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掃除一切不安分子
關燈
小
中
大
年拜将後的韓信為劉邦打的第一仗,也是非常漂亮的一仗,平定三秦使他的軍事才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而齊地也是韓信一手打下來的,後來韓信就被封為齊王。
擁着這樣一塊好地方,韓信如果真有異心,想造反的話早就反了,哪裡會等到如今天下已定的時候再來造反呢? 很明顯,田肯的兩個例子是在提醒劉邦注意“三不要”:不要忘掉韓信的功勞,不要以“莫須有”的罪名直接把韓信推向斷頭台,不要讓天下人心寒。
由此可見田肯說話的技巧有多高了。
劉邦自然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于是決定放了韓信,隻是把他降為淮陰侯。
臧荼造反 就在劉邦通緝要犯、消除一切不安的因素時,此時已是燕王的臧荼居安思危,不等劉邦找上門來,就自己先造反了。
他造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劉邦對項羽殘餘勢力的追殺過于兇狠。
他當年畢竟是項羽一手提拔為燕王的,後來他雖然無奈之下投靠了劉邦,但還是心懷疚意的。
而韓信被抓後雖然沒有處死,但一貶再貶,這讓他這個項羽的“老舊部”大感不妙,強烈的危機感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于是他決定造反。
一般人想造反都是來暗的,突然發兵去打你個措手不及。
但臧荼造反卻與别人形成鮮明的對比,他既不去攻城,也不做其他的軍事部署,隻是每天大張旗鼓地說,我要造反,我要造反。
生怕全世界都不知道他要造反似的。
哪裡有這樣造反的,這不是坐以待斃嗎?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見了就勸他說不要這樣造反,以現在咱們的力量來對抗漢帝那無異于雞蛋碰石頭。
此時燕王臧荼正高舉造反的偉大的旗幟,哪裡會聽得進去兒子的勸阻呢? 臧荼的造反引起了劉邦的高度重視,他親自帶兵前往征讨。
到了薊城,雙方擺開陣式,一句多餘的話也沒有說,直奔主題——開打。
此時的士兵早就厭倦了戰争,于是這仗剛一開打,臧荼手下的士兵便紛紛棄暗投明、反戈一擊。
在叛軍的幫助下,劉邦很快就活捉了還在高唱“造反歌”的臧荼。
臧荼被擒下後,居然還敢執迷不悟地唱“造反歌”,劉邦哪裡容得下他這般放肆?于是命人直接把他的頭砍了,挂在城牆之上進行“展覽”。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在城破的同時,臧荼的兒子臧衍并沒有跟着父親傻傻地唱“造反歌”,而是利用易容術化裝成老百姓的模樣逃出了城,最後投奔到北方的匈奴去了。
這為後來匈奴的北下侵漢埋下了伏筆。
劉邦殺了燕王後,立誰為新燕王這下可是一個難題了。
鑒于燕王公然造反的不良影響,劉邦已是心有餘悸,因此在選新燕王人選時,非他的嫡親或是心腹之人不予考慮。
思來想去,劉邦最後把目光鎖定在了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盧绾身上。
他們兩個從小結為兄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是穿着一條褲子長大的,如果他不是劉邦的心腹,那還有誰是? 那個時候非劉氏被封侯的隻有七人,他自己來提出封盧绾為燕王肯定不合适,這樣容易引起群臣的不滿。
于是他就在朝廷上公開來讨論立燕王的事。
這些文武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早就從劉邦的嘴裡左一句“盧绾和我真是有緣啊”,右一句“盧绾這些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知道漢帝早已有立盧绾為新燕王的想法了。
于是劉邦的問題剛一提出,衆人便異口同聲地說道:“太尉長安侯盧绾功勞最多,請陛下立為燕王。
”雖然衆人的反應之快有點出乎劉邦的意料,但他等的就是這句話,于是盧绾理所當然地被封為燕王了。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燕王臧荼的造反剛剛平定,颍川侯利幾又拉起了反叛的大旗。
這利幾原本是楚國的一個小臣,做陳縣縣令。
項羽身亡後,漢兵攻到城下,他礙于情勢不得不投降。
劉邦見他很乖順、很識趣,就封他做了颍川侯。
利幾滿以為自己這樣的選擇肯定是符合全城百姓的心意的。
但事實上卻出乎他的意料,他的投降竟然引來唾罵聲無數。
陳縣人都十分擁戴忠厚仁義的項羽,而對奸詐狡猾的劉邦很是鄙夷。
因此,他們對沒有骨氣的利幾很是不滿和憤怒,每個人都打心眼裡看不起做奴才走狗的利幾。
看到全城人都看不起他,利幾心裡自然不好受,于是乎,當燕王臧荼造反的消息傳來,他也豁出去了,他大叫一聲,我也要造反。
其實他知道這樣造反隻有死路一條,于是先把家小送到了偏僻的地方隐居,然後夥同他兩個兒子開始了造反。
這小小的陳縣城哪裡能抵擋得住漢軍的攻勢?不到三天,城池就失陷了。
