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關燈
何看法?您呀,還是乖乖地自己動手鋪好床,然後掃掃地。

    我給您拿來了一把掃帚和一隻畚箕。

    好嗎?” “好……”亞當答道,“可是……”他好奇地打量着年輕女子。

     “可是——我得每天都幹嗎?” “我明白了,”對方答道,“每天早上都幹——今天,情況有點兒特殊,因為您剛剛才來。

    可從現在開始,每天上午十點鐘,都得動手幹活。

    要是您乖乖的,那很快就會像對别人一樣讓您出去走走。

    您可以到花園裡去,看看書,或者給花壇翻翻土,或者跟别人聊聊天。

    您很想去花園吧?嗯?您到時看吧。

    您在這兒一定會挺惬意。

    讓您幹點輕松的活計,編編小柳條筐,搞搞裝飾。

    甚至還有一個車間,是個木工車間,工具齊全,什麼刨子啦,電鋸啦,等等。

    您到時看吧,一定會讓您高興的。

    條件是讓您做什麼,您就得做什麼,對不對?現在,您這就去鋪床,掃掃地闆。

    這樣,有人來巡房時,都幹幹淨淨的。

    ” 亞當同意了,他站起身子,很快動手幹活。

    在身着白衣的年輕女子監督下,他幹得很好。

    收拾完畢後,他朝她轉過身子問: “這樣行嗎?” “夜壺是空的?” “對,”亞當答道。

     “好。

    這樣,就好了。

    我們以後肯定會相處得很好。

    ” 她提起垃圾筒,補充道: “好。

    那過一個小時後,巡房。

    ” “有人要來看我?”亞當問道。

     “到時我會來喊您的。

    ” 他又問道: “有人要來看我?” “我想您說得不錯。

    ” “誰來?我母親?嗯?” “一個小時後有五六個先生要來看您,跟主治醫生一起來。

    ” “是警察局的?”亞當問。

     “噢,不是。

    ”她笑着答道,“不是警察局的。

    ” “那是誰?” “是些關心您的先生,好奇鬼!是些很好的先生,他們非要來看您不可!得乖乖的,嗯?” “什麼人呀?” “一些很好的先生,我跟您說了。

    有五六個人。

    他們對您特别關心。

    ” “是些記者?” “對,是這樣。

    有點像記者。

    ” “他們要寫我?” “哎,是這樣的——他們不是真正的記者。

    他們不會談論您的,肯定……” “那麼,是我進這兒來時看見的那些人?” 女護士拿起所有該帶走的東西,左手握着門把。

     “不,不是那些人。

    是些跟您一樣的年輕人。

    他們要跟主治醫生到護士室來。

    他們會向您提一些問題。

    必須跟他們好好相處。

    他們也許可以為您做點什麼。

    ” 亞當追問道: “是些警察,對吧?嗯?” “是些大學生,”女護士回答道,她拎着垃圾筒走出了房間,“既然您什麼都想知道,那告訴您,是些大學生。

    ” 亞當又睡了過去,直到他們來時才醒過來,時間約摸在七點十分。

     女護士像第一次來時那樣,搖晃着他的肩膀,把他喚醒,讓他尿尿,穿上睡衣,梳理頭發,然後把他帶到過道另一側的一個房間前,讓他一個人進去。

     這個房間比他的病房還要窄小,裡面擠滿了人,一個個坐在椅子上。

    房間的一角,擺着一個藥櫃,另一角放着一杆羅馬提秤,表明這是一間護士室。

    亞當穿過了衆人和椅子,在房間盡端找到了一個空的座位,坐了下來。

    他一聲不吭,呆了一會。

    護士室裡的其他人仿佛根本不理睬他。

