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掃除一切不安分子
關燈
小
中
大
悲情田橫
稱帝後的劉邦并沒有就此開始享受清福,作為一國之主,他自然有理不完的國事和家事。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國事吧,畢竟家事也就是劉邦後宮的那些事兒,都是女人們争寵吃醋的事,可以緩緩,而國事可是關系到江山社稷啊,馬虎不得。
韓信兵權被奪,被降為楚王後,劉邦潛藏在心裡最大的危機感沒有了。
但他并沒有就此放松警惕,相反,他時刻關注着一切可能有威脅的敵對分子的動向。
不久,劉邦做了這樣兩件大事。
1.招安田橫。
2.追捕鐘離昧和季布。
首先,我們來看看招安田橫的事。
前面已經說過了,田橫雖然是田榮的弟弟,但田榮死後,他輔助田榮的兒子當了“齊天大聖”。
然而,“齊天大聖”死于韓信之手後,田橫自己也被灌嬰圍攻得喘不過氣來,不得已隻好投靠了彭越。
彭越倒是對他這個敗軍之将很是重用。
然而,不久,劉邦封彭越為淮南王,要求他帶兵去協助圍攻項羽,彭越得了侯号,自然屁颠屁颠地去了。
這下田橫可就左右為難了,他想起自己當初拒不歸降大漢,并且和楚軍聯合抗漢的事,心裡就一直打鼓,就算劉邦不計較,那韓信一旦計較起來可如何是好?于是他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他帶着自己的親信逃啊逃,不知不覺地就逃到了東海邊。
他在這個海邊發現了一個島,一個很隐秘很隐秘世外桃源般的島嶼。
相信大家都讀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那種與世無争、淡泊名利、逍遙快活的生活很令人神往。
此時,田橫也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島上過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别看這田橫行軍打仗水平實在不敢讓人恭維,但為人卻極為豪爽,因此一些江湖遊俠都慕名而來,一時間天下英雄豪傑盡皆會集于這個小小的島嶼上。
據說這個島上有很多桃花,田橫就把這個島叫桃花島。
至于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裡的桃花島是不是這個島,有待曆史學家去考證。
閑話不多說,田橫雖然在這個島上活得逍遙自在,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他隐居在海上一個叫桃花島的事很快就傳到了劉邦的耳朵裡。
按理說人家都躲到世外桃源去了,也對你構不成威脅了,就随他去吧。
但劉邦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斬草必須除根,田橫作為一個“準齊天大聖”,他留在那裡終究是禍害,說不定哪天到齊國振臂一揮又會生出什麼大亂子來。
當然,直接派兵去圍剿沒必要,人家那麼小的地盤、那麼少的人,用得着動用武力來解決嗎?于是劉邦對田橫施行了招安政策。
負責招安工作的使者可就有得受了,翻山越嶺曆經千辛萬苦才終于找到了田橫所在的桃花島。
這時田橫在島上過得快樂似神仙,他哪裡想到朝廷中去活受罪啊。
于是以“當年曾烹殺了郦食其,如今他弟弟郦商在朝中為官,恐有沖突”為由婉言拒絕了。
漢使哪裡料到田橫竟然敢這樣不識好歹,膽敢拒絕,但他又不好再強求,隻好又悻悻地回朝廷向劉邦彙報了。
劉邦很快就擺平了郦商,他要郦商深明大義些,以國家為重,不要計較個人恩怨。
郦商雖然恨不得生食田橫的肉,但礙于皇命難違,隻得勉強答應了。
于是這個可憐的使者又來到了桃花島,這下田橫無話可說了,他知道推托不過,最後決定一個人去(隻帶了兩位門客),讓大家繼續在這裡過與世無争的桃源生活。
漢使一顆懸着的心總算放下了,這件苦差總算搞定。
然而,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人意料,眼看就要到洛陽了,田橫在城外的一間小酒店裡,做出了一件大義凜然的事,他自刎了。
田橫自刎的想法從他決定離開桃花島就在腦海裡形成了。
原因如下: 1.劉邦素來陰險狡詐,到了朝廷他隻怕是兇多吉少。
2.郦商肯定不會輕而易舉地放過他烹殺其兄的仇,勢必處處暗計于他。
田橫死後,劉邦見少了一個禍害,自然是求之不得,但表面的安撫工作還是要做的,于是為他建了一座很大的陵墓。
葬禮過後,兩名跟随田橫從桃花島來的門客竟然以身相殉了。
這兩名門客的死極大地刺激了劉邦。
他想一個人死後,如果有人甘願為他殉葬,那麼這個人該具有何等非凡的人格魅力啊!聽說桃花島還有五百勇士,劉邦的心又不安了,于是那個漢使又得去一趟桃花島了。
漢使三顧桃花島後,他知道自己再也折騰不起這來來回回了,就騙島上的人說田橫已被大王錄為大王,現在招你們前往朝中去報效朝廷。
衆人聽說主人召喚,都欣然前往。
唯獨田橫夫人及家小不願走,因為田橫的密言猶在耳畔:島在人在,島亡人亡,絕不能離開桃花島半步。
