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後宮那些事兒
關燈
小
中
大
飲食男女
劉邦死後,審食其正式浮出水面。
審食其和呂後千絲萬縷的關系,還是先從一段故事開始說起吧! 當初劉邦在沛縣參加革命時,他考慮到父母年紀大了,而自己的老婆呂雉帶着兩個孩子也很不容易,于是請了同村一個青年人來他家打長工。
這個青年就是審食其。
審食其父母早亡,當時無依無靠,到了劉家後,勤勤懇懇,很得呂後的歡心。
漸漸地,這個小她七八歲的小夥子走進了她的内心。
當然,當時的呂後和審食其隻存在一種朦胧的感情,并沒有跨越雷區,做出有礙道德的事來。
後來,随着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争,機警的呂後意識到,身在項羽地盤上,如果她繼續待在這個小山村裡,結果隻有一個:抛頭顱、灑熱血。
于是,她決定舉家逃亡(回到劉邦身邊)。
逃的時候,她還把審食其打工的錢來了個一次性大結賬。
令呂後意想不到的是,審食其并沒有接他應得的工錢。
“莫非你嫌我付的工資少?”呂後這般問。
“不。
”審食其搖了搖頭,堅定地道:“我什麼都不要,我隻要跟着你們,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來照顧你們就心滿意足了。
” 他的話打動了呂後,呂後感動的淚水當時就流了一臉。
一路上,審食其像《西遊記》中的沙僧一樣,光榮地成了一個“挑山工”,行李的重擔都落在他的身上了。
後來,在亂軍中,呂後及劉太公和孩子走散了,但審食其并沒有走散,他緊跟着呂後和劉太公昂首走進了項羽的大營。
在項羽的營中,因為他的身份和地位卑微,項羽對他很不重視。
有的時候就把他丢在營中,既沒有上枷鎖也沒有關黑屋,他的意思已經很明确了:像你這樣沒有升值空間和利用價值的人哪兒涼快就上哪兒去吧!要我長年累月地供養着,我還舍不得那些金燦燦的糧食呢!但審食其卻很不識趣,他就是不走。
氣得項羽這樣感慨道:“無奈的見得多了,沒見過這樣無奈的。
”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
從此,呂後對他又多了一份感激。
再後來,終于守得雲開見月明,在“楚漢和約”中,他們三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被項羽無條件釋放,他們終于擁有了一片屬于自己的自由的天空。
劉邦統一天下進行分封時,劉邦并沒有對審食其進行封賞。
呂後不幹了,親自去為審食其鳴不平。
她的話歸納起來為兩點: 1.沒有小家哪有大家?沒有審食其當初的幫助和照顧,你父親、老婆、孩子隻怕都見不着你了。
2.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審食其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同樣功不可沒啊! 劉邦聽後,覺得呂後的話很有道理。
于是把他封為辟陽侯。
直到這之前,呂後和審食其之間還是清白的,但當審食其當了辟陽侯後,形勢就開始轉變了。
原因很簡單,那劉邦已五六十歲的人了,精力和體力本來就下降了,而且後宮佳麗何止三千。
劉邦對這些美女們都關照不過來,哪裡還會有興趣臨幸已是人老珠黃的呂後呢? 于是呂後夜夜獨守空房。
這時審食其也早已在呂後的安排下結婚生子。
但審食其成親後,并沒有忘了呂後,相反他很是感激呂後對他的關照,他知道沒有呂後就沒有他今天的一切。
于是,就在呂後孤獨寂寞時,審食其常常去後宮陪她唠唠嗑,聊聊天,為她排憂解難。
他的到來雖然讓呂後心情好了那麼一丁點,但問題是,呂後那時正值三八年華,在錦衣玉食下,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
偏生劉邦就是不能滿足她。
這讓她常常苦惱不已。
那是一個中秋月圓之夜,正值呂後的生日。
呂後抓住這個機會,邀請劉邦中秋之夜來陪她過生日。
劉邦被逼無奈之下,隻得“爽快”地答應了。
中秋這一夜,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呂後很早就擺好了點心、月餅,專等劉邦的光臨。
然而從傍晚一直等到深夜,圓月也快落柳梢頭時,劉邦也沒有來。
差人一打聽,原來是她的“情敵”戚姬搶先一步把劉邦奪走了。
精心準備的一切,精心打造的一切,精心憧憬的一切,就這樣泡湯了。
傷心、絕望、孤獨、無助、失落、凄涼……呂後心中一時間湧起千萬種感受,她的淚水像決堤的河水流了出來。
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個人,這個人默默地站在呂後身後,良久,溫柔地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你真想哭,就靠在我的肩膀上哭吧!” 呂後聽到這個既熟悉又親切的聲音後驚喜交加,回過頭來,她果然看到了審食其這張在她夢中出現過千萬次的臉。
她這時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突然撲進了審食其的懷中,放聲大哭起來。
審食其雙手撫摸着呂後的後背,沒有言語,任呂後的淚水打濕了他的衣衫。
“你是不是想看着我哭死啊!你就不知道安慰人嗎?”哭累了的呂後急了,突然來了這麼一句。
“隻有把傷心的淚水流盡了,将來才能流出幸福的淚水。
”審食其幽幽地道。
“我隻想知道,如果我的眼睛哭瞎了,你會怎麼辦?”呂後問道。
“那我願意白天做你的太陽,晚上做你的月亮,讓你的生命永遠充滿光明。
