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哥本哈根,1931年
關燈
小
中
大
第二十四章
他們回到了“寡婦之家”,但過了這麼多年了,這棟樓已經很老舊了。
在巴黎的時候,格蕾塔雇了個叫鮑爾森的人幫她負責維護。
每個月她都會寄給他一張支票,附一張說明:“我想水槽需要清理一下了。
”或者是:“請調一下百葉窗的鉸鍊。
”但鮑爾森什麼都沒做,最多隻是掃了掃門廳,把垃圾燒了。
那個早晨,雪無聲地飄在這個城市每家每戶的窗棂上,格蕾塔和漢斯驅車進入哥本哈根,鮑爾森消失了。
外牆已經褪色了,舊舊的灰粉色。
高層的窗戶上堆積了厚厚的海鷗糞。
有個公寓有扇窗連玻璃都沒有了。
某個晚上,一個總是很煩躁的九十多歲老太太在這座公寓裡,被扭住的床單勒死了。
通往頂樓的樓道兩邊的牆上,還有長長的污迹。
格蕾塔花了好幾個星期,才把公寓準備好,可以迎接莉莉了。
漢斯也幫了把手,雇了些工人來刷牆,還給地闆打蠟上光。
“她考慮過自己生活嗎?”一天他問道。
格蕾塔一下子呆住了,回問說:“什麼?沒有我嗎?” 她慢慢引導着莉莉回到哥本哈根海洋一般浩瀚豐富的生活中。
在冰雪融化的午後,格蕾塔拉着莉莉的手,帶她走過國王新廣場低矮的灌木叢。
冬天那裡光秃秃的,一片葉子也沒有。
莉莉輕輕跺着腳,把嘴埋在厚厚的羊毛圍巾中。
做過手術之後,疼痛如影随形,嗎啡的藥效結束,痛得就更厲害了。
格蕾塔感覺到莉莉手腕上的脈搏,說:“别着急,慢慢來,準備好了就告訴我。
”她覺得,總有一天,莉莉會想要獨自一人,出來闖闖世界。
她能從莉莉臉上看到這種沖動。
她總是很仔細地看着來來往往的年輕女子。
每天早上,她們手裡拿着從面包店買的黃油卷,急匆匆地穿過國王新廣場。
那些女子都很年輕,眼中還閃爍着對生活的憧憬。
格蕾塔還能從莉莉的聲音裡聽到這種沖動。
她總會大聲讀出報紙上的婚訊。
格蕾塔是多麼不希望那一天的到來啊。
她有時會扪心自問,要是她早知道,最終,莉莉會提着一個小箱子離開“寡婦之家”,那她還會做這一切嗎?回到哥本哈根的最初幾個星期,格蕾塔有時候甚至都說服了自己,她和莉莉已經在“寡婦之家”的頂樓,創造了屬于她倆的安定生活,她倆都不會再離開這裡超過一個下午。
有時候,和莉莉并肩坐在鐵爐邊取暖時,她會想,這麼多年的起伏變幻已經結束了。
現在她和莉莉可以平靜地作畫和生活了,雖然各行其是,但也相依為命。
這難道不是格蕾塔半生以來不知疲倦地争取的嗎?她每時每刻都想要孤獨地存活于世,但永遠需要有人愛她,也需要去愛别人。
“你覺得我會愛上誰嗎?”莉莉已經開始問這個問題了。
春天回到哥本哈根,海港的晦暗漸漸被明亮的蔚藍所取代。
“你覺得那樣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在我身上嗎?” 1931年春天,市場蕭條,貨币直線貶值,經濟和社會基本上都是一陣愁雲慘霧。
格蕾塔在報紙上讀到美國人紛紛離開歐洲的新聞;她在勞埃德航空公司的辦公室見過一個美國人在訂票,那是一個領子上有海狸毛的女人,膝上還抱着個孩子。
至于畫作,就連那些好的,都有可能一直挂在畫廊無人問津。
莉莉面對的這個世界實在是殘酷而乏味。
世界已經變了。
每天早上格蕾塔都會推醒莉莉,因為有時候不叫她她就一直睡,醒不了。
格蕾塔會從衣架上取下一條短裙,再挑一件木扣子的襯衫,加一件手腕上有雪花圖案的毛衣。
她會幫莉莉穿好衣服,給她端來咖啡、黑面包和撒了小茴香的煙熏三文魚。
一直要到半上午,莉莉才會完全清醒,使勁眨眨眼睛,消除嗎啡所帶來的迷糊與懶散;她的嘴巴總是幹幹的。
“我一定看上去很累吧。
”她總會略帶歉意地說。
格蕾塔會點點頭,回答:“這又不是什麼錯誤。
” 莉莉有時候會自己出去,要麼到老海灘魚市去買點東西,要麼去參加格蕾塔給她報的陶藝班。
這段時間格蕾塔就會試着作畫。
隻不過六年而已,但身處這個彌漫着幽靈般青魚味的舊公寓,格蕾塔還是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也不是人事全非:開往瑞典和博恩霍爾姆島的遊輪依然吹着響亮的号角;午後的陽光仍然絲絲縷縷地照進窗戶裡;窗外,教堂的尖頂又被城市上空的太陽鍍上了一圈金邊。
格蕾塔站在畫架前,總會想起過去的埃納爾,今天的莉莉。
她會閉上雙眼,聽到回憶中的鬧鐘聲響起,但接着才反應過來,這聲音是從街上傳來的,是那個還在做生意的廣東洗衣婦發出的“砰”的一響。
