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燈
小
中
大
那些孩子;荒謬的是,這根本無所謂,他可以等待。
等時候一到他可以跟他們,跟這些孩子說許許多多的事情,比如告訴他們地球不是圓的,它是宇宙的中心,而他們是一切的中心,一切的一切,絕無例外。
這樣,他們再也不用擔心迷失方向,而且(除非他們得了脊髓灰質炎)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希望像他最後一次在海灘上見到的那些孩子一樣自由自在,跟在皮球後面喊呀,叫呀,跑呀。
人們或許也會對他們說,要害怕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害怕地球翻個個兒,他們全都頭朝下,腳沖上,太陽在六點鐘左右墜落到海灘上,燒得大海沸騰,燒得所有小魚肚子全都開裂。
他身上穿着衣服,坐在長椅上,憑窗遠眺;為了夠着窗台,他不得不把長椅的活動插銷固定在最高的一檔。
山丘順勢而下,坡道不算陡,也不算緩,一直延伸至公路,再越過四五米,便是茫茫海水。
亞當并不是什麼都看得一清二楚:沿線有衆多的松樹和雜樹,還有電線杆,其餘的一切,他隻得大緻猜想。
有時,他沒有把握,不知猜得是否準确,隻好下山去:随着他向前行走,他看見縱橫交錯的直線和曲線一一散開,諸多物體閃爍着物質的光亮,遠處,濃霧重又合攏。
在此類的景觀中,誰也難以斷定什麼;置身其間,人們多多少少總像是個滑稽可笑的陌路人,而且其表現方式令人掃興。
若您願意,就像是患了斜視,得了輕微的突眼性甲狀腺腫;随着亞當往山下走去,連房子,天空,甚或海灣的曲線也漸漸變得模糊不清。
因為前面是一色的小灌木和矮林;一切都壓迫着大地,酷熱令空氣搖曳不定,遙遠的天際宛若縷縷青煙,從草叢中袅袅升起。
太陽也扭曲了某些東西:陽光下,公路化作了灰白色的薄片;有時,車輛馳過,看似一條普普通通的流線,可突然,黑色金屬無緣無故地像炸彈般爆炸開來,發動機罩裡迸發出螺旋形的閃光,驟然形成一圈光暈,映紅整個山丘,緻使山丘低頭,連大氣也退縮了數毫米。
這是開始階段,真的隻是開始階段;因為後來,他開始明白了寂寞這個魔鬼到底意味着什麼。
他打開了黃色的筆記本,首頁寫上了擡頭,像是一封信的格式: 我親愛的米雪爾: 他和大家一樣,也學過音樂。
一次在城裡,他從一個玩具商的貨架上偷了一支塑料蘆笛,他一直想擁有一支蘆笛,得到了這支蘆笛,高興極了。
當然,這是支兒童蘆笛,可質量優良,是美國貨。
于是,每次來了興緻,便坐在敞開的窗戶前的長椅上,吹奏起悠揚的小曲。
他有點害怕,擔心引起别人的注意。
因為有些天,一些家夥帶着姑娘來到房子周圍的草叢中睡覺。
他低聲地吹着,無比輕柔,輕得幾乎聽不見笛聲,他舌尖頂着笛孔,皺縮的笛膜似顫非顫。
接着,他不時放下笛子,用指尖敲擊着按其大小順序擺成一行的空罐頭盒,發出令人心甯的微微聲響,像是鼓點,在空中萦繞,又好似狗的吠聲。
亞當·波洛的生活就是這樣。
夜間,在卧室裡點上蠟燭,來到敞開的窗前,海風輕輕地吹拂,他站立着,身子直挺挺的,被正午的慵懶氛圍奪走的活力又充溢了全身。