果然這些門客一到洛陽,就聽說田橫已自殺身亡,滿心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國事吧,畢竟家事也就是劉邦後宮的那些事兒,都是女人們争寵吃醋的事,可以緩緩,而國事可是關系到江山社稷啊,馬虎不得。
韓信兵權被奪,被降為楚王後,劉邦潛藏在心裡最大的危機感沒有了。
但他并沒有就此放松警惕,相反,他時刻關注着一切可能有威脅的敵對分子的動向。
不久,劉邦做了這樣兩件大事。
1.招安田橫。
2.追捕鐘離昧和季布。
首先,我們來看看招安田橫的事。
前面已經說過了,田橫雖然是田榮的弟弟,但田榮死後,他輔助田榮的兒子當了“齊天大聖”。
然而,“齊天大聖”死于韓信之手後,田橫自己也被灌嬰圍攻得喘不過氣來,不得已隻好投靠了彭越。
彭越倒是對他這個敗軍之将很是重用。
然而,不久,劉邦封彭越為淮南王,要求他帶兵去協助圍攻項羽,彭越得了侯号,自然屁颠屁颠地去了。
這下田橫可就左右為難了,他想起自己當初拒不歸降大漢,并且和楚軍聯合抗漢的事,心裡就一直打鼓,就算劉邦不計較,那韓信一旦計較起來可如何是好?于是他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他帶着自己的親信逃啊逃,不知不覺地就逃到了東海邊。
他在這個海邊發現了一個島,一個很隐秘很隐秘世外桃源般的島嶼。
相信大家都讀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那種與世無争、淡泊名利、逍遙快活的生活很令人神往。
此時,田橫也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島上過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别看這田橫行軍打仗水平實在不敢讓人恭維,但為人卻極為豪爽,因此一些江湖遊俠都慕名而來,一時間天下英雄豪傑盡皆會集于這個小小的島嶼上。
據說這個島上有很多桃花,田橫就把這個島叫桃花島。
至于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裡的桃花島是不是這個島,有待曆史學家去考證。
閑話不多說,田橫雖然在這個島上活得逍遙自在,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他隐居在海上一個叫桃花島的事很快就傳到了劉邦的耳朵裡。
按理說人家都躲到世外桃源去了,也對你構不成威脅了,就随他去吧。
但劉邦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斬草必須除根,田橫作為一個“準齊天大聖”,他留在那裡終究是禍害,說不定哪天到齊國振臂一揮又會生出什麼大亂子來。
當然,直接派兵去圍剿沒必要,人家那麼小的地盤、那麼少的人,用得着動用武力來解決嗎?于是劉邦對田橫施行了招安政策。
負責招安工作的使者可就有得受了,翻山越嶺曆經千辛萬苦才終于找到了田橫所在的桃花島。
這時田橫在島上過得快樂似神仙,他哪裡想到朝廷中去活受罪啊。
于是以“當年曾烹殺了郦食其,如今他弟弟郦商在朝中為官,恐有沖突”為由婉言拒絕了。
漢使哪裡料到田橫竟然敢這樣不識好歹,膽敢拒絕,但他又不好再強求,隻好又悻悻地回朝廷向劉邦彙報了。
劉邦很快就擺平了郦商,他要郦商深明大義些,以國家為重,不要計較個人恩怨。
郦商雖然恨不得生食田橫的肉,但礙于皇命難違,隻得勉強答應了。
于是這個可憐的使者又來到了桃花島,這下田橫無話可說了,他知道推托不過,最後決定一個人去(隻帶了兩位門客),讓大家繼續在這裡過與世無争的桃源生活。
漢使一顆懸着的心總算放下了,這件苦差總算搞定。
然而,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人意料,眼看就要到洛陽了,田橫在城外的一間小酒店裡,做出了一件大義凜然的事,他自刎了。
田橫自刎的想法從他決定離開桃花島就在腦海裡形成了。
原因如下: 1.劉邦素來陰險狡詐,到了朝廷他隻怕是兇多吉少。
2.郦商肯定不會輕而易舉地放過他烹殺其兄的仇,勢必處處暗計于他。
田橫死後,劉邦見少了一個禍害,自然是求之不得,但表面的安撫工作還是要做的,于是為他建了一座很大的陵墓。
葬禮過後,兩名跟随田橫從桃花島來的門客竟然以身相殉了。
這兩名門客的死極大地刺激了劉邦。
他想一個人死後,如果有人甘願為他殉葬,那麼這個人該具有何等非凡的人格魅力啊!聽說桃花島還有五百勇士,劉邦的心又不安了,于是那個漢使又得去一趟桃花島了。
漢使三顧桃花島後,他知道自己再也折騰不起這來來回回了,就騙島上的人說田橫已被大王錄為大王,現在招你們前往朝中去報效朝廷。
衆人聽說主人召喚,都欣然前往。
唯獨田橫夫人及家小不願走,因為田橫的密言猶在耳畔:島在人在,島亡人亡,絕不能離開桃花島半步。
果然這些門客一到洛陽,就聽說田橫已自殺身亡,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