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
關燈
小
中
大
活祭
就在呂祿猶豫着自己該不該放棄朝中禁軍統領的職務、放棄手中擁有的兵權,去做自己的一方之王——趙王時。
一個人的到來加快了整個事件的進程,這個人就是他的心腹賈壽。
賈壽是朝中的郎中令,也是呂産最為信任的親信。
自從齊王造反後,呂祿和呂産在派灌嬰去平齊王之亂時,還派出了賈壽去齊地探明情況。
賈壽一路勞碌奔波,終于在漢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十日的大清早出現在了呂府前。
賈壽的出現成了這場變革的導火線。
他一大清早就在呂府裡對呂産叽裡呱啦說個不停,内容當然是齊王造反的事,中心思想概括起來就是:茲齊王和灌嬰聯軍,其勢強大之極,大事不妙也。
呂産聽了他的彙報也是一籌莫展,兩人正在商量如何應對時,卻不知此時呂府出現了一名偷聽者。
當局者言,觀旁者聽。
這個偷聽者便是禦史曹窟。
曹窟是前相國曹參的兒子,因為有事,他一大早就來找呂産,結果卻無意中聽到了呂産和賈壽密謀的事。
于是他選擇了悄然離開。
仆人們對曹窟都很熟悉,還以為他見過呂産才出府的,因此也沒有一個門衛來盤問。
曹窟出了呂府,直奔陳府。
陳平此時已和周勃形影不離了,聽了曹窟的轉述後,覺得不能再等了,于是當機立斷,作出了馬上采取“軍事行動”的部署。
陳平和周勃針對呂祿和呂産,采取了分而制之的行動方針。
關鍵時刻,郦寄還得派上用場。
周勃馬上把郦寄叫來,對他進行了密示。
郦寄此時隻得趕鴨子上架了。
他一到呂府,首先對呂祿來了個下馬威:“我奉皇帝之命而來。
”這句話大大加大了他話語的分量,呂祿不知是真是假,被震得雲裡霧裡。
郦寄不給他喘息的機會,接着道:“現在大王在朝中已成衆矢之的,皇上要大王趕快去封地。
否則大禍臨頭啊!” 呂祿早些時候對郦寄的“丢兵權保封地”的方案雖然有點猶豫,但畢竟他本人的意願還是偏向去封地做一方之王的。
隻是迫于家族人的反對,他才沒有最終作出抉擇。
此時得了郦寄的“皇令”,他也覺得現在能平息齊王和周勃的叛亂,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交出京城北禁軍的兵權,然後去趙國當他的趙王去。
面對和他呂家最為親近的郦寄投來的殷殷期待的目光,呂祿終于作出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決定,他拿出印權交給郦寄,并且說了這樣一句話:傳令下去,由太尉(周勃)接管北軍(禁軍)。
然後,他帶着家人上路去封地了。
就這樣,郦寄憑着和呂家的交情,憑着一張利嘴就把呂祿給搞定了。
周勃接任北軍禁軍後,馬上就對士兵進行了整改,他号召士兵們都起來反呂,并且充分發揚民主的作風,給了他們二次選擇的機會,願意效忠呂氏的袒露右臂,願意效忠劉氏的袒露左臂。
這些士兵們也早就對呂氏不滿了,此時自然呼啦啦地袒露左臂加入到扶劉滅呂的行動中來了。
要消滅呂氏,隻要搞定掌握南北禁軍頭領的呂祿和呂産就行了,現在呂祿被搞定了,那麼接下來就隻剩下呂産了。
隻要把呂産搞定,誅呂行動就再無懸念了。
而呂産聽到賈壽的“前方工作”彙報後,馬上意識到了情況不妙。
特别是賈壽的那句“怕是現在交了将印去封地也為時已晚”,更讓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他決定到皇宮去找皇帝“評評理”。
皇帝還隻有幾歲,什麼都不懂,找他評個啥理啊!很簡單,呂産想對皇帝“動武”,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
于是呂産帶了幾個得力武将直奔未央門去找皇帝。
哪知他一到未央門就吃了閉門羹。
這宮廷之内竟然有人敢來阻攔他,他惱羞成怒,正要叫一起上,宮裡卻突然湧現出幾千名手持刀劍的士兵來。
為首一個器宇軒昂,虎虎生威,竟然是朱虛侯劉章! 原來,周勃和陳平早就分好工了,周勃負責去搞定呂祿的北軍,陳平去搞定呂産的南軍。
陳平料敵于先,早已叫劉章帶了幾千人守在内宮,以防呂産在宮内發動政變。