這次劉邦更加惱羞成怒,他進城後,學着項羽的樣子進行了屠城表演。
最後利幾父子和全城的男丁幾乎全部死光光。
這座城也變成了一座寡婦城。
而齊地也是韓信一手打下來的,後來韓信就被封為齊王。
擁着這樣一塊好地方,韓信如果真有異心,想造反的話早就反了,哪裡會等到如今天下已定的時候再來造反呢? 很明顯,田肯的兩個例子是在提醒劉邦注意“三不要”:不要忘掉韓信的功勞,不要以“莫須有”的罪名直接把韓信推向斷頭台,不要讓天下人心寒。
由此可見田肯說話的技巧有多高了。
劉邦自然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于是決定放了韓信,隻是把他降為淮陰侯。
臧荼造反 就在劉邦通緝要犯、消除一切不安的因素時,此時已是燕王的臧荼居安思危,不等劉邦找上門來,就自己先造反了。
他造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劉邦對項羽殘餘勢力的追殺過于兇狠。
他當年畢竟是項羽一手提拔為燕王的,後來他雖然無奈之下投靠了劉邦,但還是心懷疚意的。
而韓信被抓後雖然沒有處死,但一貶再貶,這讓他這個項羽的“老舊部”大感不妙,強烈的危機感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于是他決定造反。
一般人想造反都是來暗的,突然發兵去打你個措手不及。
但臧荼造反卻與别人形成鮮明的對比,他既不去攻城,也不做其他的軍事部署,隻是每天大張旗鼓地說,我要造反,我要造反。
生怕全世界都不知道他要造反似的。
哪裡有這樣造反的,這不是坐以待斃嗎?燕王臧荼的兒子臧衍見了就勸他說不要這樣造反,以現在咱們的力量來對抗漢帝那無異于雞蛋碰石頭。
此時燕王臧荼正高舉造反的偉大的旗幟,哪裡會聽得進去兒子的勸阻呢? 臧荼的造反引起了劉邦的高度重視,他親自帶兵前往征讨。
到了薊城,雙方擺開陣式,一句多餘的話也沒有說,直奔主題——開打。
此時的士兵早就厭倦了戰争,于是這仗剛一開打,臧荼手下的士兵便紛紛棄暗投明、反戈一擊。
在叛軍的幫助下,劉邦很快就活捉了還在高唱“造反歌”的臧荼。
臧荼被擒下後,居然還敢執迷不悟地唱“造反歌”,劉邦哪裡容得下他這般放肆?于是命人直接把他的頭砍了,挂在城牆之上進行“展覽”。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在城破的同時,臧荼的兒子臧衍并沒有跟着父親傻傻地唱“造反歌”,而是利用易容術化裝成老百姓的模樣逃出了城,最後投奔到北方的匈奴去了。
這為後來匈奴的北下侵漢埋下了伏筆。
劉邦殺了燕王後,立誰為新燕王這下可是一個難題了。
鑒于燕王公然造反的不良影響,劉邦已是心有餘悸,因此在選新燕王人選時,非他的嫡親或是心腹之人不予考慮。
思來想去,劉邦最後把目光鎖定在了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盧绾身上。
他們兩個從小結為兄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是穿着一條褲子長大的,如果他不是劉邦的心腹,那還有誰是? 那個時候非劉氏被封侯的隻有七人,他自己來提出封盧绾為燕王肯定不合适,這樣容易引起群臣的不滿。
于是他就在朝廷上公開來讨論立燕王的事。
這些文武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早就從劉邦的嘴裡左一句“盧绾和我真是有緣啊”,右一句“盧绾這些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知道漢帝早已有立盧绾為新燕王的想法了。
于是劉邦的問題剛一提出,衆人便異口同聲地說道:“太尉長安侯盧绾功勞最多,請陛下立為燕王。
”雖然衆人的反應之快有點出乎劉邦的意料,但他等的就是這句話,于是盧绾理所當然地被封為燕王了。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燕王臧荼的造反剛剛平定,颍川侯利幾又拉起了反叛的大旗。
這利幾原本是楚國的一個小臣,做陳縣縣令。
項羽身亡後,漢兵攻到城下,他礙于情勢不得不投降。
劉邦見他很乖順、很識趣,就封他做了颍川侯。
利幾滿以為自己這樣的選擇肯定是符合全城百姓的心意的。
但事實上卻出乎他的意料,他的投降竟然引來唾罵聲無數。
陳縣人都十分擁戴忠厚仁義的項羽,而對奸詐狡猾的劉邦很是鄙夷。
因此,他們對沒有骨氣的利幾很是不滿和憤怒,每個人都打心眼裡看不起做奴才走狗的利幾。
看到全城人都看不起他,利幾心裡自然不好受,于是乎,當燕王臧荼造反的消息傳來,他也豁出去了,他大叫一聲,我也要造反。
其實他知道這樣造反隻有死路一條,于是先把家小送到了偏僻的地方隐居,然後夥同他兩個兒子開始了造反。
這小小的陳縣城哪裡能抵擋得住漢軍的攻勢?不到三天,城池就失陷了。
這次劉邦更加惱羞成怒,他進城後,學着項羽的樣子進行了屠城表演。
最後利幾父子和全城的男丁幾乎全部死光光。
這座城也變成了一座寡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