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章

關燈
我适才又從頭到尾重讀了一遍我的故事。

    我說的不是公家的報告,而是這一整份坦誠的告白。

    它沒有順序,我想到哪兒說到哪兒。

    但我沒有必要替自己辯解。

    詞句來到我的腦子裡,有如锉下的鐵屑飛到吸鐵石上,我便毫無顧忌地把詞句傾瀉到紙頁上。

    如果說我的故事像一個超乎尋常的龐然大物,那是因為它是對我這一生的形象描繪,而我又深感無力承受這樣的一生,于是我這一生經曆的一切便順水漂流而下。

     六月十日,那是為歡迎“另外那個人”舉行“杯盤會”的日子。

    全鎮的人,甚至鎮外的人都聚集在菜市場附近,站在“凍舌頭”布置的小台前等待。

    我曾經說過,好長時間以來我從未見過如此衆多的人集中站在如此狹窄的地方。

    那不過是些平和的人,笑容滿面,心情愉快,但我仍然禁不住想到那幾天在大街上遊行的人群,也就是犯了瘋魔症的首都在“清洗之夜”的前幾天,我看見眼前這些平和的臉好像都是些假面具,假面具掩蓋着始終睜着瘋狂雙眼張着血盆大口的真實面目。

     維克托·海德基爾希用他的手風琴演奏着所有我們熟悉的單調歌曲。

    在傍晚溫暖舒适的空氣裡,油炸餅、烤香腸、面裹油炸食品、蜂窩餅、“熱闆油”的香味與小鎮周圍草地上幹牧草的清香混在一起。

    波樸切特極其快活地聞着那些香味,同時和着海德基爾希奏出的那些陳舊的音樂拍着巴掌。

    艾梅莉亞和費多琳都留在家裡。

    太陽在霍爾尼山的山脊後邊緩慢地沉落下去。

    它好像從容不迫,拖延着白晝的時間,讓自己也感受感受節日的氣氛。

     但突然間,大家猜想儀式即将開始了。

    人群中驟然出現一陣輕微的騷動,猶如一陣輕風吹動了白蠟樹葉。

    似乎有人向維克托·海德基爾希打了招呼,隻見他猛然停止了演奏。

    會場上還有幾個人的說話聲、笑聲和喊聲,但那些聲音也在逐漸減弱,直到湮滅成鴉雀無聲。

    這時,我聞到從我身後傳過來一股雞舍味。

    我一轉身,看見戈布勒站在離我兩步遠的地方。

    他提提他那怪怪的草編貝雷帽向我緻意。

     “大夥兒是來看戲的吧,鄰居?” “看什麼戲?”我反問他。

     戈布勒用手指了指我們周圍的一切。

    他冷冷一笑。

    我什麼也沒有回答。

    波樸切特扯扯我的頭發說:“黑鬈發我爸爸!黑鬈發!”在我右邊十來米的地方,忽然有了點動靜,是鞋子在地上摩擦的聲音和閃開身子時衣服的窸窣聲。

    衆人看見大塊頭奧施威爾正在劈開兩邊的人群,在他身後,一眼就能瞧見一頂帽子在跟着他往前走。

    兩個禮拜以來我們已經學會了認出這頂帽子,帽子看上去類似發亮的黑色甜瓜,看不出年代、時間,也看不出地點和戴帽的人,因為那頂帽子似乎單獨飄浮在空中,仿佛在它下邊并沒有戴帽人的頭。

    鎮長來到小台前,毫不猶豫地走了上去,到達台上後,便煞有介事地一揚手請那個隻讓人看見帽子的人也登台與他站在一起。

     “另外那個人”倍加小心地踩得綠色木梯咔咔作響,總算來到了台上,站在奧施威爾身邊。

    台子離菜場的地面不過幾米,其實還不到三米,而“凍舌頭”釘的木梯也隻有六級,然而,眼看“另外那個人”登台的模樣,你會認為他是在攀登霍爾尼山脈最高的山巅。

    他攀爬起來實在太慢也太困難了。

    當他終于來到鎮長身邊時,人群裡發出一陣吃驚的喃喃聲,因為必須承認,對大多數在場的人來說,他們是第一次親眼看見人們議論頗多的那個人,那個穿着衣服的活生生的本人。

    台子既不寬大,也不太高。

    “凍舌頭”建造時隻憑他個人的判斷進行計算,而他量尺寸的根據顯然是他自己的個頭和肥瘦:他瘦得活像一根蓋縫木條。

    然而,奧施威爾卻高大得像一個巨人,而“另外那個人”也圓得像一塊大圓面包。

     鎮長穿的是節日的盛裝,是他那套一年隻穿三次的禮服,每次都在大場面亮相:小鎮節、聖馬太廟會、萬靈節。

    那套禮服與他平日穿的衣服不同之處隻在于一件綠色的有鑲邊花飾的上衣,這件上衣胸前的扣子是一排十個肋形花飾。

    在我們這裡,為了活下去,最好不顯山不露水,質樸原始得像高山牧場上露出的一塊花崗石。

    這一點,奧施威爾早就心知肚明了。

    他才不會炫耀自己呢。

     “另外那個人”顯然不是一回事。

    他從月球上掉下來,甚至來得更遠。

    他不了解我們這裡的風俗習慣,也不知道我們山裡人是怎樣的性格,腦袋裡都想些什麼。

    他如果少系一些飾帶,少擦點香水和香脂,我們也許不會認為他如此讓人不舒服。

    他如果穿粗呢衣服、絨布衣服,加一件舊羊毛外套,也許他最後能融入我們的四壁,而且我們的小鎮也會逐漸—當然不是接納他,要做到這一點起碼需要五代人的努力—容忍他,有如大家容忍從不知什麼地方過來的貓或狗,那些貓狗顯然是從森林的腹地過來的,但它們步态安詳,叫聲節制,走在大街上也是一道風景。

     然而,“另外那個人”,尤其在那一天,簡直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兩個黑緞子翻領之間是雪白的褶裥,表鍊、鑰匙鍊,還有不知什麼鍊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