幾人對數千人,呂産并沒有驚慌失措,他甚至認為他有強大的呂氏作為後盾,他有數萬
一個人的到來加快了整個事件的進程,這個人就是他的心腹賈壽。
賈壽是朝中的郎中令,也是呂産最為信任的親信。
自從齊王造反後,呂祿和呂産在派灌嬰去平齊王之亂時,還派出了賈壽去齊地探明情況。
賈壽一路勞碌奔波,終于在漢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十日的大清早出現在了呂府前。
賈壽的出現成了這場變革的導火線。
他一大清早就在呂府裡對呂産叽裡呱啦說個不停,内容當然是齊王造反的事,中心思想概括起來就是:茲齊王和灌嬰聯軍,其勢強大之極,大事不妙也。
呂産聽了他的彙報也是一籌莫展,兩人正在商量如何應對時,卻不知此時呂府出現了一名偷聽者。
當局者言,觀旁者聽。
這個偷聽者便是禦史曹窟。
曹窟是前相國曹參的兒子,因為有事,他一大早就來找呂産,結果卻無意中聽到了呂産和賈壽密謀的事。
于是他選擇了悄然離開。
仆人們對曹窟都很熟悉,還以為他見過呂産才出府的,因此也沒有一個門衛來盤問。
曹窟出了呂府,直奔陳府。
陳平此時已和周勃形影不離了,聽了曹窟的轉述後,覺得不能再等了,于是當機立斷,作出了馬上采取“軍事行動”的部署。
陳平和周勃針對呂祿和呂産,采取了分而制之的行動方針。
關鍵時刻,郦寄還得派上用場。
周勃馬上把郦寄叫來,對他進行了密示。
郦寄此時隻得趕鴨子上架了。
他一到呂府,首先對呂祿來了個下馬威:“我奉皇帝之命而來。
”這句話大大加大了他話語的分量,呂祿不知是真是假,被震得雲裡霧裡。
郦寄不給他喘息的機會,接着道:“現在大王在朝中已成衆矢之的,皇上要大王趕快去封地。
否則大禍臨頭啊!” 呂祿早些時候對郦寄的“丢兵權保封地”的方案雖然有點猶豫,但畢竟他本人的意願還是偏向去封地做一方之王的。
隻是迫于家族人的反對,他才沒有最終作出抉擇。
此時得了郦寄的“皇令”,他也覺得現在能平息齊王和周勃的叛亂,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交出京城北禁軍的兵權,然後去趙國當他的趙王去。
面對和他呂家最為親近的郦寄投來的殷殷期待的目光,呂祿終于作出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決定,他拿出印權交給郦寄,并且說了這樣一句話:傳令下去,由太尉(周勃)接管北軍(禁軍)。
然後,他帶着家人上路去封地了。
就這樣,郦寄憑着和呂家的交情,憑着一張利嘴就把呂祿給搞定了。
周勃接任北軍禁軍後,馬上就對士兵進行了整改,他号召士兵們都起來反呂,并且充分發揚民主的作風,給了他們二次選擇的機會,願意效忠呂氏的袒露右臂,願意效忠劉氏的袒露左臂。
這些士兵們也早就對呂氏不滿了,此時自然呼啦啦地袒露左臂加入到扶劉滅呂的行動中來了。
要消滅呂氏,隻要搞定掌握南北禁軍頭領的呂祿和呂産就行了,現在呂祿被搞定了,那麼接下來就隻剩下呂産了。
隻要把呂産搞定,誅呂行動就再無懸念了。
而呂産聽到賈壽的“前方工作”彙報後,馬上意識到了情況不妙。
特别是賈壽的那句“怕是現在交了将印去封地也為時已晚”,更讓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他決定到皇宮去找皇帝“評評理”。
皇帝還隻有幾歲,什麼都不懂,找他評個啥理啊!很簡單,呂産想對皇帝“動武”,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
于是呂産帶了幾個得力武将直奔未央門去找皇帝。
哪知他一到未央門就吃了閉門羹。
這宮廷之内竟然有人敢來阻攔他,他惱羞成怒,正要叫一起上,宮裡卻突然湧現出幾千名手持刀劍的士兵來。
為首一個器宇軒昂,虎虎生威,竟然是朱虛侯劉章! 原來,周勃和陳平早就分好工了,周勃負責去搞定呂祿的北軍,陳平去搞定呂産的南軍。
陳平料敵于先,早已叫劉章帶了幾千人守在内宮,以防呂産在宮内發動政變。
幾人對數千人,呂産并沒有驚慌失措,他甚至認為他有強大的呂氏作為後盾,他有數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