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無為而治
關燈
小
中
大
最得意的事:第一個創用“病曆”的醫生。
最失意的事:生了五個女兒,無一兒子。
最崇拜的人:扁鵲(師祖)。
最痛恨的人:達官顯貴。
淳于意從兩位恩師公孫光和公乘陽慶出師後開始挂牌行醫,三年後,成為著名的醫生。
淳于意苦讀經典醫書,可以随意背誦,但診病時,不盲目地死搬硬套,斷章取義,他針對病人的病情,不僅采用藥物治療,還廣泛運用各物理療法及針灸術。
關于他的醫術,《史記·倉公傳》裡有三個記載,這裡不妨摘錄如下: 例一,齊王身邊一名叫遂的保健醫生,得病後服用自煉的五石散,病情加重了,于是請來淳于意。
淳于意仔細觀察他的脈象,說:“你得的是内熱,藥石是藥中剛猛之品,服後會導緻小便不通而加重病情,千萬不要再服。
”遂不以為然,并舉例反駁說:“扁鵲曾言,‘陰石以治陽病,陽石以治陰病’。
”淳于意莞爾一笑:“你說的話,不無道理,扁鵲雖這樣說過,但治病必須詳細診察病情,醫理醫法,參考患者的體質、嗜好、病情用藥,才能藥到病除。
”并預言,照此下去,不久就會發癰。
果然,百餘天後,遂乳上發癰,不治而死。
例二,齊國的黃長卿大宴賓客,淳于意也在座。
他望見王後的弟弟宋健,急忙告訴他說:“你已病了四五天了,腰部疼痛不能俯仰,小便亦難。
應趁其未傳入五髒,抓緊治療。
這叫做‘腎’。
”宋健說:“是這樣。
”他服用淳于意給他調制的“柔湯”,十八天後病就痊愈了。
例三,齊王請淳于意為侍女們診病。
輪到一個叫豎的,豎說沒有病。
淳于意悄悄地告訴隊長說:“豎的毛發色澤、脈象都無衰減,但病已傷及脾胃,不要讓她過度勞累。
到了春天,她會吐血而亡。
”及至春天,果真豎摔倒在廁所裡,吐血而死。
淳于意因為醫術高明而聞名全國,趙王、吳王、濟南王先後召請他為侍醫,淳于意都堅決地拒絕了。
因為淳于意在行醫過程中嚴格遵守師祖扁鵲當年看病行醫的“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财,不顧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者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不治。
他厭惡達官顯貴,喜歡遊行鄉裡,訪名家,求大醫,不辭辛勞地為老百姓解除疾苦,成了一名逍遙自在的“赤腳醫生”。
然而,他逍遙自在的生活并沒有維持多久,就被一張逮捕令給打破了。
原因是:齊王死了。
罪名是:草菅人命。
按理說齊王做他的一方之王,淳于意做他的鄉野“赤腳醫生”,齊王的死看似跟他八竿子都打不着。
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辭”從何來,曰:“齊王病重期間,曾經派人專門去請淳于意來診治,但淳于意卻不肯前往。
後來齊王因别的醫生誤治而死。
” 再加上他行醫的“六不治”原則,積下了權貴對他的抱怨。
後來,便不斷有人上書控告他四處遊山玩水不為人看病,視人的生命如草芥。
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淳于意被定以“刑罪”直接押到長安去受審。
淳于意沒有兒子,隻有五個女兒,臨行前女兒們都去送父親,個個都“梨花帶雨,淚眼婆娑”。
淳于意傷感之餘,發出了這樣的感歎:“這是啥世道,都說生兒生女一個樣,現在才知道生女終究不如男,關鍵時刻都沒有辦法了。
” 淳于意不會想到,正是他這一句感歎,最終救了他一命。
他的小女兒缇萦聽了父親的訓話,一邊擦幹眼角的熱淚,一邊草草地收拾了行李,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随父一同上京。
長安城裡,淳于意在牢獄中接受“嚴刑伺候”,缇萦在未央宮拼死給漢文帝上“告冤書”:“我叫淳于缇萦,是太倉令淳于意的小女兒。
我父親給國家當差的時候,齊國的人都說他廉潔正直。
現在他犯法獲罪,按律當處以肉刑。
我不但為父親難過,也為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
一個人砍去腳就成了殘廢,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
我情願沒入官府作奴婢,用身體來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聽了後,為缇萦一片孝心所感動,于是釋放了淳于意。
為此還廢除了肉刑。
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缇萦救父”。
值得一提的是,淳于意後來把自己的畢生醫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臨菑宋邑,濟北王太醫高期、王禹,淄川王太倉馬長馮信,以及高水侯家丞權信,臨菑召裡唐安六人,把自己的醫術很好地發揚光大了,善莫大焉。
