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盛極必衰
關燈
小
中
大
酒桌上兩個朝中元首級人物不斷舉杯豪飲,感情就這樣升級了。
周勃在生日過後不久就回訪了陳府,順便回贈了陳平五百金。
其實兩人都是看淡錢财的,他們都視錢财如糞土,但這次卻通過這價值不菲的“糞土”,兩人一來二往,加強了彼此間的交流,感情進一步升級。
飲水不忘挖井人,陳平和周勃把那五百金推來推去,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于是,便轉給了陸賈。
這麼多錢給陸賈做什麼呢?做活動經費,讓他去聯絡一切反呂人員。
陸賈于是花錢如流水,到處結交有識之士,勸他人背呂助劉,在他曉之以理,動之以“金”的雙管齊下的手腕下,朝中衆臣紛紛表示願棄暗投明,和呂氏劃清界限。
遊說的結果可謂立竿見影,效果顯著。
随着陳平和周勃這兩大朝中元老級人物的感情不斷升級,朝中的事配合得相當默契,就像是兩道鐵門關。
眼看風頭不對,呂氏家族的人這才漸有收斂之勢。
畢竟歲月不饒人啊!這時的呂後年事已高了,而陳平和周勃的聯合她又豈能不知?于是她一邊感歎歲月催人老時,一邊又在感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然而,她此時隻能這樣感歎而已,卻對陳平、周勃、陸賈的三強聯合無可奈何。
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
就在呂氏的地位遭到撼動時,就在呂後無計可施時,這個時候國内又出了一件大事。
南越王趙佗宣布從大漢皇朝中分離出去,宣布獨立。
對于呂後來說,她豈容别人背叛她?非要給這個不識好歹的趙佗一點顔色看看。
隆慮侯周竈成了這次的征西大将軍。
呂後歸西 呂後的煩憂歸納起來有三點: 1.南越王造反。
周竈去平南越王趙佗的造反并不是一帆風順,相反,出現了極大的困難。
因為周竈的十萬大軍還沒有到南越,在陽山嶺時就不能再前進了。
倒不是說南越王趙佗已打到這裡來了,而是他手下的士兵不争氣,得了瘟疫。
原因很簡單,這十萬人都是關中人,他們土生土長在北方,到了南方,他們哪裡适應得了啊!結果多數因“水土不服”而生病了。
得病的人多了,再加上大家都吃住在一起,漸漸就成了瘟疫了。
2.陳周聯盟。
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3.天狗吃太陽。
惠帝死前就曾出現過兩起天狗吃太陽的奇觀,此時呂後也難逃厄運。
在她臨政的第七年,天狗又出現了,大白天的把太陽吞下肚子,頓時昏天又暗地。
種種不祥迹象表明,這天下又有大事要發生。
果然,沒過多久,呂後就病了,病得還不輕,一病不起。
據說呂後的病還跟一次祭禮有關。
每年三月初九,朝廷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禮。
這年也不例外,隻是在祭禮歸來的路上,出現了意外。
轎中的呂後突然驚叫一聲,其聲之大足以震破人的耳膜,其情之悲足以吓破人的肝膽,其意之切足以勾起人的靈魂。
衆護衛驚問出了什麼事。
呂後嗚咽地說她被一隻狗一樣的東西咬了一口。
衆人面面相觑,不知呂後所雲,在他們的層層保護下,不要說一隻狗了,就連一隻螞蟻也難碰到呂後啊!呂後見什麼也找不到,隻好不了了之了。
回宮後,被咬的地方已是青腫一片。
她心中驚疑,便召太蔔算了一卦。
太蔔稱是趙王劉如意在作祟。
太後半信半疑,命醫官調治,但無論太醫如何努力,結果最終是無效。
呂後沒轍了,隻得暗中派人到趙王劉如意的墓前代為祈禱,可謂其言也悲、其情也痛、其悔也深、其淚也真,但結果卻還是隻有兩個字:無效。
随後呂後傷痛一天強過一天,人比黃花瘦。
隻是勉強地維持着她人生中的最後的日子。
呂後被怪物咬是史書的記載,真假自然令人懷疑。
但生老病死乃是人類不變的規律,呂後的一生也終究快要到終點了。
即将撒手而去的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做了兩件事。
1.立她的外孫為魯元王。
大家都知道,呂後一生中隻生了一兒一女。
兒女都早逝,随後她的準女婿張敖也英年早逝。
她兒子劉盈沒有為她留下一個真正的孫子(當年劉盈後宮妃子們的懷孕都是呂後做了手腳)。
因此魯元公主臨死前生的兒子張偃成了她唯一嫡親的外孫。
病危間,呂後為了讓張偃這一脈能傳下去,下诏立他為魯元王,為了使隻有十歲的張偃能夠當好他的魯元王,呂後還格外開恩,立了張敖前姬所生的兩個兒子張侈為新都侯,張壽為樂昌侯。
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2.下達了她臨政的最後一個诏書(遺诏)。
命呂王呂産為相國,以呂祿的女兒為少帝的皇後,以審食其為皇帝太傅,以确保她死後,朝中政權仍牢牢掌握在呂氏家族人的手裡。
漢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七月三十日晚,呂後結束了其光輝而短暫的一生。
