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呂氏春秋”的最後歲月
關燈
小
中
大
勃為将軍,祝午為内史,即日起開始征發全國青年來當兵。
權宜之計 當然,劉襄臨時征兵也是迫不得已。
畢竟他的齊國已不是一個完整的齊國,自從呂後掌權後,已把齊國分為四國:除了齊國外,還把齊國分成琅邪、濟川、魯三國。
濟川王乃惠帝後宮妃子的兒子劉太,魯王就是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而琅邪王就是那個通過“非法手段”上任的劉澤。
齊地一分為四,劉襄掌管的齊國兵力自然也不會很多,于是他決定利用毗鄰的琅邪國劉澤的兵力一起去對付朝廷。
那麼,要怎樣才能說服劉澤和自己一起出兵呢?雖然同是劉氏家族的“内部成員”,但他們各自為王,井水不犯河水,交情并不很深。
然而,劉襄的煩惱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因為祝午主動請纓去琅邪國說服劉澤。
那劉澤自從撿了一個王來當後,封地雖然小了點,但沒了在京城受呂後的壓迫,日子倒也過得有滋有味。
他原本以為自己的一生就将這樣逍遙快活地過下去時,祝午的到來打亂了他的平靜生活,也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祝午到了琅邪後,以三寸不爛之舌,馬上就對劉澤展開了強大的思想說服工作。
他先說呂氏家族的人要在京城發動政變,形勢相當嚴峻;然後說身為劉氏之後,有職責也有義務西入關中去誅滅諸呂,為天下黎民百姓着想;最後他說齊王有心去誅滅諸呂,但他畢竟太年輕,又不懂軍旅征戰之事,故請求他與齊王一起出兵。
當然,他在其中許以劉澤很誘人的條件:齊國願聽從大王的指揮,請大王親臨齊都臨淄共商大事。
道理很深刻,條件很誘人,劉澤心動了。
按祝午所說,齊王都甘願聽他的指揮,那麼這件事一旦成功,這天下的皇位就将是他劉澤的了。
皇位成了他緻命的誘惑。
九五之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樣的誘惑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
然而,劉澤到了齊地後,他的美夢馬上就變得支離破碎了,他得意的笑變成了失意的哭。
這時他才發現他原來并非當真龍天子的料,他隻是草包一個。
他被“道貌岸然”的侄子劉襄給忽悠了。
事實上,他一到齊地後,最初還受到劉襄最高級别的接待,吃的是五星級酒店的飯菜,住的是五星級酒店的房間,洗臉按摩之類的特殊服務也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劉澤馬上就被這種“皇帝般”的美好感覺包圍了。
隻是他哪裡知道,劉襄跟他玩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遊戲,就在他吃香的、喝辣的、睡甜的、抱軟的、醉生夢死的時候,劉襄派祝午假以劉澤的名義去琅邪把他的軍隊召在一起,再在當地招了一些“義務兵”,然後統統帶到齊地來了。
劉澤免費吃、免費住、免費玩,遊樂了近半個月才發現,他非但遠離那個所謂的“皇帝夢”,而且連琅邪王的帽子也被人摘了。
黃粱一夢,如此短暫。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付出的代價是他的國家和全部軍隊,這個代價未免太大了些。
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倒也罷,眼看劉襄就是沒有讓他走的迹象,于是劉澤意識到,什麼皇帝不皇帝,什麼封王不封王,當下怎樣能保住自己這條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他就找到劉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此時的劉襄已如國務院總理,日理萬機了),他對劉襄說出了一句很識時務的話:“大王,你是高祖的嫡長孫,這個皇帝由你來當才對啊!” “劉襄無德無能,恐怕不能勝任啊!”劉襄一聽心中暗喜,但嘴上卻謙虛着。
“現在朝中大臣也都有意立新皇帝,隻是在人選方面尚存猶豫。
”劉澤抛出這個論點後,馬上又進行了分析。
他說他在劉氏宗族中也算是一個“老者”了。
如今朝中立誰,首先都得聽我的意見啊!最後他說,可惜啊!我現在在這裡不能為你說上話啊! 事實證明,劉襄和劉澤血緣關系太濃了,智商和才能也都有的一拼,劉襄馬上就相信了劉澤的話,決定放了劉澤,讓他去朝中為自己說好話。
如果他知道他一放,就等于放走一隻猛虎,一去不複返,他一定會後悔地捶胸痛哭。
劉澤離開虎口後,馬上就把劉襄舉兵的事差人向朝廷進行了彙報。
其實他此時已完全利令智昏,完全不顧血脈之情了。
當然,在做法上,劉襄和劉澤都有過錯,但劉澤這樣做也是沒有辦法的,因為他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氣。
他的軍隊被劉襄奪了,他的國土也被劉襄占去了。
他能不生氣嗎? 呂産和呂祿對朝廷正施行一級警戒狀态,現在突然聽說齊王要造反,這一驚也是非同小可。
當然,兩人不愧是呂氏家族的頂梁柱,馬上恢複平靜,決定采用最簡單實用的辦法,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他們自己并沒有親自出馬,而是派了鎮守在荥陽的灌嬰去平亂。
灌嬰接到呂王的命令,聽說齊王造反他也不敢怠慢。
既然有人公開反叛朝廷作亂,他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了,為國效忠乃是自己的職責啊!于是他帶領手下的精
