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穩固政權
關燈
小
中
大
而項羽連唯一一個範增都用不好,他能不敗嗎?
劉邦的分析引來衆人的掌聲雷動,為了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君臣随之開始痛飲了。
這場曠世盛宴比趕集還熱鬧。
在酒精的刺激下,很多人甚至忘了君臣之禮,敲桌子的、哼小調的、猜酒令的、打飽嗝的,聲音倒是蠻豐富多彩的。
而他們的姿勢更加豐富多彩:半躺着的,斜坐着的,摸腳丫的,加上已喝趴下的,那場面真叫一個壯觀啊。
當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當然,這是特定的曆史時期、特定的場合,所出現的特定的奇觀。
不久,這種君臣毫無拘束、開懷暢飲的場面就一去不複返了。
因為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約束了他們。
這種壓力叫宮廷禮儀。
這個在後面将重點分析,這裡暫且按下不表,先來看看劉邦定都的事。
搖擺中的定都 在汜水稱帝這天,劉邦按衆人意願暫時定都洛陽。
但就在他準備帶領手下的文武大臣們去洛陽時,一個人的出現讓定都之事再起波瀾。
這個人的名字叫婁敬。
婁敬是齊國人,此時不遠千裡趕到汜水來,隻是為了劉邦建都的事。
這等沒身份、沒地位的人,本來要見真龍天子劉邦一面很難,但是婁敬因為有老鄉虞将軍在朝廷為官,因此,很快就見到了劉邦。
婁敬一進門就顯示出與衆不同的作風來。
首先他的打扮太吸引人眼球了:身上穿着破棉襖,腳上穿着爛草鞋,頭發上紮一個馬尾辮,手裡拉着一根破竹竿,手裡就差沒拿一個破瓷碗了。
如果不是虞将軍的推薦,劉邦早就叫人把這“準乞丐”給轟出去了。
不過他畢竟見多識廣,他知道越是這樣有“個性”的人越是不可小觑。
于是他二話不說,先安排了一頓豐盛的美餐為他接風洗塵。
這個婁敬果真非同常人,也不推托,大大咧咧坐下就是一陣大快朵頤。
等這個“準乞丐”酒足飯飽後,劉邦才恭敬地問他有什麼事要找他。
婁敬對劉邦的待人态度很是滿意,于是也就不再客氣,開始直奔主題了。
“陛下想建都洛陽?”婁敬問。
劉邦點了點頭。
“臣以為不妥。
”婁敬直言不諱地說道。
劉邦自然是洗耳恭聽了。
婁敬就接着說建都洛陽不如建都鹹陽的原因。
他說洛陽地區狹小,地貧物稀,經濟不夠發達,交通也不是很便利,是一個彈丸之地。
而秦地的鹹陽東靠華山,南臨黃河,四面都有險要關隘,是個易守難攻的風水寶地。
在那裡建都遠遠比在洛陽建都要好。
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提一下當年項羽選都的事兒。
項羽當初選彭城作為自己稱王的首都時,也有個書生拼死相谏,也是勸說項羽在有着咽喉之稱的秦地漢中稱王。
但固執的項羽選擇“榮歸故裡”,定都彭城。
後來的事實證明,項羽選擇彭城為都的确是一大敗筆。
前車之鑒曆曆在目,劉邦對他的意見高度重視起來。
于是他第二天就召集朝中大臣來商量定都這件事。
劉邦剛說出婁敬的想法,馬上就被淹沒在一片反對聲中。
“秦地晦氣啊,大秦王朝在那裡才多少年就滅亡了。
” “是啊,定都洛陽的周王一統天下好幾百年呢!” “婁敬是個什麼人物,他完全是書生意氣,信口開河。
” “洛陽,清晨看日出,黃昏看日落,絕對是一個風水寶地!” “洛陽……” 劉邦想不到衆人的反對意見如此堅決。
于是在定都洛陽還是鹹陽的問題上就搖擺不定了,最後,劉邦決定去問自從楚漢之争結束後就一直閉門不出的張良。
數日不見,張良雖然清瘦了許多,但精神依然矍铄,面對劉邦的詢問,他是這樣說的,他說衆臣之所以都反對建都鹹陽,是因為洛陽離衆大臣的家鄉比較近,這是思鄉之情的緣故。
聽君一席話,堪解百日憂。
衆臣們原來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才反對遷都的。
劉邦茅塞頓開,大呼:“原來如此,險被衆臣所誤也!” 于是劉邦立即下令:遷都鹹陽。
但遷都鹹陽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自從當初項羽到達鹹陽後,一把大火把那裡的宮殿燒成了一片廢墟,如果遷都此地,必須重新修建宮殿。
于是乎,後勤部部長蕭何又有活幹了,修建宮殿的事就交他來辦了。
鑒于修複宮殿的工程巨大,時間跨度也長。
為了斷絕衆臣定都洛陽的念頭,劉邦當即就決定實行遷都工程,先把首都搬到了離鹹陽不遠的栎陽。