周勃在生日過後不久就回訪了陳府,順便回贈了陳平五百金。
其實兩人都是看淡錢财的,他們都視錢财如糞土,但這次卻通過這價值不菲的“糞土”,兩人一來二往,加強了彼此間的交流,感情進一步升級。
飲水不忘挖井人,陳平和周勃把那五百金推來推去,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于是,便轉給了陸賈。
這麼多錢給陸賈做什麼呢?做活動經費,讓他去聯絡一切反呂人員。
陸賈于是花錢如流水,到處結交有識之士,勸他人背呂助劉,在他曉之以理,動之以“金”的雙管齊下的手腕下,朝中衆臣紛紛表示願棄暗投明,和呂氏劃清界限。
遊說的結果可謂立竿見影,效果顯著。
随着陳平和周勃這兩大朝中元老級人物的感情不斷升級,朝中的事配合得相當默契,就像是兩道鐵門關。
眼看風頭不對,呂氏家族的人這才漸有收斂之勢。
畢竟歲月不饒人啊!這時的呂後年事已高了,而陳平和周勃的聯合她又豈能不知?于是她一邊感歎歲月催人老時,一邊又在感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然而,她此時隻能這樣感歎而已,卻對陳平、周勃、陸賈的三強聯合無可奈何。
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
就在呂氏的地位遭到撼動時,就在呂後無計可施時,這個時候國内又出了一件大事。
南越王趙佗宣布從大漢皇朝中分離出去,宣布獨立。
對于呂後來說,她豈容别人背叛她?非要給這個不識好歹的趙佗一點顔色看看。
隆慮侯周竈成了這次的征西大将軍。
呂後歸西 呂後的煩憂歸納起來有三點: 1.南越王造反。
周竈去平南越王趙佗的造反并不是一帆風順,相反,出現了極大的困難。
因為周竈的十萬大軍還沒有到南越,在陽山嶺時就不能再前進了。
倒不是說南越王趙佗已打到這裡來了,而是他手下的士兵不争氣,得了瘟疫。
原因很簡單,這十萬人都是關中人,他們土生土長在北方,到了南方,他們哪裡适應得了啊!結果多數因“水土不服”而生病了。
得病的人多了,再加上大家都吃住在一起,漸漸就成了瘟疫了。
2.陳周聯盟。
這個前面已經說過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3.天狗吃太陽。
惠帝死前就曾出現過兩起天狗吃太陽的奇觀,此時呂後也難逃厄運。
在她臨政的第七年,天狗又出現了,大白天的把太陽吞下肚子,頓時昏天又暗地。
種種不祥迹象表明,這天下又有大事要發生。
果然,沒過多久,呂後就病了,病得還不輕,一病不起。
據說呂後的病還跟一次祭禮有關。
每年三月初九,朝廷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禮。
這年也不例外,隻是在祭禮歸來的路上,出現了意外。
轎中的呂後突然驚叫一聲,其聲之大足以震破人的耳膜,其情之悲足以吓破人的肝膽,其意之切足以勾起人的靈魂。
衆護衛驚問出了什麼事。
呂後嗚咽地說她被一隻狗一樣的東西咬了一口。
衆人面面相觑,不知呂後所雲,在他們的層層保護下,不要說一隻狗了,就連一隻螞蟻也難碰到呂後啊!呂後見什麼也找不到,隻好不了了之了。
回宮後,被咬的地方已是青腫一片。
她心中驚疑,便召太蔔算了一卦。
太蔔稱是趙王劉如意在作祟。
太後半信半疑,命醫官調治,但無論太醫如何努力,結果最終是無效。
呂後沒轍了,隻得暗中派人到趙王劉如意的墓前代為祈禱,可謂其言也悲、其情也痛、其悔也深、其淚也真,但結果卻還是隻有兩個字:無效。
随後呂後傷痛一天強過一天,人比黃花瘦。
隻是勉強地維持着她人生中的最後的日子。
呂後被怪物咬是史書的記載,真假自然令人懷疑。
但生老病死乃是人類不變的規律,呂後的一生也終究快要到終點了。
即将撒手而去的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做了兩件事。
1.立她的外孫為魯元王。
大家都知道,呂後一生中隻生了一兒一女。
兒女都早逝,随後她的準女婿張敖也英年早逝。
她兒子劉盈沒有為她留下一個真正的孫子(當年劉盈後宮妃子們的懷孕都是呂後做了手腳)。
因此魯元公主臨死前生的兒子張偃成了她唯一嫡親的外孫。
病危間,呂後為了讓張偃這一脈能傳下去,下诏立他為魯元王,為了使隻有十歲的張偃能夠當好他的魯元王,呂後還格外開恩,立了張敖前姬所生的兩個兒子張侈為新都侯,張壽為樂昌侯。
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2.下達了她臨政的最後一個诏書(遺诏)。
命呂王呂産為相國,以呂祿的女兒為少帝的皇後,以審食其為皇帝太傅,以确保她死後,朝中政權仍牢牢掌握在呂氏家族人的手裡。
漢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七月三十日晚,呂後結束了其光輝而短暫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