    在他身邊,坐着一位年輕的姑娘,亞當問她是否有煙,她說有,打開黑皮包,拿出一包煙,給他遞去。

    這是黃煙,相當貴,可能是布萊克牌,或是莫裡葉牌,亞當問是否可以拿三四支。

    年輕姑娘讓他把一包煙全拿去。

    亞當接過煙,向她道謝後,開始抽起煙來。

    過了幾分鐘,他擡起頭,看了看衆人;他們總共有七個人,都是年輕人,有男有女,年齡在十九歲至二十四歲之間,還有一位約摸四十八歲的醫生。

    他們中沒有一個人看他一眼,隻顧自己低聲說着什麼。

    其中有三位年輕人做着筆記。

    第四位是姑娘,在看一本學生作業簿,就是剛才把那包煙全給了他的姑娘。

    她的年齡大概為二十一歲零幾個月,名叫朱利安娜·R,事情湊巧得很,她身材纖細,長得特别漂亮,滿頭金發,挽起一個發髻,右踝骨上長着一顆美人痣。

    隻見她身着深藍色緊身人字斜紋布裙,腰系金色乙烯基裡羊皮帶。

    她母親是瑞士人,父親在十年前因潰瘍病離開了人世。

     她是第一個真正注視亞當的。

    她打量着他,兩隻眼睛帶着淡淡的黑暈圈,目光嚴肅,充滿理解,富有文化修養。

    接着,她交叉起雙臂,小拇指插進肘關節的内連合部,食指的末節微微勾動着,脖子前傾,比平時傾得還厲害一些。

    腦門上,顯示出某種稚氣和母愛兼而有之的東西;額頭高高的,但沒有絲毫的俗氣,十分自然地給發根留下了其應有的位置,隻見頭發先往左右兩邊分開,繼而往後挽去,呈卷形,自然垂落,中間留着一條彎曲的頭路。

     無疑是她最專心傾聽他人的講話,無論是主治醫生講話也好,還是她的同學發言也罷。

    從她臉上那股異樣的滞重表情,就可看出這一點,她臉部似乎十分對稱,臉的下部,尤其是雙唇,不僅沒有絲毫僵硬,反而比較放松,顯出較為強烈的詢問神色。

    隻見她微微張着嘴,一呼一吸,目光平視;這目光在毫無覺察中戰勝了亞當的目光,帶着千般激情,萬般體貼,親密和諧,其情感之強烈,猶如在造孽,犯下亂倫之罪。

    這是一座意識與知識的城堡,不是仇恨與暴力的所在,而是溫馨、安全的處所,差不多染上了老年人特有的溫和。

     她首先發言。

    經主治醫生點頭同意,她朝亞當微微傾過身子,仿佛要握他的雙手似的。

    可是,她仍然把雙臂交叉在胸前,聲音嚴肅地問道: “您在這兒已經很長時間了?” “不……”亞當答道。

     “多長時間了?” 亞當猶豫了一下。

     “一天?兩天?三天?還更長些?……” 亞當微微一笑。

     “對——是這樣,三四天了,我覺得……” “您覺得?” 一個戴黑眼鏡的小夥子問道: “三四天了?” 亞當又猶豫了一下。

     “您在這兒高興嗎?”朱利安娜問道。

     “高興,”亞當答道。

     “您是在什麼地方?”另一個叫馬爾丁的年輕姑娘問道: “您知道您是在什麼地方嗎?這兒叫什麼地方?” “啊——精神病院,”亞當答道。

     “您為什麼在這兒?”姑娘馬爾丁問。

     “您為什麼在這兒?”朱利安娜又問了一遍。

     亞當想了一下。

     “是警察把我帶這兒來的。

    ”他答道。

     年輕姑娘在作業簿上記下了些什麼東西,十有八九是他的答話。

    窗外的某個地方,一輛卡車正在艱難地爬一道陡坡。

    那大大減弱的隆隆的馬達聲傳入窗戶,像是肉蠅在嗡嗡作響,在四壁的白色裝飾石闆間編織了一個沉悶的音波網;那很可能是一輛滿載廢品的卡車;它正在那條通往焚燒廠的坡道上爬行,坡道兩旁長滿金合歡花。

