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百廢待興

關燈
免重蹈“呂氏專政”的覆轍,漢文帝聽取了陳平和周勃的建議,并沒有直接給窦姬兩個哥哥封官加侯,而是給以良田豪宅安其心。

     總而言之,窦氏就這樣走上了曆史的舞台。

     當丞相的煩憂 話說周勃因為平定呂氏功勞最大,陳平充分發揮謙讓的風格,主動讓出“右丞相”的位置給周勃,自己甘願居“左”(古代“右”主“左”次),但周勃并沒有買陳平的賬,沒過多久便以“年老多病,身體有恙”向漢文帝提交了辭職書。

     周勃為什麼要辭職呢?原因有二: 1.才能不如陳平。

    自從誅呂有功,周勃當上一把手後,四個字可以來形容他:驕傲自大。

    這樣一來,漢文帝就不高興了。

    有一次,他就問周勃:天下一年發生多少起刑事案件?這個問題的确有點大,周勃自然答不上來了。

    漢文帝又問周勃:每年的谷子收入是多少?周勃還是答不上來。

     漢文帝把同樣的問題又問陳平。

    陳平道:“陛下想知道牢獄之事,可問廷尉;谷物出入之事,可問治粟内史。

    ”漢文帝一聽就很生氣了:“照此說來,你主管什麼事呢?”陳平道:“身為丞相,理應上佐天子,下撫萬民,外鎮蠻夷諸侯,内使卿大夫各盡其職,責任重大,不可不查也。

    ”漢文帝這才轉怒為喜。

    事後周勃就責備陳平為什麼不提前教教他。

    陳平笑着反問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既然你現在身在相位,便要知道自己的職責。

    假如天子問你現在長安城有多少18歲以下的美貌少女,你該如何回答呢?周勃無言以答。

    通過這件事,周勃知道自己的才華不如陳平,遂萌生退意。

     2.功高震主。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韓信就是前車之鑒。

     漢文帝正想擺脫這些老一輩功臣的制約和束縛,于是在一陣“輕歎”聲中批準了周勃的辭呈。

    從此,朝中丞相一職又合二為一,陳平獨坐丞相一位,他自從“棄暗投明”跟随劉邦以來,六出奇計,誅呂有功,經過一生的奔跑和奮鬥後,終于站在了人生的最高峰。

     然而,高處不勝寒。

    對于已是蒼暮之年的陳平來說,又豈能吃得消?不到半年,他就一病不起,不久便與世長辭。

     陳平去了後,文帝一時找不到最佳丞相人選,于是又請周勃出山。

    周勃又豈是能閑着的主兒,欣然領命。

    然而,令周勃始料未及的是,他“二進宮”後馬上就招來兩個人的痛恨。

     第一個恨周勃的人是賈誼。

     賈誼,洛陽人士,少年出名,曾被河南太守吳公招到門下,備受重用。

    吳公聲名遠揚,據說很有治國安邦之道。

    漢文帝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人才,便召他為廷尉(最高司法)。

     吳公上任後,自然不會忘了他的得意門生賈誼了。

    因為他的推薦,小小年紀的賈誼一下子升為博士。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久,才華橫溢的賈誼又被漢文帝提升為中大夫。

    再後來漢文帝又想升他為公卿(即九卿,是漢朝第二等的官階,相當于現在的各部部長)。

     漢朝的“三公九卿”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

    要進入這裡的人,自然得問問“國務院總理”周勃,聽聽他老人家的意見了。

    周勃給漢文帝的答複很簡單明了:賈誼意在專權,心懷不正,不宜重用。

     漢文帝于是改封賈誼為長沙王太傅。

    一個天才般的人才從此流落諸王之手,甚為可惜。

    可賈誼當時乃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無可奈何,隻得發出這樣的感歎: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第二個恨周勃的人是劉章。

     呂氏家族被誅,劉章作為青年俊傑,忙裡忙外,可謂功不可沒。

    而他的弟弟劉興居清宮迎駕,也算是一大功勞。

     周勃當時曾私下對劉章和劉興居有這樣的口頭約定:奏請劉章為趙王,劉興居為梁王。

    然而,漢文帝繼位後,他超過了陳平坐上了丞相的頭把交椅,卻把自己的諾言給抛到九霄雲外去了。

    就這樣,劉章和劉興居對周勃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是種子總會發芽的。

    草綠霜已白,日西月複東。

    過了兩年,文帝才想起劉章和劉興居從來沒有受封過。

    于是一旨下去,任命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

     按理說,劉章和劉興居終于由侯爺變成王爺,實現了人生的夢想,可喜可賀啊!但“加冕”後的劉章和劉興居臉上并無半分喜色。

    原因很簡單,這城陽王和濟北王其實都是名存實亡的王。

     城陽和濟北都是隸屬于齊地。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