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伴君如伴虎
關燈
小
中
大
旋的餘地。
但韓信此時還是一根筋到底,好像要把所有對劉邦的不滿都發洩出來。
“陛下雖然不是統兵打仗的料,但卻很會拉攏将領和人才。
況且陛下還有天相助,非人力所能為也。
” 提問就此結束,不用再說什麼了,劉邦微笑的背後是嫉恨。
從此他和韓信徹底決裂了。
這一點我們從後面劉邦甯可冒着生命危險親自去出征打匈奴,也不願再起用“戰必勝”的韓信就可以看出來。
張良的隐忍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譴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摘自《孟子》 相對于韓信的咄咄逼人,鋒芒畢露,張良就顯得深沉和老練多了。
自從劉邦當了皇帝,他深居簡出,很少抛頭露面了。
據說張良閉門不出原因是因為練武功去了,他練的是養氣辟谷之術。
按理說他都一大把年紀了還練什麼養氣功啊,但問題是他當時不練不行啊!要想多活幾年的命,他就得練。
由于上次對韓信的考驗很不滿意。
劉邦對漢中三傑的張良也來了一次拷問。
因人而異,這次劉邦不再提出帶兵的問題了,而是問出了一個較為深沉的問題。
“這些天,朕微服私訪時,看到街頭巷尾一些軍吏交頭接耳,似乎在談一些不可告人的事一樣,愛卿可以為朕指點迷津嗎?”鑒于張良對自己一向忠心,劉邦一開始問話時,語氣明顯很友善。
“依臣愚見,他們極可能是想謀反。
”張良似乎胸有成竹。
“朕待他們不薄,他們為什麼要謀反?”劉邦有點驚愕。
“這應該都是分封惹的禍。
”張良邊說邊看着劉邦,頓了頓,才又接着道:“陛下如今所封之人都是親信,而誅殺的卻是和自己有隙的人。
這怎麼能不讓一些人感到害怕呢?這會讓他們産生沒有被封就會被殺的錯覺,在這些思想毒瘤的影響下,他們驚慌失措中自然會想到造反了。
” “那我現在該怎麼辦?”劉邦剛開始隻是想把前天晚上散步街頭看到的一種奇怪現象,在這裡随便拿來問問張良,卻不料一石激起千層浪,居然有這麼嚴重的後果。
“陛下最讨厭誰?”張良反問道。
“這個還要說嗎?雍齒呗!”劉邦想也不想就答道。
雍齒當年曾和劉邦争風吃醋搶女人。
後來劉邦在沛縣參加革命後,雍齒帶了幾個人來投他,劉邦考慮到當時自己勢單力薄,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
沒想到他随後就背叛他投靠到朝廷去了,使得他進退兩難,要不是慷慨的項梁借了五千人馬給他,他的革命之路隻怕在當時就要中斷了。
“陛下隻需封雍齒為侯就可以平息衆人的反叛之心。
”張良很從容地回答道。
劉邦沒有再問為什麼,因為張良的意思,他馬上就明白了。
對話就此結束。
如果說韓信的對話沒有及格的話,那麼張良的對話無疑是滿分了。
果然,劉邦按照張良的意思去做,封仇人雍齒為什邡侯,衆人的不滿和反叛之心馬上就平定了。
按順序,接下來應該是找蕭何問話了。
然而鑒于蕭何是他的老鄉,而且從起義就跟随着他,後來在楚漢之争中忠心耿耿地守在後防線上,他的考核說簡單不簡單,說難也不難,其實就是去做一項工程。
劉邦給這個新上任的酂侯安排了一個重要的陽光工程去做:去鹹陽修複被項羽燒毀的宮殿。
蕭何接到任務後,二話不說就走馬上任去了。
至此,劉邦對手下三大傑出謀臣第一輪考核結束。
蕭何、張良、韓信三人這次PK的結果是,蕭何和張良暫時安全,韓信進入“待定席”,等待他的将是殘酷的命運PK。