權宜之計 當然,劉襄臨時征兵也是迫不得已。
畢竟他的齊國已不是一個完整的齊國,自從呂後掌權後,已把齊國分為四國:除了齊國外,還把齊國分成琅邪、濟川、魯三國。
濟川王乃惠帝後宮妃子的兒子劉太,魯王就是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而琅邪王就是那個通過“非法手段”上任的劉澤。
齊地一分為四,劉襄掌管的齊國兵力自然也不會很多,于是他決定利用毗鄰的琅邪國劉澤的兵力一起去對付朝廷。
那麼,要怎樣才能說服劉澤和自己一起出兵呢?雖然同是劉氏家族的“内部成員”,但他們各自為王,井水不犯河水,交情并不很深。
然而,劉襄的煩惱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因為祝午主動請纓去琅邪國說服劉澤。
那劉澤自從撿了一個王來當後,封地雖然小了點,但沒了在京城受呂後的壓迫,日子倒也過得有滋有味。
他原本以為自己的一生就将這樣逍遙快活地過下去時,祝午的到來打亂了他的平靜生活,也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祝午到了琅邪後,以三寸不爛之舌,馬上就對劉澤展開了強大的思想說服工作。
他先說呂氏家族的人要在京城發動政變,形勢相當嚴峻;然後說身為劉氏之後,有職責也有義務西入關中去誅滅諸呂,為天下黎民百姓着想;最後他說齊王有心去誅滅諸呂,但他畢竟太年輕,又不懂軍旅征戰之事,故請求他與齊王一起出兵。
當然,他在其中許以劉澤很誘人的條件:齊國願聽從大王的指揮,請大王親臨齊都臨淄共商大事。
道理很深刻,條件很誘人,劉澤心動了。
按祝午所說,齊王都甘願聽他的指揮,那麼這件事一旦成功,這天下的皇位就将是他劉澤的了。
皇位成了他緻命的誘惑。
九五之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樣的誘惑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
然而,劉澤到了齊地後,他的美夢馬上就變得支離破碎了,他得意的笑變成了失意的哭。
這時他才發現他原來并非當真龍天子的料,他隻是草包一個。
他被“道貌岸然”的侄子劉襄給忽悠了。
事實上,他一到齊地後,最初還受到劉襄最高級别的接待,吃的是五星級酒店的飯菜,住的是五星級酒店的房間,洗臉按摩之類的特殊服務也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劉澤馬上就被這種“皇帝般”的美好感覺包圍了。
隻是他哪裡知道,劉襄跟他玩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遊戲,就在他吃香的、喝辣的、睡甜的、抱軟的、醉生夢死的時候,劉襄派祝午假以劉澤的名義去琅邪把他的軍隊召在一起,再在當地招了一些“義務兵”,然後統統帶到齊地來了。
劉澤免費吃、免費住、免費玩,遊樂了近半個月才發現,他非但遠離那個所謂的“皇帝夢”,而且連琅邪王的帽子也被人摘了。
黃粱一夢,如此短暫。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付出的代價是他的國家和全部軍隊,這個代價未免太大了些。
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倒也罷,眼看劉襄就是沒有讓他走的迹象,于是劉澤意識到,什麼皇帝不皇帝,什麼封王不封王,當下怎樣能保住自己這條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他就找到劉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此時的劉襄已如國務院總理,日理萬機了),他對劉襄說出了一句很識時務的話:“大王,你是高祖的嫡長孫,這個皇帝由你來當才對啊!” “劉襄無德無能,恐怕不能勝任啊!”劉襄一聽心中暗喜,但嘴上卻謙虛着。
“現在朝中大臣也都有意立新皇帝,隻是在人選方面尚存猶豫。
”劉澤抛出這個論點後,馬上又進行了分析。
他說他在劉氏宗族中也算是一個“老者”了。
如今朝中立誰,首先都得聽我的意見啊!最後他說,可惜啊!我現在在這裡不能為你說上話啊! 事實證明,劉襄和劉澤血緣關系太濃了,智商和才能也都有的一拼,劉襄馬上就相信了劉澤的話,決定放了劉澤,讓他去朝中為自己說好話。
如果他知道他一放,就等于放走一隻猛虎,一去不複返,他一定會後悔地捶胸痛哭。
劉澤離開虎口後,馬上就把劉襄舉兵的事差人向朝廷進行了彙報。
其實他此時已完全利令智昏,完全不顧血脈之情了。
當然,在做法上,劉襄和劉澤都有過錯,但劉澤這樣做也是沒有辦法的,因為他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氣。
他的軍隊被劉襄奪了,他的國土也被劉襄占去了。
他能不生氣嗎? 呂産和呂祿對朝廷正施行一級警戒狀态,現在突然聽說齊王要造反,這一驚也是非同小可。
當然,兩人不愧是呂氏家族的頂梁柱,馬上恢複平靜,決定采用最簡單實用的辦法,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他們自己并沒有親自出馬,而是派了鎮守在荥陽的灌嬰去平亂。
灌嬰接到呂王的命令,聽說齊王造反他也不敢怠慢。
既然有人公開反叛朝廷作亂,他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了,為國效忠乃是自己的職責啊!于是他帶領手下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