一動不動,久久地呆着,為再也沒有多少人的氣息而自豪,等待着首群夜蝶飛來,一時在空空的窗洞前翻飛,猶豫,沉思,可擋不住那搖曳閃爍的黃色燭光的誘惑,又瘋狂地躍身撲擊。
然後,就地而卧,身子裹着毯子,雙眼直勾勾地看着躜動的飛蟲,蟲子越集越多,給天花闆投下無數黑影,它們飛落到火花上,滾燙的燭花四周飾上了一圈爪子,吱吱直響,空中的摩擦聲,宛若锉刀在力锉花崗岩牆時發出的聲音,一絲絲光迹先後窒息而滅。
對一個處在亞當這種境況的人,經過多少個春秋寒窗苦讀,已經相當習慣于靜思,獻身于讀書,可現在除了想想這些事情,避免神經衰弱之外,便無事可做,那麼十有八九,僅僅恐懼感(比如恐懼太陽)就可以幫助他保持鎮靜,不超越其界限,一旦需要,便可回到海灘上去。
亞當正是這樣想的。
此時,他稍稍變換了習慣的姿勢:上身往前傾,臉朝向屋子深處,看着隔牆。
透過自己的左肩上方,太陽光隐約可見,他極力想象着太陽俨然似一隻巨大的金蜘蛛,其光線像無數的觸角,遮天蓋地,那觸角有的卷曲,有的呈W形,緊緊地纏着懸崖峭壁,纏着天然風光中每一個突出部,每一個固定點。
其餘的觸角緩緩地、悠悠地蠕動着,變成枝葉,變成無數的樹枝,忽而一分為二,忽而又合二為一,像珊瑚蟲般反複變化。
他把這一景象畫了下來,為了更有把握,就用木炭畫在對面的牆壁上。
因此,他是背窗而坐,面對紛亂的昆蟲爪子,面對野蠻的死死糾纏,他怎麼也理不出個頭緒來,随着時間一分鐘一分鐘過去,他内心越來越感到恐懼。
看那外表,煞是特殊,如同幹燥的黑煤,閃閃發亮,上面積着一層粉末,可除此之外,這純粹像條章魚,令人恐怖,且不吉利,那千萬條觸角黏糊糊的,像是馬腸子。
為了靜下心來,他對着圖畫說話,目光集中到中心點,正對着那隻黑煤球。
那兒,蠕動着一隻隻觸角,好似昔
等時候一到他可以跟他們,跟這些孩子說許許多多的事情,比如告訴他們地球不是圓的,它是宇宙的中心,而他們是一切的中心,一切的一切,絕無例外。
這樣,他們再也不用擔心迷失方向,而且(除非他們得了脊髓灰質炎)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希望像他最後一次在海灘上見到的那些孩子一樣自由自在,跟在皮球後面喊呀,叫呀,跑呀。
人們或許也會對他們說,要害怕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害怕地球翻個個兒,他們全都頭朝下,腳沖上,太陽在六點鐘左右墜落到海灘上,燒得大海沸騰,燒得所有小魚肚子全都開裂。
他身上穿着衣服,坐在長椅上,憑窗遠眺;為了夠着窗台,他不得不把長椅的活動插銷固定在最高的一檔。
山丘順勢而下,坡道不算陡,也不算緩,一直延伸至公路,再越過四五米,便是茫茫海水。
亞當并不是什麼都看得一清二楚:沿線有衆多的松樹和雜樹,還有電線杆,其餘的一切,他隻得大緻猜想。
有時,他沒有把握,不知猜得是否準确,隻好下山去:随着他向前行走,他看見縱橫交錯的直線和曲線一一散開,諸多物體閃爍着物質的光亮,遠處,濃霧重又合攏。
在此類的景觀中,誰也難以斷定什麼;置身其間,人們多多少少總像是個滑稽可笑的陌路人,而且其表現方式令人掃興。
若您願意,就像是患了斜視,得了輕微的突眼性甲狀腺腫;随着亞當往山下走去,連房子,天空,甚或海灣的曲線也漸漸變得模糊不清。
