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關燈
小
中
大
蜜絲于1946年1月28日,在奧地利基茨比厄爾嫁給彼得·哈恩登。
大戰期間,彼得在美國陸軍情報單位服役,與蜜絲相遇時官拜上尉,在巴伐利亞美國軍事政府内擔任參謀。
早期參與反納粹活動,戰後成為聯邦德國著名政治家的漢斯·赫爾瓦斯是參加婚禮的賓客之一。
他如此描述:“由于蜜絲是東正教教徒,婚禮在一座哥特式天主教教堂内舉行,由一位從蘇聯逃出的俄籍神父主持。
那天豔陽高照,我們列隊走進教堂,依照俄國傳統,由我的孩子手持一座聖像前導,接着是蜜絲和身穿美軍制服的彼得,然後是三名男傧相——穿法軍制服的布羅斯伯爵上尉,以及都曾擔任過德國軍官的保羅·梅特涅和我——我們三人輪流握住一頂極重的皇冠,放在新人頭上。
每個人都強烈感覺到這場儀式的重要意義,它結合了來自四個不同國家的人,而這四個國家不久之前才在一場慘烈大戰中浴血交戰。
”(摘錄自《對抗兩個惡魔》[AgainstTwoEvils,London:Collins1981]) 彼得退伍後,便和蜜絲定居巴黎,先參與“馬歇爾計劃”一段時間,之後成立自己的建築設計公司,日後獲得國際間的贊譽及認可。
彼得于1971年在巴塞羅那過世後,蜜絲遷居倫敦度過餘生。
他們共育有四名子女,其中兩位已成家。
戰争結束後,又過了許多個月,分散世界各地的瓦西裡奇科夫全家才開始彼此探望,再度團聚。
蜜絲的母親于1948年11月在巴黎車禍死亡;她父親則于1969年6月在巴登—巴登去世。
她的大姐伊連娜戰後住在意大利。
1980年後定居德國。
約翰尼斯貝格城堡的重建工程大抵完成後,塔蒂阿娜與保羅·梅特涅夫婦便正式遷入定居。
保羅直到近年仍活躍于各項國際賽車活動,塔蒂阿娜則熱心參與紅十字會慈善工作。
蜜絲的弟弟喬吉在戰後成為一名國際會議口譯,先參與紐倫堡大審,接着進入聯合國服務。
婚後育有兩個小孩,目前從商。
巴伐利亞康斯坦丁王子也和其他德國“王族”一樣,早在戰争初期便被逐出德國陸軍,因禍得福,不僅存活下來,同時也和大部分王族青年一樣,完成了高等教育。
大戰結束後,他在德國茁壯新生的自由媒體業中從事新聞工作,同時固定赴美演講,成為第一批功成名就的貴族之一。
之後又進入政界,被選為波恩國會議員。
他于1969年死于飛機失事。
彼得·比倫貝格被逮捕後,遭受蓋世太保惡名昭彰的調查員蘭格審訊長達數月,卻始終守口如瓶。
接下來,他一直被關在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的單獨監禁室内。
如今他與家人住在愛爾蘭。
雖然戈特弗裡德·俾斯麥在獄中不斷遭到毒打及酷刑,但他的律師成功地将他的審判拖延數月。
他終于在1944年10月4日出現在弗賴斯勒法官所主持的人民法庭上,結果令所有人大吃一驚,被判無罪開釋。
後來大家才知道,這是希特勒親自下的命令。
但蓋世太保很快又逮捕了他,并把他關進一座集中營内,直到1945年春天才被釋放。
當時希姆萊正暗中通過瑞典關系向盟軍做求和試探,戈特弗裡德在瑞典出生的姐姐安·瑪莉,在瑞典則頗具影響力。
戰争結束後的頭幾年,戈特弗裡德與妻子梅勒妮住在漢堡附近的家族産業中,結果在1947年赴約翰尼斯貝格城堡探望梅特涅夫婦途中發生車禍,雙雙身亡。
戰争一結束,赫伯特·布蘭肯霍恩立即成為基督教民主聯盟政黨的創立人之一,并在後來擔任該黨秘書長。
他與首相阿登納關系密切,在建立聯邦德國政府與“歐洲煤礦與鋼鐵聯盟”兩項工作中都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之後,他重返外交界,連續擔任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5)、法國(1958)及英國(1965)大使。
現已退休。
戈特弗裡德·馮·克拉姆在戰後重返國際網球球壇,并與芭芭拉·赫頓短暫結缡。
