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後宮那些事兒

關燈
是可惜已快要月落柳梢頭了。

    ”呂後歎道。

     “那我就放心了。

    ”審食其道。

     “……” “你還能看到月亮,說明你的眼睛還并沒有哭瞎啊!”審食其笑道。

     “你真壞!”呂後倚在審食其懷中,身子早已軟得像一攤泥,而這時審食其也不再猶豫,他的手已由撫變摸,由摸變抱,當能感覺到彼此心跳時,兩張嘴終于對在了一起…… 陰謀 自從中秋月圓夜呂後和審食其突破道德的防線後,從此兩人一發不可收拾,極盡纏綿之事。

    俗話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呂後偷情的事她的貼身宮女們自然知曉了,但她們懾于呂後的淫威,都不敢聲張半句。

    還有劉邦又很少來後宮,因此,被戴綠帽子的事,直到他死也沒有發現。

     劉盈繼承皇位後,呂後再也不用害怕偷情的事被人發現了,但她還是高興不起來,原因很簡單,他的兒子太心慈手軟了,這樣的人當一個“活雷鋒”還行,但是要當一個皇帝就不适合了。

     隻是當時由不得适合不适合,換句話說,既然你劉盈接了這個爛攤子(事實上這個攤子還是比較好的),這個皇帝不管好不好做,你都必須得做下去。

    于是,呂後就在想如何才能使兒子的皇位更加穩固,他的情人審食其自然也少不得出謀劃策了。

     審食其當時提出的是“三光政策”:即殺光所有朝中元老級重臣,讓天下從此太平;殺光所有知道他們偷情的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殺光一切階級敵人,把一切不良因素消滅于萌芽當中。

     應該說審食其的“三光政策”很是符合呂後的胃口。

    呂後當即表态,一個字:喏(同意)。

     随後呂後把誅殺朝中衆功臣的事交給了弟弟呂釋之。

    随後,呂釋之經常出入宮中,商議一些不可告人的事。

    也就在呂後、審食其、呂釋之等人準備的同時,一個小小的插曲讓他們精心策劃的陰謀付之東流。

     這裡得提一個人:郦寄。

    這郦寄也許大家會很陌生,但如果我告訴你他的父親叫郦商,也許你就會有那麼一點印象。

    當然,此時還沒弄明白郦商是誰也沒關系,如果我繼續告訴你這郦商就是劉邦當年手下第一外交官郦食其的弟弟時,你肯定會大有豁然開朗之感吧! 好了,了解關系後,就來說正事了。

    這個郦寄和呂釋之的兒子呂祿很要好。

    兩人的關系有點類似于當年劉邦同盧绾的關系。

     因為兩人總是形影不離,一日不見就會如隔三秋。

    後面的事想必大家都猜想得到了。

    郦寄從呂祿嘴裡知道了太後的“陰謀”。

    郦寄知道後,他父親郦商自然也知道了。

     這郦商當年因為兄長郦食其的事,和韓信有過節,恨不得把韓信置于死地,隻是劉邦要他以大局為重,不要多計較個人恩仇。

    但兄長之仇不共戴天,郦商總是耿耿于懷,于是,在呂後的暗送秋波下,兩人自然對上眼了。

    隻是這次“密謀”的事太過重大,呂後連郦商等“自己人”也給直接隐瞞了。

     郦商從呂祿嘴裡知道這件事後,他馬上就找到審食其。

     “‘三光政策’不可取啊!這天下的功臣多如牛毛,試問一個殺字能解決問題嗎?”郦商開門見山地問道。

     “是,殺不完……”審食其吃了一驚,轉而又道,“不過,殺不完也得殺啊!” “先帝的‘收攏人心,雙重防備’,你難道忘了?”郦商反問道。

    随即他對“收攏人心,雙重防備”作出了詳細地解釋。

     收擾人心:先帝臨死前,曾召集朝中重臣舉行了“喝血酒的儀式”,讓這代表着漢朝世世代代永存下去的“紅心”印在每個人的心中。

     雙重防備:先帝派灌嬰統十萬精兵駐守荥陽,陳平手中亦有先帝的诏令,可往助灌嬰。

    此是先帝的第一手也。

    周勃已取代了樊哙統兵在北方(追擊盧绾)。

    既可防北方匈奴的騷擾,又可防朝中有變。

    此第二手也。

     當郦商把劉邦臨死前飲血酒和重用幾個人的中心思想歸納起來,總結出“收攏人心,雙重防備”這麼兩句經典的話來後,審食其聽後臉上煞白得就像一張紙。

     郦商果然不愧是天下第一外交官郦食其的弟弟,他隻是說了“一顆紅心兩手準備”的政治思想,就把呂後的小情人審食其搞定了。

    接下來搞定呂後的事就交給審食其去辦了。

    鑒于呂後早就被審食其給搞定,後面的進程毫無懸念可言了。

     審食其馬上去見呂後,說了這件事。

    太後聽了同樣吓出一身冷汗,又想到他弟弟呂釋之也同樣說,現在太子剛剛即位,如果對朝中重臣大動幹戈,隻怕會引來殺身之禍。

     就這樣,誅殺朝中功臣的陰謀破産了。

    這件事與其說郦商功不可沒,還不如說劉邦真是料事如神,飲血酒,派灌嬰、陳平領重兵守荥陽,他已經布下了一個“如來佛掌”。

    呂後再陰險毒辣,也隻能在他的手掌心裡活動,如果她想篡改漢室江山,四個字:白日做夢。

     複仇 誅殺朝中重臣的“陰謀”失敗後,呂後并沒有灰心。

    她把目标進行了适當的調整,槍口由“外”轉到了“内”,戚姬該你上場了。

    戚姬這個當年她最大的對頭,如今在“保護傘”劉邦倒塌後,已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太子還是那個太子,趙王還是那個趙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