衆臣雖然不願意,但也隻能乖乖跟着劉邦走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個婁敬因為進言有功被封為郎中令,賜姓劉。
這場曠世盛宴比趕集還熱鬧。
在酒精的刺激下,很多人甚至忘了君臣之禮,敲桌子的、哼小調的、猜酒令的、打飽嗝的,聲音倒是蠻豐富多彩的。
而他們的姿勢更加豐富多彩:半躺着的,斜坐着的,摸腳丫的,加上已喝趴下的,那場面真叫一個壯觀啊。
當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當然,這是特定的曆史時期、特定的場合,所出現的特定的奇觀。
不久,這種君臣毫無拘束、開懷暢飲的場面就一去不複返了。
因為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約束了他們。
這種壓力叫宮廷禮儀。
這個在後面将重點分析,這裡暫且按下不表,先來看看劉邦定都的事。
搖擺中的定都 在汜水稱帝這天,劉邦按衆人意願暫時定都洛陽。
但就在他準備帶領手下的文武大臣們去洛陽時,一個人的出現讓定都之事再起波瀾。
這個人的名字叫婁敬。
婁敬是齊國人,此時不遠千裡趕到汜水來,隻是為了劉邦建都的事。
這等沒身份、沒地位的人,本來要見真龍天子劉邦一面很難,但是婁敬因為有老鄉虞将軍在朝廷為官,因此,很快就見到了劉邦。
婁敬一進門就顯示出與衆不同的作風來。
首先他的打扮太吸引人眼球了:身上穿着破棉襖,腳上穿着爛草鞋,頭發上紮一個馬尾辮,手裡拉着一根破竹竿,手裡就差沒拿一個破瓷碗了。
如果不是虞将軍的推薦,劉邦早就叫人把這“準乞丐”給轟出去了。
不過他畢竟見多識廣,他知道越是這樣有“個性”的人越是不可小觑。
于是他二話不說,先安排了一頓豐盛的美餐為他接風洗塵。
這個婁敬果真非同常人,也不推托,大大咧咧坐下就是一陣大快朵頤。
等這個“準乞丐”酒足飯飽後,劉邦才恭敬地問他有什麼事要找他。
婁敬對劉邦的待人态度很是滿意,于是也就不再客氣,開始直奔主題了。
“陛下想建都洛陽?”婁敬問。
劉邦點了點頭。
“臣以為不妥。
”婁敬直言不諱地說道。
劉邦自然是洗耳恭聽了。
婁敬就接着說建都洛陽不如建都鹹陽的原因。
他說洛陽地區狹小,地貧物稀,經濟不夠發達,交通也不是很便利,是一個彈丸之地。
而秦地的鹹陽東靠華山,南臨黃河,四面都有險要關隘,是個易守難攻的風水寶地。
在那裡建都遠遠比在洛陽建都要好。
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提一下當年項羽選都的事兒。
項羽當初選彭城作為自己稱王的首都時,也有個書生拼死相谏,也是勸說項羽在有着咽喉之稱的秦地漢中稱王。
但固執的項羽選擇“榮歸故裡”,定都彭城。
後來的事實證明,項羽選擇彭城為都的确是一大敗筆。
前車之鑒曆曆在目,劉邦對他的意見高度重視起來。
于是他第二天就召集朝中大臣來商量定都這件事。
劉邦剛說出婁敬的想法,馬上就被淹沒在一片反對聲中。
“秦地晦氣啊,大秦王朝在那裡才多少年就滅亡了。
” “是啊,定都洛陽的周王一統天下好幾百年呢!” “婁敬是個什麼人物,他完全是書生意氣,信口開河。
” “洛陽,清晨看日出,黃昏看日落,絕對是一個風水寶地!” “洛陽……” 劉邦想不到衆人的反對意見如此堅決。
于是在定都洛陽還是鹹陽的問題上就搖擺不定了,最後,劉邦決定去問自從楚漢之争結束後就一直閉門不出的張良。
數日不見,張良雖然清瘦了許多,但精神依然矍铄,面對劉邦的詢問,他是這樣說的,他說衆臣之所以都反對建都鹹陽,是因為洛陽離衆大臣的家鄉比較近,這是思鄉之情的緣故。
聽君一席話,堪解百日憂。
衆臣們原來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才反對遷都的。
劉邦茅塞頓開,大呼:“原來如此,險被衆臣所誤也!” 于是劉邦立即下令:遷都鹹陽。
但遷都鹹陽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自從當初項羽到達鹹陽後,一把大火把那裡的宮殿燒成了一片廢墟,如果遷都此地,必須重新修建宮殿。
于是乎,後勤部部長蕭何又有活幹了,修建宮殿的事就交他來辦了。
鑒于修複宮殿的工程巨大,時間跨度也長。
為了斷絕衆臣定都洛陽的念頭,劉邦當即就決定實行遷都工程,先把首都搬到了離鹹陽不遠的栎陽。
衆臣雖然不願意,但也隻能乖乖跟着劉邦走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個婁敬因為進言有功被封為郎中令,賜姓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