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是非成敗轉頭空
關燈
小
中
大
意之時。
兵法有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大王不應輕信來使,不可貿然前去京城,要靜觀其變。
” “先生此言差矣!”中尉宋昌馬上站出來反駁。
反駁的理由如下: 1.秦朝失政後,一時間多少英雄豪傑,哪一個不想稱帝?但最終帝位歸劉家,天下人也不敢再存奢望之心。
2.高帝分封子弟為諸侯王,五湖四海都有劉氏封王的蹤影,劉氏江山穩如泰山、堅如磐石,天下莫不畏懼也。
3.漢朝建立後,廢除秦朝苛政,施以仁德,百姓安居樂業,莫不服也。
4.呂後專政,呂家封王何其多,“呂氏春秋”何等威風,然太尉周勃僅憑一人之力,振臂一揮,士兵們皆袒露左臂助劉誅呂,天意歸劉,并非人力所能動也。
5.朝中内有朱虛、東牟這樣的宗氏大臣,外有吳、楚、淮南、齊、代等強大無比的宗室諸國,朝中大臣想必不敢再生邪念。
6.高帝子嗣中,隻存淮南王與大王健在,大王又年長,且以賢聖仁孝之名如雷貫耳,大臣們順應民心,迎大王為帝,此民心所向,衆望所歸也。
最後他進行了總結性的發言:大王放心地去吧!切莫再多疑了。
好精辟的論述,衆人聽了皆拍手叫好。
劉恒在兩種相左的意見之下,也沒了主意,于是宣布散會,然後直奔後宮去找其母薄姬商議這件事。
知子莫若母,薄姬也沒有多說什麼,隻是對他說了一句禅語:“命裡有時,終需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 劉恒不傻,自然明白母後的意思。
是啊!人的命運冥冥中自有天意,那麼我的命裡是不是有當皇帝的命呢?劉恒于是召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占了一卦之後,說道:“吉,大吉,吉上加吉。
王,大王,王上加王。
” 劉恒問:“王上加王是何意?” 算命先生答:“王上加王乃皇帝也。
” 聽了算命先生的話,劉恒心中稍安,但他天生謹慎,心裡還是感到不踏實。
于是他決定來一次“投石問路”,派舅舅薄昭去朝中看個究竟,辦事之穩可謂是年輕後輩學習的楷模。
薄昭到了京城,得到了周勃的熱情招待。
周勃的話很簡單:誠心誠意迎齊王,一心一意為大漢,全心全意為人民。
薄昭一顆懸着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又見朝中其他大臣對立劉恒為帝的态度也非常堅決,這才回去如實報告。
劉恒吃了一顆定心丸,這才起程去長安。
長安城外的渭橋邊。
文武百官齊刷刷地跪了一地,異口同聲地道:“臣等恭迎大王為帝。
”這一刻劉恒感動得熱淚盈眶,忙下車答拜。
周勃當即欲獻上天子印玺,劉恒推讓道:“等到了宮中再議吧!” 到了宮中,當衆人擁立他為帝時,劉恒充分學來了劉邦當年的推讓作風,左一句無德無才,右一句無才無德,當真是好一陣推來推去,最後眼看要鬧出人命來了,劉恒這才極為“痛苦”地接過了印玺。
頓時“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之聲不絕于耳,響徹雲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劉恒入住皇宮的同時,少帝早已被趕下皇帝的寶座。
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考慮到少帝年紀太小,一個人去另一個極樂世界未免太孤獨、太寂寞了,梁王劉泰、淮陽王劉武、常山王劉朝(三人皆系非劉氏血統)主動相陪,可謂仁至義盡。
曆史真會開玩笑,當年戚姬想方設法把她寶貝兒子如意扶上權力的最高峰,結果非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而且還賠上了她母子二人的性命。
而清心寡欲、自知無力同呂後和戚姬抗衡的薄姬,從來都沒有過“非分”之想,低調而隐忍,隻想平安順利地過一生,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從來都沒有參與過争鬥的薄姬笑到了最後。
此時的薄姬雖然已是風燭殘年之人了,但她終于看到了夕陽落山時最絢麗、最燦爛的時候。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她的兒子劉恒站在了權力的最頂峰,俯視着全天下的黎民百姓。
當晚,劉恒入住未央宮,正式宣布登基。
劉恒便是漢文帝。
這正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莫道功名如糞土,富貴無常誰能定?
