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百廢待興
關燈
小
中
大
文帝一号令
漢文帝劉恒即位後,便去高廟祭拜。
禮畢回朝,漢文帝下達了他上任後的“皇帝一号令”。
内容是:尊母後薄氏為皇太後;追谥劉友為幽王、劉恢為共王、劉建為靈王;劉遂(劉友的兒子)為趙王,改封琅邪王劉澤為燕王。
搞定劉氏内部的分封後,朝廷大小官員除了微調外,大緻未動,陳平和周勃依然是誅呂複漢的首要功臣,丞相的位置非他們兩個莫屬了。
隻是以前是陳平居右丞相,周勃居左丞相。
而這一次,陳平也認為周勃在誅呂的過程中比自己功勞大些,所以主動提出和周勃左右掉換一下。
漢文帝隻好任命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罷免了原來的“情聖丞相”審食其,提升灌嬰為太尉。
漢文帝還封自己的親信宋昌為衛将軍,鎮撫南、北二軍。
封張武為郎中令,巡行殿中,首次把長安城裡的軍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
他依靠與生俱來的“老練和穩重”,把握住了漢室江山的政權。
窦氏的發迹史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孟子《孺子歌》 薄姬成了皇太後之後,那麼朝中的皇後又有誰來當呢?這個自然得問問漢文帝了。
漢文帝想也不想,答曰:窦姬。
窦姬最初選擇入宮的原因很簡單,四個字可以形容:生活所迫。
生活所迫到了哪種地步呢?窦姬從小就喪父母,生活依靠兩個哥哥窦建和窦廣國,可三人畢竟都小,三個人每天的共同語言就是一個字:餓。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正在這時,漢宮每年一次的選秀大賽開始了。
窦姬抱着試試看的态度參加了比賽。
都說心态決定命運,這句話一點都不假,窦姬憑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獨特氣質竟然從衆佳麗中脫穎而出,順利進入漢宮。
當時國家大權都集于呂後一身,鑒于“異性相吸,同性相斥”原則,呂氏對這些新招來的美若天仙的宮女并不感冒,而當時的皇上劉盈又體弱多病,自身都難保,自然無福來享受這些美女了。
呂後後來便決定把她們分配給各大封王,其用意是,用美女來拴住你們,不使你們有他心。
窦姬真名叫窦猗房,趙地觀津人氏(河北清河),按照“落葉歸根”的思想,她自然想去趙國了。
于是她找到當時管分配的主管太監,表達了自己想去“趙國”的強烈願望。
然而,她當時入宮還沒有多久,拿不出更多的RMB來行賄,想犧牲色相,主管太監又無福消受,故太監對她很是不滿:你這樣是來打發要飯的吧。
你想去趙國,我偏不讓你去。
太監手一揮:代國。
可憐的窦姬這麼一個小小的願望都成了奢望,臨行前她欲哭無淚,不怨天不怨地隻怨那個斷子絕孫的太監。
然而,人的命運往往就是這樣陰差陽錯變化無常,她不會想到,這一去,竟然徹底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她随後就像撞大運一樣,好運接二連三地不斷上演。
首先,一到代地,窦姬便得到了當時的代王劉恒的寵愛。
男人寵愛女人的原因很簡單,要麼有錢、要麼有才、要麼有臉蛋。
對于劉恒這樣“獨當一面”的王爺來說,錢和才已經不重要了,因此,排除這兩點,隻能說明一點,窦姬長的一定很漂亮。
也正是因為劉恒的寵愛,窦姬馬上就為他生下了一女兩男,長女劉嫖,長子劉啟,次子劉武。
其次,代王妃紅顔薄命。
作為“明媒正娶”元配代王妃在窦姬來了沒有多久,也不知是受不了被抛棄被冷落的凄涼感還是怎的,總之不久就一命嗚呼了。
窦姬貌壓後宮,且又知書達理,雖然劉恒并沒有馬上把窦姬冊封為新代王妃,但在他心裡已非她莫屬了。
正如現在有的男女同居青年一樣,雖然沒有正式登記注冊,但實際上已把對方當成老公老婆了。
更令人驚奇的是,不但代王妃不明不白地去了,她所生的四個兒子也都相繼夭折了(個中原因令人費解,有待曆史學家去研究其原因了)。
總之,窦姬和她的兒子似乎在一夜之間都看到了“曙光”。
最後,天上掉餡餅。
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劉恒突然就被衆人推上了皇帝的寶座。
劉恒上任不久,窦姬所生的劉啟就被衆人一緻推為太子,母憑子貴,窦姬自然就提升為皇後了。
再後來,漢文帝封窦姬的女兒劉嫖為館陶公主,劉武為淮陽王,追尊窦後的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
