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烈之亂
關燈
小
中
大
一天起,盧杞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如何把朝中有威望、有資曆、有水平的人一個個搞掉,好讓自己永遠待在首席宰相的位子上。
很不幸,四朝元老顔真卿就是這麼一個有威望、有資曆、有水平的人。
這樣的人不除,盧杞就寝食難安。
接到诏書後,顔真卿義無反顧地出發了。
臨行前,他給兒子留了封信,上面隻寫了六個字:奉家廟,撫諸孤。
很顯然,這是遺言。
顔真卿知道盧杞的用意,也知道此行兇多吉少,但是他沒有絲毫猶豫,更沒有半句怨言。
因為,從安史之亂爆發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把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能夠活到今天,實屬幸運。
若能在古稀之年為社稷和蒼生略盡綿薄之力,他甯願赴死,并且死而無憾。
走到洛陽時,東都留守鄭叔則極力挽留顔真卿,勸他在洛陽逗留一段時間,看天子會不會改變主意。
顔真卿謝絕了他的好意,說:“這是聖旨,豈能逃避!” 顔真卿到了許州,見到李希烈後,剛剛要宣讀皇帝诏書,李希烈就暗中指使一千多名親兵沖進節度使府,一個個刀劍出鞘,将顔真卿團團圍住。
顔真卿臉不變色、心不跳,從容不迫地宣讀了诏書。
李希烈見恐吓未能奏效,趕緊換了一副面孔,挺身擋在顔真卿面前,做出一副義憤填膺的表情,厲聲斥退了那些親兵,然後恭恭敬敬地把顔真卿送到了驿館。
李希烈沒有殺顔真卿,也不想放他回去,而是把他軟禁了起來。
他知道,顔真卿這個人有很大的利用價值。
作為當時碩果僅存的四朝元老,顔真卿在天下人心目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威望,若能迫使他背叛朝廷,投到自己麾下,李希烈就能利用他的威望号令四方,增強起兵叛唐的合法性。
然而,李希烈打錯了如意算盤。
倘若顔真卿真是他想的那種人,早在安祿山起兵時他就叛了,何必等到今天? 顔真卿到達許州不久,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也分别派遣使者來到許州,一起勸李希烈稱帝。
李希烈得意洋洋地對顔真卿說:“如今四王皆遣使勸進,可謂不謀而合,太師(顔真卿時任太子太師)都看見了吧,眼下受朝廷排擠、深懷功高不賞之懼者,豈止是我李希烈一個人?” 顔真卿冷笑:“我隻看見‘四兇’,沒看見什麼‘四王’。
大帥若不自保功業,而與亂臣賊子為伍,結果隻能是和他們一同覆滅!” 李希烈強忍怒火,命人把他扶了出去。
數日後,李希烈宴請四鎮使節,特意邀顔真卿一起赴宴。
席間,四鎮使者在李希烈的授意下,紛紛以“宰相”之位勸誘顔真卿,說:“久聞太師德高望重,而今大帥即将正位稱尊,太師恰好到來,這豈不是上天要把開國宰相賜給大帥嗎?” 衆人話音未落,顔真卿就厲聲怒斥:“什麼宰相?你們聽說過那個痛罵安祿山而死的顔杲卿嗎?那就是我的兄長!我已年近八旬,隻知守節而死,豈能受你們威脅和利誘?” 四個使者無言以對,隻好悻悻閉嘴。
李希烈勃然大怒,當天就命人在顔真卿的驿館裡挖了一個大坑,揚言要把他埋了。
顔真卿神色自若地對李希烈說:“我自知死生已定,你又何必搞這麼多花樣?隻要給我一把劍,大帥豈不就稱心快意了?” 李希烈恨得咬牙切齒,可一想到顔真卿的利用價值,還是忍住沒有殺他。
在此後的一年多裡,李希烈用盡各種手段,對顔真卿軟硬兼施、百般脅迫,卻始終不能得逞。
興元元年(公元784年)八月,亦即被軟禁了一年零七個月後,顔真卿終于被李希烈缢殺于蔡州(今河南汝南縣),享年七十七歲。
第二年,李希烈之亂平定,德宗為顔真卿舉哀,辍朝五日,追贈司徒,谥号“文忠”。
在祭悼顔真卿的诏書中,德宗說了這麼一句話:“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
”(《舊唐書·顔真卿傳》) 能在身後得到如此哀榮,顔公在九泉之下當可瞑目矣。
德宗當時雖然派了顔真卿前去宣慰李希烈,但他并沒有放棄武力征讨。