    那兒,在人工堆成的山坡上,亂七八糟地扔着鋅管、紙闆和彈簧,廢品堆積成山,等待着被投入火口,化為烏有。

     “他們要留您在這兒多長時間?”朱利安娜·R問道。

     “我不知道——他們沒有跟我說。

    ” 坐在房間深處的一位個頭較高的小夥子提高了嗓門: “您在這兒多長時間了?” 亞當若有所思地看了看他。

     “我已經告訴你們了。

    三四天了……” 年輕姑娘扭過腦袋,朝小夥子搖了搖頭。

    接着,她又開始問道,聲音中增添了幾分溫柔: “您叫什麼名字?” “亞當·波洛。

    ”亞當答道。

     “那您父母呢?” “我父母也是。

    ” “不——我是想問,您父母在嗎?您有父母嗎?” “有。

    ” “您跟他們住在一起?” “對。

    ” “您一直跟他們住在一起?” “對,我想是的……” “您在别的地方住過?” “對——有一次……” “什麼時候?” “不久前。

    ” “什麼地方?” “在一座山丘上。

    有一座空房子。

    ” “您在那兒住過?” “對。

    ” “您在那兒好嗎?” “好。

    ” “您就一個人?” “對。

    ” “您什麼人都不見?什麼人也不去看您?”“對。

    ” “為什麼?” “因為他們不知道我在那兒。

    ” “您喜歡這樣?” “對。

    ” “可是您不……” “很好。

    有一座漂亮的房子。

    山上也很好。

    可以看到山下的公路。

    我光着身子曬太陽。

    ” “您喜歡這樣?” “對。

    ” “您不喜歡穿衣服?” “天氣一熱,不喜歡。

    ” “為什麼?” “因為穿衣服要扣扣子。

    我不喜歡扣子。

    ” “那您父母呢?” “我離開了他們。

    ” “您是離家出走的?” 亞當從嘴中取出一截煙草。

     “對。

    ” “您為什麼出走?” “從哪兒出走?” 年輕的姑娘又在作業簿上記了點什麼。

    這一回,她也猶豫不決起來,垂下了腦袋。

    亞當看見了她腦殼上那條彎彎曲曲的S形頭路。

    接着,她擡起腦袋,睜開兩隻沉重疲憊的大眼睛,目光重又落到了亞當的身上。

    這是兩隻聰慧的大眼睛,藍藍的,不屈地抵擋着睡眠的欲望。

    她的聲音似乎随着目光而流淌,一直流進亞當的心底。

    在她沒有考慮成熟之前,另兩位姑娘和一位小夥子又提了三個問題,但沒有得到答複: “您病了?” “您多大歲數?” “您說您不喜歡穿衣服。

    可是——您特别喜歡光着身子?” 最後,朱利安娜又開了腔,那話語像是點着了的潮濕的炸藥,在煙霧彌漫中滔滔不絕。

    也好似一根火柴,掏過耳朵後,火柴頭的磷沾上了耳屎,雖然劃着了,卻不見火花,散發着一股嗆人的烤焦的人肉味。

    又如火中揚起的燃燒物,在灑下的水中紛飛。

     “您為何離家出走?” 亞當沒有聽清,她又重複了一遍,一點也沒有生氣,仿佛對着麥克風在說話: “您為何離家出走?” “我不得不出走,”亞當答道。

     “那為什麼?” “我記不太清了,”他開始說道。

    所有人都在紙上做記錄。

    隻有朱利安娜·R沒有低頭去記。

     “我是想說——” “您是否碰到了麻煩?” “您是否跟父母鬧翻了?” 亞當打了個手勢。

    煙灰落到了朱利安娜的鞋子上,他結結巴巴地低聲說了一句“對不起”,然後繼續說道: “不,說麻煩,這不确切,不——就這麼說吧,我出走已經很長時間了。

    我當時覺得……” “對?您當時覺得?”年輕姑娘問道。

     她似乎真的在傾聽。

     “我當時覺得還是走了好。

    ”亞當說,“我跟我父母沒有什麼麻煩,沒有,可是——也許,不管怎麼說,我像是個孩子,需要一個人呆着,于是順從了這種需要……” “一般來說,孩子都比較願意跟别人在一起。

