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7月至1943年7月斷章

關燈
家族一樣繼續繁榮昌盛的保證。

     晚餐後,大家到另一個房間裡聽本地教堂唱詩班為新人唱夜曲,大部分客人陸續溜走,我留下來,因為覺得他們唱得極好,很動人。

    之後,康斯坦丁簡短講了一段謝詞。

    接下來年輕一代,又到更遠的一個廳裡去跳舞(因為在戰時,主人其實并不同意開舞會)。

    不過舞會散得很早,因為明天是大日子,會既漫長又累人。

     8月31日,星期一 康斯坦丁7點叫我起床,然後獨自去告解及領受聖餐。

    匆忙吃過早餐後,大家跑上樓去戴帽子。

    所有人都穿短禮服;我穿上綠色的小禮服,配一頂極漂亮的帽子。

    男士們打白領帶或穿制服,戴上所有勳章及緞帶。

    早上10點,大家仍舊成雙成對出發,我挽着迪迪·托爾斯泰的手臂。

    整個行列由賓客前導,新人及直系家屬殿後,緩慢且莊嚴地走出城堡,穿越許多中庭,走下寬闊的斜坡,穿過小城,進入教堂。

    城裡所有的人似乎都出來沿街觀看,來采訪的攝影師及新聞記者大概有十多位。

    典禮幾乎長達兩小時,因為主持儀式的主教講了一段極冗長的話,主要在贊揚兩個家族世代以來的諸多基督徒美德。

    接着司儀朗讀教宗庇護十二世發來的電報,然後舉行一場極美的大彌撒,演奏巴赫的托卡塔樂曲。

    做完彌撒,大家返回城堡;這一次前後秩序對調,由新人及家屬前行,賓客殿後;這時照相機及攝影機才真正開始忙碌,我也離開隊伍單獨拍了幾張照片。

     回到城堡内,幾間主要的接待室已擠滿前來向新人道賀的人,每個房間賓客的身份都不同,像是本地官員在一間,職員在一間,外賓在第三間,我們這些住在城堡裡的客人則在第四間。

    正式午餐是一場大筵席,在“葡萄牙廳”(因室内華美的壁氈而命名)内舉行。

    菜都可口極了;前菜是蟹肉開胃菜和魚子醬肉餅,佐餐的葡萄酒全是極品。

    我坐在康斯坦丁的表兄弟弗蘭西·澤弗裡德和博西中間;博西穿着一身飾有金色穗帶的外交官禮服,羽毛帽擱在座椅下。

    新娘的父親先講話,接着由康斯坦丁的父親,阿德爾伯特王子(他聲音迷人,态度可親)應答,然後男主人年僅18歲的長子站起來說:“雖然你已經嫁出去了,但我們這些兄弟永遠都會支持你(指他姐姐)!”他接着朗讀了幾十封電報。

    接下來,每個人請所有賓客在自己的菜單上簽名,我的菜單傳送到一半就走不動了(後來被我找回來,繼續完成)。

    上面寫滿了“鮑比”、“弗瑞茲”、“沙夏”、“維利”、“艾伯特叔叔”等等;還有一個稚氣十足的筆迹,大剌剌寫着“霍亨索倫”四個大字,原來是新娘弟弟的傑作,他才9歲! 午餐後,大家奔去遊泳。

    晚餐仍圍坐幾個小桌吃,但穿短禮服,而且新人不在;他們已前往沃爾特湖去度短暫蜜月了。

    我很早回房,累壞了。

     結果才剛上床便聽到敲門聲,原來是所謂“薩克森世襲王子”與主人家的次子,他倆溜進來,一人拉把椅子,問我可不可以留下來聊一會兒天。

    “真舒服!”那位世襲王子才16歲,名叫馬利亞·伊曼紐爾;他求我替他找位新娘,因為覺得自己背負傳遞王朝香火的重責大任,必須及早成婚(但他們家族在1918年就被廢除帝位了!)。

    我說他的理想對象現在可能都還在玩泥巴咧。

    他們很悲哀地同意,不久便離開了。

     柏林9月1日,星期二 今天大部分留宿賓客都已離去,所以大家圍坐長桌吃午餐。

    我坐在普魯士的路易—斐迪南旁邊。

    他對俄國印象很好,說了很多中聽的話,是個聰明伶俐的人。

    昨天我和他太太基拉聊了很久;她是羅馬尼亞人,她父親是基裡爾大公爵,從小和父親一家一起長大。

     喝完茶後,再照最後一次相,然後由主人全家步行送我們到車站。

    迪迪·托爾斯泰、喬吉·梅克倫堡、弗蘭西·澤弗裡德和我一起搭夜車回柏林。

     因為這樣大規模的婚禮在戰争結束前可能是最後一次(誰知道戰後的歐洲又會變成什麼模樣?)我把節目表保存了下來: 霍亨索倫家族瑪莉亞—阿德根德公主與巴伐利亞康斯坦丁王子成婚大典 1942年8月31日,錫格馬林根城堡 1942年8月30日,星期日 康斯坦丁王子及霍亨索倫家族之弗蘭茨—約瑟夫王子生日 8:15城堡教堂領受聖餐。