建中四年正月下旬,德宗估計顔真卿此行不會有什麼結果,遂以左龍武大将軍哥舒曜(哥舒翰之子)為東都、汝州節度使,命他率部出征,會同各道征讨
很不幸,四朝元老顔真卿就是這麼一個有威望、有資曆、有水平的人。
這樣的人不除,盧杞就寝食難安。
接到诏書後,顔真卿義無反顧地出發了。
臨行前,他給兒子留了封信,上面隻寫了六個字:奉家廟,撫諸孤。
很顯然,這是遺言。
顔真卿知道盧杞的用意,也知道此行兇多吉少,但是他沒有絲毫猶豫,更沒有半句怨言。
因為,從安史之亂爆發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把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能夠活到今天,實屬幸運。
若能在古稀之年為社稷和蒼生略盡綿薄之力,他甯願赴死,并且死而無憾。
走到洛陽時,東都留守鄭叔則極力挽留顔真卿,勸他在洛陽逗留一段時間,看天子會不會改變主意。
顔真卿謝絕了他的好意,說:“這是聖旨,豈能逃避!” 顔真卿到了許州,見到李希烈後,剛剛要宣讀皇帝诏書,李希烈就暗中指使一千多名親兵沖進節度使府,一個個刀劍出鞘,将顔真卿團團圍住。
顔真卿臉不變色、心不跳,從容不迫地宣讀了诏書。
李希烈見恐吓未能奏效,趕緊換了一副面孔,挺身擋在顔真卿面前,做出一副義憤填膺的表情,厲聲斥退了那些親兵,然後恭恭敬敬地把顔真卿送到了驿館。
李希烈沒有殺顔真卿,也不想放他回去,而是把他軟禁了起來。
他知道,顔真卿這個人有很大的利用價值。
作為當時碩果僅存的四朝元老,顔真卿在天下人心目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威望,若能迫使他背叛朝廷,投到自己麾下,李希烈就能利用他的威望号令四方,增強起兵叛唐的合法性。
然而,李希烈打錯了如意算盤。
倘若顔真卿真是他想的那種人,早在安祿山起兵時他就叛了,何必等到今天? 顔真卿到達許州不久,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也分别派遣使者來到許州,一起勸李希烈稱帝。
李希烈得意洋洋地對顔真卿說:“如今四王皆遣使勸進,可謂不謀而合,太師(顔真卿時任太子太師)都看見了吧,眼下受朝廷排擠、深懷功高不賞之懼者,豈止是我李希烈一個人?” 顔真卿冷笑:“我隻看見‘四兇’,沒看見什麼‘四王’。
大帥若不自保功業,而與亂臣賊子為伍,結果隻能是和他們一同覆滅!” 李希烈強忍怒火,命人把他扶了出去。
數日後,李希烈宴請四鎮使節,特意邀顔真卿一起赴宴。
席間,四鎮使者在李希烈的授意下,紛紛以“宰相”之位勸誘顔真卿,說:“久聞太師德高望重,而今大帥即将正位稱尊,太師恰好到來,這豈不是上天要把開國宰相賜給大帥嗎?” 衆人話音未落,顔真卿就厲聲怒斥:“什麼宰相?你們聽說過那個痛罵安祿山而死的顔杲卿嗎?那就是我的兄長!我已年近八旬,隻知守節而死,豈能受你們威脅和利誘?” 四個使者無言以對,隻好悻悻閉嘴。
李希烈勃然大怒,當天就命人在顔真卿的驿館裡挖了一個大坑,揚言要把他埋了。
顔真卿神色自若地對李希烈說:“我自知死生已定,你又何必搞這麼多花樣?隻要給我一把劍,大帥豈不就稱心快意了?” 李希烈恨得咬牙切齒,可一想到顔真卿的利用價值,還是忍住沒有殺他。
在此後的一年多裡,李希烈用盡各種手段,對顔真卿軟硬兼施、百般脅迫,卻始終不能得逞。
興元元年(公元784年)八月,亦即被軟禁了一年零七個月後,顔真卿終于被李希烈缢殺于蔡州(今河南汝南縣),享年七十七歲。
第二年,李希烈之亂平定,德宗為顔真卿舉哀,辍朝五日,追贈司徒,谥号“文忠”。
在祭悼顔真卿的诏書中,德宗說了這麼一句話:“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
”(《舊唐書·顔真卿傳》) 能在身後得到如此哀榮,顔公在九泉之下當可瞑目矣。
德宗當時雖然派了顔真卿前去宣慰李希烈,但他并沒有放棄武力征讨。
建中四年正月下旬,德宗估計顔真卿此行不會有什麼結果,遂以左龍武大将軍哥舒曜(哥舒翰之子)為東都、汝州節度使,命他率部出征,會同各道征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