但韓信此時還是一根筋到底,好像要把所有對劉邦的不滿都發洩出來。
“陛下雖然不是統兵打仗的料,但卻很會拉攏将領和人才。
況且陛下還有天相助,非人力所能為也。
” 提問就此結束,不用再說什麼了,劉邦微笑的背後是嫉恨。
從此他和韓信徹底決裂了。
這一點我們從後面劉邦甯可冒着生命危險親自去出征打匈奴,也不願再起用“戰必勝”的韓信就可以看出來。
張良的隐忍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譴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摘自《孟子》 相對于韓信的咄咄逼人,鋒芒畢露,張良就顯得深沉和老練多了。
自從劉邦當了皇帝,他深居簡出,很少抛頭露面了。
據說張良閉門不出原因是因為練武功去了,他練的是養氣辟谷之術。
按理說他都一大把年紀了還練什麼養氣功啊,但問題是他當時不練不行啊!要想多活幾年的命,他就得練。
由于上次對韓信的考驗很不滿意。
劉邦對漢中三傑的張良也來了一次拷問。
因人而異,這次劉邦不再提出帶兵的問題了,而是問出了一個較為深沉的問題。
“這些天,朕微服私訪時,看到街頭巷尾一些軍吏交頭接耳,似乎在談一些不可告人的事一樣,愛卿可以為朕指點迷津嗎?”鑒于張良對自己一向忠心,劉邦一開始問話時,語氣明顯很友善。
“依臣愚見,他們極可能是想謀反。
”張良似乎胸有成竹。
“朕待他們不薄,他們為什麼要謀反?”劉邦有點驚愕。
“這應該都是分封惹的禍。
”張良邊說邊看着劉邦,頓了頓,才又接着道:“陛下如今所封之人都是親信,而誅殺的卻是和自己有隙的人。
這怎麼能不讓一些人感到害怕呢?這會讓他們産生沒有被封就會被殺的錯覺,在這些思想毒瘤的影響下,他們驚慌失措中自然會想到造反了。
” “那我現在該怎麼辦?”劉邦剛開始隻是想把前天晚上散步街頭看到的一種奇怪現象,在這裡随便拿來問問張良,卻不料一石激起千層浪,居然有這麼嚴重的後果。
“陛下最讨厭誰?”張良反問道。
“這個還要說嗎?雍齒呗!”劉邦想也不想就答道。
雍齒當年曾和劉邦争風吃醋搶女人。
後來劉邦在沛縣參加革命後,雍齒帶了幾個人來投他,劉邦考慮到當時自己勢單力薄,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
沒想到他随後就背叛他投靠到朝廷去了,使得他進退兩難,要不是慷慨的項梁借了五千人馬給他,他的革命之路隻怕在當時就要中斷了。
“陛下隻需封雍齒為侯就可以平息衆人的反叛之心。
”張良很從容地回答道。
劉邦沒有再問為什麼,因為張良的意思,他馬上就明白了。
對話就此結束。
如果說韓信的對話沒有及格的話,那麼張良的對話無疑是滿分了。
果然,劉邦按照張良的意思去做,封仇人雍齒為什邡侯,衆人的不滿和反叛之心馬上就平定了。
按順序,接下來應該是找蕭何問話了。
然而鑒于蕭何是他的老鄉,而且從起義就跟随着他,後來在楚漢之争中忠心耿耿地守在後防線上,他的考核說簡單不簡單,說難也不難,其實就是去做一項工程。
劉邦給這個新上任的酂侯安排了一個重要的陽光工程去做:去鹹陽修複被項羽燒毀的宮殿。
蕭何接到任務後,二話不說就走馬上任去了。
至此,劉邦對手下三大傑出謀臣第一輪考核結束。
蕭何、張良、韓信三人這次PK的結果是,蕭何和張良暫時安全,韓信進入“待定席”,等待他的将是殘酷的命運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