當然,為了避
禮畢回朝,漢文帝下達了他上任後的“皇帝一号令”。
内容是:尊母後薄氏為皇太後;追谥劉友為幽王、劉恢為共王、劉建為靈王;劉遂(劉友的兒子)為趙王,改封琅邪王劉澤為燕王。
搞定劉氏内部的分封後,朝廷大小官員除了微調外,大緻未動,陳平和周勃依然是誅呂複漢的首要功臣,丞相的位置非他們兩個莫屬了。
隻是以前是陳平居右丞相,周勃居左丞相。
而這一次,陳平也認為周勃在誅呂的過程中比自己功勞大些,所以主動提出和周勃左右掉換一下。
漢文帝隻好任命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罷免了原來的“情聖丞相”審食其,提升灌嬰為太尉。
漢文帝還封自己的親信宋昌為衛将軍,鎮撫南、北二軍。
封張武為郎中令,巡行殿中,首次把長安城裡的軍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
他依靠與生俱來的“老練和穩重”,把握住了漢室江山的政權。
窦氏的發迹史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孟子《孺子歌》 薄姬成了皇太後之後,那麼朝中的皇後又有誰來當呢?這個自然得問問漢文帝了。
漢文帝想也不想,答曰:窦姬。
窦姬最初選擇入宮的原因很簡單,四個字可以形容:生活所迫。
生活所迫到了哪種地步呢?窦姬從小就喪父母,生活依靠兩個哥哥窦建和窦廣國,可三人畢竟都小,三個人每天的共同語言就是一個字:餓。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正在這時,漢宮每年一次的選秀大賽開始了。
窦姬抱着試試看的态度參加了比賽。
都說心态決定命運,這句話一點都不假,窦姬憑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獨特氣質竟然從衆佳麗中脫穎而出,順利進入漢宮。
當時國家大權都集于呂後一身,鑒于“異性相吸,同性相斥”原則,呂氏對這些新招來的美若天仙的宮女并不感冒,而當時的皇上劉盈又體弱多病,自身都難保,自然無福來享受這些美女了。
呂後後來便決定把她們分配給各大封王,其用意是,用美女來拴住你們,不使你們有他心。
窦姬真名叫窦猗房,趙地觀津人氏(河北清河),按照“落葉歸根”的思想,她自然想去趙國了。
于是她找到當時管分配的主管太監,表達了自己想去“趙國”的強烈願望。
然而,她當時入宮還沒有多久,拿不出更多的RMB來行賄,想犧牲色相,主管太監又無福消受,故太監對她很是不滿:你這樣是來打發要飯的吧。
你想去趙國,我偏不讓你去。
太監手一揮:代國。
可憐的窦姬這麼一個小小的願望都成了奢望,臨行前她欲哭無淚,不怨天不怨地隻怨那個斷子絕孫的太監。
然而,人的命運往往就是這樣陰差陽錯變化無常,她不會想到,這一去,竟然徹底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她随後就像撞大運一樣,好運接二連三地不斷上演。
首先,一到代地,窦姬便得到了當時的代王劉恒的寵愛。
男人寵愛女人的原因很簡單,要麼有錢、要麼有才、要麼有臉蛋。
對于劉恒這樣“獨當一面”的王爺來說,錢和才已經不重要了,因此,排除這兩點,隻能說明一點,窦姬長的一定很漂亮。
也正是因為劉恒的寵愛,窦姬馬上就為他生下了一女兩男,長女劉嫖,長子劉啟,次子劉武。
其次,代王妃紅顔薄命。
作為“明媒正娶”元配代王妃在窦姬來了沒有多久,也不知是受不了被抛棄被冷落的凄涼感還是怎的,總之不久就一命嗚呼了。
窦姬貌壓後宮,且又知書達理,雖然劉恒并沒有馬上把窦姬冊封為新代王妃,但在他心裡已非她莫屬了。
正如現在有的男女同居青年一樣,雖然沒有正式登記注冊,但實際上已把對方當成老公老婆了。
更令人驚奇的是,不但代王妃不明不白地去了,她所生的四個兒子也都相繼夭折了(個中原因令人費解,有待曆史學家去研究其原因了)。
總之,窦姬和她的兒子似乎在一夜之間都看到了“曙光”。
最後,天上掉餡餅。
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劉恒突然就被衆人推上了皇帝的寶座。
劉恒上任不久,窦姬所生的劉啟就被衆人一緻推為太子,母憑子貴,窦姬自然就提升為皇後了。
再後來,漢文帝封窦姬的女兒劉嫖為館陶公主,劉武為淮陽王,追尊窦後的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
當然,為了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