最失意的事:生了五個女兒,無一兒子。
最崇拜的人:扁鵲(師祖)。
最痛恨的人:達官顯貴。
淳于意從兩位恩師公孫光和公乘陽慶出師後開始挂牌行醫,三年後,成為著名的醫生。
淳于意苦讀經典醫書,可以随意背誦,但診病時,不盲目地死搬硬套,斷章取義,他針對病人的病情,不僅采用藥物治療,還廣泛運用各物理療法及針灸術。
關于他的醫術,《史記·倉公傳》裡有三個記載,這裡不妨摘錄如下: 例一,齊王身邊一名叫遂的保健醫生,得病後服用自煉的五石散,病情加重了,于是請來淳于意。
淳于意仔細觀察他的脈象,說:“你得的是内熱,藥石是藥中剛猛之品,服後會導緻小便不通而加重病情,千萬不要再服。
”遂不以為然,并舉例反駁說:“扁鵲曾言,‘陰石以治陽病,陽石以治陰病’。
”淳于意莞爾一笑:“你說的話,不無道理,扁鵲雖這樣說過,但治病必須詳細診察病情,醫理醫法,參考患者的體質、嗜好、病情用藥,才能藥到病除。
”并預言,照此下去,不久就會發癰。
果然,百餘天後,遂乳上發癰,不治而死。
例二,齊國的黃長卿大宴賓客,淳于意也在座。
他望見王後的弟弟宋健,急忙告訴他說:“你已病了四五天了,腰部疼痛不能俯仰,小便亦難。
應趁其未傳入五髒,抓緊治療。
這叫做‘腎’。
”宋健說:“是這樣。
”他服用淳于意給他調制的“柔湯”,十八天後病就痊愈了。
例三,齊王請淳于意為侍女們診病。
輪到一個叫豎的,豎說沒有病。
淳于意悄悄地告訴隊長說:“豎的毛發色澤、脈象都無衰減,但病已傷及脾胃,不要讓她過度勞累。
到了春天,她會吐血而亡。
”及至春天,果真豎摔倒在廁所裡,吐血而死。
淳于意因為醫術高明而聞名全國,趙王、吳王、濟南王先後召請他為侍醫,淳于意都堅決地拒絕了。
因為淳于意在行醫過程中嚴格遵守師祖扁鵲當年看病行醫的“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财,不顧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者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不治。
他厭惡達官顯貴,喜歡遊行鄉裡,訪名家,求大醫,不辭辛勞地為老百姓解除疾苦,成了一名逍遙自在的“赤腳醫生”。
然而,他逍遙自在的生活并沒有維持多久,就被一張逮捕令給打破了。
原因是:齊王死了。
罪名是:草菅人命。
按理說齊王做他的一方之王,淳于意做他的鄉野“赤腳醫生”,齊王的死看似跟他八竿子都打不着。
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辭”從何來,曰:“齊王病重期間,曾經派人專門去請淳于意來診治,但淳于意卻不肯前往。
後來齊王因别的醫生誤治而死。
” 再加上他行醫的“六不治”原則,積下了權貴對他的抱怨。
後來,便不斷有人上書控告他四處遊山玩水不為人看病,視人的生命如草芥。
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淳于意被定以“刑罪”直接押到長安去受審。
淳于意沒有兒子,隻有五個女兒,臨行前女兒們都去送父親,個個都“梨花帶雨,淚眼婆娑”。
淳于意傷感之餘,發出了這樣的感歎:“這是啥世道,都說生兒生女一個樣,現在才知道生女終究不如男,關鍵時刻都沒有辦法了。
” 淳于意不會想到,正是他這一句感歎,最終救了他一命。
他的小女兒缇萦聽了父親的訓話,一邊擦幹眼角的熱淚,一邊草草地收拾了行李,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随父一同上京。
長安城裡,淳于意在牢獄中接受“嚴刑伺候”,缇萦在未央宮拼死給漢文帝上“告冤書”:“我叫淳于缇萦,是太倉令淳于意的小女兒。
我父親給國家當差的時候,齊國的人都說他廉潔正直。
現在他犯法獲罪,按律當處以肉刑。
我不但為父親難過,也為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
一個人砍去腳就成了殘廢,以後就是想改過自新,也沒有辦法了。
我情願沒入官府作奴婢,用身體來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聽了後,為缇萦一片孝心所感動,于是釋放了淳于意。
為此還廢除了肉刑。
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缇萦救父”。
值得一提的是,淳于意後來把自己的畢生醫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臨菑宋邑,濟北王太醫高期、王禹,淄川王太倉馬長馮信,以及高水侯家丞權信,臨菑召裡唐安六人,把自己的醫術很好地發揚光大了,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