     8:30國王廳祝賀,先祖廳早餐。

     9:30城内教堂大彌撒,宮廷及地方首長至新郎起居室祝賀;政府職員至水彩廳祝賀。

     13:00先祖廳及國王廳正式午餐。

     16:00民法婚禮在紅接待室。

     16:30舊德意志廳下午茶。

     20:00先祖廳及國王廳晚餐。

    賓客請至綠接待室及黑接待室集合。

    (衣着男士:白領帶或全套制服佩戴勳章及緞帶;女士:佩戴飾物,但不需緞帶,不需小王冠。

    ) 21:00婚禮晚間舞會。

     21:30教堂聖詩班至法國廳獻唱夜曲。

     8月31日,星期一 成婚大典 8:15城堡教堂領受聖餐。

     8:30先祖廳及國王廳早餐。

     10:00賓客請至綠接待室及黑接待室集合。

     10:15列隊至城内教堂。

     10:30婚禮儀式及大彌撒。

     婚禮後祝賀: 1.政府職員——國王廳 2.地方官員——先祖廳 3.受邀外賓——法國接待室 4.親屬及留宿賓客——綠接待室及黑接待室 13:30葡萄牙藝廊婚禮筵席;賓客請至綠接待室及黑接待室集合。

    (衣着男士:白領帶或全套制服佩戴勳章及緞帶;女士:短禮服、戴帽、佩戴飾物,但不需緞帶。

    ) 16:30舊德意志廳下午茶。

     17:30新人乘車離開。

     錫格馬林根在大戰最後階段成為“法國政府鄉間所在地”,出了一陣惡名。

    法國解放後,貝當元帥及一群通敵的烏合之衆在此地集合,度過大戰最後幾個月。

     9月2日,星期三 匆忙與塔蒂阿娜吃過早餐後趕去辦公室;有點緊張,因為自己逾假不歸長達三天。

    幸好現在鐵路常遭轟炸,很容易交代過去。

     9月4日,星期五 在辦公室餐廳午餐後,和塔蒂阿娜去看電影《G.P.U》。

    拍得很好。

    但戲院同時放了很長一段有關英軍企圖在迪耶普登陸的新聞影片,害我們倆差點都吐了!全是肢解屍體的近鏡頭!下次碰到那些負責發行新聞片的人,我一定要好好罵一頓。

    現在世界上這麼多國家參戰,幾乎每個人都有失去兄弟、兒子、父親或愛人的傷恸,他們竟然還這樣公然炫耀恐怖畫面,想借此提高德國人的士氣,不僅令人震驚,而且奇蠢無比,因為肯定隻會收到反效果。

    若把這段影片拿到外國去放,可能會更丢臉。

    那也是活該! 盟軍為測試德軍大西洋壁壘的防禦能力以及自己的登陸戰略,于1942年8月19日對迪耶普城發動兩栖作戰攻勢。

    參與士兵6000人次,多為加拿大人,結果該次行動徹底失敗。

     幾乎沒有一個德軍目标被攻破,派出部隊中有四分之三陣亡、受傷或被俘。

    德軍雖利用這次勝利大作宣傳,但盟軍亦謹記迪耶普的可怕教訓,對籌劃1944年6月的諾曼底登陸計劃幫助極大。

     看完電影感到非常饑餓,慢慢走到伊甸旅館,發現普魯士的布爾夏德、漢諾威的格奧爾格—威廉和維爾切克夫婦也在那裡,便和他們一起吃晚餐。

    然後去弗雷德雙胞胎姐妹那兒喝咖啡。

     德國在俄國南部推進的速度很快,看來他們想切斷高加索山脈。

     德軍花了六個月時間才從前年冬季的挫敗中恢複過來。

    1942年6月,以嶄新的威力重新發動攻勢,目标為北高加索的油田以及伏爾加河。

    9月中旬,德軍抵達高加索山脈(但尚未到達蘇軍抵死保衛的油田),由保盧斯将軍率領的第六軍包圍斯大林格勒,納粹威權臻至巅峰。

     但蘇軍防禦能力逐漸增強,此時不僅戰鬥力提高,同時也學會了如何撤退。

    往後,德軍再沒有獲得重大突破,也再沒有俘虜上百萬人的大規模包圍戰役,隻打了些地區性及策略性的勝仗。

    但蘇軍防禦愈來愈強,德軍所面對的敵人在軍陣及士氣方面亦愈來愈具威脅性。

    同時遊擊隊開始騷擾德軍後方,戰俘數目減少。

    由于德軍戰俘營内(到1942年3月已高達250萬人!)因受虐及挨餓緻死的人數極多,加上德軍入侵後在占領區内濫殺平民,行為殘暴,斯大林所提出的保衛祖國政策大受歡迎,外加紅軍對逃兵及不戰者嚴格懲處,都使得俄國人民不論是否反共,皆願服從領導階級,全民團結。

    這時許多白俄移民的态度也開始轉變,蜜絲的母親便是其中之一。

     9月5日,星期六 母親把伊連娜剛從羅馬寫給她的信念給我聽,信中描述雨果·溫迪施—格雷茨的死亡過程,好可怕!顯然當時他想試飛一種新型飛機,結果飛機立刻解體,将他震到半空中。

    屍體被發現時徹底肢解,少了一條腿。

    他的母親洛蒂剛好趕上葬禮。

    幸好卡洛·羅比蘭德在那裡幫他孿生兄弟穆奇不少忙;後者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