    ”戴黑眼鏡的小夥子說道。

     “要是您願意這麼說,那是的——是的,這不錯,他們都比較願意跟别人在一起。

    可同時,他們也在尋找某種——怎麼說呢?——尋找與大自然的某種交流。

    我覺得——他們都樂意——他們很容易順從于某種純粹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化的——需要。

    可也在尋找一種滲透到事物中去的方法,因為他們也很懼怕自己的個性。

    事情的發展,就好像他們的父母給予了他們一種自我貶低的欲望。

    他們的父母使孩子們物化——把孩子們當作可支……的物品——當作可占有的物品。

    他們給孩子培養了這種物化心理。

    這樣一來,就導緻了這些孩子懼怕社會,懼怕大人的社會,因為他們隐隐約約感覺到他們在這個社會中彼此是同等的。

    正是這種同等使他們感到懼怕。

    他們必須擔當某個角色。

    人們期待着他們做某件事情。

    于是,他們甯願打退堂鼓。

    他們在尋求一種方式,以擁有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社會,擁有一個有點兒——有點兒神秘的天地,一個玩耍的天地,在這個天地裡,他們與無活力的物質并存。

    或更确切地說,他們能在這個天地裡感到自己是最強者。

    對,他們不樂意感到自己與任何東西都是平等的,而是喜歡感到自己雖不如大人強,但比植物、動物和其他東西強。

    他們甚至走上極端,改變自己的角色。

    他們讓植物擔當他們的孩子角色,而自己則扮演大人角色。

    你們明白,在一個孩子眼裡,一隻馬鈴薯甲蟲,與其說是另一個孩子,不如說是一個大人。

    我——對呀……” 這時,年輕姑娘從座椅上挺立起來。

    兩隻眼睛像眼鏡般熠熠閃亮,她皺着眉頭,似乎在思考什麼。

    她的額與窦的滞重有所改變:變成了某種時興的愉悅神情,源于兩種被人們認為不可調和的因素的極不恰當的結合;就好比在一張白紙中間寫上一些胡亂組合在一起的怪詞,類似于: 質子—已經 耶稣—洗澡人 粉碎—祖母 島嶼—肚子 看她的神情,仿佛她此時展示的是她面具的正面;天知道是怎麼回事,她像是個認真學習的年輕姑娘,在《聖經》的一段文字中發現了一個拼寫錯誤,顯露出介乎欣喜與厭惡之間的神色。

     戴眼鏡的小夥子往前傾着身子。

     “可是您——您不再是個孩子了!”他說道。

    其他人哄堂大笑,神經質地大笑,主治醫生止住了他們: “請你們注意。

    哎,我們在這兒可不是為了取樂。

    噢,還是繼續問為好。

    我先提醒你們一句,到目前為止,結果可不怎麼令人滿意。

    要是你們不能更好地組織問答,怎能指望形成有意義的看法?你們什麼都問,可一點也不注意病人的行為舉止,到了最後,若下不了任何診斷,你們又要大驚小怪了。

    病人的征兆你們全都放過去了。

    ” 他站起身來,拿過那位戴眼鏡的大學生手中的筆記本,浏覽了一下,又還給了他。

     “你們不知道怎麼入手,”他說道,然後又坐了下來,“你們在筆記本上記了許多毫無價值的東西。

    記什麼:‘記不清到醫院已有多長時間——三四天,’又寫什麼:‘記不清為何離家出走,’還有:‘不喜歡穿衣服。

    原因為:不喜歡紐扣!’這一切根本就沒有一點用處。

    相反,可能有價值的東西,你們卻沒有記錄:你們無需記下這些玩意兒,而應該這樣寫:記憶混亂——性困擾,不負責任的胡思亂想——這樣一來,就有了初步診斷。

    好了,繼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