他擔任聯邦德國國際草地網球俱樂部主席多年,1976年在埃及死于一場車禍。
艾
大戰期間,彼得在美國陸軍情報單位服役,與蜜絲相遇時官拜上尉,在巴伐利亞美國軍事政府内擔任參謀。
早期參與反納粹活動,戰後成為聯邦德國著名政治家的漢斯·赫爾瓦斯是參加婚禮的賓客之一。
他如此描述:“由于蜜絲是東正教教徒,婚禮在一座哥特式天主教教堂内舉行,由一位從蘇聯逃出的俄籍神父主持。
那天豔陽高照,我們列隊走進教堂,依照俄國傳統,由我的孩子手持一座聖像前導,接着是蜜絲和身穿美軍制服的彼得,然後是三名男傧相——穿法軍制服的布羅斯伯爵上尉,以及都曾擔任過德國軍官的保羅·梅特涅和我——我們三人輪流握住一頂極重的皇冠,放在新人頭上。
每個人都強烈感覺到這場儀式的重要意義,它結合了來自四個不同國家的人,而這四個國家不久之前才在一場慘烈大戰中浴血交戰。
”(摘錄自《對抗兩個惡魔》[AgainstTwoEvils,London:Collins1981]) 彼得退伍後,便和蜜絲定居巴黎,先參與“馬歇爾計劃”一段時間,之後成立自己的建築設計公司,日後獲得國際間的贊譽及認可。
彼得于1971年在巴塞羅那過世後,蜜絲遷居倫敦度過餘生。
他們共育有四名子女,其中兩位已成家。
戰争結束後,又過了許多個月,分散世界各地的瓦西裡奇科夫全家才開始彼此探望,再度團聚。
蜜絲的母親于1948年11月在巴黎車禍死亡;她父親則于1969年6月在巴登—巴登去世。
她的大姐伊連娜戰後住在意大利。
1980年後定居德國。
約翰尼斯貝格城堡的重建工程大抵完成後,塔蒂阿娜與保羅·梅特涅夫婦便正式遷入定居。
保羅直到近年仍活躍于各項國際賽車活動,塔蒂阿娜則熱心參與紅十字會慈善工作。
蜜絲的弟弟喬吉在戰後成為一名國際會議口譯,先參與紐倫堡大審,接着進入聯合國服務。
婚後育有兩個小孩,目前從商。
巴伐利亞康斯坦丁王子也和其他德國“王族”一樣,早在戰争初期便被逐出德國陸軍,因禍得福,不僅存活下來,同時也和大部分王族青年一樣,完成了高等教育。
大戰結束後,他在德國茁壯新生的自由媒體業中從事新聞工作,同時固定赴美演講,成為第一批功成名就的貴族之一。
之後又進入政界,被選為波恩國會議員。
他于1969年死于飛機失事。
彼得·比倫貝格被逮捕後,遭受蓋世太保惡名昭彰的調查員蘭格審訊長達數月,卻始終守口如瓶。
接下來,他一直被關在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的單獨監禁室内。
如今他與家人住在愛爾蘭。
雖然戈特弗裡德·俾斯麥在獄中不斷遭到毒打及酷刑,但他的律師成功地将他的審判拖延數月。
他終于在1944年10月4日出現在弗賴斯勒法官所主持的人民法庭上,結果令所有人大吃一驚,被判無罪開釋。
後來大家才知道,這是希特勒親自下的命令。
但蓋世太保很快又逮捕了他,并把他關進一座集中營内,直到1945年春天才被釋放。
當時希姆萊正暗中通過瑞典關系向盟軍做求和試探,戈特弗裡德在瑞典出生的姐姐安·瑪莉,在瑞典則頗具影響力。
戰争結束後的頭幾年,戈特弗裡德與妻子梅勒妮住在漢堡附近的家族産業中,結果在1947年赴約翰尼斯貝格城堡探望梅特涅夫婦途中發生車禍,雙雙身亡。
戰争一結束,赫伯特·布蘭肯霍恩立即成為基督教民主聯盟政黨的創立人之一,并在後來擔任該黨秘書長。
他與首相阿登納關系密切,在建立聯邦德國政府與“歐洲煤礦與鋼鐵聯盟”兩項工作中都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之後,他重返外交界,連續擔任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5)、法國(1958)及英國(1965)大使。
現已退休。
戈特弗裡德·馮·克拉姆在戰後重返國際網球球壇,并與芭芭拉·赫頓短暫結缡。
他擔任聯邦德國國際草地網球俱樂部主席多年,1976年在埃及死于一場車禍。
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