格蕾塔相信,一路走來,自己無怨無悔。
國王特别批準他倆離婚,速度快得格蕾塔都覺得有問題。
他們當然不能繼續保
在巴黎的時候,格蕾塔雇了個叫鮑爾森的人幫她負責維護。
每個月她都會寄給他一張支票,附一張說明:“我想水槽需要清理一下了。
”或者是:“請調一下百葉窗的鉸鍊。
”但鮑爾森什麼都沒做,最多隻是掃了掃門廳,把垃圾燒了。
那個早晨,雪無聲地飄在這個城市每家每戶的窗棂上,格蕾塔和漢斯驅車進入哥本哈根,鮑爾森消失了。
外牆已經褪色了,舊舊的灰粉色。
高層的窗戶上堆積了厚厚的海鷗糞。
有個公寓有扇窗連玻璃都沒有了。
某個晚上,一個總是很煩躁的九十多歲老太太在這座公寓裡,被扭住的床單勒死了。
通往頂樓的樓道兩邊的牆上,還有長長的污迹。
格蕾塔花了好幾個星期,才把公寓準備好,可以迎接莉莉了。
漢斯也幫了把手,雇了些工人來刷牆,還給地闆打蠟上光。
“她考慮過自己生活嗎?”一天他問道。
格蕾塔一下子呆住了,回問說:“什麼?沒有我嗎?” 她慢慢引導着莉莉回到哥本哈根海洋一般浩瀚豐富的生活中。
在冰雪融化的午後,格蕾塔拉着莉莉的手,帶她走過國王新廣場低矮的灌木叢。
冬天那裡光秃秃的,一片葉子也沒有。
莉莉輕輕跺着腳,把嘴埋在厚厚的羊毛圍巾中。
做過手術之後,疼痛如影随形,嗎啡的藥效結束,痛得就更厲害了。
格蕾塔感覺到莉莉手腕上的脈搏,說:“别着急,慢慢來,準備好了就告訴我。
”她覺得,總有一天,莉莉會想要獨自一人,出來闖闖世界。
她能從莉莉臉上看到這種沖動。
她總是很仔細地看着來來往往的年輕女子。
每天早上,她們手裡拿着從面包店買的黃油卷,急匆匆地穿過國王新廣場。
那些女子都很年輕,眼中還閃爍着對生活的憧憬。
格蕾塔還能從莉莉的聲音裡聽到這種沖動。
她總會大聲讀出報紙上的婚訊。
格蕾塔是多麼不希望那一天的到來啊。
她有時會扪心自問,要是她早知道,最終,莉莉會提着一個小箱子離開“寡婦之家”,那她還會做這一切嗎?回到哥本哈根的最初幾個星期,格蕾塔有時候甚至都說服了自己,她和莉莉已經在“寡婦之家”的頂樓,創造了屬于她倆的安定生活,她倆都不會再離開這裡超過一個下午。
有時候,和莉莉并肩坐在鐵爐邊取暖時,她會想,這麼多年的起伏變幻已經結束了。
現在她和莉莉可以平靜地作畫和生活了,雖然各行其是,但也相依為命。
這難道不是格蕾塔半生以來不知疲倦地争取的嗎?她每時每刻都想要孤獨地存活于世,但永遠需要有人愛她,也需要去愛别人。
“你覺得我會愛上誰嗎?”莉莉已經開始問這個問題了。
春天回到哥本哈根,海港的晦暗漸漸被明亮的蔚藍所取代。
“你覺得那樣的事情真的會發生在我身上嗎?” 1931年春天,市場蕭條,貨币直線貶值,經濟和社會基本上都是一陣愁雲慘霧。
格蕾塔在報紙上讀到美國人紛紛離開歐洲的新聞;她在勞埃德航空公司的辦公室見過一個美國人在訂票,那是一個領子上有海狸毛的女人,膝上還抱着個孩子。
至于畫作,就連那些好的,都有可能一直挂在畫廊無人問津。
莉莉面對的這個世界實在是殘酷而乏味。
世界已經變了。
每天早上格蕾塔都會推醒莉莉,因為有時候不叫她她就一直睡,醒不了。
格蕾塔會從衣架上取下一條短裙,再挑一件木扣子的襯衫,加一件手腕上有雪花圖案的毛衣。
她會幫莉莉穿好衣服,給她端來咖啡、黑面包和撒了小茴香的煙熏三文魚。
一直要到半上午,莉莉才會完全清醒,使勁眨眨眼睛,消除嗎啡所帶來的迷糊與懶散;她的嘴巴總是幹幹的。
“我一定看上去很累吧。
”她總會略帶歉意地說。
格蕾塔會點點頭,回答:“這又不是什麼錯誤。
” 莉莉有時候會自己出去,要麼到老海灘魚市去買點東西,要麼去參加格蕾塔給她報的陶藝班。
這段時間格蕾塔就會試着作畫。
隻不過六年而已,但身處這個彌漫着幽靈般青魚味的舊公寓,格蕾塔還是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也不是人事全非:開往瑞典和博恩霍爾姆島的遊輪依然吹着響亮的号角;午後的陽光仍然絲絲縷縷地照進窗戶裡;窗外,教堂的尖頂又被城市上空的太陽鍍上了一圈金邊。
格蕾塔站在畫架前,總會想起過去的埃納爾,今天的莉莉。
她會閉上雙眼,聽到回憶中的鬧鐘聲響起,但接着才反應過來,這聲音是從街上傳來的,是那個還在做生意的廣東洗衣婦發出的“砰”的一響。
格蕾塔相信,一路走來,自己無怨無悔。
國王特别批準他倆離婚,速度快得格蕾塔都覺得有問題。
他們當然不能繼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