兵法有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大王不應輕信來使,不可貿然前去京城,要靜觀其變。
” “先生此言差矣!”中尉宋昌馬上站出來反駁。
反駁的理由如下: 1.秦朝失政後,一時間多少英雄豪傑,哪一個不想稱帝?但最終帝位歸劉家,天下人也不敢再存奢望之心。
2.高帝分封子弟為諸侯王,五湖四海都有劉氏封王的蹤影,劉氏江山穩如泰山、堅如磐石,天下莫不畏懼也。
3.漢朝建立後,廢除秦朝苛政,施以仁德,百姓安居樂業,莫不服也。
4.呂後專政,呂家封王何其多,“呂氏春秋”何等威風,然太尉周勃僅憑一人之力,振臂一揮,士兵們皆袒露左臂助劉誅呂,天意歸劉,并非人力所能動也。
5.朝中内有朱虛、東牟這樣的宗氏大臣,外有吳、楚、淮南、齊、代等強大無比的宗室諸國,朝中大臣想必不敢再生邪念。
6.高帝子嗣中,隻存淮南王與大王健在,大王又年長,且以賢聖仁孝之名如雷貫耳,大臣們順應民心,迎大王為帝,此民心所向,衆望所歸也。
最後他進行了總結性的發言:大王放心地去吧!切莫再多疑了。
好精辟的論述,衆人聽了皆拍手叫好。
劉恒在兩種相左的意見之下,也沒了主意,于是宣布散會,然後直奔後宮去找其母薄姬商議這件事。
知子莫若母,薄姬也沒有多說什麼,隻是對他說了一句禅語:“命裡有時,終需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 劉恒不傻,自然明白母後的意思。
是啊!人的命運冥冥中自有天意,那麼我的命裡是不是有當皇帝的命呢?劉恒于是召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占了一卦之後,說道:“吉,大吉,吉上加吉。
王,大王,王上加王。
” 劉恒問:“王上加王是何意?” 算命先生答:“王上加王乃皇帝也。
” 聽了算命先生的話,劉恒心中稍安,但他天生謹慎,心裡還是感到不踏實。
于是他決定來一次“投石問路”,派舅舅薄昭去朝中看個究竟,辦事之穩可謂是年輕後輩學習的楷模。
薄昭到了京城,得到了周勃的熱情招待。
周勃的話很簡單:誠心誠意迎齊王,一心一意為大漢,全心全意為人民。
薄昭一顆懸着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又見朝中其他大臣對立劉恒為帝的态度也非常堅決,這才回去如實報告。
劉恒吃了一顆定心丸,這才起程去長安。
長安城外的渭橋邊。
文武百官齊刷刷地跪了一地,異口同聲地道:“臣等恭迎大王為帝。
”這一刻劉恒感動得熱淚盈眶,忙下車答拜。
周勃當即欲獻上天子印玺,劉恒推讓道:“等到了宮中再議吧!” 到了宮中,當衆人擁立他為帝時,劉恒充分學來了劉邦當年的推讓作風,左一句無德無才,右一句無才無德,當真是好一陣推來推去,最後眼看要鬧出人命來了,劉恒這才極為“痛苦”地接過了印玺。
頓時“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之聲不絕于耳,響徹雲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劉恒入住皇宮的同時,少帝早已被趕下皇帝的寶座。
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考慮到少帝年紀太小,一個人去另一個極樂世界未免太孤獨、太寂寞了,梁王劉泰、淮陽王劉武、常山王劉朝(三人皆系非劉氏血統)主動相陪,可謂仁至義盡。
曆史真會開玩笑,當年戚姬想方設法把她寶貝兒子如意扶上權力的最高峰,結果非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而且還賠上了她母子二人的性命。
而清心寡欲、自知無力同呂後和戚姬抗衡的薄姬,從來都沒有過“非分”之想,低調而隐忍,隻想平安順利地過一生,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從來都沒有參與過争鬥的薄姬笑到了最後。
此時的薄姬雖然已是風燭殘年之人了,但她終于看到了夕陽落山時最絢麗、最燦爛的時候。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她的兒子劉恒站在了權力的最頂峰,俯視着全天下的黎民百姓。
當晚,劉恒入住未央宮,正式宣布登基。
劉恒便是漢文帝。
這正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莫道功名如糞土,富貴無常誰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