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烈之亂

關燈
茫然的德宗李适在新年伊始又遭到了當頭一棒。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正月初,李希烈派兵拿下汝州(今河南汝州市),繼而攻下尉氏(今河南尉氏縣),緊接着又包圍了鄭州,同時派出騎兵四處劫掠,前鋒已進抵彭婆(今河南伊川縣東北彭婆鄉),對東都洛陽形成了嚴重威脅。

     據來自東都的戰報說,當地官軍屢屢出兵征讨,卻每每無功而返。

    東都“士民震駭”,已經有好多人拖家帶口逃出洛陽,紛紛躲進了深山老林。

     德宗無比震驚。

     尤其讓德宗感到憤怒的是——東都的南面屏障汝州,幾乎是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投降李希烈的。

     為什麼會這樣? 問題就出在德宗親自任命的汝州守将李元平身上。

     李元平,原本是湖南一個普普通通的中級官員,“薄有才藝,性疏傲,敢大言,好論兵”(《資治通鑒》卷二二八)。

    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的宰相關播聽他談了一通兵法,驚為天人,遂極力向德宗推薦,說此人有“将相之器”,才堪大用。

    德宗信以為真,趕緊把李元平派駐河南前線,讓他專門防範蠢蠢欲動的李希烈。

     李元平就這麼帶着天子和宰相的殷切期望,躊躇滿志地來到汝州,準備大幹一番事業。

    剛一到任,他就迫不及待地在城門口貼出告示,說要招募工匠修葺城牆、加固防禦工事。

     按理說,李元平這麼做沒什麼不對,可問題是他的告示被李希烈看到了。

     李希烈嘿嘿一笑,對手下說:咱也派些人過去,支持一下李大人的工作。

     随後,便有幾百個淮甯士兵化裝成民工,光明正大地走進了汝州城。

    幾天後,李希烈突然派出幾百名騎兵,直抵汝州城下。

    還沒等李元平反應過來,一夥“民工”就蜂擁而上,将他摁倒在地,然後把他捆成了一顆粽子,同時打開了城門。

    城外的淮甯騎兵遂長驅直入,群龍無首的汝州守軍隻好乖乖繳械投降。

     李希烈就這樣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汝州。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被宰相關播譽為“有将相之器,才堪大用”的李元平被押到李希烈面前時,居然吓得屎尿失禁,弄得滿身污穢。

    李希烈哭笑不得:“他娘的宰相瞎了眼,竟然把你當成我的對手,何至于把我輕視到這種地步!” 李希烈罵得沒錯,能從帝國基層的萬千官員中挑出李元平這樣的貨色,宰相關播的眼光确實“非比尋常”。

     那麼,李唐朝廷為什麼會有關播這樣的瞎眼宰相呢? 答案很簡單——他是首席宰相盧杞引薦的。

     說白了,關播就是盧杞手中的提線木偶。

     當初,盧杞除掉楊炎之後,知道德宗肯定要再提拔一兩個朝臣為相,于是就主動推薦了時任吏部侍郎的關播。

    他給關播的定位很明确,就是木偶。

    他不但不讓關播插手政務,甚至連話也不讓他随便說。

     有一次德宗召集宰相議事,盧杞侃侃而談,關播忍不住也想暢所欲言,可剛剛要開口,就看到了盧杞那令人不寒而栗的目光,隻好硬生生把話吞進了肚子裡。

    會後,盧杞立刻向他提出嚴重警告:正因為你這個人恭謹少言,我才引薦你當宰相,剛才你怎麼可以有說話的沖動呢?從此,關播就把自己的嘴巴縫上了。

     有這樣的兩個宰相盤踞中樞,天下事可想而知。

    要命的是,德宗李适又偏偏對盧杞寵信有加,事無巨細皆與其商議定奪。

    這一次也不例外——當李希烈發動叛亂的消息傳來,德宗的第一反應就是問計于盧杞。

     盧杞胸有成竹地說:“李希烈年輕氣盛、居功自傲,部将們肯定都不敢勸他。

    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攜帶陛下诏書,前去向李希烈當面剖析禍福利害,李希烈定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到時候,中央可以不費一兵一卒而把他降服。

    顔真卿是四朝元老,忠貞正直、剛毅果決、名重海内、人所信服,實在是此行的不二人選。

    ” 德宗頻頻點頭,覺得盧杞的話很有道理。

     正月十七日,德宗下诏,命顔真卿前往許州(今河南許昌市)宣慰李希烈。

    诏書頒下,滿朝文武盡皆失色。

    所有人都覺得,盧杞這麼做無異于是讓年過古稀的顔真卿去送死。

     沒錯,盧杞就是要讓他去送死。

     自從當上首席宰相的那