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伴君如伴虎

關燈
分封的時候到了 當年項羽消滅大秦王朝後,他開了一次英雄大會,對天下的各大諸侯進行了分封。

    但是因為項羽感情用事,使得很多人都對他的分封不滿,緻使英雄大會後,不是今天這個諸侯造反,就是明天那個諸侯言變。

    總之項羽在西楚霸王的位置上就沒有過一天安穩的日子。

    而正是因為這些諸侯的叛亂,使得劉邦在漢中得到了喘息和厲兵秣馬的機會,為他的東歸創造了條件。

     此時天下形勢基本已定,這麼多功臣鞍前馬後拼死拼活還不是圖個功名利祿?還不是圖個封妻蔭子?于是劉邦版的英雄大會順應形勢召開了。

    大會開始後,劉邦先客套了幾句,然後就直接進入了主題,對各大功臣進行了分封,名單如下: 蕭何封酂侯。

     曹參封平陽侯。

     周勃封绛侯。

     樊哙封舞陽侯。

     郦商封曲周侯。

     夏侯嬰封汝陰侯。

     灌嬰封颍陰侯。

     傅寬封陽陵侯。

     靳歙封建武侯。

     王吸封清陽侯。

     薛歐封廣嚴侯。

     陳嬰封堂邑侯。

     周绁封信武侯。

     呂澤封周呂侯。

     呂釋之封建成侯。

     孔熙封蓼侯。

     陳賀封費侯。

     陳豨封陽夏侯。

     任敖封曲阿侯。

     周昌封汾陰侯。

     王陵封安國侯。

     審食其封辟陽侯。

     大家看到這裡,肯定會問,怎麼不見漢中三傑張良及“盜其嫂”陳平的分封啊?各位别急,奶酪有的,面包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這是劉邦故意賣的關子,他把自己最為信任的兩大謀臣放在最後來分封,就是想把最具懸念的留到最後揭曉。

     待衆人的聲音平息後,劉邦開始揭曉最後的懸念了:賞張良三萬戶,封為留侯。

     這張良自劉邦一統天下後,他就整天待在家裡修身養性。

    今天的英雄分封大會他本來也不想參加,但劉邦派人請了他幾次,礙于情面他隻得來出席。

    面對劉邦的分封,張良卻不買賬,推托道:“臣自願在家閉門練功,不願再受封侯累贅。

    ” 這時劉邦來了個霸王硬上弓,這個侯你當也得當不當也得當。

    這世上居然還有逼别人當侯的,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這就好比武俠小說中一些名師高人強行收自己喜歡的年輕後輩為徒一樣。

     當然,張良之所以總是推托,除了他一貫謙遜的作風外,還有更重要的是他從《太公兵法》中學到了“上興邦安國,下全功保身”之法,悟出了功成名就後就該隐退的道理。

    單從這一點來看,張良比韓信明顯高出了N個等級。

     最後分封的是陳平,他被封為戶牖侯。

    當聽到劉邦的分封時,陳平雙膝跪地,淚流滿面地說:“臣無功無德,請陛下另封他人。

    ” 劉邦就說了,你怎麼沒有功勞了,你的很多計謀都很好啊。

    沒你的妙計我能打敗項羽嗎?陳平說這一切歸功于一個叫魏無知的朋友。

    他說當初如果沒有魏無知的推薦,微臣哪能為陛下效力呢?聽完陳平的解釋,劉邦對他更是刮目相看,當即宣魏無知進宮,賞了他黃金千兩。

     這次分封看似皆大歡喜,但實際上藏有隐患。

    這些文臣受封時,那些沖鋒陷陣的武将們就不服了。

    他們說,我們是用鮮血和汗水換來這個侯的封号,像蕭何等人哪裡上過前線呢?為什麼要封他為侯,而且還排在第一的位置呢? 劉邦沒有直接與這些武将們進行理論,而是不急不慢地講了一個獵人和獵狗的故事:追殺野兔,靠的是獵狗;而發号施令,靠的是獵人。

    劉邦知道這些武将們終将會明白他這句話的,沒有這些文弱書生們“運籌帷幄之中”,就算他們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