”審食其說着,接着來了一聲感歎,“今晚的月亮真圓啊!” “嗯,今晚的月亮是好圓啊!隻
審食其和呂後千絲萬縷的關系,還是先從一段故事開始說起吧! 當初劉邦在沛縣參加革命時,他考慮到父母年紀大了,而自己的老婆呂雉帶着兩個孩子也很不容易,于是請了同村一個青年人來他家打長工。
這個青年就是審食其。
審食其父母早亡,當時無依無靠,到了劉家後,勤勤懇懇,很得呂後的歡心。
漸漸地,這個小她七八歲的小夥子走進了她的内心。
當然,當時的呂後和審食其隻存在一種朦胧的感情,并沒有跨越雷區,做出有礙道德的事來。
後來,随着劉邦和項羽的楚漢之争,機警的呂後意識到,身在項羽地盤上,如果她繼續待在這個小山村裡,結果隻有一個:抛頭顱、灑熱血。
于是,她決定舉家逃亡(回到劉邦身邊)。
逃的時候,她還把審食其打工的錢來了個一次性大結賬。
令呂後意想不到的是,審食其并沒有接他應得的工錢。
“莫非你嫌我付的工資少?”呂後這般問。
“不。
”審食其搖了搖頭,堅定地道:“我什麼都不要,我隻要跟着你們,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來照顧你們就心滿意足了。
” 他的話打動了呂後,呂後感動的淚水當時就流了一臉。
一路上,審食其像《西遊記》中的沙僧一樣,光榮地成了一個“挑山工”,行李的重擔都落在他的身上了。
後來,在亂軍中,呂後及劉太公和孩子走散了,但審食其并沒有走散,他緊跟着呂後和劉太公昂首走進了項羽的大營。
在項羽的營中,因為他的身份和地位卑微,項羽對他很不重視。
有的時候就把他丢在營中,既沒有上枷鎖也沒有關黑屋,他的意思已經很明确了:像你這樣沒有升值空間和利用價值的人哪兒涼快就上哪兒去吧!要我長年累月地供養着,我還舍不得那些金燦燦的糧食呢!但審食其卻很不識趣,他就是不走。
氣得項羽這樣感慨道:“無奈的見得多了,沒見過這樣無奈的。
”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
從此,呂後對他又多了一份感激。
再後來,終于守得雲開見月明,在“楚漢和約”中,他們三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被項羽無條件釋放,他們終于擁有了一片屬于自己的自由的天空。
劉邦統一天下進行分封時,劉邦并沒有對審食其進行封賞。
呂後不幹了,親自去為審食其鳴不平。
她的話歸納起來為兩點: 1.沒有小家哪有大家?沒有審食其當初的幫助和照顧,你父親、老婆、孩子隻怕都見不着你了。
2.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審食其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同樣功不可沒啊! 劉邦聽後,覺得呂後的話很有道理。
于是把他封為辟陽侯。
直到這之前,呂後和審食其之間還是清白的,但當審食其當了辟陽侯後,形勢就開始轉變了。
原因很簡單,那劉邦已五六十歲的人了,精力和體力本來就下降了,而且後宮佳麗何止三千。
劉邦對這些美女們都關照不過來,哪裡還會有興趣臨幸已是人老珠黃的呂後呢? 于是呂後夜夜獨守空房。
這時審食其也早已在呂後的安排下結婚生子。
但審食其成親後,并沒有忘了呂後,相反他很是感激呂後對他的關照,他知道沒有呂後就沒有他今天的一切。
于是,就在呂後孤獨寂寞時,審食其常常去後宮陪她唠唠嗑,聊聊天,為她排憂解難。
他的到來雖然讓呂後心情好了那麼一丁點,但問題是,呂後那時正值三八年華,在錦衣玉食下,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
偏生劉邦就是不能滿足她。
這讓她常常苦惱不已。
那是一個中秋月圓之夜,正值呂後的生日。
呂後抓住這個機會,邀請劉邦中秋之夜來陪她過生日。
劉邦被逼無奈之下,隻得“爽快”地答應了。
中秋這一夜,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呂後很早就擺好了點心、月餅,專等劉邦的光臨。
然而從傍晚一直等到深夜,圓月也快落柳梢頭時,劉邦也沒有來。
差人一打聽,原來是她的“情敵”戚姬搶先一步把劉邦奪走了。
精心準備的一切,精心打造的一切,精心憧憬的一切,就這樣泡湯了。
傷心、絕望、孤獨、無助、失落、凄涼……呂後心中一時間湧起千萬種感受,她的淚水像決堤的河水流了出來。
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個人,這個人默默地站在呂後身後,良久,溫柔地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你真想哭,就靠在我的肩膀上哭吧!” 呂後聽到這個既熟悉又親切的聲音後驚喜交加,回過頭來,她果然看到了審食其這張在她夢中出現過千萬次的臉。
她這時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突然撲進了審食其的懷中,放聲大哭起來。
審食其雙手撫摸着呂後的後背,沒有言語,任呂後的淚水打濕了他的衣衫。
“你是不是想看着我哭死啊!你就不知道安慰人嗎?”哭累了的呂後急了,突然來了這麼一句。
“隻有把傷心的淚水流盡了,将來才能流出幸福的淚水。
”審食其幽幽地道。
“我隻想知道,如果我的眼睛哭瞎了,你會怎麼辦?”呂後問道。
“那我願意白天做你的太陽,晚上做你的月亮,讓你的生命永遠充滿光明。
”審食其說着,接着來了一聲感歎,“今晚的月亮真圓啊!” “嗯,今晚的月亮是好圓啊!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