施威爾的歡迎,因為他們倆曾在同一年應征入伍。
正是在戈布勒的勸誘下—這一點我準備發誓加以證實—我們小鎮逐漸轉向。
他提醒所有的人說,被那支隊伍如此這般占領着有多麼大的優越性,說那支隊伍一點不仇視大家,恰恰相反,隊伍保證了和平和安全,使我們小鎮和整個地區避免了大屠殺。
此外,他不費吹灰之力便能說服大家,布勒和他的士兵在小鎮駐紮時間越長越好,這關系到所有人的利益。
一百來人,要吃,要喝,要抽煙,要人給他們洗衣服被褥,要人縫補,那會給大家帶來大筆的銀錢。
在奧施威爾的祝福和全鎮居民的認同聲中,戈布勒變成了某種形式的副鎮長。
人們看見他經常在布勒的帳篷裡,布勒起初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他,後來,他明白了,從這個意志薄弱的人身上,從與他親近的關系中可以漁利,他便與他幾乎親如同伴。
再說他的老婆布拉,她的大腿向全體官兵慷慨開放,她既給有軍階的
那兩個看守并沒有虐待我們。
他們拖着我們就像拖着兩個大包。
他們從不與我們說話,也從不打我們。
到達S城,才發現那裡秩序混亂,半個城池已經毀于一旦,大街小巷瓦礫成堆,斷壁殘垣,焦土遍地。
他們将我們關押在火車站整整一個禮拜。
那裡什麼都有,男人、女人,甚至整個家庭。
其中有的人很窮,而有的人身上卻保留着他們昔日财富的象征,看待窮人居高臨下。
我們大約一百人。
我們都是“外來人”。
而且這名稱已經成了我們的姓氏。
大兵們就這樣叫我們,不分男女老幼。
漸漸地,我們已經不再以個體的名義生活在世界上。
我們所有的人都姓這同一個姓氏,我們必須服從這共同的而非個人的姓氏。
我們誰都不清楚等待我們的是什麼。
弗裡普曼一直緊挨着我。
他從不離開我。
他有時抓住我的胳膊不放,久久地用雙手抱住它,像一個感到恐懼的孩子。
我讓他抓着。
在陌生人面前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強。
一天清晨,他們在我們當中進行了分類。
弗裡普曼被分在左邊那一列,我被分在右邊一列。
“再見,布羅岱克!回頭在鎮上見!”弗裡普曼大聲對我說,臉上透出無比的歡快,他正跟着他的隊伍往前走。
我不能回答他什麼。
我隻向他招了招手,一個微小的表示,為了讓他什麼也别想,别想我已經預感到的要命的什麼,而那要命的什麼正是他們用棍棒趕我們去的目的地,首先是他去,然後是我。
他轉身走了,腳步穩健,一邊吹着口哨。
我此後再也沒有見到過弗裡普曼。
他沒有回到小鎮。
養路工貝倫施博爾格把他的名字刻在了紀念碑上。
與我的名字不一樣,他沒有必要把這個名字抹掉。
隻剩下艾梅莉亞和費多琳留在家裡。
全鎮的人都躲着她們,仿佛一夜之間她們倆得了什麼疫病。
迪奧代姆是唯一照顧她們的人,正如我曾經講過的,出于友誼,也出于慚愧。
但盡管如此,他畢竟照顧了她們。
幾乎沒有人再向艾梅莉亞訂貨,無論是嫁妝、小桌布,還是窗簾或手巾。
不能做繡工活兒,不等于她什麼也不幹。
人總需要吃飯,需要烤火。
我曾經把森林和高山牧場能供給人類享用的東西都一一向她作了介紹:樹枝、樹樁、漿果、蘑菇、草類植物、野菜。
費多琳還教她如何用膠水和鐵絲捕捉小鳥,如何從頸部捕捉兔子,如何在大冷杉樹下吸引松鼠,然後扔石頭砸死它們。
她們餓不死。
艾梅莉亞每天都要在一個小練習本上記點什麼,我後來看見了一些寫給我的句子。
句子始終很簡單,但很溫馨,談我,談她,談我們倆,仿佛我下一刻就将回家。
她叙述她一天的生活總是用這幾個字開頭:“我的小布羅岱克……”在她的話語裡從來找不到尖酸刻薄的字眼。
她從不談“同根兄弟”。
我相信她是有意這麼做的。
那是無視他們存在的絕妙方式。
那個練習本,我當然一直保留着。
我經常念一念其中的某些段落。
那是我們兩地相思的漫長日子的動人展示。
是艾梅莉亞的,是我的,是我們倆的故事。
那些充滿陽光的話語與我暗無天日的生活形成對比。
我要把它保存起來,為我一個人保存,那是艾梅莉亞進入黑夜之前留下的最後的話語痕迹。
奧施威爾沒有移駕訪問過她們。
他曾在某一天命人給她們送來半頭豬,第二天早上被她們在門前發現。
派佩來看望過她們兩三次,但費多琳沒法領情,因為他坐在我們家的火爐旁邊一坐就好幾個鐘頭,把費多琳找出來的一整瓶李子酒喝光,說話也越來越糊塗。
一天晚上,她終于用掃帚把他趕出了門。
阿道夫·布勒和他的隊伍一直占領着小鎮。
我們,我和弗裡普曼,被捕後一個禮拜,他終于下令埋葬了卡托爾。
卡托爾除了他姐夫貝肯菲爾,再沒有家裡人。
承擔埋葬事務的人正是貝肯菲爾。
“又髒又臭,布羅岱克……很糟糕,真的很糟糕……他的頭比他的身體大兩倍,一個怪怪的大球,漆黑的皮膚裂了口,還有,剩下的,我的上帝,别說了……” 除了那次砍頭和我們的被捕,那些“同根兄弟”與老百姓相處時,行為文明得不能再文明。
因此,那兩個事件很快就被遺忘了,或者不如說,人們想盡辦法遺忘它們。
戈布勒就是在那段時間帶着他的胖老婆回到了小鎮。
他重又住進了他離開了十五年的房屋,而且受到全鎮的熱烈歡迎,尤其受到奧施威爾的歡迎,因為他們倆曾在同一年應征入伍。
正是在戈布勒的勸誘下—這一點我準備發誓加以證實—我們小鎮逐漸轉向。
他提醒所有的人說,被那支隊伍如此這般占領着有多麼大的優越性,說那支隊伍一點不仇視大家,恰恰相反,隊伍保證了和平和安全,使我們小鎮和整個地區避免了大屠殺。
此外,他不費吹灰之力便能說服大家,布勒和他的士兵在小鎮駐紮時間越長越好,這關系到所有人的利益。
一百來人,要吃,要喝,要抽煙,要人給他們洗衣服被褥,要人縫補,那會給大家帶來大筆的銀錢。
在奧施威爾的祝福和全鎮居民的認同聲中,戈布勒變成了某種形式的副鎮長。
人們看見他經常在布勒的帳篷裡,布勒起初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他,後來,他明白了,從這個意志薄弱的人身上,從與他親近的關系中可以漁利,他便與他幾乎親如同伴。
再說他的老婆布拉,她的大腿向全體官兵慷慨開放,她既給有軍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