因為前面是一色的小灌木和矮林;一切都壓迫着大地,酷熱令空氣搖曳不定,遙遠的天際宛若縷縷青煙,從草叢中袅袅升起。
太陽也扭曲了某些東西:陽光下,公路化作了灰白色的薄片;有時,車輛馳過,看似一條普普通通的流線,可突然,黑色金屬無緣無故地像炸彈般爆炸開來,發動機罩裡迸發出螺旋形的閃光,驟然形成一圈光暈,映紅整個山丘,緻使山丘低頭,連大氣也退縮了數毫米。
這是開始階段,真的隻是開始階段;因為後來,他開始明白了寂寞這個魔鬼到底意味着什麼。
他打開了黃色的筆記本,首頁寫上了擡頭,像是一封信的格式: 我親愛的米雪爾: 他和大家一樣,也學過音樂。
一次在城裡,他從一個玩具商的貨架上偷了一支塑料蘆笛,他一直想擁有一支蘆笛,得到了這支蘆笛,高興極了。
當然,這是支兒童蘆笛,可質量優良,是美國貨。
于是,每次來了興緻,便坐在敞開的窗戶前的長椅上,吹奏起悠揚的小曲。
他有點害怕,擔心引起别人的注意。
因為有些天,一些家夥帶着姑娘來到房子周圍的草叢中睡覺。
他低聲地吹着,無比輕柔,輕得幾乎聽不見笛聲,他舌尖頂着笛孔,皺縮的笛膜似顫非顫。
接着,他不時放下笛子,用指尖敲擊着按其大小順序擺成一行的空罐頭盒,發出令人心甯的微微聲響,像是鼓點,在空中萦繞,又好似狗的吠聲。
亞當·波洛的生活就是這樣。
夜間,在卧室裡點上蠟燭,來到敞開的窗前,海風輕輕地吹拂,他站立着,身子直挺挺的,被正午的慵懶氛圍奪走的活力又充溢了全身。
一動不動,久久地呆着,為再也沒有多少人的氣息而自豪,等待着首群夜蝶飛來,一時在空空的窗洞前翻飛,猶豫,沉思,可擋不住那搖曳閃爍的黃色燭光的誘惑,又瘋狂地躍身撲擊。
然後,就地而卧,身子裹着毯子,雙眼直勾勾地看着躜動的飛蟲,蟲子越集越多,給天花闆投下無數黑影,它們飛落到火花上,滾燙的燭花四周飾上了一圈爪子,吱吱直響,空中的摩擦聲,宛若锉刀在力锉花崗岩牆時發出的聲音,一絲絲光迹先後窒息而滅。
對一個處在亞當這種境況的人,經過多少個春秋寒窗苦讀,已經相當習慣于靜思,獻身于讀書,可現在除了想想這些事情,避免神經衰弱之外,便無事可做,那麼十有八九,僅僅恐懼感(比如恐懼太陽)就可以幫助他保持鎮靜,不超越其界限,一旦需要,便可回到海灘上去。
亞當正是這樣想的。
此時,他稍稍變換了習慣的姿勢:上身往前傾,臉朝向屋子深處,看着隔牆。
透過自己的左肩上方,太陽光隐約可見,他極力想象着太陽俨然似一隻巨大的金蜘蛛,其光線像無數的觸角,遮天蓋地,那觸角有的卷曲,有的呈W形,緊緊地纏着懸崖峭壁,纏着天然風光中每一個突出部,每一個固定點。
其餘的觸角緩緩地、悠悠地蠕動着,變成枝葉,變成無數的樹枝,忽而一分為二,忽而又合二為一,像珊瑚蟲般反複變化。
他把這一景象畫了下來,為了更有把握,就用木炭畫在對面的牆壁上。
因此,他是背窗而坐,面對紛亂的昆蟲爪子,面對野蠻的死死糾纏,他怎麼也理不出個頭緒來,随着時間一分鐘一分鐘過去,他内心越來越感到恐懼。
看那外表,煞是特殊,如同幹燥的黑煤,閃閃發亮,上面積着一層粉末,可除此之外,這純粹像條章魚,令人恐怖,且不吉利,那千萬條觸角黏糊糊的,像是馬腸子。
為了靜下心來,他對着圖畫說話,目光集中到中心點,正對着那隻黑煤球。
那兒,蠕動着一隻隻觸角,好似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